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7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了。只有又穷又白的游牧民族,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用这种手段作为远程进攻手段。
    只是在明军稍稍改革之后,扔手榴…弹。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于是一颗颗手榴…弹扔进东庄之中,砸得倭寇人仰马翻,一时间一片混乱。
    戚继光拔刀在手,长刀一挥,说道:“杀。”
    随即千余甲骑,就好像是洪水一般冲进了村落之中,一时间双方陷入短兵相接之中,这也是这里缺口有限,人太多也冲不进去,才有一些骑兵留在外面,等待战局的新发展。


第十七章 雁翎刀vs倭刀
    一个小小的营地之中,空间是有限的。在骑兵突入的第一瞬间,给了倭寇很大的打击,但是接下来的情况,战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双方在街头巷尾短兵相接。
    不得不承认,倭寇的组织上是欠缺的。但是却有一种骨子里的穷凶极恶。
    毕竟,他们都知道,他们在江南都做了什么, 不说别的地方,单单说里,也算是嘉兴府富饶之地,但是而今却几乎成为一片白地,这村子里面还有无数掳掠过来的江南女子。
    总之,所谓施暴者,都是胆怯的。他们胆怯于,他们施加于别人的暴行,反过来施加在自己身上。
    于是乎,宁肯死,都不会投降的。
    只是,他们在面对大部分江南明军的时候,以少敌多,还能如砍菜切瓜一般,但是对比自己少的大同精骑,却啃不动了。
    是的,交战片刻,大同精骑也意识到,这里骑兵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于是纷纷下马步战。
    但是即便下马步战,大同骑兵的组织性依然在,他们以什伍为单位,互相配合。在俞大猷看来价格超过百两的装备也发挥出作用了。
    在交战之前,大同精骑不吝啬,先拿两个掌心雷开路,随即先将自己手中的手铳打光,然后在拎刀冲上去,他们所用的刀,都是制式雁翎刀,要说什么名刀,倒不至于,但都是用蒸汽锤直接锤好的。锋利不锋利,要看每一个士卒是怎么开得锋,研磨的怎么样。但是却非常结实。
    之前的使用经验是,几仗下来,刀口好像狗啃了一般,似乎变成锯条了。这是常有的。但是还真没有见过,什么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而且战场之上,也用不上什么削铁如泥的武器。因为冷兵器都是消耗品。即便再好的刀,砍翻十几个人之后,也必定卷刃。
    而今,情况就是这样。
    工业化生产的雁翎刀在品质上比日本武士刀看上去稍逊一筹,但是这种稍逊一筹,还没有到被砍断的地步。但是大明的甲胄却是胜了日本人的防具不只一头。
    即便大部分真倭,身上也是没有什么甲胄的。有皮甲的,都少之又少,甚至一些日本浪人,不过穿着寻常衣服,脚下也不是靴子,而是木屐。
    即便有几个刀法不错的日本浪人,在大同精骑面前,也是频频受挫。武士刀劈在大同精骑的身上,如果劈得太正,就会被甲胄挡住,谈不上毫发无损,即便上比木棍打了一棍,要稍稍疼一点。
    如何不攻躯干,攻四肢。毕竟这甲胄比较简陋,四肢上是更加灵活的皮甲。但是皮甲也是甲胄。一般来说,有皮甲一层保护。只能砍伤,做不到砍掉手臂。
    砍伤之后,才能寻找甲胄的缝隙,给大同精骑,打出致命的伤害,或从甲片中间刺过去,或砍向脖子等要害地方。
    总结来说,一个刀术很好的日本武士,他最少做三步才能杀死一个大同精骑,第一步,荡开,劈开,等用尽一切办法,让大同精骑招数用老,将他的雁翎刀挑落,或者引开,让他空门大楼,然后在四肢上用力砍上一刀,让他吃痛失去一时间提不起力气。然后才能聚精会神,打出最后要害打击。
    因为要害之地,都是防御的。最少有一层皮甲。不凝神,很可能打偏了。就有可能让对方缓过气来。
    而大同精骑对日本人就不一样了。
    冲上一刀砍在没有甲胄的身上,即便不砍个一刀两断,也要重伤。接下来重伤的人,是不可能活在战场之上的。
    这已经是非常鲜明优势了。
    而且大同精骑,也不是江南明军那些鱼腩。大部分这大同精骑,从小都跟着父祖练习刀兵之术,好上战场。或者在鞑子南下的时候保护家人。
    他们的刀法或许没有日本武士从小练刀纯粹,但是战场上,又不是比武场,无数人密密麻麻的厮杀。任你宫本武藏,被几十个甲士围在这种狭窄的战场之上,也未必自信能够脱身。
    在战场上,刀法也不过那几下。大同精骑都数从军数年,在青城之中恶斗过。单单在武技上,双方也就半斤八两,日本战国几十年来,无日不战,而大同边境,从开国以来,又平静过几年?
    这样不同情况下,培养出来不同的尚武之风,撞在一起,本来就难分高下。不过,大明的甲胄优势,一下子就打破了平衡。
    双方仅仅是僵持一会儿,明军就大踏步的杀了进去。
    忽然在这个时候,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传来。立即有人大喊一声:“撤到房子后面。”
    却是攻在最前面的唐天禄高喊之声,随即大同精骑在命令下,如潮水一般退却,但依然有十几具尸体丢在原地了。唐天禄重重地将刀子劈在柱子上,骂道:“好毒的火器。不比咱们的火铳差。”
    原来是,唐天禄冲得太猛,一杆子冲到了最核心区域,几乎杀到了陈东的面前,陈东只能集合萨摩藩火枪手,依靠房屋为掩体,不分地方,来了一阵火枪。
    这也是这基层军官经验丰富,虽然骑兵没有装备火铳,但是大同步卒火统装备几乎到了七八成之多,他可是见过火铳的威力。他们身上的甲胄,是吃不消的。
    所以。立即撤回几步,躲在房屋之中。
    甚至唐天禄对日本火枪的判断,也是很精准的。
    日本是仿制葡萄牙的火枪,也是火绳枪。而周梦臣装备的大同军制式火枪,最先装备的也是火绳枪,后来也开始装备燧发枪了。周梦臣离开大同之后,这种普及速度,就有些慢了。
    虽然之前大同火铳,是周梦臣监督生产的,但是周梦臣改进的方向,并不是火铳的威力,而是生产工艺与质量。毕竟,周梦臣一开始对火铳的要求,就是宁可威力弱一点,也决计不能炸膛。威力弱一点,或者在战场上吃一点亏,但是武器如果不可靠,士卒们是不想用的,如此一来,在战场等于没有。
    在周梦臣这个理念之下,大同火铳其实有一些冗余量的。而日本火枪,也就是种子岛的火枪,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种子岛火枪,或者说铁炮。采用的是另一种生产方式,一个匠人就好像打造名刀名剑一般,包揽所有地制造环节。如此一来,虽然生产效率低下。但是生产出来的都是合格品,对每一分火药力量的挖掘,都是很到位的。
    这就是之后,由戚继光等将领引进,影响了中国火器很长一段时间的火铳,鸟铳的原型。
    双方不同的技术路径,底蕴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朔州监与大同书院的联合,最新的火铳,燧发火铳在威力上都有所加强。但是前边说过,军品宁可威力弱,也不能不可靠。
    所以,想要大规模装备军队,还是要等一段时间,毕竟燧发的发火率,一直是很感人的。
    但是此刻,双方火铳的威力是相当的。
    唐天禄才不会傻乎乎地冲上去,挨铅子的。这一路杀过来,他的百户只有几个挂彩的,根本没有死几个,而且却被倭寇杀了十几人,他已经恼火之极了。但是理智尚在,唐天禄立即叫来一个士卒,说道:“去将这里的情况,报给伯爷,让伯爷送掌心雷过来,只要有几十个掌心雷,老子,就将陈东的人头送到伯爷面前。快去。”
    刚刚炸得有多爽,每人几个手榴…弹。早就扔没了,不得不向后面求一些。


第十八章 动起来了
    唐天禄同样的遭遇,发生在一同攻村的好几个百户身上。因为地形复杂,虽然做过战前准备,但也没有准备到还有村里的地图。
    所以,一进入村中,大同骑兵下马之后,只能留两个百户守住入口处,然后各部人马以百户为单位,分散突击。好在大同精骑都是老卒,基层指挥官也都很给力,不用怎么指挥,就知道怎么打。片刻之后,好几百人将陈东最后的据点团团围住。只是萨摩藩的火枪在这种复杂环境之下,依靠围墙封锁住周围的道路与街巷。
    真要冲,不是不能冲上去。只是打到这个时候,谁都看出来,陈东死定了。这个时候再让下面的将士打一场伤亡惨重的攻坚战,从上到下都不愿意。
    而唐天禄作出的判断一样。双方距离其实并不算远。只是对方有一堵碍事的墙。但是这墙毕竟不是城墙。只需密集的手榴…弹砸过去,打开一个缺口,大家一拥而上,贴身肉搏,就能拿下他们。
    所以,下面的呼声,很快传到了麻贵耳朵里面。麻贵一边上前视察,一边将这个要求传到了村外戚继光手中。
    戚继光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骂道:“告诉麻贵已经下面的小兔崽子,掌心雷都是钱,都是钱,特别是要从大同运过来,每一枚最少两三钱银子,砸得都是钱。他们上阵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配了三个,怎么会没有啊?没有也要自己想办法。老子这里没空。让麻贵先看住陈东,不要让他跑了,有掌心雷就打,没有掌心雷就干看着就行,等老子腾出手来。再去管他。”
    戚继光文采其实不错,平日里也是挺优雅的。
    但是他也知道,在打仗的时候,给下面说文绉绉的话,是没有什么用的。
    戚继光也知道,麻贵下面也是有手榴…弹。毕竟,麻贵是一个千户,但是真要说起来,麻贵手下人数,是超过一千人的,毕竟,所谓三千甲骑,真要说起来,是三个千户。具体数量在三千一二百人的。即便一个三个手榴…弹。他们也有三千多枚。
    诚然,这年头的手榴…弹。重量大,威力小,投掷距离有限,比抗日时期的手榴…弹。也好不到什么地方。但是,在几乎没有什么爆炸物的情况下,的确是利器。所以与后世一仗打掉几万枚手榴…弹相比,明军可没有那么阔绰。从上面道下面,都知道这东西金贵,要省得点用。戚继光判断下面一定还有。但是想想就知道,而今远在江南,自己的手榴…弹扔出去了,什么时候给补上啊,倒是从上面要过来的,又不是自己的,炸了也就炸了。
    如果平日,戚继光也就允了,但是而今却不行的。因为叶麻动了。
    不仅仅是叶麻,叶麻似乎联络其余海盗,周围大部分倭寇都向东庄这里围了过来。
    而今,戚继光面前有一场硬仗要打。
    他手下只有不到两千骑了,而倭寇来救援的,有数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两千人,与数千人不等,总体上有一万人到两万之间。
    可以说,除却徐海动向有些奇怪之外,其余各部都动了起来。
    虽然戚继光对而今的局面有绝对的信心。如果这些倭寇一个个待在村落里面,要让大同骑兵一个个去攻,虽然未必打不下来。但是问题是很费事。而今一个个都走出村落,到了外面,简直是送死,也不是这样送的。
    可见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有陆上的军事经验,即便有一些在日本打仗的军事经验,这些人大多来自南九州,也没有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