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6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害。”罗龙文说道:“这一次,定然要让周梦臣不败金身,从此烟消云散。只要这样,胡大人才有可能秉政江南。”
    胡宗宪脸色越发阴晴不定,忽然,胡宗宪说道:“罗先生,你现在是谁的人?”
    罗龙文微微一愣,说道:“胡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胡宗宪说道:“如果周梦臣一场大败,甚至身死,你觉得我是什么下场?你身为谋主,不关心我。反而他想着别的有的没的。或者说,你很早之前,就不是我的谋主了?”
    一场大败下来,周梦臣固然要承担责任,但是胡宗宪就能逃避责任吗?却是不能的。
    甚至按照主将失陷的标准,下面将领都活不了。
    罗龙文万万没有想到,胡宗宪忽然会问这个问题?
    罗龙文说道:“胡大人,不要误会。我一直在为您着想?”
    胡宗宪看着罗龙文,说道:“哦,是吗?”随即就不再问了。
    两人一时间气氛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胡宗宪说道:“既然先生不说,我也不问了。不过,而今不要自作主张。什么事情也不要做。赵大人交代你什么,我不想过问,但是有一点,你安分点。”
    罗龙文叹息一声说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我也不是不识轻重的人,大人既然这么说了,我也直说了,赵文华大人临行之前,秘密见了我一面,给我交代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寻找陛下所需的神仙药。”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这一件事情,要请胡大人帮忙?”
    胡宗宪自然知道嘉靖皇帝求仙之事,虽然不觉得有什么用处,甚至还又有一些厌烦。但是不好违逆赵文华。此刻的赵文华虽然已经自顾不暇,但是严党还没有看出要倒台的迹象。他们就要老老实实的依附在这藤蔓之上,胡宗宪说道:“可以。”
    罗龙文说道:“不过,有一件事情,我要事先说在前面,大人,您真以为我们不泄露,倭寇那边就不知道了?”
    胡宗宪一愣,眉头微微一紧,说道:“你什么意思?”
    罗龙文说道:“倭寇来去如风,如入无人之境。其中的情报到底谁该的?今日周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觉得对面,会不会关注这一件事情。我估计,他们此刻已经知道了。”
    胡宗宪沉默了一会儿,眼神微微有一丝杀意,说道:“这消息真不是你传出去吗?”
    罗龙文却没有回答,他或许没有直接传给倭寇,但并非没有将消息传给其他人,到底是谁传出去的,就不好说了。
    正如罗龙文所言。
    此刻陈东已经知道了。
    陈东详细了解了情况之后,只觉得不可思议之极,心中暗道:“周梦臣天下名将,就这样的水平,不应该该啊。除非有什么一定是我不知道的。”
    陈东想了想去,忽然有一件事情涌上心头,他再次看了看地图,心中暗道:“徐海,是你吗?”
    陈东的驻地在徐海东边,也就是说,明军想要进攻陈东的营地,就要绕过徐海的营地。如果徐海不让明军经过,明军也是过不来的。当然了,这是陈东对步卒的判断,他根本没有想过,骑兵大迂回,大突击的时候,绕城不过,谁又能如何啊?
    陈东而今得到的消息,不仅仅是新来的周总督,要打他的主意,还有胡宗宪多次派人去招降徐海。
    毕竟,如此多人的会议上,人多口杂,一但说出口,就很难保密了。
    只是陈东一开始不相信。
    正如之前说的,陈东与徐海在日本多年,不敢说亲如兄弟,但也算是过命的交情。而且陈东也疑惑,这种非常机密的招降的信息,怎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怎么看都是离间。
    不过,如果结合周梦臣的计划来看。他实在想象不出来,除却徐海倒戈之外,官军还有什么办法。
    陈东不是不知道,周梦臣带来一些人马,却没有怎么注意。一方面,周梦臣其实是将三千甲骑分批带入江南的,这百骑是护送周梦臣,那百骑是做这个的,总之,三千甲骑都没有同一个场合出现过。很多人都将这些军队,当做周梦臣的中军护卫。
    而众所周知的事情,中军护卫一般不上战场的。
    三千骑的数量说不上少,但也实在说不上多,如果周梦臣带来万骑,想不被发现,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区区三千骑,分散安置,想办法隐藏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
    陈东越想,心中的疑心就越大,他终于决定试一试了,他叫来一个人,说道:“你去一趟西庄,去给徐统领说,今日得了一美,请徐统领过来一并欣赏。”
    因为徐海的驻地在陈东西北数里,所以称之为西庄。
    而陈东在东边的,他的驻地就叫做东庄。
    很快,禀报的人就回来了,说道:“徐统领接见了我,说最近王夫人怀孕了,不敢轻易走动,将军的美意,他只能却之不恭。不过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再把酒言欢不迟。”
    陈东听了,脸色顿变,说道:“好,好,好。我的好兄弟啊。”此刻他心中已经确定无疑了,徐海已经不是他在日本的生死兄弟了。


第十三章 大同精骑
    三日时间,一瞬间就过去了。
    周梦臣之所以留下这三日时间,出于两个考虑。第一个考虑,其实就是给这三千甲骑休息的时间。从河朔一路到江南,可谓旅途劳累。或许有人要说,大部分是坐船。有什么劳累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船只,与后世的船只并不一样,都不说船舱狭小,还要与战马在一起,能不能休息好。单单说,即便人不需要休息,战马也需要休息的。常年在北方的战马,能不能适应江南的气候,也是很不好说的。
    甚至周梦臣有些庆幸,而今已经是秋冬之交了。
    而不是盛夏。
    如果是盛夏的话,估计将士们更不适应南方的天气。
    好在,周梦臣从河朔抽调的是精锐之中的精锐,这种精锐不仅仅体现在战术与经验上,还体现在身体上,虽然长途跋涉,但是只有少数一部分,有一些头疼脑热,拉稀串肚,并不影响整体战斗力。
    另外一个考虑,那就是想打草惊蛇看看。
    不仅仅是看看麾下江南官军各方的反应。去揣测每一个人的心思。比如卢镗能拉过来,俞大猷公心重,只要对大明好,很多事情他是不大计较的。比如,戚继光夺了俞大猷的总兵官。俞大猷的生气也只是生气一会儿。更多的心思放在此战成败上了。对于那些中立,不做声的,到底是何等心思,周梦臣要细细琢磨。
    另外周梦臣也想看看倭寇那边有什么反应,也想看看,两军对峙之下,又有多少暗流。毕竟,倭寇在江南来去自由,周梦臣不相信,倭寇在江南没有情报网。
    不过,这几日,周梦臣发现倭寇那边居然一点也没有动。似乎什么也不知道。这让周梦臣有些失算。他没有想到,虽然他放弃了胡宗宪的离间之计,奈何人与人的信任,从来是破坏容易,重建比较难的。
    一点点怀疑,就足以让徐海与陈东之间,十几年的交情付之东流了。
    而今陈东与徐海双方,一边忌惮官军的进攻,一边又彼此忌惮。看似两方对峙,其实已经暗地里不知道是几方了。
    周梦臣在中军聚集众将,终于将三千甲骑拉出来亮相了。但分散隐藏的骑兵,忽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的时候,俞大猷都惊呆了。以至于周梦臣在上面到底说了什么,他都没有在意了。
    俞大猷自然看得出来,这些骑兵都是精锐,一个个都是战场上的老手,比起他麾下一千多人的步卒强弱如何,也只有打了才知道,毕竟俞大猷也是练兵大家。对自己麾下的将士,从来是下足了功夫,很多低级军官,都是俞大猷一手交道出来的。与其说是下属,不如说是弟子。
    这也是为什么俞大猷只有一千多人,却就名列总兵官,成为江南明军的重将之一。
    从数字上来看,每一次明军都是聚集了优势兵力攻打倭寇,但是实际上与事实相反,因为优势兵力大多是纸面上的,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俞大猷等几位将军,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以少敌多,以弱胜强。
    俞大猷对自己麾下是有十足的信心。只是让他最无奈的,不是这些士卒的精气神。而是这些人的装备。
    一匹高头大马,在塞上也要十几两。而在江南更是五六十两,甚至五六十两也是有价无市,如果不是因为河朔省的建立,大明拥有了牧马地,从而让整个大明的马匹价格都在下降趋势,放在几年之前,一百两都拿不下来。
    不过,这些战马都是军中配发的。是从蒙古人哪里抢来的,并没有算过钱。
    然后再加上盔甲。
    这些盔甲,都是朔州军器监出品的,以皮革与甲片镶嵌在一起。比起一些扎甲,防御力要弱一点,比后世胸甲骑兵要好上一点。但是整体上来,却也是不错的,毕竟这些甲片都是用蒸汽锤砸出来的,质量还是能够保证的。
    在加上长刀,手铳。已经其他大大小小零件。有些是朝廷配的,但是大部分都是这些士卒自己装备的。
    毕竟,这些大同老卒,有三年从军经历,不敢说,一场不拉的打了所有对土默特的战役,但是最多缺席一两场而已,要知道,白登之战,玉林之战,朔州之战,青城之战,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事,周梦臣发下去的赏银,少说也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再加上分田等等。
    只要从一系列战役活下来了,不敢说多富裕,最少攒了几十两银子的家私,家中也有百余亩的土地。在他们看来,打仗就是他们的营生。再加上大同书院与朔州监的联合之下,搞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火器。
    这些老卒们,从不吝啬在女人与武器上面花钱。
    再加上,很多武器在原产地是一个价格,以朔州监与大同军方的关系,士卒卖武器,自然是走内部价,但是这个价格要在江南卖到的话,非翻上几翻不可。
    于是,俞大猷判断,这每一个人身上武器马匹加起来,二百两下不来。
    如何,不让俞大猷内心之中酸溜溜的。
    一人二百两,三千骑就是六十万两。给俞大猷六十万两,他能练出十万大军。什么倭寇何足挂齿。
    其实任何时候都钱的问题,战争也是一样。倭寇的武士刀虽然厉害,但是最容易对付的办法,不是鸳鸯阵,也不是让创什么武技破倭刀,而是给士卒一人配一身甲胄,任他什么武士刀,都无济于事。
    但是为什么没有用?
    甚至大多数江南明军甲胄数量都是不多,否则也不会有倭刀凶残的名声,甚至瓦氏夫人的狼兵,名声在江南很坏,就是赵文华他们昧了狼兵的赏钱,狼兵千里迢迢来江南,说是为了朝廷效力,但其实也就是为了赚赏钱。甚至狼兵的雇佣兵性质,不是国家经制之兵,连抚恤都不多。甚至于没有,军饷也没有,只有赏钱,一个倭寇人头多少钱,结果这还打折扣。狼兵岂能不乱。既然上面不给,他们自己去江南百姓哪里抢了。
    以至于,百姓畏惧狼兵,甚于倭寇。
    俞大猷其实一开始也看见护卫周梦臣的骑兵。但是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太精贵了,俞大猷只觉得周梦臣这样的大官,有一两百这样的护卫,也是应当的。当俞大猷发现,这样的骑兵有三千人之后。
    俞大猷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