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瑞语气不重,却掷地有声。
周梦臣被怼的说不上话来了,说道:“东南卫所数十,都以海宁卫的做法,需要派多人去,其中有几个人都如你海瑞,到时候好好的政策,到了下面都成了扰民之策,这是我心甘情愿的,我何曾不想将所有卫所的土地都收回官有,不是做不到吗?即便能做到,非闹出大乱子不可,你去问问当地百姓,他们是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吗?”
“你海瑞有怨气,可以。对着我来,也没有问题。但是朝廷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你去做的。在我看来,非你不可,这一些事情也是要在风口浪尖。如今日海宁县一般无二。你如果怕了。那就不用说了。我让你调查东南,却内地任职,同样是县令怎么样?海刚峰,是想怎么做,就说出来。”
第五十四章 开海的准备
周梦臣也恼了。一半是不爽海瑞的态度,另外一半却是不爽自己。
少年时期,谁不想快意恩仇的。但是长大之后,就会知道,什么事情都是快意不得。但凡什么事情自己非常快意,那么就要用十倍的努力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这也是无奈之极的事情。
周梦臣看海瑞,有很多地方都看出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少年的影子。
只是周梦臣如此喝骂,简直要拍桌子了,海瑞才有一些动容。此刻的海瑞还保留着最多的书生意气,刚刚入官场也没有二年,是书生气最多的时候,之后的海瑞也慢慢官场之中磨砺出来了。历史上的海刚峰,固然忠直,却不是愣头青。
但是而今海瑞虽然不错,但是还稍欠打磨。现在的海瑞仅仅是将儒家信条挂在外面,看似方正,其实有几分过犹不及。后世成熟的海瑞,却是将这些信条放在心中,看似过犹不及,但是心中有数。
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不过,海瑞到底是海瑞,不知道是中了周梦臣激将之计,还是对周梦臣有几分理解,被周梦臣用言语一激。立即说道:“有利于朝廷的事情,我海瑞万死不辞。只是…………”
周梦臣自然能听出海瑞的言外之意,那就是如果只是对你周梦臣有好处,我可不做。
周梦臣冷笑说道:“好。你先前在延平,而今在海宁,都是遭遇倭寇的,你说说,倭寇的根源在何处?”
海瑞说道:“这…………”
周梦臣说道:“怎么,不敢说了?”
海瑞说道:“朝廷施政不公,海禁严苛,却禁小民不禁大户。禁君子不禁小人。沿海百姓生计无着,皆靠海为生,又有海外倭人勾引,山贼海贼才一起作乱。”
周梦臣听了,倒是高看了海瑞一眼。没有想到海瑞还是一个海运支持者。
周梦臣却不知道,海瑞家乡在海口,本来就是靠海的,见识很多靠海生活的人,是真切地理解到距离大海最近的百姓民生疾苦的。甚至从这一点上,周梦臣都不如他。
毕竟周梦臣对海禁的理解,更多是来源于后世的总结,与周梦臣对这个时代的资料收集。而海瑞感受的是第一手资料。
周梦臣说道:“不错,有今日之事,虽然有无数原因,但是海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本官南下之前,就在陛下面前立了军令状。必开海禁。陛下也允许了。但是开海禁,第一件事情,要清除倭寇之患,而清除倭寇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武备。不过这已经开了头,我自有办法。却有一件事情,我却拿捏不准。”
“朝廷用度缺乏,指望开海之后关税。但是开海之后,如何管理,却也是一个问题。如之前是市舶司一般,自然是不能的。用其他办法,我心中一时间也没有底气,你也知道,此事一进一出之间就是数十万两,乃至于数百万两的银两。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不能存公心,将来朝廷失去的利源,何止千百。朝廷用度是减不下来的,这边少收一分,百姓就多承担一分。”
“所以,我需要一名清廉敢为之人,去掌管第一个海关。”
“当然了,此事非大智大勇者不能用。既要利于行商,有要保护国家税源,既不能让大户欺行霸市,也不能失了公正之心。其中不知道有多少风波。你,海瑞,行吗?”
周梦臣语气之中,带着一点点轻蔑。
海瑞有几分恼怒之余,却升起了一种当仁不让的感觉。是的,他也知道周梦臣是在激将,但是海瑞当官,从来有一种士大夫的使命感。为国为民的殉道感。否则在海瑞也不会去弹劾嘉靖。
海瑞从不怕困难,只在乎这一件事情可是利国利民?
既然是,海瑞就敢承担。
海瑞说道:“谢大人抬举,海某人就当仁不让了。”
周梦臣选海瑞办这一件事情,也不是乱选的。如果海瑞光正直,周梦臣也不会选他的。可以说海瑞在海宁县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报给周梦臣。周梦臣发现,历史上海瑞清官的属性,大大加强了,似乎没有人说海瑞还是一个能臣。
最少海宁卫改海宁县这一件事情上,海瑞办得极好。
周梦臣说道:“那好,你回去准备的。等时机到了,自然会有调令了,对了。”周梦臣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你在协作陆先生办完这海宁县的差事之后,也顺便将如何将卫所改为县,整理出章程。将来我有用。”
海瑞说道:“属下明白。”
随即周梦臣就端起了茶水。
海瑞自然知道是端茶送客的意思,海瑞自然起身离开了。
周梦臣看着海瑞离开的身影,心中暗道:“原来这柄倚天神剑要这样用啊?”
周梦臣对海瑞一开始有一些收集历史名人的感觉,想与海瑞搞好关系。但是而今看来,这根本就没有什么用,海瑞的道德感太强了,周梦臣自诩的清廉,在海瑞面前啥也不是。
而今周梦臣才找到了使用海瑞的正确方法,那就是不要聊私情,只谈公事。只要在道理上说服了海瑞,让海瑞知道,这一件事情对国家来说,有什么好处。要他办什么事情。海瑞只要认同了,就会不留余地的推行。
但是周梦臣如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估计海瑞也不会让自己这个上司好过。
所以,看似海瑞很好用。但是立身不正的人,是无法让海瑞效命的。甚至还有反作用。
周梦臣回顾自己做官这么多年,虽然不敢说身上一点错处都没有?毕竟只要办事就有错的地方,只有不办事,才没有错的地方。但是周梦臣最少自信,自己为大明效力之心,却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
周梦臣看着一边的地图,手指轻轻点在上海县。
周梦臣对海瑞说的并不是假话,虽然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做好,比如倭寇仅仅是被打跑了,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比如内部整合也很有问题,周梦臣而今手上还是空空如也。
这些事情都不完备。
但是很多事情都要做在前面,就好像射击也是需要提前量的。他也觉得是时候,为开海之后选择港口了。
为了管理方便,周梦臣不会让全部港口一并开海。总体上,周梦臣喜欢先开一个港口作为试点,摸索出一套海关章程,在推广到其他地方。然后看海军实力,再组建开海。
不管是为了挽救江南的经济形式,还是便于掌控,周梦臣觉得,第一个港口一定要在南直隶,而且是江南四府之中。所以周梦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松江府上海县。
周梦臣为海瑞准备的也就是上海县令掌管海关事,也是一个七品官。
原因无他,海瑞是举人出身,从教谕到县令,已经是破格了。所以为了今后好,海瑞在担任海宁知县之后,最好再担任一两任知县,才不能继续升迁。
不过,周梦臣对于上海的港口情况,却有一些拿不准。毕竟古今是有差异的。上海能在清末崛起,但是明代时候的上海就未必适合当港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周梦臣觉得,自己有时间的话,是应该去一趟上海。看看上海到底如何。对上海港口情况做一些勘探工作。
“不过,这个时间就要看看陆揖做的怎么样了。”周梦臣想道:“没有钱,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而钱就要从海宁哪里那来了。”
第五十五章 二百万两
海瑞走了之后,不出两日,就传来消息。海瑞与陆揖共同制定了一个章程,总体上来说,是等额赎买土地。一百亩以下,全部只需缴纳工本费,更换地契就行。而一百亩以上到一千亩,一千亩以上到一万亩,阶梯价格。
总共各方面入账二百万两之多。
之所以有这么多钱,要感谢海瑞与陆揖的通力合作。海瑞对海宁地面上清丈太干净,以至于地方豪族想要瞒报都不可能,只要有土地就一定要给钱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陆揖对嘉兴世家太了解,毕竟嘉兴距离松江太近,对于陆家这个地头蛇来说,调查清楚这些土地分别是谁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让嘉兴世家的一些手段完全没有办法用了,比如将土地分散在不同的人名头下面,毕竟很多大家族从来不少家族子弟。
但是陆揖来了一个狠的,就是直接记在这些人的房头下面。作为这些登记人的私产。
这就有问题了。
每一个大家族都不是铁板一块的。陆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不是陆深长年在外当官。陆揖又多病,将自己家产托付给族人,以至于族人得寸进尺,甚至觉得陆深就这一个儿子,陆揖又是病秧子,随时都好像活不了了。想要将陆深一脉吃干抹净。
陆深也不会下定决心,一定要迁居。
陆揖太明白大家族的龌龊事了。他这样一弄,让各家嫡脉不得不小心,一个不弄不好,就成为家族内部扯不清的烂帐了。
如此一来,他们倒是宁可多出一些钱来了。
毕竟,在江南的土地从来是有价无市的。这也与世家大族的属性有关,前文说过,这些世家大族重视政治利益要胜过经济利益。其实土地产出并不是太多的。只是求一个稳当而已,只要能支撑家里人出外做官就行了。这些家族更多是求附加在土地上的政治影响力。毕竟,在古代中国,权力永远是比钱更重要的。
除此之外,陆揖还请一些故旧亲朋。如果某些家族出价太过分了。松江这边的过江龙,也不是不能来嘉兴府啃一口的,别的不说,徐家绝对感兴趣。
反正徐家上有徐阁老撑腰,在这一件事情,周梦臣也要念徐家的好,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此一来,海宁县所有土地,合计出来弄出一个二百万两的天价。
一些土地的价格,到每亩十几两之多。
这几乎已经到了买一块地价格了。
还有一点,就是嘉兴项家的支持与默许。嘉兴项家在嘉兴府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嘉兴项家原来出面,联系嘉兴的世家,大家一起打默契拳,这价格还不至于如此虚高。
只是项家打定主意不出头了。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将海宁的土地全部抛弃,反正项家家大业大,吃点亏也没有什么。但是他们如果出头了,那就是与风头正盛的周梦臣对上了。
到时候收益的是嘉兴其他家族,而被周梦臣惦记的是嘉兴项家。
项元汴怎么肯啊?
项家不出头,嘉兴各家族无法联合,这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海宁县这里的消息传来,也不全部都是好消息。有两个消息。第一个消息,那就是海宁县二百万两。不可能一次缴纳。毕竟,不是那一个家族都有几十万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