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6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与太原,开封,西安,济南,南京等第的铁路线。至于南方的铁路还可以等等的。
周梦臣不去想,就知道,这样的大工程,没有一个亿万两打底,都不好意思做梦。
以大明而今可怜的财政收入,更是连梦都做不起的。
不过,周梦臣却有信心将这一件事情落实,纵然有生之年,未必能看见这么多铁路修建成功,但绝对能打出一个好的开头。
之前周梦臣只能秉持光芒的火炬,在黑暗之中坚持的走下去,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其实他内心之中,也是没有底气的。不过是秉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眼前有一步,就走一步,心中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而已,而今周梦臣忽然觉得,似乎,达到后世的科技水平很难,但是达到清末中国的水平,其实并不是太难的。如果他的铁路网能得到嘉靖的支持,他甚至觉得有能力在有生之年,让铁路里程超过清朝,达到一九四九年的水平,虽然质量上或许有些差距,但是数量上很容易超过,毕竟清朝灭亡的时候才九千多公里,而一九四九年才两万多公里,这还包括了清代修得铁路。
两万多公里,也不过是两亿两而已。自然是很多,但是周梦臣才三十多岁,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就实现铁路里程零的突破。用后半生去追这两万多公里,虽然有些难度,但并不遥远。
韩邦奇说道:“有老夫在,秦省士绅谁不这赞同,老夫去踹他们屁股。这一点请贤侄放心。”
张允龄说道:“也请大人放心,这铁路毕竟是修到了山西,我山西父老岂能不出一把力。只要大人有要求, 我等一切支持。”
周梦臣说道:“有张财神这一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倒是有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要你做,另一件事情,是给你打了招呼。”
张允龄说道:“大人请讲。”
周梦臣说道:“你也听了,这所需要的东西,很多都要你去协调,当然了朝廷做事,不会让百姓吃亏,该给的钱,我自然会给,但是我们这一次大买卖,将来说不定还会太大,请张财神给一个低价,并不为过吧。”
周梦臣太明白了,晋商在山西商业领域领导地位。不与张允龄打招呼,很多少都不好办。
张允龄听了周梦臣的话,心中不由的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周大人果然是正人君子,有这番表态,我也就安心了。”他立即说道:“请大人放心,我等商贾亦有爱国之心,所有材料都是成本价供应,不赚朝廷一分一文。就当是我等报效朝廷。”
第五十一章 大明商业生态
张允龄再担心什么?
担心的不是别的,担心周梦臣要晋商无条件贡献。
毕竟,整个大明的经商环境来说,依旧是权力主导一切。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可言,甚至商场的胜负其实取决于朝廷上的胜负。
所以,周梦臣手中的权力,可以令无数商贾家破人亡,而晋商之所以那么积极的向朝廷靠拢,并不是吃饱了没有事情做了,而是他们很清楚一点,晋商一方面用行政手段打压其他小商贾,另外一方面却也担心有人用同样的办法来吃了自己。
这就是整个大明金钱的生态链。
这个怪圈不改革,商业就不可能发达,无他,你在经营上做的再好,产品革新上做的再好,比不上人家给衙门递上一个条……子。
如此一来,商人与工厂主谁有心力有动力去改革啊?
其实,中国工业革命的基础早就有了。只是生产关系,反过来压制了生产力。对于能发展生产力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发展生产力对他们反而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周梦臣其实,也是既用且防,他可是看见过,后世资本家的嘴脸。但是他却不知道,即便是他这种带有防备的使用,其实已经是对商人最好的待遇了。
最少,周梦臣愿意遵循商业规则来谈论一些事情。而其他官员却未必了。即便是海瑞一些清官也是如此。这是时代局限性。在赈灾等财政缺口上,或者有必要的时候,即便是清官,也毫不犹豫对商贾下手。一来是商贾有钱,二来,处置了商贾能救更多的百姓,这也是符合他们的道德逻辑。
周梦臣在商业上的成功,号称点石成金,其实与周梦臣的身份,以及他对财富的态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周梦臣不是嘉靖的宠臣,弄出这么多钱来,周梦臣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就好像周梦臣在武昌的时候,只有九品官,就只敢赚小钱,不敢赚大钱。而如果周梦臣对金钱并不是不在乎,而是全部纳入自己的名下。这些令皇帝都嫉妒的财富,或许一时间没有什么事情,最后还是会要了周梦臣的命。
也就是周梦臣这种态度,反而将金钱兑换成为了政治筹码。
周梦臣对这上面,却少有深思,他不过有自己的想法,他看重的是一个经济循环,黄河银行借出钱,然后作为采购款又到了晋商手中。可以说晋商赚了两茬钱,当然了,周梦臣可没有为晋商赚钱的意思,至于黄河银行之中,他那十万两股份,周梦臣根本没有在乎。
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时候好借好换,再借不难。
不会,有人以为修铁路这一件事情,只能大明财政出资吧。即便周梦臣对大明财政进行改革之后,大明财政收入也是有上限的,恐怕满足不了大量铁路修建。
所以,需要借钱修铁路。
黄河银行就是周梦臣的目光,等晋商玩明白了,他们就会自己积极主动的想让朝廷修铁路。当然了,朝廷欠得钱也就越来越多了。
周梦臣并不是太在乎的。一方面,周梦臣是政治家,虽然爱惜羽毛,但是有时候,不是不能用权力来兑现财富的。而且晋商们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当然了,周梦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这条道路的。另外一方面,周梦臣其实也准备了还贷的优质产业,就是铁路。
不会有人以为铁路不赚钱吧。
将来铁路网修建差不多了,就可以减缓修建铁路,用铁路利润还贷就行了。难不成黄河银行,还敢催债?实在不行,卖一些支线铁路,也不是不是办法。
周梦臣说道:“该怎么就怎么样,夫子子贡赎牛之意,我还是知道的。”周梦臣言下之意,就是不想无限拔高道德水准,不想让别人无条件的对朝廷奉献,毕竟有一次两次,接下来就很难持续了。周梦臣话音一转,说道:“第二件事情就是,你觉得这里修成之后,从此过铁路的人,要交多少税合适?”
张允龄心中一动,此刻他再看着壶口瀑布边的石质河岸,直接上面有一些泛着金光。真的是金光。说实话,大同作为对外贸易的核心枢纽之一,但是大同能生产的东西还是太少太少了,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从内地运过来的。其中即便是走运河,也要费好大的功夫。
但是如果能从这里,那么最少秦晋两省,乃至于河南省的货物运往河朔就太方便了,而且随着河朔省的成立,大明在草原上迈出重要一步,同时让对蒙古贸易大大增加。
张允龄很清楚,已经有一个商队考察过钦察道了。并得出能通过钦察道到西域更西的地方经商的判断。
什么是钦察道?也就是俄罗斯人的远东铁路沿线,这一条道路的开辟者是蒙古人,乃是当初钦察汗国回蒙古的路线。也是俄罗斯人东进的路线。
周梦臣打下青城之后,虽然压制对蒙古人的仇恨,并招揽了很多蒙古人进入军队之中。但是依然有很多蒙古人不想为大明效力沦落草原。
这一是必然。
想想就知道,打打杀杀这么多年,彼此之间有多少血海深仇,对大同人是这样,对蒙古人何尝不是这样的。
倒是给商人做护卫,却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晋商商队的护卫能力大增,同时增加的的是对草原的了解。毕竟蒙古人才是草原的主人,有很多东西,周梦臣都未必能查清楚,但是对于很多蒙古人来说都不是秘密。
虽然还没有对钦察路未来商业潜力进行一个估计,但是张允龄已经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大的机会。所以对壶口铁路的判断,也是非常乐观的。
只是正因为乐观,所以他才不能让周梦臣多收钱。
张允龄说道:“朝廷商税三十税一,至于乘坐火车,该如何缴费,当然是大人来定,只是想来大人必然会体恤商民,不会竭泽而渔。”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笑,暗道;“老滑头。”不过,他倒是说对了。在周梦臣的安排之下,火车应该是一种大众出行工具,而不是少数人能承担的费用,所以火车费用必须要低,倒是三十税一这个,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些不舒服,无他,太低了。
而且有一刀切的嫌疑,奈何这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周梦臣又能有什么办法啊?
只能等待时机,将来一并处置。
周梦臣说道:“我自然不会竭泽而渔。不过,这里定然财源滚滚,甚至不下于运河上的关卡。而且我不会仅仅修这里,一旦这里成功之后,我还会修潼关铁路,到时候。黄河沿岸能即便不能直接到兰州,大体也能到宁夏的。其中商机你也是知道的。这两处,不管说每年有百万两的进项,但几十万两应该是有的。所以,我有一个提议,那就是之前借款,乃是抵押了陕西赋税,你也知道陕西赋税能留下多少都要看天意。而今我换这两地收益来抵押如何?”
张允龄有些心动。毕竟他们之前对周梦臣能不能还钱,又能还多少钱,乃至于多少年才能还钱?都是秉承悲观的想法,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这五百万就是贿赂款,贡献给朝廷钱财,用来换黄河银行的成立。而黄河银行成立才几个月,就霸占了秦晋两省贷款市场。已经有回头钱了,更不要说手中有不知道多少抵押贷款合同。
第五十二章 当面说
可以说,华山这一次地震固然是一次的不幸,但是赈灾贷款,却是晋商对整个关中的一次收割,可以这样说,晋商通过种种条件限制本金的使用,比如晋商从外面运来大量的物资,直接将这些物资折合银子作为贷款,乃至于贷款分期使用,等等。
可以说用数百万两,撬动了整个关中的土地。他们手中土地抵押,一度到了整个关中的百万之五十之上。即便是低息利息,足够他们赚得了之前数年赚不到的银子。
连他们承诺给周梦臣五百万两,其实大多都存在银行。周梦臣花出去之后,也很快回到银行之中。
可以说,这一次给晋商大开眼界,所有人都发展,原来钱还能这么赚?简直是一个数字游戏,本金在仓库里面根本没有动,数目上的加加减减,他们的钱都在迅速增长之中。
为了这一门生意,即便为朝廷贡五百万两,也是划算的。
可以说,很多晋商都已经准备好认栽了。
而今听周梦臣这个方案,张允龄忽然觉得,似乎这五百万两还能要回来。比起秦晋两省几乎入不敷出的财政,未来的潼关铁路,与壶口铁路,无疑是两个聚宝盆。如果拖得时间长了,在十年十几年的维度来看,五百万两,不是还不清的。
张允龄沉默片刻,他有些想不通。很简单,那就是周梦臣对晋商太好了一些。
张允龄之前觉得,周梦臣给了晋商这么大的好处,就是为了那五百万两银子而来的,或者周能臣不会全部贪污了,但是定然会在其中分一杯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