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择。
    他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而今此刻嘉靖反而愣愣的出神。
    不得不说,嘉靖修道还是修出来一些东西的。最少在这个时候,嘉靖还是很镇定,甚至他内心之中忽然有一个想法涌现出来,嘉靖暗道:“仓颉造字,天泣鬼哭,伏羲治世,河出图,洛出书。朕这是闻道了吗?那么这个道就是进化论?
    嘉靖信了这么多年的道家,这么多年迷信下来,这些思想痕迹不可能一下子从嘉靖身心之中驱除,本质上嘉靖这个人还是有一点神神叨叨的。
    虽然在周梦臣的证明之下,他相信了道家很多神仙都是假的,既不能赐给他长生,又不能给他指点迷津,但是他依旧相信,天地之间,有真正的神明,不过这些真正掌握伟力的神明,却不会下凡便是了。
    既然有真正的神明,很多征兆,预兆也都是有的。却不是寻常凡夫俗子能够解读的便是了。
    嘉靖在周梦臣的交谈之中,越发感受到了进化论的魅力,进化论不仅仅能引申到政治上,还能引申到很多其他的领域之上,正因为明白,嘉靖才一定要将这个理论的署名权,从周梦臣这里夺去。
    所以,今日这一场地震,比之前地震都大得多了,最少比大同地震动静要大得多。嘉靖第一时间反而想到了,这是不是天地对这种真理出世的回应?
    否则事情,就那么巧,早不地震,晚不地震,偏偏这个时候地震?而今动静如此之大?
    当然了,这个答案没有人告诉嘉靖,嘉靖也不会将这个想法告诉任何人。但是不知不觉之中。嘉靖的目光之中多了几分热切。


第十七章 大地震
    这一次地震,虽然比大同地震的动静要大,但似乎震中并不在北京。
    所以北京这里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太大的。
    只是余震不断。
    等大地震过去之后,嘉靖就开始召见大臣询问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是钦天监只是说是西南方向。但是到底是什么地方,还要当地快马来报。
    周梦臣当日,就出了宫,只见北京大街上一阵慌乱。显然是刚刚的地震的原因。周梦臣暗暗埋怨道:“这个时候来地震,实在不是时候。”
    周梦臣还想说说别的事情,比如自己的官职。总不能一直这样挂着吧。
    可惜都没有来得及开口,就没有机会开口了。
    到了第二日,地震的具体消息传来。周梦臣整个人都坐不住了。因为地震的震源是在华县,仅仅是这一点,就让周梦臣判断出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次地震威力太大了。
    无他,只需在地图上划两条线,就能知道华县与大同距离北京的距离,大同距离北京近,华县距离北京远。华县就在华山脚下,算是陕西,河南,山西交界之处,与大同相比,远了北京,不知道多远。而在北京,华县地震的震感,要不远远超过大同地震,也就是说。华县地震的强度,很可能是大同地震的几倍。
    周梦臣心中一下绷紧了,不用看别得,仅仅这一带的地势,所谓波涛汹涌潼关路。、
    周梦臣很清楚,这个时代因为建筑的问题,百姓对地震的承受度要高过后世,但是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百姓对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的承受能力,要远远低于后世。
    什么因为地震引起的山崩,交通断绝,乃至于地裂,地陷,等等很多问题。在后世是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等死吧。
    所以,在平原上地震危害要小于在山区,而这一带虽然不能说是山区,大抵是关中盆地,运城盆地,与洛阳一带,山的确不是少。
    周梦臣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触目惊心。心中暗道:“我是不是真的找错时机开战了?”
    周梦臣对大明的财政情况,还是明了的。
    而今周梦臣并不知道,这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到底有多大,损失又有多大,赈灾需要的钱粮,又有多少,但是他明白一点,那就是大明朝廷的府库,是没有这么多钱的,间接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之前大明财政从来没有良好地运行过。但是直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青城之战。
    的确从长远来看,青城之战,是在为大明朝廷省钱,每年都能省上好一两百万两,长期效果是非常了得的,但是刚刚打下青城之后,却不是这样的。别的不说,即便是在草原上继承了辛爱修建的一些城池,将来驻军的场地,城池也是需要一笔大钱的。
    而今纵然周梦臣之前准备很多物资,但是户部也是绝对不能一点钱不出,无他,单单是嘉靖就不允许有这样的局面出现。中央是如何显示自己的存在,一个从人事上,一个从钱财之上。
    周梦臣这一次行动,越是事先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朝廷越是要在事后,将存在感找补出来。
    本来就没有多钱,为了青城善后,户部谈不上倾家荡产,但也没有留下多少钱财。
    而今再出了这样的事情,让户部尚书方钝从什么地方找钱啊?
    没有钱?该怎么赈灾?
    周梦臣心中反复思索,只觉得事情难办之极。而在宜春宫之中,嘉靖一时间也愣神,他捏着薄薄的一张纸,浑身发抖,颤颤巍巍地说道:“朕有何失德之处,上天为何如此惩罚朕?”
    此刻的嘉靖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
    无他,他手中刚刚汇总出来的资料太惊骇了。
    华夏地震,惨烈之极,潼关城整个成为废墟,有山崩地裂,有地下水火齐出的,有高山为谷,有谷底变成高山的。有整个村落陷入地下不见的。不仅仅烈度强,范围还广。不仅仅北京震感强烈,就是江南,松江一带,也有明显的震感。
    秦,晋,豫三省都报灾,总计受灾的县城,已经有八十多个了,现在还没有结束,估计最后最少有一百多个县受罪。
    死伤多少人,而今还没有统计,但是下面已经来报,华县,渭南,潼关,山西永济,等几个县。已经没有官员主持政务了,整个处于无政府状态。
    如果再不想办法的话,或者直接死在地震的人数不少,但是死在地震之后种种问题中的人更多。
    如果单单是灾害,还不至于让嘉靖如此。主要是地震,在天人感应之中地震一直上天示警之中一项,更不要说,华县就在华山附近,这一次地震也可以说是华山的大地震了。
    华山在中国的地位可不是一座山而已,是四岳之一。
    更不要说,以嘉靖史学修养,也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一次地震简直是亘古未有。偏偏发生在他的这里,这个问题,不由得让嘉靖多想,到底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上天如此警示?
    的确,这一场地震,也是中国有历史纪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后世推测大概在八点三级。又出现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影响之大,损失之多,也是古代之最。
    “陛下,尧舜在时,亦有三年之旱,此天道也,陛下何必自责,不如请周大人来讲解天象?”严嵩立即说道。
    严嵩这个时候,绝不能让嘉靖有这样的念头。无他,嘉靖觉得这是上天示警,按照皇帝是不会错的,错得只有下面的人,这个标准,严嵩很清楚,满朝文武的目标就是他了。
    所以,他不惜将周梦臣这个敌人给拉出来,也不能让这一件事情通过。
    周梦臣一直以来否定天人感应,而今也算是有了一些成果,严嵩相信不相信周梦臣的学说,这是另外的事情,最少严嵩知道一点,要用来否定天人感应的时候,拿周梦臣来办这一件事情。
    “陛下,臣等死罪。”徐阶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反应。看似一句话,其实秉承占主辱臣死的规矩,是顺着嘉靖的话往下面说的。也就是严嵩最担心的,将这一次地震定性为上天示警,是想将这一件事情作为打向严嵩的一枚炮弹。
    嘉靖刚刚仅仅是失态而已。听下面两个人一说,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内心之中,忽然有一种厌恶之感,心中暗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想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实在可恶。”
    只是嘉靖不为他们想想,政争与战争一样,一旦开始,就很难结束,除非一个人出局或者彻底失败才行。
    不管严嵩与徐阶的本意是如何,两个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地步,什么边事,什么赈灾,都没有打倒对方重要,徐阶还是有一点点底线的,还有几分顾全大局。但是随着严嵩这边越发没有底线,徐阶的底线也被一点一点地拉下来了。
    不拉下来的话,就是死路一条,毕竟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徐阶还没有要做墓志铭的时候。
    嘉靖说道:“朕德薄,乃有今日之事。现在最后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处置?天下百姓,都是朕之赤子,遭遇如此天灾,已经够不幸了,决计不能让他们再遭遇人祸,必须立即派出得力干臣去赈灾。诸位议一下吧。”


第十八章 朝廷的难处
    一时间宜春宫之中鸦雀无声,三个阁老,五个尚书,除却兵部尚书杨博而今在河朔之外,其他都在这里的。
    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要先说话。
    毕竟,这个问题他们都解决不了。
    嘉靖有些恼怒了,问道:“户部,说说,能出多少钱?”
    方钝听了,立即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陛下,南北用兵,今年一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一千二百万两。江南受兵灾,金花银都被搁置了。户部根本没有余粮。臣实在没有办法?”
    嘉靖知道方钝说得是真的,但是这不是嘉靖想要的结果,他厉声呵斥道:“多少?能出多少?”
    方钝说道:“西安,开封,合计有存粮三十万石,可以直接拨给当地赈灾,户部做多能出银五十万。更多的,即便是陛下杀了臣,臣也没有了。”
    嘉靖听了,不由皱眉,说道:“五十万?”
    五十万两少吗?不少。
    但是面对如此天灾,根本是杯酒车薪。这一次赈灾,最少是百万级别的。
    只是嘉靖也明白,方钝已经把朝廷财政挤压到极限了,方钝都说没有,那一点不可能再有了。
    嘉靖问道:“这如何是好?”
    严嵩说道:“陛下,是有轻重缓急,而今最重要的是稳定天下大局,臣以为可以分批赈灾。”
    嘉靖说道:“分批赈灾?如何分批?”
    严嵩说道:“地震最严重的地方,道路已经断绝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如令人由外部受灾不严重的地方,开始赈灾,一点点地往里面推进,如此一来,就可两全了。朝廷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筹款了。”
    嘉靖听了,手上忽然一抖,说道:“真要如此吗?”
    嘉靖不是傻子。
    嘉靖或许不知道什么叫作黄金七十二小时,当然了,而今其实已经过七十二小时。但是他知道,越迟赈灾,需要赈灾的人就越少,无他,更多人灾民在等待赈灾中饿死了。
    如此一来,需要赈灾的人就少了,需要赈灾的银两也就少了。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无他,朝廷财力匮乏,很多时候赈灾都是这样的,等老弱饿死之后,留下的都是青壮,再去赈灾。
    只听大殿之中一声咆哮,大声喊道:“陛下,三秦父老嗷嗷待哺,一刻也迟不得。臣请陛下开恩,立即赈灾。”
    所有人都一看,此人不是别人,就是礼部尚书王用宾。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