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6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徐阶两手空空登上大学士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种形式之下,严嵩没有心思去折腾沈炼,毕竟沈炼是锦衣卫的人,是陆炳的人。陆炳又是皇帝人,在两方争斗之中,一直处于中立之中。
    周梦臣其实也明白,杨博出外的时候,就注定兵部尚书不可能长久空缺,在官场规则之中,这个时候暂代部务的人,就是将来掌管兵部的人。
    周梦臣心中暗道:“杨博这个时候提这个?是让我帮忙帮助他夺回兵部尚书之位?这个我可是做不到啊?”
    周梦臣而今在政坛上已经有一席之地了,但仅仅是一席之地。并不代表周梦臣能在六部尚书这样大事上有说话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在京师,他在外就是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不愿意离开京师的原因,因为话语权,在京师,周梦臣用些心力,并不是不能在兵部尚书人选上说话,就好像周梦臣机缘巧合之下,帮助王用宾订下礼部尚书。
    杨博微微摇头,说道:“周大人过奖了。杨顺暂代兵部尚书之事,还是一件小事,还有一件事情,与周大人有关系的,礼部王尚书已经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了。”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愣,叹息一声,说道:“毕竟科举在即,王尚书又没有根基,这一件事情,其实早有预料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两件事情居然一起发生了。”
    杨博哈哈一笑,说道:“这哪里是两件事情一起发生了,还有一件事情也发生了。比起这一件事情,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小儿科。”
    周梦臣一愣,他觉得六部尚书换了两个,已经是官场大动荡了,难道还发生了其他事情。周梦臣立即问道:“还有何事?”


第五十四章 李默之死
    杨博淡淡地说道:“吏部李尚书下狱死。”
    周梦臣手一抖,鱼标在水面上忽然动了起来,本来要上钩的鱼儿也都跑了。只是周梦臣哪里还有心思钓鱼,问道:“何至于此?”
    李默脾气不好,周梦臣对于李默也没有什么交情。李默上位也是这几年的事情,周梦臣在京师混的时候,李默还是吏部中下层的官员,两人根本没有怎么照面。
    但是周梦臣依旧兔死狐悲。
    要知道,大明官员士大夫有数十万之多,但是能够过关斩将,达到尚书一级别的官员,不会超过百人,能胜任一部尚书的人更少,而能担任吏部天官的人更少。可以说李默已经是大明士大夫精英之中的精英,这样的人说死就死了。周梦臣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安全感。
    杨博说道:“我只是打听到了,今年会试,不知道怎么让李默出题,李默出的策问是‘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宗攻淮蔡,而晚业不终’严嵩呈给陛下,陛下大怒,下狱,然后几日之后。李默就病死了。”
    周梦臣心中也很复杂。因为李默这大嘴巴,根本不想想。这一句话,真要上纲上线的,何至于是再说嘉靖,连周梦臣也捎带进去了。汉武一句,就不用说了。至于唐宗一句,说得不是唐太宗,而是唐宪宗。攻槐淮蔡,就是指著名的雪夜下蔡州一战。这两位皇帝都是前明而后暗的典型。用来说嘉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是,这这种前明而后暗的皇帝有很多,他偏偏拿唐宪宗是什么意思?即便拿唐代的皇帝,为什么不拿唐玄宗,难道不是在暗示他周梦臣雪夜下青城吗?
    但是不舒服归不舒服,但是周梦臣并不觉得,李默就要去死。而且周梦臣觉得,似乎嘉靖也没有要让李默死的意思。毕竟李默之死,并不是嘉靖明正典刑,而是死在狱中。
    这就很有说道了。
    以周梦臣对嘉靖的了解,嘉靖是那一种不敢杀大臣的皇帝?只能暗地里下手吗?不是。当然了,嘉靖并没有政治洁癖,如果有需要,他是不介意暗中下手的。但是对李默是有需要吗?
    并没有。
    与历史的嘉靖不一样,历史上的嘉靖沉迷于道教之中,又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被视为长生修炼的劫数。总之是一个浑身不舒服,又不肯老老实实接受治疗的叛逆老头,所以他晚年很多决定,才那么诡异。才有机会被人所乘。但是而今的嘉靖,一心一意放在养生上了,每日饮食,锻炼从来不缺。浑身上下比他儿子都健康,唯一就是对女色要求多了一点。当然了,男人吗?都是这个样子,甚至这正好说明了嘉靖的身体不错。
    身体状况反应到了嘉靖的精神状况上,嘉靖的脾气大,但还不至于被人刺了一下,就立即处死的地步,更不要说吏部尚书这样大官了。这是要注意影响的。
    连周梦臣都觉得有一些兔死狐悲,想想其他大臣难道没有这个想法吗?嘉靖岂能想到不道这一点。所以嘉靖一定要李默去死,也不会弄得这样,不明不白的,影响太不好了。
    所以,周梦臣怀疑,这一件事情,未必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有人假借皇帝之名做下来的,那么这个人是谁,也就再明白不过了。
    周梦臣知道,严嵩为什么要将李默拿下,就是为了京察。这个问题前文已经提过了。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将事情做的如此之绝啊?
    政治上斗争归斗争,很多事情还是有默契的。比如这一件事情,李默既然已经下狱,不管是一直在大牢李默关着也好,还是让他罢官回家也好。这都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取了李默性命作为了结,他难道不知道,始作俑者,其无后焉,夏言之死,已经是给后面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而今李默之死,更是让很多人见识到了严党的手段,严嵩已经七十多了,难道他不担心,他死之后,严党是一个什么下场?
    周梦臣忍不住皱眉,心思揣摩这其中的奥妙。
    杨博看出了周梦臣的疑惑,说道:“严嵩举荐,加大了这一次京察的规模,以李本大学士暂代吏部事务,主持京察一事。”
    周梦臣一愣,说道:“真是好手段!”
    诚然,李本在内阁一直是处于透明人的地位。但是这个大学士却不是假的,让李本主持京察一事,对于严党来说,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将李本拉入严党之中。
    京察能决定官员去留。将这个机会给了李本,可以想象李本的势力会迅速膨胀起来,手头有了实力,自然不会想当一个空头的大学士。
    这手段,就好像是当年晋楚相争。晋国扶持吴国一样,立即让楚国后院起火。
    同样李本有了势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对严嵩下手的,而是会与徐阶争夺权力。周梦臣不知道严嵩与李本的到底说了什么。但是想来以严嵩的老到,这李本肯定不会逃出严嵩的手掌心。
    一个大学士向背,在朝廷上,还是很有分量的。
    第二,京察本身就是一场清洗,这而今这个权力到了严嵩的手中。岂能不用来排除异己,可以说,这一次严嵩的目标,不仅仅是京城上面几个位置,还包括了下面很多中底层的官员。这是一场风暴。
    这是一场风暴。是一场能够极大改变朝廷力量对比的风暴。影响会非常深远的。周梦臣已经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杨博也说道:“这是好手段,可以预见今后数年,朝廷上的局面,会更加激烈,而且这徐阶与严嵩恐怕要分出一个胜负了。”
    周梦臣说道:“何以见得?”
    杨博沉吟片刻,说道:“怎么说啊?你没有发现,这一次严党的决策,有一点不对,怎么说啊,应该说在很多地方都是没有分寸的。”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对啊,我也有这种感觉。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周梦臣立即向杨博请教道:“杨兄,你觉得何以如此?”
    杨博说道:“其实,陛下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不过是相互制衡,斗而不破。但是严嵩之前,也是在这个框架之中进行的。有分寸的。而今却没有分寸了,我想来想去,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严嵩与陛下之间已经有了心结了。严嵩不得不依靠外朝的力量,来自保。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严嵩老了,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自己做的,他派人去执行,自然没有他自己掌控的那么细腻。有些事情不可能办得尽善尽美。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样的局面,都不是陛下所看见的。今年京察之后,严党必然如日中天。”
    杨博特别在如日中天,这四个字上面加了重音。
    周梦臣顿时明白,如日中天之后,自然是江河日下了。
    毕竟臣子之间的斗争,失去了所谓“分寸感”。在嘉靖看来是什么样子?那是他对京城政治局势的失控。这是嘉靖万万不能允许的。想来嘉靖一定会将局势扭转过来。
    怎么扭转,那就是大明朝廷之上,维持数年来的严嵩徐阶对峙的局面要发生改变。
    至于怎么改变,周梦臣还不知道,但是他内心之中生出一个疑惑,那就是在他印象之中,严嵩当政了好些年,而不是这几年就走到了尽头,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变故?


第五十五章 杨博的条件
    周梦臣不知道,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历史上,严嵩杀了夏言上台之后,徐阶进入内阁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捧严嵩的臭脚。一直积累了好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得到了很多心学大佬的支持,然后才一点点积攒出自己的实力,才有了与严嵩对峙的根本。
    很多人觉得,严嵩与徐阶不共戴天,其实不然。就那心学来说,心学传播最广,被黄宗羲认为是根底最纯正,仅仅在王阳明老家的浙中王学之下的是那一派?答案是江右王学。而江右就是知道江西。
    所以严嵩一开始并不反对心学,非但不反对,还与很多心学大佬有交际,比如聂豹。聂豹与严嵩是有旧情的。官场之上,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便是敌对双方,也能找到双方共同的好友。
    徐阶就是这样蛰伏好几年。捧严嵩的臭脚,最后觉得实力够了,才出来与严嵩叫板的。
    而今徐阶省却了几年积累的时间,徐阶对周梦臣都不太重视的了,也就证明徐阶自己的腰杆子硬了,特别是之前,对严嵩的突然袭击,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双方矛盾积累,斗争阶段,并不像历史上的嘉靖三十五年,反而像历史上的三年之后,也就是嘉靖三十八年,而严嵩徐阶最后决战,乃是嘉靖四十年上下,而严嵩就是在嘉靖四十一年被勒令致仕的,严世蕃是在嘉靖四十三被清算的。
    所以,周梦臣才有了这种错位感。
    周梦臣对杨博的判断,不敢不信,但也不敢尽信。只是他也觉得,这这这觉得,这个大概是最好解释,很多问题的原因。比如李默之死,周梦臣觉得这大抵不是严嵩做的,而是严世蕃做下的。
    因为严世蕃为人猖狂,却并没有严嵩的分寸感。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对周梦臣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他微微摸着鱼竿,不去理会自己的鱼饵早就被吃得干干净净了,心中暗道:“如果真是这样,倒严之事,我是绝对不能缺席的。”
    倒严这一件事情,是要看时机的,天下间弹劾严嵩的不计其数,为什么严嵩还稳如泰山。这就是因为时机不合适。周梦臣必须参考各种方面的信心,来判断什么时候倒严最合适,什么时候才能对严嵩发动总攻。
    周梦臣这几年,并没有对严嵩出招,并不是周梦臣想与严嵩相安无事。而是对周梦臣来说,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