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6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多吃一点亏,多积累一点经验。将来也好当皇帝。
嘉靖还是有些偏向太子。这个安排更多是给太子安排的磨刀石。当然了,如果太子天不假年。景王继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如此一来,从今日之后,朝廷政局就越发复杂了。
当然了,嘉靖不会在乎这些的。
黄锦自然不敢反驳嘉靖的意思,他立即去安排了。
黄锦作为宫中大太监,权力其实很大的。但是黄锦自觉收敛,很多事情都不插手,但是真要插手的时候,决定一个尚书还有一些吃力,但是给高拱安排一个与袁炜职位相当的官职,却是很容易的。
嘉靖之后的安排,周梦臣并不知道。他此刻正与方钝在偏殿之中讨论银行与铁路章程。
方钝让周梦臣详细介绍了一些银行与铁路,周梦臣一边介绍一边接受方钝的提问。
好一阵子才说得差不多了。方钝忍不住用手揉着太阳穴,用湖广土话说道:“老嘞,而听你说这么多新东西,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头晕。”
周梦臣说道:“那么我们休息一会吧。”
方钝说道:“休息不得咧,你直接将你拟定的银行与铁路章程,写下来。让我看看,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就过了。”
周梦臣听了,说道:“这不大好吧……………”
周梦臣觉得这两项章程太过重要了,影响巨大,在历史上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然是庄重非常,准备用铁一样的事实与语言来说服方钝。那知道方钝是这个反应。
方钝说道:“飞熊啊。你还是年轻,有些地方你体会不深。陛下为什么要我们在宫里谈,是户部没有地方吗?还是我在户部没有时间谈这个?”
周梦臣一愣,如果按他的计划表,明日就要去拜访方钝了。他回京之后,既然徐阶约了他。他不管怎么也要走一趟的,丰城侯的丧事,他也是要出席的,如果没有丰城侯这一件意外的时候,他估计在明日,就要与方钝谈这个,即便有了丰城侯这一件事情,他也不过是拖上几日,再谈不迟。
而且这个时代的工作效率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不要说拖几日,就是拖上一个月,也是很正常的。哪里有那么争分夺秒啊?
完全谈不上耽搁。
而今在宫里谈事情,周梦臣其实也觉得不对劲,但是一时间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劲。
方钝说道:“陛下在等着,按你之前的谈法,今天能谈完吗?难不成还想在宫中过夜,老夫可没有这般圣眷。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的,尽快制定出来,他马上要看的。我虽然不知道陛下想什么,但是这章程定然是越快越好了。”
周梦臣忍不住说道:“这也太儿戏了吧。”
方钝叹息一声,说道:“也算不是上,其实你即便讲了什么银行与铁路,我一时间也搞不清楚,其实我不是今天才开始研究,你在陕西搞出这么一出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想这东西是什么玩意,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有些地方不明白。也谈不上有什么意见,如果是别人,今日就是在宫中过夜,也要将事情谈得明明白白的,但是你不一样,今后这户部说不定,就是你来掌管了。我对你,再放心不过了。以你的意思写出章程,我来把把关,看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或许明显不能的地方。就行了。”
周梦臣心中也不知道是欢喜还是失落。如此这两项章程的制定权力,已经在周梦臣手中。周梦臣可以秉承自己的心意,随意书写。只是周梦臣却感到很失落,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这项事务在朝廷的地位。
那就是没有地位。
想起后世的铁老大何等威风,想起央行是何等霸气,连财政部都不给面子。而今却被视为犄角旮旯的东西。可以随便应付的东西。
周梦臣心中暗道:“你们会后悔的。”口中却说道:“既然方叔这样说了,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周梦臣很快写出章程,然后给方钝看来,方钝也没有就内容进行修改,最多是在表达形式上,或者执行上做出一点修改,这事情就办成了。
第九十六章 印花税
即便如此,一个上午也过去了。
等中午之后,他们再次见到了嘉靖。
嘉靖午睡过后,打了一趟拳法,而今精神真好,见周梦臣呈上两叠章程,好几页纸。嘉靖顿时不想看了,对周梦臣说道:“拣重要的说。”
嘉靖在宫中散步,周梦臣与方钝在后面跟随着。
周梦臣答应一声,说道:“银行章程,最重要的时候准入门槛,管理章程,如何收税,等等。”
“首先,在户部之中设银行司,掌管银行国债一事,臣以为当新设一户部侍郎掌管,只是方尚书认为,凡是刚刚开始,就不要弄得那么大,以一户部主事掌管就行了。”
“想要办银行,必须到京师户部报备,报备掌管人,以及所有的股东。然后银行司办理执照。没有执照私下运行的,一律查没入官。其次,就是必须购买一百万两的无息国债。只有在破产或者面对挤兑的时候,才能取出。”
周梦臣一开始就没有降低银行门槛的意思。不管是户部办理银行执照。还是缴纳一百万两的保证金。
本来周梦臣想要的是保证金。但是方钝告诉他,他不可能容忍有一百万两银子放在户部账上,而他不能用。倒不是方钝有超强的掌控欲,而是大明朝廷太穷了。根本不可能不动这一百万两的。所以保证金就变成了国债了。
周梦臣本来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想想北洋,民国,乃至新中国的某些时期,承销国债这事情,将银行搞得欲仙欲死。周梦臣就不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
毕竟,周梦臣只准备让大明有七八家银行。每家的资本最少在千万级别。之所以如此,就是为减少政府的工作量。
周梦臣可知道,大明户部那些官员与吏员,如果不挺高门槛,让银行家数超过一百家以上,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事了。
毕竟一个司最多几十个上百个人。对接七八家银行的业务还行,如果对接一百多家,让他们忙死,也做不出效果来。
“其三,就是对银行征收赋税,我个人觉得分为两种,一种是印花税,凡是银行出局的所有票据,必须在朝廷备案。有朝廷的印章,才能算数,如果没有,那么一旦有了纠纷,到了官府,官府不承认票据的有效性。这一个税,每一分合同,或者支票,收取千分之一。”
嘉靖根本没有在乎,他不觉得千分之一,能弄出多少钱来。
周梦臣却是知道,这如果真能办好了,是一个非常大的税种。在周梦臣的规划之中,很长一段时间,百姓是接触不到银行业务的。能接触到银行业务的,都是大户人家,一次银行业务,少说要几百两银子,否则根本不值当银行跑一趟。
就拿一百两银子来说,一次印花税也要一钱银子。
而一个千万级别的银行,业务到底有多少,周梦臣并不知道。但是他大概知道,黄河银行在赈灾贷款上花了大概三百万两上下,这就是单单这一笔,朝廷就能到手三万两了。
而且周梦臣怎么都觉得,一家银行业务再查一年也要将自己的本金贷出去一次的。如果这都办不到,岂不是要赔钱了。
这就给了一个底数,一家千万资本的银行,最少每年也要交十万两。而且周梦臣觉得,如果大明向工业社会转型顺利的话,单单这一项赋税,就有超过农业税的潜力。
一年两千多万石的粮食,看起来不少。但是折合银子,因为粮价不同,大部分时候也不过一千多万两。而大明整体货币存量,在一两亿两之多,这都是实物货币,也就是银子,加铜钱,加黄金的总和。其实到底有多少,周梦臣也没有估计,因为这是估计不出来的,大明是没有那么统计能力,统计出来大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
周梦臣只是一个估算,误差到底有多少,真有天知道了。
因为银行支票,等金融工具,将原本的资金放大化了,也就是加了杠杆,也就是银行乘数效应。只是时代不同,这个杠杆也不可能太高。
如此一来,考虑资金流转速度,以及其他效益。周梦臣觉得,到时候这一项赋税,一年上千万两,也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了,问题是,怎么将赋税收上来。
周梦臣想的是理想化的局面,而现实要太多的问题了。比如,这个税那个部门来收,总不能让人家做一次生意来北京一次的,下面要设银行国债司占点?如果要的话,设立多少,是省里有,还是府里有?如此一来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养这些人也是要钱的。
还有其他一些不好处置的地方。
不过,周梦臣又不是户部尚书,他管这些做什么?他先敲定章程,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将来在慢慢推行就行了,
只是周梦臣这分激动,仅仅是他自己激动而已。嘉靖一点感觉都没有,他并不觉得千分之一的税,有什么好收的。
周梦臣只是接着说道:“再有就是银行的商税,臣以为当以十税一收取。”
嘉靖听了,微微皱眉,一挥手说道:“无所谓。”
周梦臣这才松了一口气。本来大部分商税都是三十税一的,但是周梦臣对提高银行的赋税,伤了很多脑筋,一方面固然是祖制问题。另外一方面,周梦臣对金融很陌生,不知道对银行增税对整体经济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周梦臣回头一想,只要不将银行当作一个已有的非常完善的事务,而当成一个新兴的事务来看,不求十全十美,只求能向前推进,周梦臣内心之中,就觉得好多了。
周梦臣说道:“接下来,臣讲一下,国家对银行具体的管理与指导,银行国债司所肩负起监督银行的责任,已经银行的经营范围………………”
嘉靖眉头微微一皱,说道:“这些卿等既然已经商议好了,就无须报给朕听了。只是这银行国债司关系重大。两位可有人选推荐?”
周梦臣心中自然想过很多人选,最后他只能推荐一个人,他说道:“陛下,臣有一人推荐。”
嘉靖说道:“何人?”
周梦臣说道:“翰林编修张四维。”
嘉靖说道:“此人是何人?”
周梦臣说道:“张四维乃蒲州人,蒲州张允龄之子。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后选入庶吉士,而今已经三年,应该要散馆了。”
嘉靖一愣,说道:“以子管父,周卿就不怕他们私相授受?损公肥私?”
周梦臣说道:“臣这样做原因有二,蒲州张家三代富商,家中富贵,堪比公侯,多一些钱,少一些钱,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意思,张家想要的是改换门庭成为官宦人家。所以对张四维寄以厚望。宁可损自己家生意,也要支撑张四维。”
“他们决计不会伤害张四维的仕途。”
“此其一也。”
“其二,说实话,银行到底该怎么办?其中账目该怎么查?局势时候该怎么办,税该怎么收最合适。臣也是一团雾水,唯有局内人最清楚,而张四维就是局内人之中,朝廷的人。”
其实,这才是主要原因。
如果有可能,周梦臣也不愿意用张四维。倒不是对张四维有什么意见,而是单纯的回避与平衡。回避自然是回避张四维与张家的关系,平衡。自然是不能让晋商在银行这一件事情上,既有先发优势,又掌控银行国债司,岂不是既当选手,又做裁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