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7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不用为陆揖分析问题,因为他知道,陆家而今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依然是江南顶级的豪门之一,与同在松江的顾家,等豪门联姻,该知道的都会知道。而且如果陆揖不知道,就说明陆揖被江南世家排挤出圈子了。这反而不能让周梦臣相信陆揖。
    陆揖轻轻咳嗽两声,脸上带着咳嗽带出来的红润,说道:“大人通过项家想做的事情,我大概知道一二。说到底大人不过是想从江南世家之中找一笔钱,来解燃眉之急。这本来无可厚非。如果我家没有横遭此难的话,未必不愿意为朝廷捐输数万两。只是而今,我却觉得大人本末倒置,忽略了一点。”
    周梦臣也知道陆揖说得未必是假话,陆家与顾家,在徐家崛起之前,乃是松江本土之代表,但凡松江有事情,陆家与顾家都会义无反顾的出钱出力。当然了,这与陆家与顾家的产业很大也有关系。即便而今徐家在徐蟠手中,大力扩张,号称田亩百万,但是徐家的田产,也未必比得上陆家与顾家之合,无非是陆家与顾家都是老牌家族,家中人丁多,土地分散在各方之中,而徐家,在徐阶之前,几乎等于寒门,徐家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而已。
    陆家在两年前,家破之余,还捐了大笔钱财,修建上海城墙。
    从嘉靖三十年开始加剧的平倭战争,其实对松江府,苏州府,嘉兴府,长江北岸的扬州府,等等沿海府县,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让很多世家损失惨重,比如陆家。
    周梦臣以为陆揖要为世家大族叫苦,想要推卸责任。于是说道:“陆先生觉得,我做的不妥当?”
    “不。”陆揖咳嗽两声,说道:“如果大人硬要我陆家出钱,无非变卖一些田产而已。总是能支应过去的。但是江南百姓已经难以为继,学生以为,这才是江南第一危机,大人不早做处置,事恐不及。”
    陆揖家族而今看上去很凄惨,但实际上底蕴还在,虽然陆家的庄园,田地都荒芜了。但是地还是人家的。只需太平几年,就能恢复元气。只是最担心的是,没有拥有土地的权力与影响力。这才是大祸所在。
    这就是为什么陆揖要让人抬着也要来为周梦臣效力的原因。
    陆家人丁稀少,从他父亲陆深迁居之后,三代人,几乎是代代单传,他这个嗣子才十几岁,他不出来撑着,谁来撑着。而且他也想看看周梦臣人如何?如果值得效力的话,就拼死给周梦臣效力,让周梦臣得陆家一个大大的人情。
    将来周梦臣身居高位,陆家有周梦臣庇护,也不至于衰落。至于周梦臣退下去之后,又该如何,却不是陆揖所能想的,那时候陆家下一辈人,就应该出来当门立户了。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还有我们没有想清楚的事情?”周梦臣问道:“是何事?”
    陆揖说道:“苏州商灾。”
    周梦臣一愣,他隐隐约约明白陆揖的商灾的内容,只是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商灾?”
    陆揖深吸一口气,似乎努力让自己呼吸平稳下来,说道:“学生听闻,汪巡抚已经到湖广采办粮食了。大人就应该知道,苏杭熟,天下足,早就成为旧事了。而今的江南一带,或种桑麻,或种木棉,盖因桑树之利,十倍于粮食。百姓虽然还种植粮食,更多是作为口粮,还不会外卖的。苏州城最为典型,苏州每年要外购二百万石到四百万石,才能供应苏州百万生灵。”
    “苏州城城中,男女皆从织造。丝绸,棉布,乃至各类苏样,行销天下。赚到了钱,用以购粮食。”
    “而今数年以来,战火纷飞。商道时断时续,海外早已不能出货,而今江南世界,日子也不好过, 一个个紧衣缩食的。棉布还好,百姓日用不可或缺。战乱之中,虽然少了很多买家,但是大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而丝绸,却是非大家不用。而今苏州丝绸已经长期滞销了,时间长了,恐怕百姓难以支撑了。”
    周梦臣听了悚然而惊。
    周梦臣很轻松的理解了陆揖的逻辑。毕竟生产,市场,消费,等概念周梦臣天然就有,陆揖一点,他立即明白,心中暗道:“不错,我忽略了这一点。”
    苏州城与其他城池不一样,或者说江南的繁华,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苏州百万百姓,大多数都是从事手工业生产,他们没有土地,或许不是纯粹的工人。但却依附于整个生产的产业链而活着。
    为什么说他们不是纯粹的工人。
    这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指大量织坊雇工有大量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即便不是卖身为奴,但是做工的人与东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纯粹的雇工的关系。其中有大量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种,其实苏州这里真正的大纺织厂,虽然不能说没有,但并并不是主流,真正的主流,都是家庭小作坊的生产者。他们分担纺织之中的某一项,由布商布行为中介,形成一道完整的生产链条。他们虽然也在这一条生产链条上,但不能算是工人,而大部分发家的底层百姓,都是从这一条链条上做出来,从一架织机,慢慢取代了布行,自己成为新的生产中介。以至于暴富。
    江南的繁华,一直都是建立在这种生产体系之下的,从田产开始,都是以经济作物为导向的。但是这种繁华也是非常脆弱的。而今这个情况下,能不能承受这种风浪。周梦臣也不确定。


第五十章 江南的危机
    前文说过,在前工业时代,物产是匮乏的。可以这样说,人们即便再努力生产,也不可能完全填补人们所需要的物资缺口。
    大部分物资,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没有买家。
    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世界整体上表现出匮乏,与苏州而今表现出危机,两者并不矛盾。
    因为首先,倭寇几次大战都在苏州附近打的,王泾江大捷。固然是一场胜战,但是王泾江这个地方距离苏州城已经不远了,而且王泾江本身就是一个江南小镇,是布匹生产一个重要基地,布商聚集,他们聚集乡下的生产资料,产出布匹,然后到全国各地。
    想想,就知道这个小镇,打了一场大战。甚至名标青史,但是对小镇本身来说,难道是一场幸事吗?
    对王泾江本地产业来说,没有一个十年,是恢复不过来的。
    王泾江本地的生产份额也就不存在了。百姓何以谋生?
    这已经让周梦臣有些煎熬了。
    但是陆揖还没有想要放过他,陆揖微微喘了一口气,说道:“大人,仔细说苏州,乃至于整个江南,大部分可以外销的产品,其实都是士大夫才能用得起的。丝绸就是典型。而苏州这些商品最大的市场,其实是江南的士大夫本身。因为除却江南世家,没有什么人挥金如土,而今江南各家,先被倭寇之难,后被赵文华勒索,而今又要为朝廷出力。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就比如学生我,我最爱铜镜,每年都要购置数枚古镜,花销数千两。但是而今我数年没有买过了,连同家中仆役都不着丝绸了。而海外想要的,更是这些。而今连海贸都中断了。这也造成大明各种丝绸瓷器等物品,在海外价格更高,而倭寇抢劫的利益也更高。所以…………”
    “所以,倭寇的进攻欲望也就越大。”周梦臣心中暗道。
    周梦臣对陆揖的判断,很赞同。而今海上贸易品,不,应该苏州行销天下的产品,其实都属于奢侈品范围之内,不要丝绸有多好,大部分织丝绸的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穿过丝绸。而且海运运输量不大的情况下,运输稻米木材,这些大宗货物对亦商亦盗的倭寇来言,显然是不大划算的。所以选择更多奢侈品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甚至在周梦臣看来,这也是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不能发展出真正的资本主义,因为苏州为代表的东南手工业,本质上是为士大夫服务的。什么天下风向苏样,但是这种风向也是在士大夫之中风向。真正的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苏样。
    对于生产奢侈品,真正大规模量产。反而不好。且不说刚刚出现的生产方式,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单单说,这量产的东西,在士大夫看来是没有趣味的。
    而奢侈品的定价权,从来不在生产者手中,而是在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人手中。才有很多东西,名士一攒身价百倍,但是真正大宗商品,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瞬间,周梦臣有了很多思路。不过,他瞬间将心思拉了回来,心中暗道:“不对啊。这些都是陆揖分析的?”
    陆揖的这些分析,其实并不是太高深,给周梦臣足够的时间去调研,其实也是能够明白其中奥妙的。只是出于一个明朝士大夫之口,就有些让周梦臣惊喜非常的。
    周梦臣看陆揖的眼神就有一些不对,这才深刻理解了王世贞所说的。陆揖对周梦臣来说,简直是国士之才。
    周梦臣并不知道,陆揖在历史上名声不显,毕竟体弱多病,没有出来做官,身后又没有子嗣,陆深一支,在陆揖之后,就走下坡路,至于后来如何,大部分历史就不着墨。或许要去查陆家嘴陆家的家谱才能知道。
    但是陆揖对于经济的一些论断,被后世一些历史学家所引用。
    比如提倡奢侈,他觉得奢则百姓易为生,说江南士大夫奢侈,带动了很多产业,让江南百姓容易谋生,而浙江士大夫没有这种习惯,浙江百姓反而谋生不易。
    具体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这种观点在古代可谓离经叛道之极。自然受到很多士大夫的批判。
    不过,在周梦臣这里却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周梦臣身体前倾说道:“先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置?”
    陆揖轻轻咳嗽两声,说道:“大人,可是要开海?”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对流漏出消息,周梦臣并不奇怪,他说道:“确有此事。只是…………”
    陆揖说道:“远水不能救近火。”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是,时间上来不及了。”
    陆揖说道:“而今江南百姓,犹如辙中之鱼,得斗水而活,开海自然是良策。但是而今开海内外条件都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大人而今的关键,就是为江南百姓求得斗水。”
    周梦臣说道:“此水何来?”
    陆揖有几分答非所问,说道:“大人在西北组建黄河银行,可想在江南也建立一座银行?以此行云布雨?”
    周梦臣心中一凛,只觉得自己好像被看透了一般。
    是的,他从来用在江南筹建一家银行的想法。一方面,是周梦臣而今两手空空,不借助金融工具,周梦臣从哪里搞出这么钱,来填补缺口。另外一方面,银行的出现,对工业化是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但是周梦臣现在没有表露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银行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周梦臣不可能将这个工具轻易赋予自己敌人。当然了,周梦臣也很清楚,其实银行业周梦臣不可能霸占,不提北京的四海银行,严世蕃也准备通过盐商建立起盐业银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必然会遍地开花,即便周梦臣限制了银行的门槛,但是大明这么大,出现十几家乃至于更多银行,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那也是将来。而不是现在。
    现在而论,周梦臣手中这个银行筹码,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想要用这个筹码拉拢一批江南的盟友。所以,谁是周梦臣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