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6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他,周梦臣其实默默的将嘉靖而今的局面,与唐玄宗面对的局面做了一个对比。周梦臣不用明说,嘉靖自然能想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嘉靖的处境其实是比唐玄宗更危险的。唐玄宗最少没有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是他有,唐玄宗面对的也是国家经制之军不行了。军权下滑到了地方。嘉靖也是。甚至嘉靖还要面对比他唐玄宗更复杂的问题。
第六章 募役结合
周梦臣的一番心思算是打动了嘉靖。
嘉靖未必不知道周梦臣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但是他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想过唐代安史之乱的原因,偏偏嘉靖博览群书,每日睡觉之前,都要读几页永乐大典,就博学这方面,不下于一般大儒。
他细细回想一番,发现周梦臣说的,不无道理。甚至找不到什么漏洞。
这才是让嘉靖惊怖的地方。
难道,大明的未来会是这样?
在他看来,大明与大唐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大唐的首都在长安,距离边境足够近。也就是真发生了边镇叛乱的事情,大明根本不可能如大唐一般先逃到蜀地缓上一口气。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嘉靖的预想也没有错。
努尔哈赤也在李成梁门下当过兵,如果努尔哈赤不是女真人,消除一些民族性的东西,是可以看成一场边军叛乱。只是与嘉靖所想的中上层军官叛乱不同。这一次是下级军官叛乱。
毕竟历史虽然相似,但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
嘉靖有些着急,说道:“说说你弄出的那一套是怎么回事?”
周梦臣说道:“是,卫所乃是朝廷根本制度,其实是有可取之处。只可惜时间长,百弊缠身。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臣以为改革之法,以不大动为要,是以秉承卫所军的编制,依然以一卫五千六百人为基本编制。增加一些火器,将刀枪换成了火器,人数上稍稍有些变动,以六千人为一卫。如朝廷旧制。根本变化却是征召士卒上,臣废除军籍,一律按民籍而论,并丈量大同十四个卫所的土地,全部平分给卫所百姓与大同百姓,以一户百亩为单位。这些土地虽然让他们种,但是却是朝廷的官田。家中有从军者,可以免赋税。从军每月也有月粮。臣到大同时候,正是用兵之计,定为一月一石,一年十二石。但而今战事稍缓,可以因将士资历,军队不同。各有高下,想来,一年四石粮食就足够了。”
“不过,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土地的管理。有这些土地在,就等于有源源不断的兵源,一旦这些土地被侵吞,估计军队也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所以臣想这样做,就是将附近几个卫所合兵为一县,这种县有别于其他府县,臣称之为边县。边县之中,当有一县尉作为县令的副手,他所管辖的事情,就是辖区之内,一切关于军队的事务,这些土地掌握,士卒的征召与训练,与军队对接兵源,甚至接到丧报,派人到军队之中将战死将士的骨灰取回来,并为他们办丧事。等等。”
嘉靖听了,沉吟片刻说道:“这其实是变种的卫所制度,将原本卫所之中的事务单独分割出来,令军中只管练兵用兵就行了。每一个士卒四石,十万就是四十万石,百万之众也不过是四百万石,朝廷是供应得起。只是这一件事情想要做下去,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本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你知道为什么吗?”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臣自然知道是因为什么?是土地。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土地,没有土地,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不管说的再好,也是办不成的。”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周梦臣的办法,为了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还能保证战斗力,其实天下哪里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哪里有花钱又少,做事情有好的事情。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
周梦臣其实是继承了朱元璋以土地养士卒的思路。
不继承也不行。周梦臣毕竟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是在朱元璋打下的框架之中腾挪,就好像是建筑师一般,设计建筑的建筑师,自然可以天马行空。只要符合物理规律就行。但是周梦臣接到手的工程,是一个旧房改造项目。原本的框架与梁柱是不能乱动的。
他也只能顺着朱元璋的思路做文章。
土地是第一项开支,但是并不是说除却土地之外,就没有别的开支了。周梦臣的规划本质上,是一种赋税更换。将延边地方的赋税,从粮食变成了血税,甚至这些边县,根本不可能向朝廷缴纳赋税,甚至还需要中央的财政补贴,毕竟,大明没有专门的地方税。地方办公经费都是从田赋之中分成,或者上下其手搞出的灰色收入。
而今田赋没有了。地方府县恐怕都揭不开锅了。
当然了,还有武器已经其他方面的经费。决计不可能是养兵百万只要四百万石粮食。只是即便如此,也节省了太多的经费了。毕竟而今维持九边,明里暗里,隐形的公开的支出,已经有近千万两每年了,单单大同镇之前一年都要有近百万的开支。
大明财政如此拮据,固然有财政本身的问题,也与沉重的军事开支有关系。
但是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在土地上面。土地乃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资产。一切与土地有关的都敏感之极。
嘉靖叹息一声,说道:“你可以将大同上下杀得干干净净。朕却不能将这天下蛀虫吗,杀得干干净净。顺势而为,行天之道。你这法子是不行的。”
嘉靖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说他昏庸,自然是不能的。但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却更是过分的。嘉靖却是一个清醒的人。前二十年嘉靖也算得上励精图治,后来大为转变。这固然是嘉靖开始信奉神仙之道,但未必没有他在政治上遇见了挫折。
当然了,任何一个大臣都不敢与嘉靖作对,嘉靖不管遇见怎么样的强敌,都能拿捏对方死死的。嘉靖的历任首辅,都被嘉靖在手中攥的紧紧的。只是嘉靖可以对付任何一个大臣,却对付不了官僚或者文官这个集体。
当嘉靖发现,很多事情,他不管换上几个首辅,重手处置几个大臣,甚至杀上一批言官。换上来的人,与之前也是一样的。
内心之中自然也有深深的疲惫感。
殆政之心,由此而起。再加上遇见一些变故,比如差点被宫女给勒死,思想上才有了巨大的转变。从励精图治,变成了敷衍了事。
正因为如此经历,嘉靖太清楚在朝廷上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周梦臣杀得仅仅大同一地的世袭军职的武官将领,算起来也不过几十个大家族。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大同刚刚被蹂躏过,这些武将有原罪在身,在加上大同乃江山一角,武将没有文官吃香,周梦臣又有嘉靖的背书,这一件事情才算过去了。但是而今,谁给嘉靖背书?谁给嘉靖做靠山?
不会,以为仅仅因为他嘉靖是皇帝,下面都会完全服从命令?
嘉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被杨廷和狠狠教育了。自然知道不会有这种好事。要做成周梦臣所说的,必须一场轰轰烈烈大风暴。别的不说,严嵩这个首辅就办不成这样的事情。
难不成还要换首辅?
嘉靖不想两折腾了。
周梦臣也明白嘉靖的心思,说道:“臣当然知道,此事不可能在全天下推开。不过,陛下而今却有一个大好机会,顺势而为,陛下可得一支精兵,与一块兵源地。将来天下有事。”
嘉靖听了,心中转了几个念头。猜测的说道:“你的意思是青城?”
周梦臣立即说道:“圣明无过陛下,臣正是此意。”
第七章 河朔省
嘉靖心中暗暗点头,他已经猜出周梦臣要说什么了,心中暗道:“青城倒是一张白纸。”
周梦臣此刻正在堪堪而谈,说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这一套就是河套,而河套又分前套与后套,前套着,黄河三面环绕,长城以北之地,蒙古人称之鄂尔多斯之地。后套,就是黄河以北,阴山以南,古之朔方郡也,青城是也。”
“这两地,臣都考察过,水草丰盛,又多有河流可以灌溉,虽然每年冬季长,夏季短。以至于只能种一季粮食,但是畜牧业发达,绝对是一块宝地,而今河套之地,汉民只有二三十万之多。即便以这样人数,足够为陛下提供数万大军。只需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河套之地,能安置数百万人。臣意将河套之地,包括大同在内,合并为一省,这个省与内地省不一样,亦设三司,布政使,按察使如旧,令设兵备使,掌管全省兵籍,直接管理各府县的县尉,对接军中一切要求。令设总兵官,管理一切战兵。上设巡抚统领全局。”
“如此,以大同之财,足以支撑全省。待十几年休养生息。足够让大明有足够的兵源可用,更重要的是朝廷直接控制下的军队。将来再照此模式,辽东设省,甘肃设省,有此三省为兵源,足够支撑朝廷百万大军。”
“朝廷的军费开支,定能压缩到一个让人接受的地步,不至于让朝廷如此窘迫。”
嘉靖微微有些失望。
嘉靖到底还是对朝廷没有什么兴趣了。当然了,人都有坐享其做的欲望,他虽然对朝政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不用他怎么费心就得来的好处,还是很喜欢的。这就是为什么嘉靖总就将周梦臣轻轻放下的原因。
周梦臣虽然有些不听话,有些不受控制。但是不得不说,他对周梦臣将辛爱的人头送上,还是挺欢喜挺满意的。
他满心觉得,周梦臣这一次的计划也是这样的。但是而今一听,就是一个愿景计划,只要一步步达成,不知道要做多少年的。
在明代,中国现在省区划分还没有形成的。甘肃省还在陕西省下辖,而辽东还是山东省下辖。这两个地方要变成省,还是容易的。但是嘉靖很清楚,周梦臣想做的不仅仅是构架一个省级单位而已,而是完全摧毁卫所体制。将这两个延边的地区,成为边县组成的边省。
这就是对卫所势力的一次开战。
这让嘉靖有几分心动之余,又有几分犹豫。
心动的原因是周梦臣有几分自知之明。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根本就没有想在内地省份推行这个计划。别的不说,嘉靖有能力将所有土地再来一次国有化。他就不是嘉靖了。
动内地省份是根本不可能,谁这样敢,触及的利益太大。谁都会被反噬杀死,包括皇帝。
但是甘肃与辽东,都是偏远地区,也是军事存在毕竟浓的地方。当地的很多土地理论上都是国家的。毕竟都是卫所的土地。
只是这是要逼反整个军方的节奏。
至于周梦臣在河套设省计划。倒是没有什么阻力,毕竟成为阻力的人已经被周梦臣杀了。但是汉人太少了,才二十多万,还没有大同的人口多。即便再加上个大同,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没有什么用处。等这里真正发展起来了。嘉靖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不过,好在也没有什么阻力。不费什么事情。
而且朝廷控制下的军队,还是让嘉靖有几分兴趣。
总体上来说,京城方面其实对边军并不是多信任。真正信任边军的只有一个皇帝,就是正德皇帝,正德皇帝外四家军,就是调边军入京驻守。但是随着正德皇帝驾崩。杨廷和驱除外四家军,杀了江彬许泰。消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