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大同府看似隶属于山西省。但是在地位上就有几分直隶的感觉了。
    如果这样能解决问题的话,方钝早就做了。
    毕竟方钝知道,大同的问题不在大同是隶属什么地方,而是在于周梦臣。周梦臣一直以各种理由与户部讨价还价。而且方钝毕竟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官,他对大明传统财政领域是十分精通的。可以说是财政专家。但是他依然对大同的情况,无法理解。
    这就是好像一个传统工业领域的专家,无法理解互联网造富效率。同样一个农业政府的财政专家。也不无法理解工业是如何创造财富的。
    他而今都想不明白,大同府富裕程度,是怎么在短短数年之内,直追南京,苏州,杭州,等少数几个大都市的。甚至在对朝廷的财政贡献上,已经仅仅次于江南四府了。也就是苏州,镇江,常州,松江。除此之外还有扬州。
    当然了,不是大同繁华程度已经超过大明大多数地方。真要说起了,大同虽然呈现暴发户的状态,但是依旧比不上很多地方,数百年的底蕴。而是在太祖皇帝在制定财政政策上就是轻税。不管是一亩只征数升,还是三十税一的商税,还有日常所需的货物全部免费的诏令。
    除却一地,那就是江南。也就江南重赋。
    至于扬州就,是因为扬州是盐商聚集之地,盐税大部分也是由扬州出的。
    杨继盛一时间也为难了,他看过大同所谓的账目。包括朔州赋税与卖煤收入,大同工业区的商税,玉林关税,还有刚刚建立起了纺织业的利润。还有原本大同的钱粮。这些赋税加起来,一年有二百万两。不过,周梦臣开支也多,别的不说,已经许诺过的换装。就需要相当大一笔钱。
    不过,杨继盛心中盘算一下,结余百万两,还是可能的。
    毕竟,又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杨继盛本身就特别能吃苦,让大同上下发挥一下作风就行了。什么?不想?那就借你人头一用。抄家的时候,或许还有额外收入的。
    只是,面对户部方尚书对大同财政过分关心,杨继盛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继盛思量好一阵子,说道:“钱倒是有办法,只是户部那边怎么办?”
    周梦臣也很苦恼。
    首先,这钱要光明正大的留在大同帐上。毕竟周梦臣不敢也不可能,让这钱离开大同帐上。一旦离开就说不清楚了。倒不是周梦臣怕有贪污之名,他怕的是,别人说他有自己的钱充作军费。
    后者可比前者严重多了。
    前者嘉靖听了,或许只会哈哈一笑。但是后者,以嘉靖的疑心,周梦臣日子就不好过了。
    但问题就来了,户部方钝对大同账目,要比对户部本身账目都关心,时不时派人过来查看。督促上缴账册等等手段。如果暂时保存一两个月倒也好。毕竟户部在北京,总是有反应时间的。但是周梦臣而今不知道什么时候动手,这一百万两银子最少要在账目上待一年。
    如果方钝再不知道,他就是瞎子了。
    周梦臣苦恼了好一阵子,说道:“杨兄,你精通庶务,能不能想办法让这笔钱既在帐上,又让人看不到?”
    杨继盛一时间无语了。他杨某一辈子光明磊落,铁骨铮铮。从来不做这些偷鸡摸狗的时候,他做账目从来是将账目做明白,而不是相反的。而今你要做如此小人之事。只是一想到复套的大事,杨继盛只能说道:“我试试吧。”


第一百二十章 青城现状
    这也怪周梦臣。
    如果不是周梦臣将大同弄得如此兴旺发达。让北京那边想忽略都不能。户部又岂能这样眼巴巴地看着大同的赋税。要知道之前享受这个待遇的地方,是苏州。
    要知道在几年之前,户部谁在乎大同账目上有多少钱?
    而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考验杨继盛的行为了。
    且不提,一向以清廉自诩,廉洁到除却朝廷俸禄之外,一文不取的杨继盛。是如果想办法糊弄上面,留下钱粮。单单说草原之上。
    而今的青城与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之前的青城不过刚刚修建起来的城池,规模还比不上大明一个县。而且城中大部分都是空地,是在冬天让附近的部落在城中躲避风雪,反而没有什么建筑物,大多都是帐篷。
    城中的牲口粪便的味道,简直如在野外一个样,甚至比野外还要浓。根本就是一个大的牲口圈而已。哪里像一座城池。
    但是数年过去之后。
    青城已经今非昔比。
    城中除却城北有城南还有一些空地之外,已经全部是建筑物了。
    这些空地也不是没有用的。是用来屯驻兵马的地方。毕竟辛爱很清楚,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军队上面。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要贴近军队,唯恐军权旁落。而蒙古军队与汉人军队不一样。
    汉人军队在外驻扎,要营造营地。如果在一地长期驻扎的话,定然会营造永久式的营房。而蒙古军队不一样,蒙古军队的营地向来不坚固。也不可能坚固。而且辛爱也担心军队待遇太好了,影响了战斗力。所以在这里驻扎的军队,统统住帐篷。
    也算是保持蒙古人的传统。
    而城中增添最多的建筑,一个是以大汗宫,不,应该说归化王宫为中心的庞大的建筑群。这是辛爱所谓的西京令王浩主持修建的。不仅仅是扩大了王宫,还在王宫外修建了不少大院子。
    从规格上势比公侯。
    除此之外,就是新修的一座大金塔。乃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
    这也是辛爱将俺答当初的政策又重新捡了起来。
    辛爱发现虽然白莲教的上层势力被一扫而空了。但是并不是白莲教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白莲教如果那么简单就对付得了,也不会这么多年反反复复的难以根除。辛爱发现,汉人下层有秘密结社的白莲教。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在蒙古人之中传教了。
    这让辛爱很是苦恼。
    不得不用了俺答当初的政策,引进藏传佛教。
    并修建了宏大的寺庙。与白莲教争夺影响力。同时还扶持汉传佛教。在城中修建了一座观音寺,也有安抚汉人的意思。
    这两座寺庙都宏大之极,征发不少劳役,还从关内请了大匠。总体上花费在二三十万两之上。这个数目对辛爱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但是奈何,蒙古与大明国情不同。
    宗教在大明国内早就很乖了。
    那一个和尚不知道三武一宗灭佛事,而嘉靖又是道君皇帝。谁敢造次。但是蒙古人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宗教有很大的需求。甚至孛儿只斤家族神圣化成吉思汗,也是有巩固统治的效果。
    辛爱明知道要花这么多钱,也不能不花。
    不过,并不是没有效果。  要知道藏传佛教与蒙古人之间的关系,在大元全盛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元朝皇帝玩的无遮大会,大天魔舞,都是从藏传佛教那边流传来的。不过,藏传佛教在蒙古这边,一直在上层流传。而今辛爱决定大力推广。才让藏传佛教从上层做到下层。
    同时,有了藏传佛教这一层皮。也让辛爱与蒙古其他各部的关系有了一些缓和。
    当然了,并不仅仅是藏传佛教的原因,也有辛爱在依附大明之后,得到种种发展。甚至飞跃一般的发展,实力的大规模增长,让其他部落不能不信服。
    周梦臣判断不错。辛爱与大明之间的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之中。但是辛爱虽然觉得自己的财政越发紧张了,钱不够花了。但是他并意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一方面辛爱没有这么面的经济学知识,二来也是辛爱在青城其实做了二道贩子,将大明的货物,从大同运输到青城。然后从青城发卖给各部。
    诚然,周梦臣鼓励晋商走出去。但是奈何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晋商的一次出关,很可能走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遇见各种危险。每一个商人都是很慎重的。
    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归化王境地之内行商。
    没错。虽然很多大人物都明白,所谓归化王与大明之间的和平,很可能长久不了。但是市井小民却没有这个见识了。前文说过,辛爱的领地,是后世整个内蒙古中部,与其他蒙古部落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对于晋商来说,这些地方离家近,而且归化王到底归附了朝廷。说不定是可以讲理的。
    除却少数几支不知道说是勇敢者。还是走投无路,不能不搏的商队之外,大部分商队都在归化王境内行商,而青城就成为了商队地聚集之地。毕竟这里还有朝廷命官。
    没错,说得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作为山西行都司经历官。在这里做得十分称职。致力于关心晋商们在蒙古的行商环境,甚至出了事情,还与西京令王浩去抗议。辛爱不想多事,尤其是他在积攒实力的时候,提前与朝廷翻脸,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情就答应了。
    如此一来,李成梁在青城也都有了名声了。
    李成梁有的不仅仅是名声,还有钱包。
    在李成梁的安排之下,他弟弟李成材,李成实等几人组织商队行商,在这一条商道上分了一杯羹,让李家的家底迅速厚实起来了。
    不过,这事情周梦臣是知道的。
    李宽渊都告诉了周梦臣。
    在白莲教覆灭之后,周梦臣思量很久,在徐渭的建议之一,将李宽渊派到了土默特部。李宽渊作为白莲教大同坛主,又是萧芹留下的老人,在白莲教上层被一扫而空的情况下,成为白莲教硕果仅存的上层人物。
    他来到各地板升,重招旧部。
    很快就成了气候。
    没错,让辛爱感到烦恼的白莲教,就是李宽渊的组织的。
    毕竟,虽然白莲教难缠。但是也不知道,真如九头蛇一般,砍掉一个立即就长出一个。重新长出一头,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周梦臣的支持,这一颗头再长出来,需要几年,或者,会避开青城在其他地方重新长出来。
    而占据青城经济主要份额的贸易货站商铺自然也在青城之中占据相当大的地盘。在城南有整整数条街道,还有数不尽的仓库,这里是青城最繁华的地方,从建筑风格上,来往的人员口音上,很多都还觉得,这哪里是青城?不知道谁将太原城的一脚搬到了这里。
    这里聚集的商人就有数千之多。也是他们支撑起来大明与辛爱之间堪称庞大的贸易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辛爱治理下的蒙古。要比当年俺答治理下的更加强大。当然了,两者衡量强大的标准是不一样了。
    不过,辛爱内心之中有清醒地认识,青城的这种繁华都是建立在依附大明之上,但是大明与蒙古的关系能够永远如此稳固吗?真要永远如此稳固,是他想要的吗?
    辛爱不清楚,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所以他心中时时刻刻都绷着一根弦。


第一百二十一章 辛爱的野望
    辛爱面对而今的局面,有一些些自傲。但更多是焦虑。
    自傲的是,而今他已经从数年前的惨败之中恢复了元气。并且重整旗鼓。虽然大明对铜铁等战略资源,一直严格管控。但奈何边关大规模贸易的情况下,这种走私是很难杜绝的。特别是朔州将铁价给打了下来。这一进一出之间,利益更加诱人。
    即便有些走私铁器被处死。依然有不知道多少人前仆后继。
    另外,辛爱也是有正规渠道进口铁器的,那就是用战马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