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5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有些走私铁器被处死。依然有不知道多少人前仆后继。
    另外,辛爱也是有正规渠道进口铁器的,那就是用战马换铁器。
    总之,利用各种渠道。还有各地板升的生产的铁料。辛爱终于完成了对自己本部六万铁骑的武装。
    这六万铁骑,是辛爱的根本武力。在装备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俺答时期的蒙古骑兵。另外还有从板升征召的汉人步卒,大体也有五万步卒,这些步卒分属于各蒙古贵族指挥。几年训练之下,也是相当不凡的。
    最少在辛爱看来,并不比明人的步卒差。
    唯一的问题是,火器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时候只能用冷兵器。
    毕竟大明对火器火药的限制,是比铁更严格。而且火器的技术含量更高。蒙古板升都没有这样的工匠。
    这十一万大军,直接隶属于辛爱。是辛爱的嫡系武力,除却这些军队之外,他还能征召各部的军队。一口气聚集二十万大军,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很清楚,那就是以大明而今的战斗力,征召的骑兵,不过是一些骑马的牧民。在战斗之中,并没有什么用处。
    这种非正规军,冲不破明军的步阵,打不开明军的城池,更无法与明军的骑兵正面抗衡。能做到的不过是抢一把就跑而已。
    如果在对付其他方向的明军,或许还有一点点用处。但是对付大同明军,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而辛爱也知道,他本部出六万骑兵,已经是极限了。甚至如果没有他从与大明贸易之中获利。这六万骑兵都不能组建起来。限于人口规模,这六万骑兵已经给土默特部带来沉重的负担了。
    须知这些军队,虽然称不上全脱产。但已经有半脱产的意思了。
    战斗力都是再加大训练之上的。
    这就是辛爱焦虑所在。从土默特本部挖掘潜力,已经到了尽头。不管是土默特部的六万骑兵,还是从各地板升征召的五万步卒,都已经是极限了。但是这一支大军,却不够他打败周梦臣。
    而双方贸易如此频繁。大同这边的驻军也很难隐瞒。
    辛爱也知道,大同八万步卒,五万骑兵,五万京营。而京营之中,还有三大营,其中神机营数万,都是在山西打过仗的。而马芳作为五军营的副将。辛爱更是不敢怠慢。再加上为了平衡宣府与大同之间。大明朝廷对宣大大规模输血,甚至让周梦臣拨款给宣府。宣府也有数万步卒,与为数不少的骑兵。
    而且辛爱没有了萧芹的情报渠道,到底是对大明内部了解差了一层。就好像他不明白,即便同为京营神机营之下,战斗力也是不一样,也不明白,马芳虽然五军营副将,但是能管的也就是他从大同带来的不足万余骑兵而已。其他的骑兵名头很响。但是到底有没有。马芳都不知道。
    反正没有见过。
    奈何辛爱不清楚,不明白。
    他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大明军队有多少人。毕竟,在他看来,都是吃空饷的。而今却不一样了,特别是朔州之战,被当头一棒,让他特别谨慎。因为他很清楚,蒙古底子薄,他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
    也是因为这种谨慎,让他对大明军队战斗力有些过高的估计。
    他仅仅是一算,大同十八万,京师十几万,宣府八万上下。这一下子就有四十万大军。即便这四十万大军之中有一些水分。但是一想到大同军的战斗力,他就发憷。在他看来大同军的战斗力足够弥补其他各镇战斗力不足了。
    面对这么多大军,辛爱简直有一种锋芒在背的感觉,坐立不安。
    辛爱没有想过而今与大明翻脸,恰恰相反,而还要维系与大明的良好关系。可以说他很清楚周梦臣的能力,日日夜夜想的都是周梦臣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大同。周梦臣不离开大同,辛爱都没有翻脸的勇气。
    但是周梦臣迟迟不走。
    特别是辛爱想办法通过严世蕃的关系动手脚,也没有成功。甚至从严世蕃那里得到周梦臣放弃了很多机会,硬是在大同不走。更是让他心理压力增大了不少。
    这几年之间。辛爱肉眼可见的衰老了。也或许是蒙古人的特性,看上去老得很快。他明明比周梦臣还要年轻一点,但而今看来,却比周梦臣还要老了很多。大敌当前不去,而今内部的恢复与增长已经到了尽头。今后数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辛爱手中的筹码也就这么多了。甚至或许还更少。因为辛爱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手中留下的银子在越来越少。很多东西也越来越贵。
    贸易逆差之下,大量贵重金属外流。青城流通货币减少。同样一银元在大同与青城的购买力,也渐渐有了差距。时间长了。对晋商越来越有利,因为他能用更少的银元卖更多的东西。
    但是辛爱来说,却不是这样了。
    这些问题都压在辛爱身上心中,让辛爱如何不老吗?
    这一日,辛爱召见他的心腹之臣,再次研究起当前的局势了。
    张惠,王浩,张全,丘福等很多汉人谋士都到了。
    不是辛爱偏爱汉人,而是在这样的商议之中,蒙古将领都没有什么用处,蒙古将领领兵打仗,还是可以的。甚至辛爱的军官团体,即便比大同那边的军官团体,也不差多少。当然要先去一个最高分戚继光之后。
    但是在这种国家大政,各种阳谋阴谋之中,他们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作为直接负责对大明贸易,常年驻守玉林的赵全。倒是对金银外流事情有所觉悟,在会议一开始,就将他统计的数据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最后得出结论,说道:“维持与大明的贸易,我方最少每年要多支出白银五十万两以上。这还是仅仅是玉林的情况,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他不清楚,辛爱是清楚的。私下走私的时候,对方才不会要什么货物。只要硬通货。也就是白银或者银元。如果两者相加的话,每年要外流的银两就奔向一百万两了。好家伙,整个蒙古总共的银子有多少?估计也就是五百万两之多。
    这不出数年,蒙古就没有金银可以用了。倒是要以货易货不成?
    他们也算是后知后觉。几乎是在市面上已经有金银短缺的情况下,才察觉是因为这个原因了。
    辛爱立即问道:“赵卿,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危局?”
    赵全一时间期期艾艾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这个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当年清朝鸦…片战争之前就是这种情况。金银大量外流,一两银子对铜钱从一千文上下,攀升到一千八百文左右。民不聊生。这就是清朝公文所谓的银漏。也是林则徐力主禁绝鸦…片的原因。
    面对同样的问题,林则徐给出的对策,是断绝英国人的鸦…片贸易。简单粗暴。但这个办法赵全能用吗?赵全敢对辛爱说,要不,咱们不与大明贸易了吧?


第一百二十二章 张惠之谋
    赵全根本不敢说这个。
    无他,大明与蒙古之间的贸易,其实也给蒙古带来巨大的好处。是的。
    整体上来说,蒙古出现大量贸易逆差。但细细分析,大明采购的牛羊皮毛给整个蒙古带来极大的好处。别的不说,而今青城的仓库之中囤积了几十万石粮食,天见可怜,蒙古人哪里有这么多粮食,这两年冬天,即便是有天灾人祸。饿死冻死的人也减少了很多。
    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与大明的贸易,带来很多生产工具。
    让蒙古国力有所增长。
    否则辛爱哪有那么容易重整旗鼓的。
    赵全要说与大明中断贸易,就会有无数蒙古贵族要杀了赵全。
    连这个最下下策。赵全都不敢说。至于更高明的策略,赵全根本没有这个智商。他如果真能完美的给辛爱解决这个问题。赵全就有宰相之能。这样的人何至于到这个境地?
    赵全想了半日,最后说道:“请殿下恕罪,臣无能。”
    辛爱深吸一口气,面目有几分狰狞,说道:“太师,你有什么办法吗?”
    张惠说道:“大汗,而今局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臣以为而今我们的局面其实是周梦臣的阳谋。”
    辛爱听了,悚然而惊。他对周梦臣这三个字,已经有了心理阴影。说道:“这是真的吗?”
    张惠沉重的点点头,说道:“殿下应当知道,周梦臣对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两年来,周梦臣又是怎么对我们的。周梦臣为夏言党徒。一心一意只想复套。当初在北京城头之上,不求救驾之功,只求给曾铣平反。到了大同之后,更是每战必与,以区区文官之身,亲接弩矢。其心可知。”
    “如此此等人杰,定有百折不挠之志。而今嘉靖皇帝殆政,朝野之上,因循守旧,无振作之心。这才让周梦臣出外。而周梦臣一心一意在大同,甚至不惜恶了大明皇帝。为得是什么?”
    “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而今却知道了。”
    “等到某一日,我们这边山穷水尽,不得不起兵的时候。他正好出击。想来此刻,周梦臣在大同定然是在厉兵秣马。等待时机。”
    辛爱听了,脸色更加沉重了。说道:“太师,该如何是好?”
    张惠之所以说这些话,就是为了下面的话做铺垫。想要骗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九真一假。张惠的话中,就九成是真,唯一是假的地方,就是周梦臣可没有耐心一直在大同等着。而且周梦臣也觉得他快要在大同藏不住了。
    所以,不可能等到辛爱这边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
    而是要张惠创造一场政治危机。
    张惠此刻内心之中也很是激动,他在辛爱身边做了这么多事情,为得就是今日这一件事情,成与不成,关乎大明与蒙古之间的社稷之争,虽然他未必能显明于史册之上。但是能完成这样的奇谋。有一种虽死犹荣的感觉。
    张惠说道:“臣之前说过,大势如此,不进则退。”
    “中断大明贸易是  绝对不行的。毕竟对大明的贸易要一分为二地看,其中固然有周梦臣阳谋,但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而今王爷兵精粮足,足以一战。向南而征,是绝对不行。但是统一蒙古,让所有蒙古人都在一面旗帜之下,重振黄金家族却正当其时。大汗请想想,当漠南漠北辽东天山南北都在大汗旗帜之下,空弦百万之众,到时候有更多的金银,还在乎这区区一两百万。即便到时候这还是一个问题,与大明决裂也不迟。”
    辛爱听了,先是激动了一下。随即摇摇头说道:“大同重兵在南,我岂能妄动。”
    张惠说道:“臣也知道,周梦臣一日不去大同。大汗一日不可妄动刀兵。但是不对外,却可以对内。大汗本部不过丰州滩与阴山南北。其他各部分布漠南,虽然说奉殿下之号令。但是各怀私心。如果将这些人纳入大汗直辖,大汗最少能增十万骑兵。而且各部也有金银,聚少成多,足够应付而今的危局。而且等一统漠南之后,也可以派我们的商队深入漠北西域,引其他各地人卖中国货物,以他们的金银来填补缺口。先汉丝绸之路。天下闻名。大汗据而有之,何惧今日之事。”
    张惠旧事重提,核心就是一条,铲除旧贵族,将蒙古所有部众都纳入大汗的管理之下中央集权。
    在多少年来张惠潜移默化之下,辛爱早就深深认可这一条道路,他觉得唯有如此,才能重振蒙古,唯有如此,才能复兴大元。之前他不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