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6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邦奇叹息一声,说道:“我有一个弟子,或许你听过,叫杨爵,如果他还在的话,今日来接待你的就是他了。”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震,只能说道:“节哀顺变。”
杨爵这个人,周梦臣是听说过的。是一把硬骨头。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冬天下雪,满朝文武,都以瑞雪称之,只有杨爵上书直谏,言及嘉靖修仙之事种种。惹得龙颜大怒,随即系狱中数年。一般人在这个处境之中,定然心怀惶恐,或者上书皇帝服软,但是杨爵没有。在狱中依然读书,研究经义,如寻常状。让嘉靖怒上加怒,随即严刑拷打,一连数年,最后大赦出狱之后,不过年余就去了。
可见他在狱中承受了何等的酷刑。
周梦臣知道杨爵,却不知道杨爵乃是关学弟子,更没有想到,杨爵是韩邦奇的弟子。都说关学最重气节两字,而今从杨爵身上看来,果然是铁骨铮铮。
周梦臣除却能说节哀顺变,还能说些什么?
韩邦奇说道:“无妨,我相信天下总有一天,会为杨伯修平冤昭雪。”韩邦奇这一句话中,未免没有对嘉靖的愤恨之意,同样是六十岁上下,杨博虽然比韩邦奇年纪轻,但是杨博还想在事业上再发第二春。而韩邦奇却在家闲居。未必没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韩邦奇其实很看不上嘉靖的。当然了,看不上是不上。每一个成年人都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他们身上都自己的责任。韩邦奇能做得也不过是老子不伺候了。
马理说道:“气运流转奈何不得,我们年轻的时候,薛夫子大名扬于天下,上一辈中大儒不绝,师兄弟之中,也是有成就这者不少。而到了我们老了的时候,却成了这个样子。弟子虽然不少,成气候的不多,孩子们倒是忠义朴质,可以任事,但是在儒学上有所发挥,却是难了。”
“心学一脉,其实已经在关中流传了。王阳明的学到不能称上有错,但是奈何,天下大事总是在手上,而不是在心上。心学一脉,以空言空,说得是事上见理,做起来就是见心明性,不过是逃禅一套。只是,我们去后,谁能支撑关学局面,确实无人了。”
“我今日之意,你可明白。”
周梦臣一愣,心中顿时激动起来。这可是大好事。
虽然说,什么气学,心学,理学,具体,再分王门气学,罗门气学,心学之中,也有王阳明心学,白沙心学,乃至甘泉学派。等等。但是总体上来说,都是儒学门下的,其实彼此之间,都有相互借鉴,并借用其他人的概念与想法来完善自己的学问的。
成立各家学派之间的大佬们也会互相借鉴的。别的不说,单单说关学,张载是气学创始人。他的气学与二程的理学是有明显的差距的。但是在张载去后,他的弟子大多投入理学门下,但还挂着关学的牌子。
而两人说的薛夫子,那更是大明前期,与江西吴与弼相提并论的大佬薛瑄。而吴与弼传陈白沙,陈白沙传湛若水,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与湛若水有很大的关联。
而薛瑄真要说起来,是正正经经朱子信徒。
所以,一个学派的生命力,不在于每一个都传承一样思想,而是在之前老师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这也是马理失望的原因,关中学子固然都不错,但是没有这种能将理论往前推的人才了甚至已经有相当部分关学的学子,接受了阳明心学的一些概念。
这却是马理最为反对的。因为与关根本属性不符合。
之前说过,因为地理生态原因,艰难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们,都有一种朴素的务实精神。这种精神也反应在学派之中。关学学派是最务实不过了。
而心学不能说不没有务实的地方。但是奈何王阳明走后,他的弟子们带着心学大步向空谈方向前进,这是关中这些大佬,完全不想看见的,甚至鄙视的。
换句话,如果说王阳明的心学。这些大佬或许还有接受,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王阳明对那个时代的影响。之前也说过,王阳明那个时代,大儒其实不少,很多学术成就也是很厉害的。但是后世仅仅知道一个王阳明。
因为王阳明是独一档的,其他人都是其次。而王阳明的粉丝更是遍布天下。
只是王阳明已经不在了,王阳明的弟子们,自己都纷纷纭纭说不清楚,分出好些学派。这些学派的性质与关学传统有很大程度上想抵触。
而周梦臣的学问则不然。
真以为周梦臣的学问一下子征服了两位大佬,其实不然。毕竟每一个人研究一辈子的东西,很多观念都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转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真正的大儒,对待学术上自然是有看法的。但更多的是宽容。那种不听你说什么,只听一言不合,就以为犯了金科玉律,鸣鼓而攻之的,都称不上大儒。当然了,如果了解双方观点之中,针锋相对的自然是有的,不过那一边针对的也是大佬,比如这两位看不上王阳明的弟子们。另外一方面也不在于此,周梦臣学说,有一套可执行的体系,就是科学方法。对与不对。这可以放下再讨论,最少在为学态度上是踏实的。不至于,在哪里空言良知,什么无善无恶,上乘根底,下愚根底不同路径等等。几乎全靠一张嘴说,谁知道,嘴皮底下到底有几分成色。
所以,冯理与韩邦奇商量之后,宁肯引气学入横渠,也要将南边传来的心学拒之门外。这才是周梦臣的天降好事。
第七十章 一脉西传
周梦臣心中大喜过望,说道:“前辈,晚辈愚昧。前辈的意思是……………”
周梦臣有些不敢相信,这才试探着问道。
冯理一笑,说道:“你装什么糊涂,我明说便是,这里可以算是气学祖庭。关学亦是气学一脉。而今,你的学问,大有新意,为气学另开一片天地,我等气学故老,想要将你的学问列入祖庭之中。”
周梦臣立即说道:“前辈如此说,晚辈岂能有什么不愿意的。能让晚辈所得一二,供张子飨食,乃是晚辈的幸运。”
冯理说道:“那就好,你就在今日众多弟子之中,选一二列为亲传吧。”
周梦臣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
周梦臣觉得自己能想到,或者已经想清楚的东西,从来是毫无保留的写出来,或者传授出去。但是古人却未必这样想了。既然弟子,有及门,亲传,外门,记名等等分别。定然在传授上也是如此。
虽然周梦臣没有这个心思。但是别人未必这么想了。
不过,真要是说来。冯理的理解也未必不对。
或者说,他倒不是觉得周梦臣藏私。而是即便是到了后世,与导师关系好的,受到的指点也更多一点。既然是亲传弟子,弟子们固然对周梦臣承担很多义务。但是换过来说,也是周梦臣对弟子们承担责任。
如此一来,比起听周梦臣泛泛而论的教学,更能够得到周梦臣的真传。
周梦臣想明白这一点,也不好推托,他虽然而今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带学生了。但是他也从来不抗拒传授学问,别的不说,周梦臣将自己一切对标王阳明。王阳明有多少弟子,有名有姓的弟子有几十名之多,注意这里说的有名有姓的。是指要么在官场,要么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那种什么都没有的学生,根本不能称之为有名有姓的。
周梦臣既然想将气学压过心学,成为大明显学,在招收弟子上面,不敢说多出王阳明。最少不能比王阳明少太多。虽然真理有时候在少数人手中的。但是奈何,少数人的真理大多数时候是被践踏的。
周梦臣想了想,说道:“既然前辈这样说了,晚辈自然没有异议。只是我对横渠书院的弟子们,不大了解。能否推荐一二,而且我可能在陕西的时间不长了,新收的弟子,要跟在我身边调教一段时间。您看可以?”
冯理轻轻一笑,说道:“既然拜了师,只是说,不是师傅说了算。你既然不熟悉横渠书院的弟子,我就代劳,推荐一二了。杨节与冯从道,两个人怎么样?杨节就是杨爵之子。天资不错,而冯从道也算官宦人家出身,为学肯下苦功夫。也算是横渠书院最有天资的两个孩子了。我希望你能多带在身边教教。今后关学一脉,就要他们两个人撑住了。”
周梦臣这才明白冯理的想法。
冯理与韩邦奇都年纪大。说不好听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气了。
而杨节与冯从道天资虽然好,但是年纪太轻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细细调教了。
毕竟培养一个大儒,可不是寻常人才。固然有些人天资非常。但是真正来说,历史能称得上大儒的。都是在四五十岁。才能融会贯通。学问熔炼为一体。称得上一声大儒。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要求。别的不说,杨节与冯从道这两个人都是官宦人家出身。不敢说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这才能让人一心一意投在学问之上,才能有所成就。
即便周梦臣看似年轻,但是真要说起来,他前后两辈子加起来,而今也有四五十岁了。
本来是一代培养一代,从明初薛瑄传数代到他们两人手中,一直是这样的。而与薛瑄同时代大儒,吴与弼之后一代一代到了阳明先生手中发扬光大。这种鲜明的对比。怎么不能让两位老人心焦,引周梦臣入关学,未必在周梦臣,而是希望周梦臣能培养出两三个学士,维持关学门庭不衰。周梦臣或许只能算半个关学弟子,乃是张载气学之后。但是这两个人却是苗根正红的关学弟子。他们的希望所在。
只是他们是看不见这两个后辈成长起来了。
周梦臣说道:“既然前辈都说好,那自然是好的。等一会儿,就将他们两个人请过来,问问他们的意见便是了。”
韩邦奇微微一笑,说道:“应该的。”
虽然这样说说。但是韩邦奇一点也不觉得两个人会拒绝。
周梦臣微微一顿,说道:“既然两位如此看重我。我也不敢敝帚自珍。不过,在我看来,如果想得我真传,横渠书院或许力有不逮?”
冯理有些奇怪,说道:“此话怎讲?”
周梦臣看出来,其实冯理对周梦臣的学问并没有太深入地理解。或者说他们愿意理解其中一部分,而不是所有。周梦臣气学其实就是科学另外一个名字,其中数学的作用之大,简直就是科学的骨架。
但是奈何,在冯理看来,数学在周梦臣气学之中的地位,是工具化的。至于到底是怎样的工具,冯理不明白,也没有精力明白。数学本身就是很难的东西,让八十岁的老头去重新学习数学,也未免太过残忍了。
所以,在他眼中周梦臣的气学,是纯理论的,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科学哲学。其实去掉科学一些实用化的东西,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哲学。这种东西,不敢说纯粹形而上的。但是如果教授学问的话,也是只需要老师与学生的。横渠书院虽然并不是太大。因为横渠书院虽然顶着张载的名字,早已开枝散叶了。陕西这块地方,有三原书院,以及其他数个书院。各方分流,限制了横渠书院的规模。但是承受这样的授课,却还是很简单的。
周梦臣不得不解释道:“我一项秉承世间所有学问,如果不能有助于世事,那么这学问就是空的。是有问题的。一个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他一定能将事情往正确的,对的方向推进。所以,一切学问都要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