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6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了,这也与大同方面操作有关系。
当大同方面第一次警告的时候,辛爱已经做好了与周梦臣打一仗的准备。只是等了一个多月,却等来了第二次警告,然后第三次警告,辛爱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其实大同受制于北京,根本不可能打。
所以他就放下心来的。
但是还留了一个心眼。将大军一直集结在青城。不过当开始下雪之后。辛爱就彻底放下心来了。
因为大雪是他天然屏障,根本不可能有人在大雪之后行军,冬天打仗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而且辛爱也要考虑两个问题,那就是大军过冬的问题,还有各地的镇守的问题。
首先是大军过冬的问题。
十几万聚集在一起渡过几个月,是需要很多的物资支撑的。青城固然是草原上最繁华的地方,但是也未必有这么多的物资储备,想来想去,还是将军队分散在各地过冬最合适。
其次,就是镇守问题。
这个问题,是今年才有的新问题。
在此之前,辛爱掌控的地盘虽然大,但根本不需要驻军。也不需要镇守,毕竟各地蒙古首领本身就起到这个作用。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辛爱掌控的地方大增,同样与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根本不是一日或者两日可以化解的。
而今虽然蒙古贵族都臣服了。辛爱也任命了很多官职,娶了好几大部落的女儿。想要拉近双方的关系。
但是辛爱自己清楚,双方还是有隔阂的。
是面和心不和。
而草原上的冬季又是很长的,很可能好几个月大雪封路,根本不知道各部的情况,也就是说,一旦有心人反对他。他也只能在第二年才知道,这就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于是,辛爱将自己本部人马分出一点,在要害地方驻扎。最少鄂尔多斯原来地方,定然要派重兵。
辛爱留在青城的只有三万骑兵。
三万骑兵虽然不多,但是辛爱并不担心会出什么事情。因为青城是土默特部的根基之地,在冬季,外出放牧的土默特部,都要在青城过冬,虽然在夏季往来商人让青城非常繁华。但是青城人最多的事情,恰恰是冬季。、
青城规模不过中原一个县,唯独在冬季的时候,大概有二十多万人之多。而蒙古人全民皆兵。虽然只有三万驻军的,真要打起来,能让所有壮丁都上阵,能拉多少人辛爱都不知道。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当然了,是有一点点隐患的。
隐患就是青城之中的汉人街坊。
青城之中汉人,一部分就是板升的人,在青城之中为蒙古贵族服务的。毕竟很多蒙古人做不了汉人的事情,而蒙古贵族的享受,又少不了汉人的服务。于是,有一部分汉人已经脱离土地,隶属于蒙古贵族,为他们办事。
当然了,这一部分人根本谈不上是辛爱心中的隐患,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奴才而已。
另外一部分汉人才是辛爱心中的隐患。
这一部分就是往来行商留在青城的人。
人数并不多,大概有一两千人。随着内外贸易的繁华,很多晋商都在青城置办店铺宅院。虽然晋商行商大多数就好像是候鸟一般,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出关贸易,等秋冬就回家猫冬,等第二年继续。
但是既然在这里置办了产业,怎么也要派人值守的。
毕竟这是他们在青城的根基,而且并不是每一次交易到了年底都能强仓库清空。这里也或多或少留了一些货物,总要留人手。
一般来说,留得人不多。一家留二三个人。毕竟留一个人看似划算。但也要担心监守自盗。一般都是留两个人。人倒是不多,但是晋商这么多家加起来人数就多了。而且一般留下来的都是年轻人,是精壮。毕竟留下一些老弱,在关键时候也派不上用场。
这是一个小小的隐患。
不过,比起青城之中蒙古人的绝对优势,再加上贸易对青城的重要性。辛爱也仅仅是想了一下,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不觉得区区一些商贾的伙计能做出什么事情来了。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尽情享受美酒与女人的时候。在青城之中也有一个人在默默筹划。
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李成梁。
李成梁作为周梦臣委派的青城情报总负责人,此刻换了一身伙计的衣服,避开蒙古人的眼线,就好像寻常一个香客一般,来到的观音寺之中。此刻的观音寺一片冷寂,根本没有人。原因无他,蒙古人信喇嘛教。只要汉人信观音,晋商大多回家了,城中汉人稀少,这天寒地冻也不会出来上香。
除却一些僧人之外,似乎没有别人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李成梁的野心
观音寺之中,一个僧人在观音像之前,虔诚的跪拜。
听了身后门动了,这才缓缓地起身。向李成梁行了一礼说道:“李大人来得好快。”
李成梁说道:“大德上师,别来无恙。”
光滑的脑门上九个香疤,分外醒目。所谓大德上师缓缓地抬起头来,看上去宝相庄严,眼带慈悲,说道:“阿弥陀佛,一切安好。”
这大德上师并不是别的人。正是李宽渊。
估计蒙古人万万想不到,在蒙古白莲教最大的头目,就在他们自己修建的观音寺之中。这也是蒙古人与白莲教斗争经验不足,根本不知道,白莲教处于佛教,甚至很多寺庙才是白莲教的重灾区,特别与弥勒有关的。
毕竟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
李成梁说道:“有一件事情,我一直不知道该告诉你不告诉你?”
大德上师说道:“李大人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
李成梁围绕这房间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藏人的地方,才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大德。
上面写的是密语。是一句诗:大雪满弓刀。
这也是多层保密。第一层是密语,第二层却是暗示了。
这倒不是算是加密方式了,但凡是读书人都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奈何蒙古人之中读书人比例太少了。
大德上师一愣,说道:“大人要冬季动兵。”
李成梁点点头,说道:“其实大人的意思是要我注意安全,找地方躲起来,毕竟一旦动武,蒙古人是不会放过我的。”
大德上师说道:“我明白了,我这就安排。那就委屈李大人在我这里待几日了。”
李成梁说道:“不需要。我在青城经营数年,想要藏人,或者要走,谁都拦不住。蒙古人在这方面太粗陋,简直是……………”李成梁想到这里,嘴角就勾出一丝丝笑容。
这不是李成梁污蔑蒙古人。实在是间谍战,不管是派出间谍,还是反间谍都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事情,是一个聪明人的战场。奈何蒙古人在军事上,还有一二可品之处,但是在这方面简直乏善可陈。甚至而今的辛爱身边,根本没有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一方面是张惠的误导,但从根本上,蒙古人根本瞧不起这种手段。
萧芹在的时候,白莲教的情报为蒙古所用,在情报上,一度弄得锦衣卫都有些头大。毕竟锦衣卫与东厂的情报能力早就退化了。根本不如当今。但是而今,李成梁在青城活动,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监管。
这岂不是给了李成梁极大的活动空间。
这也是给了李成梁搏一搏的底气。
大德上师一时间摸不清李成梁的意思,说道:“李大人的意思是?”
李成梁说道:“在冬天如何打仗,我思忖数日,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偷袭。在鞑子还不明白情况的事情,来一个雪夜下青城。而偷袭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攻入青城之中,青城虽小,但也是一座城池。而且这又是冬天,城中储备充足,一但蒙古人反应过来。泼水加固城池,想要打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想为大军开城。”
李成梁的呼吸都急促起来,说道:“大德上师,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多大的功劳。”
大德上师自然知道这是多大的功劳,只是他不求功劳。没有李成梁那么炽热的功名之心。他更是看出了其中的危险,说道:“李大人的想法是好。但是此事恐怕不好办。别的不说,青城各城城门都有重兵把守,只有半日开门时间。我们手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如此大事?”
李成梁说道:“我有十三副铠甲。刀兵数以百计,我特别将我李家商队留了下来。此刻就在城中,由我弟弟带领,都是铁岭儿郎,军中出身。不敢说敢以一敌百,但决计可以死战到底。而且城中哪里的情况我也了解了,鞑子对城门把守很是疏忽,而今天寒地冻,很多人都愿意出门,不过,百余人守护城门,只要我们准备妥当行雷霆一击,是绝对可以的。”
大德上师沉默了。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李成梁说道:“大师,我知道观音寺之中,僧人百余人,很多都是好手。这是一场大功劳,也是一场大功德,万一周大人顿兵城下,不知道多少将士不得还乡了。请大师三思。”
大德上师,这才微微一叹,说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一件事情我答应了。”
其实李宽渊,不,而今的大德上师,数年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他越来越倾心于佛法了。
萧芹的死,对李宽渊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只有等人死了才想起他的好。
是的,萧芹叛国,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唯独没有对不起李宽渊。萧芹当初是李瑾总兵的幕僚,最后牵连到白莲教之中,但是他一直保护着李宽渊。甚至自己到了蒙古,留李宽渊在大同。
其中未必没有保护的意思。
而萧芹之死,固然是战场上的厮杀。但是未必没有李宽渊给了萧芹很多假情报,误导他。否则事情未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当然了,李宽渊并不后悔这么做。只是他在蒙古扮成和尚,进行情报活动的时候,为了防止身份暴露。他每日也是要读佛经,做早课,一日一日之下,难免反思自己。越来越觉得,仇恨这东西是如何的虚妄。
渐渐地从假和尚变成了真和尚。
不过。倒是是父亲的身后名。他不能不顾。而且萧芹固然是死在大同的。但是萧芹余党却是被蒙古人杀的。李宽渊觉得他有必要为萧芹讨一个公道,萧芹为了蒙古人做事,不惜身败名裂,但是蒙古人就这样对他。
不错,萧芹是该死。但是蒙古人更该死。
还有,周梦臣对他的托付。这三件事情,就是他尘缘了。尘缘未了,还不能真正的遁入空门。
却也没有那么想立功了,如果不是李成梁用为大军死伤来劝说他。他未必会答应下来。毕竟周梦臣对情报人员从来是很宽容的。这个宽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不下达强制性命令,另一部分就是有很大的自主权。
大德上师如果不答应。李成梁真没有办法。
李成梁说道:“大师可以出多少人?”
大德上师说道:“唯有百人,所用唯有棍棒菜刀而已。”
李成梁想了想说道:“刀枪之事,我来想办法。”
蒙古人根本没有刀枪的管制,想要搞到这东西并不是太难,其实弓箭也不是太难,但是在冬天弓弦估计被冻坏了,很容易崩。李成梁根本没有想过用弓箭。倒是铠甲是非常难搞的。
李成梁用了很多办法,才搞到十三副。
大德上师说道:“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