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的土山,需要多少火药。
    周梦臣几乎是两手空空的来到了这里,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才能搞到火药。
    说实话,在大同军火库之中,倒是有大量的火药。但是在周梦臣的策划之中,而今的大同府已经不是山西省的,而是河朔府的了。
    周梦臣总督三省的临时差遣,是管不到大同。却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炸不了,也要炸。”韩邦奇白须飘飘,咬着牙说道:“两岸百姓而今已经够惨,不能再来一次凌汛了。飞熊,你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尽管给我说,我不敢说,全部能帮得上忙,但在关中这快土地上,我韩某人说话,还是有几分用的。”
    周梦臣自然知道,如韩邦奇这样的大佬,即便退了下来,影响力也不仅限于关中。甚至如果不上祖辈的关系,以及周梦臣将王用宾推上礼部尚书,被韩邦奇当成了自己人,否则,真以为韩某人这么好说话吗?
    周梦臣说道:“我军中是有些勇士,只要重赏之下,自然看在此地防炮开山。只是此山如此之大,需要火药不在少数,一时间我不知道从何处筹集。”
    韩邦奇说道:“哎,你还是少在地方,没有当过一省巡抚,你难道不知道每一个省都指挥衙门都有自己的仓库,火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西安还有火药作坊,是要供应,甘肃,宁夏,榆林,西宁四镇,产量绝对不少,炸此山一点不成问题。”
    周梦臣一愣,随即笑道:“如此,我倒是放心了。”
    韩邦奇说道;“比起火药,我更想知道,朝廷这一次拨了多少赈灾款?”
    周梦臣心中明白,如果刚刚忧心此处,是为了朝邑百姓,而今韩邦奇就是以关中士绅领袖的身份在问的。大明在地方上格局,就是地方官与士绅共治天下。
    周梦臣要做的事情,离开他们是做不了的。
    周梦臣也没有想瞒过韩邦奇的想法,毕竟,赈灾的诏书是明发天下的。只是因为时间问题,他们还没有打听到而已,一旦道路打通,周梦臣想隐瞒都没有办法隐瞒。
    周梦臣说道:“一百万两。”
    韩邦奇脸色巨变,说道:“只要一百万两?这如何能够,关中数百万百姓都受灾了,山西那边情况也不好,西北很多道路都不通。这一百万两根本不够,五百万两还差不多,朝廷是要看关中百姓去死吗?”
    周梦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的确,受灾最重的,几乎夷为平地的几个县,不谈重修县城,给百姓重建房屋,供应粮食。都需要钱,仅仅这几个县内的情况,周梦臣就觉得一百万打不住,更不要其他地方,比如潼关道要不要修,虽然周梦臣还没有做调查,但也知道,就道路方面,水利设施方面,决计不仅仅潼关与黄河这两处。
    要周梦臣看,如果想让关中恢复原样,不要说五百万两了,一千万两也是远远不够的。一百万两看上去的,但是各地总受灾的地方,已经有一百个县了。
    虽然很多县,并不如潼关华州这里严重,但是稍稍一动土,几千一万两就下去了。很多严重地方,一两万两根本不够。按理说这钱让地方政府出。
    不要忘记,方钝这几年做得什么?为了让中央财政渡过危机,方钝选择极限压榨地方财政,可以说在方钝的运作下,北方大部省府县结余银两,都是最低限度,仅仅能维持政府的基本运作而已,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而今让他们出一万两,根本想都不要想了。
    所以,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一千万两也打不住了。
    一百万两,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周梦臣说道:“朝廷也是有朝廷的难处。关中也不能什么都指望朝廷不是。”周梦臣虽然觉得这话说的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周梦臣也明白自己的立场。他就是朝廷的人,不管朝廷有多无赖,但是他不能打自己的脸。
    还好韩邦奇也知道,这与周梦臣的关系不大。都是朝廷上的决定,韩邦奇有些愤怒的说道:“严嵩此贼,祸国殃民。关中不比江南,是一个穷地方,不靠朝廷靠谁?”


第二十五章 钱从何来?
    这也是南北两方对朝廷的不同态度。
    江南一带的士大夫,其实一直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朝廷亏欠他们。无他,江南重赋,江南一带才数个府县,却支撑了全天下近乎一半的赋税。他们自然是愤愤不平。
    觉得朝廷不公平。
    所以,这种怨念甚至可以延伸到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对文官士大夫的打压。总之,敢怒而不敢言。而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却不一样。
    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其实对大明皇室与大明朝廷,比南方士大夫更忠心一点。当然了,这是范围上的,并不是说江南士大夫一定对大明不忠心。
    这并不是北方士大夫比江南士大夫有更高的道德水平。而是北方大多少士大夫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离不开朝廷。
    北方经济薄弱,又有边防重担。即便是各地士大夫也不是多富有的,完全不能与江南的同行相比。在遇见很多天灾人祸的事情,根本支撑不住。所以希望更多来自朝廷的支持。
    韩邦奇这一番话,虽然有些怨气。但也算是基本事实。
    在赈灾这一件事情,从来不能全部靠朝廷。虽然士大夫们也做一些兼并土地的事情,但是本质上这些士大夫们也是愿意维护乡里的安定与秩序,毕竟,这秩序是有利于他们的。
    指望朝廷的赈灾款,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说,都是官府与士大夫合作,募捐一笔钱财,或者修建地方水利工程的。赈灾这一件事情也不例外。一般对士大夫们来说,赈灾这一件事情,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今日大地震太惨重了。即便是关中士大夫家族,也是家家带孝,户户有丧。特别是受灾最惨重的那几个县,简直非数十年不可尽复旧观了。
    这种情况下,士大夫家族也未必能得了好。
    韩邦奇如此着急的来找周梦臣,未必没有这个原因,关中士大夫本来家底都不厚,再经过如此惨痛的损失,他们士大夫家族也是需要朝廷接济一下的。
    周梦臣本来就想与关中士大夫接触一下,毕竟周梦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此大灾难,必须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力量,而关中士大夫也是一股力量。
    周梦臣向韩邦奇行了一礼,说道:“师叔,我此来也是需要师叔相助。正如师叔所言,朝廷的赈灾款,远远不够,单单是炸开这里,就需要重赏勇夫,非数千两不可。这甚至还是少的。放在整个关中,山西一带,这样大大小小的工程,不知道多少。”
    “自助者天助,还请师叔帮我联系一下关中士绅,共同商讨一下此事。”
    韩邦奇叹息一声,说道:“这是自然。只是我关中士绅,都不富裕,就拿我韩家来说,不过有田地数百亩,即便在外的一些生意,一年下来也不过千两上下,韩家各房都在,我即便是族长,每年动用的钱粮也不过数百两而已。今年,我韩家死伤惨重,我这一辈子,都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下一辈子侄之中,折十几口在,丧事都还没有办。根本挤不出钱来,而关中士绅,耕读传家。与我家大抵相仿,真帮不上什么忙,或许能出一二百石粮食。但是………………”
    周梦臣对韩邦奇的话,并没有怀疑。毕竟,韩邦奇所说的情况,虽然有一点叫穷的意思,但是大体上相差不大。关中所谓的天府之国,早就不是汉唐之时了,土地退化,汉唐的河渠崩坏。每年几乎都是大旱。
    周梦臣心中暗道:“或许,只有想办法去对面化缘了。”周梦臣目光穿过黄河,看向了黄河东岸,因为距离的原因,只能看见对面山峦叠起,却看不真切。
    那边就是山西蒲州。
    也就是杨博,张四维,等一系列晋商大佬的老家。
    如果说,明清交汇时候的晋商根底都在太原大同附近。而这个时代,真正能代表晋商的就是蒲州系。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有钱粮的。”韩邦奇说道:“只是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希望你去打那边的主意。”
    周梦臣说道:“哦,谁?”
    韩邦奇说道:“秦王。”
    周梦臣一愣,心中暗道:“我倒是把他给忘记了。”
    的确,太祖皇帝所封的藩王,秦,晋,楚,蜀,为大藩,即便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这几家。可以说,富可敌国。
    但是奈何,这也是不好对付的。
    与代王不一样,代王一脉,在太祖诸子之中,本来就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秦王不一样了,秦王乃是太祖次子一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太祖的长子嫡系在大明是绝后的。至于在海外有没有流传,也是不清楚的事情。因宗法而论,秦王一脉就是宗室之中的长房了。这是有特殊的政治地位的。
    遇见很多事情,比如藩王向朝廷施压的事情,也是秦王出头。即便是皇帝也对秦王藩也不能不小心对待。
    韩邦奇见周梦臣微微一愣,也叹息说道:“其实我也知道,秦王藩不是好对付的。奈何关中上好的土地,十有七八都是秦王的。关中士绅之力,合在一起,也不及秦王啊。”
    “在这种年景下,能拿出来钱财的,也只有秦王了。”
    周梦臣说道:“请师叔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办的。秦王既然身为国家秦王,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我想秦王也有这个想法。”
    别人怕秦王,周梦臣不怕秦王。甚至周梦臣发现,似乎得罪藩王对他来说,弊大于利。
    周梦臣而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功高不赏。以他的年纪做到总督一任上,已经是破格之后再破格了。如果周梦臣再立新功,也不可能到六部任尚书,只有虚职上的增加,没有别的什么好处。
    甚至风头越劲,越被人打压。
    对周梦臣来说,简直是有害无利。
    在周梦臣看来,似乎适度的犯一些错误,将功折罪是一个好办法。最少让嘉靖觉得好处置多了。
    但是这一件事情,也是要掌握分寸的。 一些罪过是可以将功折罪的,有些是不可以的。比如说周梦臣出兵青城这一件事情,多少功劳都不能对冲的。如果没有这一场地震,周梦臣估计还要在北京挂上一段时间。
    所以,这种原则上的错误不能犯。
    而且周梦臣功高与军队联系密切,又与其他人打成一片,成为好好先生。这也是不行的。嘉靖一看就要问,如此收买人心,意欲何为?
    周梦臣过一地,就留下一地美名,固然是好事。但是在嘉靖哪里却未必是好事了。
    而今大同百姓还很感激周梦臣,但凡大同来人到了北京,都要到周府投帖,即便周梦臣从来不见,也不见断绝。
    名声太好了,也未必是好事。
    周梦臣忽然发现,如果他得罪了藩王,却很合适。第一,藩王名声不好。第二,周梦臣不是寻常官员,寻常官员对藩王的弹劾与攻击,是顶不住的。很容易让皇帝以亲亲之谊为由给打发了。毕竟嘉靖也想要一个好名声。
    但是周梦臣敢相信,他绝对不至于如此。他明白嘉靖对藩王的感情,无非是想要一个好名声而已,除却这些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想法了。
    而周梦臣自信自己的作用,要比一个虚无缥缈的好名声有用的多。自然也相信嘉靖知道该怎么选择。更不要说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