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6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计在一起,周梦臣估计这些工程也不过二三十万两,再加上之前赈济百姓粮食银两之外,还有些维系这些百姓生活到秋收的粮食,还有分给河南,山西的一些赈灾款,黄河银行给周梦臣五百万两,周梦臣手中能留存而百万两到三百万两之间,具体情况,就要看具体分析了。
    只是这么大一笔钱,周梦臣要用来做什么?
    周梦臣想来想去,目光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潼关道,一个壶口瀑布了。
    为什么放在这里,却是要从黄河说起来了。
    周梦臣既然想要对河朔大移民,那么周梦臣就要寻找一个方便的移民交通线。周梦臣一眼就看到了黄河,沿着黄河北上,直接到河套地区,走水路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黄河很多地方都是不通航的。三门峡一段,就不用说了,前文已经说过了,唐朝的时候,为了渡过这一段险滩,也是做了很多准备的,但是最后不了了之了。
    而除却三门峡这里,还有一段不能通航的地方,自然是壶口瀑布了,壶口瀑布作为自然景观,自然是极为壮观的,但是对黄河航运来说,却是一个灾难。
    逼得黄河两岸的百姓,不得不来一个陆地行舟,将黄河航行的船,拖过壶口瀑布。


第四十章 铁路构想
    如果说,周梦臣仅仅是移民的话,他并不用这么大费周则,但是周梦臣却从这两处看出了机会。
    想要说什么机会,就要谈谈大明的经济结构了。
    江南不用说了,是整个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但是谈江南富裕,就要谈江南为什么富裕,除却其他问题不谈,仅仅谈一个问题,那就是交通。
    大运河与长江交汇,江南一带本身水网密集,甚至很多家庭就有自己的码头,通过一艘小船能够到达任何一个府县,这种密集到极点的交通,恐怕后世很长时间,在没有村村通公路之前,也是做不到的。
    更不要说,考察大明经济就知道,大明经济发达的地方,就是两条线,一条是沿着长江的经济带,一条就是沿着运河的经济带。
    这两条经济带,都是便利的交通带起来的。
    而周梦臣在大同的时候,为什么一心想打通西山运河,那就是让大同水路能与运河连接,如此一来,大同也就与大明最大的市场连接起来了。
    这也是大同后来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
    否则从大同到北京的成本,就等于从北京到江南的成本了。
    大同货物,无论在物美价廉。也不可能迅速占领市场。
    而今周梦臣站在西北的角度思考。大明西北是最穷的地方,可以说穷得叮当响。除却晋商通过盐业,有一些富裕之外,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有钱群体,而西北的经济崩溃,直接让大明难以维系下去了。
    但是问题来了,西北真是一无是处吗?
    未必,别的不知道,周梦臣对毛纺业下功夫之后就知道,天下最好的山羊绒就在兰州,简直是顶级的奢侈品,这还仅仅是一处,可见大西北并不是没有好东西的。
    但是西北物资想从西北运出来,那简直要比印度的货物到江南好要费劲。因为运输问题,西北经济很难与大明正规经济体进行互动。甚至处于被吸血的状态。
    本来就穷,又被江南繁华地带吸血,双方不平衡加剧,终于有一点“崩”得一声,分裂开来。西北民不聊生,江南莺歌燕舞。
    所以周梦臣觉得不管是为了什么,连同西北与东南,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在周梦臣看来,其实西北是有潜力的,发展重工业的潜力,因为有大量的煤,能成为发展工业的动力,而且周梦臣也觉得,他此刻已经摆平了西北最大的商人团体,晋商,也与西北最大的学术派系,也就是关学。关系都不错,至于能不能将为了发展工业的根基放在西北,还要在看看。但是继续往西北投入,却不亏。
    不管是将西北变成自己的基本盘,还是为了气学将来与东南心学对峙,寻找盟友,都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最好打通的交通线,是那一条,自然是黄河。
    诚然,黄河河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悬河,航运价值一年比一年降低,能到洛阳的船只,也都是小船了,这远远不能与运河,。还有长江的通行能力相比。
    不过,水运到底是比陆运方便太多了。
    在周梦臣看来,只要能打通两处,就能让黄河河道直接向西北延伸,能不能到兰州,还不知道的。但是最少将河朔省都能通航了。
    如此一来,西北的经济就会有极大的活性,甚至以黄河为路,再次开启西域,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如何打通这两处。
    周梦臣想得很简单,那就是上铁路。
    铁路在大同经过种种实验之后,即便上已经成功了。试验线已经有了。周梦臣一直想真正修建一条铁路,让所有人看见铁路的功效。
    只是如果修建铁路,周梦臣需要考虑一下的问题。
    第一个,成本要低。、
    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了,朝廷根本承受不起,绝对没有这个钱的,周梦臣自然知道,从北京修一条战略铁路到青城,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太费钱。
    这年头铁虽然生产价格降低了,但依旧是很贵,更不要说铁路,简直就是吃铁怪,周梦臣还没有计算铁路每公里价格,但是确定一点,那就是一定很贵。
    成本要低,自然要求,周梦臣修建的铁路要短,绝对不能长了。
    第二个就是效果要好。
    周梦臣修铁路,可不是仅仅为了修一条铁路,而是为了修更多条铁路,甚至开启大明的大铁路时代,就一定要让人看见好处才行。
    这个好处是什么?经济上的,政治上的都要有。
    这就是一个矛盾了。
    既有花钱少,有要好效果。这事情并不好办。
    周梦臣看见黄河的时候,忽然觉得这其实是能两全其美的。
    周梦臣将黄河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仅仅是对黄河河道运输的一种补充来看。潼关铁路,与壶口铁路,并不需要多长,只需让大量货物渡过这两处不能航行的地方就行了。
    甚至周梦臣还准备了另外一个杀手锏,那就是集装箱。
    当然了,周梦臣说的集装箱,并不是后世的集装箱。而是同一个规格,能在火车与黄河河运上搞联运的集装箱,具体规格,还要细细调查。
    但是周梦臣设想已经够完美了。
    从洛阳段,不用人力装运,而是用蒸汽机,将集装箱直接放在火车之上,然后火车通过潼关铁路,在一处港口然后放在船上,如此一路向西北,虽然多了几处装卸,但是成本上,并不会增加太多。
    只是有些麻烦而已。
    如此一来,从西北到东南的交通成本,会下降到一个让人满意的地步,而河朔省有了黄河的支撑,也成为了大明绝对不能放弃的国土。
    原因无他,从黄河河道到宁夏,兰州,要远远胜过从西安走陆路到兰州,宁夏。如此一来,黄河河道就成为了大明西北的生命线。谁也不敢说放弃河朔省,一旦放弃河朔省,就等于让西北交通回到原来的水平。
    如果说人们没有承受好便利,一直用古老的方式,也就算了。但是一旦尝过甜头之后,就定然不会放弃。
    谁也不原因,再走陆路到宁夏兰州了。
    如果效果好了,那么周梦臣在朝堂之上,就有了一个坚定支撑铁路的集团,沿着黄河两岸的士绅,这种关系到切实利益的时候,谁不会不支持铁路?
    有了这个基本盘,周梦臣在朝廷上发动修建铁路的时候,也就有了底气。
    很多优势局面,看上去是大势所趋,其实这种大势,都是从一开始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
    以上种种好处,周梦臣怎么可能不修铁路?
    只是周梦臣也面临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铁路虽然不够长,但也是一个新鲜课题,不知道大同那边能不能承受这样的任务,第二就是攻城预算,而今他也不知道钱够不够,第三是,就时候工期问题。
    周梦臣毕竟不是正经的陕西,山西,河南总督,他的总督仅仅是一个临时的官衔。在赈灾之后,就会去掉,周梦臣不可能在陕西待一年。
    能待到什么时候?
    周梦臣估计,大概在秋收之后,周梦臣就要回京了。因为到了秋收之后,陕西的状况应该已经恢复正常了,周梦臣这个临时的总督,也就没有必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而今是嘉靖三十五年正月,秋收是八月。八个月的工期,能不能将铁路修出来啊?
    如果修不出来,接下来该怎么办?
    周梦臣不在了,铁路还能继续修下去吗?


第四十一章 准备
    此念一想,总觉得内心之中无数念头纷纷扬扬,无论如何都不能面面俱到。
    只觉得一个人实在是分身乏术。难以将无数事情做好。这才深刻的体会道,为什么要结党,因为很多事情都是要一个团体才能推行的,曾国藩说,凡是以寻替手为先,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周梦臣叹息一声,暗道:“算了,事情一件件的来,没有做之前,任何事情的条件都是不充沛的。总不能等到条件充沛了才去做。”
    “今日能做一分,即便是失败了,也有一下经验,筹备下次再来。”
    有了这个念头,周梦臣就伏案疾书,写给大同书院吴国赏。让吴国赏从大同书院之中挑选精兵强将,以及当届有能力的学院,都派过来。随即又写给京师几个弟子,让他们将门下得力弟子,还有徐杲本人必须到场。甚至还让杨无量从钦天监调一些人来,勘探地形地势等等。这个时代没有专业的地质勘探,但是钦天监也有负责测风水,勘探万年吉壤的任务,所谓的万年吉壤,就是皇帝的陵墓,在地质勘探上,也算是最专业的人员了。
    总之,周梦臣将修建铁路这一件事情,当成了气学整个学派的大任务。
    毕竟,不管是钢铁生产的改革,还有大同的工业化的改革,都是局限于一地,得到气学好处的百姓,自然信奉气学,这也是为什么气学能够成为大同显学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同毕竟地处偏远。
    影响力非常有限。
    但是如果,铁路计划真能完成,铁路对整个西北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个活招牌。
    这是扩大气学影响力的最好时机。
    周梦臣自然要倾尽全力去做。
    周梦臣将书信都写出之后,下面人忽然来报,说道:“李太医到了。”
    周梦臣一愣,顿时大喜说道:“快请。”
    而今已经是正月了,天气转暖在即。周梦臣估计大疫很可能就要爆发出来。所以,他一直期盼着李时珍的到来。虽然他也布置了一些防疫的举措。
    但是没有一个医术高明的人坐镇,周梦臣内心之中,。总是没底的。
    刚刚开始李时珍对周梦臣这个妹夫,还是有一些意见的。总觉得周梦臣会亏待自己妹妹。只是这么多年过来,李时珍对周梦臣这个妹夫,也慢慢的佩服起来了。
    不管是周梦臣做到好大事业,还是对自己妹妹。纵然而今纳了一个妾室。但是李时珍也知道,这是为了朝廷大事,并不是因为周梦臣贪恋女色。而做官做到周梦臣这个地步了,后院没有几个女人,已经够让人嘲笑了。
    而今两人的关系也都缓和了许多。
    周梦臣见了李时珍,两人之间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