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7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最基础的科学形成于伽利略手中,之后传承多少年,虽然也有过分裂与矛盾。但是最后一直是向前走的,一代代将科学推进下去。这种潜力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存在的。
    是的,科学本身就是一套哲学体系。
    周梦臣此刻就是尽可能让江南学子,也算是大明思想最富有活力的学子们,感知这一点。
    这也是周梦臣所有信心所在。并不是他周梦臣在儒学造诣上胜过这些大儒一辈子的研究,而是周梦臣坚信,他从后世带来的最大的财富,也就是科学本身,就是一柄能斩破一切的倚天宝剑。
    周梦臣沉寂在讲学之中。
    并没有注意到台上人的反应。
    何心隐听得入神。想起自己调查的周梦臣的种种。又想起了他见过的很多事情,隐隐约约有所触动,似乎看见一条路。但又不真切。毕竟何心隐与其他人不同,泰州学派从来是心学,不,应该说整个明代儒林之中,最接地气的。最能体会百姓疾苦的一脉。
    故而,何心隐更是能感受到周梦臣的学说有很多能造福百姓的地方。不过,他也没有太关心那些数学问题。他更在意那些好像很简单的物理规则。
    他是这样的,不代表别人是这样的。
    最少王畿就不是这样的。
    王畿作为王阳明最喜欢的几个弟子之一。并不是仅仅靠口舌的。他的心性,资质。各方面的学问都是顶尖的。不管是算学,还是数学,都是精通的。请注意这一点,古代算学就是后世的数学。而古代的数学,就是邵雍那一套东西。也就是术数之学。算命的。
    所以,刚刚开始一点数学,他还是能听懂的。但是后来,就完全懵了。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王畿即便是再优秀,也不可能听懂。而且王畿年纪也大了,虽然学术地位提高了,虽然他一直想坐稳王阳明的继承人位置,师兄弟们明里暗里的反对,但是王畿在心学之中的地位,还是略略高出其他人一筹的,毕竟王阳明在的时候,王畿与钱德洪就是教授师,也就是拜入王阳明的门下弟子,都要经过两人教导,打下基础之后,才能得到王阳明的教导。毕竟当年想投入王阳明门下的人实在太多。
    王阳明也不得不想出这个办法。
    这也造成了他与钱德洪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弟子。而钱德洪不擅长利用这种地位,在深山之中修书。时间长了,影响力也就淡了。而王畿不一样,特别是王阳明其他弟子次第凋零的时候,王畿的声威日重。
    只是,名声大了,但是他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反应能力,等很多能力都不如年轻的时候,这也是必然。他的经验虽然丰富,但是在王畿所有经验之中,数学的经验相对是不多的。
    不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帮助。
    这让他没有办法。


第七十九章 台上台下
    很快王畿就有了取舍,将那些难懂的数学放到一边。跟着周梦臣思路走了一遍,眉头凝了起来,心中暗道:“这周梦臣有几把刷子。”
    虽然说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但并不是说,中国古人就不讲逻辑了。大儒每一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其中有自己内涵的逻辑系统。这个在古代大多算是在言辞之中。
    王畿不明白什么叫逻辑,但并不妨碍他看出来,周梦臣的思维缜密。除却那些他听不懂的数学之外,没有什么破绽。上下承接能够自圆其说。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能提出一套新理论,并且自圆其说找不出什么破绽,就证明周梦臣有能力在儒林之中有一席之地。但是这并不是王畿所想的乳臭小儿。
    王畿明白这一点后,心思逐渐变了。决定给周梦臣一个狠狠的教训。
    倒不是王畿没有容人之量,实在是周梦臣这个体量,还有观点,是他王某人容不起的。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是唯心的。而周梦臣的理论本质上是唯物的。虽然周梦臣并没有评价心学什么的。但是双方的矛盾,有眼的人都能看出来。
    王畿一心要领袖王门弟子,自然会在这个时候,事先出头。
    他本来准备要在之后的辩驳之中,给周梦臣痛击的。但是而今却要提前了。
    且不说,王畿的心思。但是说周围另外一个人的心思。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顾应祥。
    顾应祥当过刑部尚书,但是看不惯严嵩的种种作为,索性顺水推舟,回家了。而周梦臣在京师的时候,顾应祥也在,彼此之间是见过面的。只是双方在事务上没有交接,只是点头之交而已。
    现在想想,也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顾应祥是全场唯一一个大部分听懂的人。
    因为顾应祥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数学家。如果没有周梦臣,天下算学第一的名头,或许能算在顾应祥身上,当然了,古人大多谦逊,一般不会搞这个太狂妄的名头。
    所以,顾应祥的数学底子是最好的。其次,他在京师也接触过周梦臣的数学,与他的数学体系,也就是现代的数学体系。有这些打底,除却一些难点之外,顾应祥都能明白。
    真因为明白,所有震撼,正因为明白,所以佩服。他心中暗道:“没有想到在阳明先生之后,还能听到如此振聋发聩的理论。天下幸何如之,前有王阳明先生,后有周武昌。我等也何其不幸,年轻的时候遇见王阳明,年老的时候遇见周武昌。”
    顾应祥是最能给出这个判断的。
    因为说起来顾应祥曾经也是心学门人。曾经也是,也就是说现在不是了。
    他比王阳明年轻一点,当年王阳明在的时候,顾应祥就是王阳明的好友,为王阳明的学问所折服,但是时间长了,顾应祥就感到了心学空洞的一面,说来说去,都是口头功夫,心中想法。务实的地方太少了。
    王阳明在的时候,还能督促门人。但是王阳明不在了,在顾应祥看来,心学一脉,早就不是儒学正道。一个个到底讲学,讲什么上根顿悟。似乎一顿悟学问就有了,有几个如他们年轻的时候,坐足十年冷板凳。
    再论其他?
    这不是为学的道理。
    所以,顾应祥就与心学门人越走越远,渐渐几次心学门人的邀请,他就不去了。
    儒林毕竟不是武林,王廷相最喜爱的弟子投奔心学,王廷相也只能写信辩驳,想要挽留而已。顾应祥已经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心学门人自然知道顾应祥是什么意思,慢慢的也不当顾应祥作为心学门人了。
    而顾应祥的思想也慢慢的从心学转变为实学。
    而周梦臣气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务实。简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验出发。太对顾应祥的胃口了。顾应祥心中暗道:“等大会结束了,我就去拜访一下周梦臣。”
    顾应祥虽然在上座,但没有讲学的想法。他只是来听听而已。所以他估计大会之中,是没有时间与周梦臣接触了。
    周梦臣不明白下面的心思。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将讲了整整一天。他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高台上的人,而是更多目光投向了下面的学子。原因很简单,周梦臣知道,改变成年人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接近于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是从青年人培养起来。
    江南对周梦臣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是这里大明的文化中心?是这里有大明最权威的大儒们?还是这里的财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虽然周梦臣并不认为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差,也不认为,其他省份的人就比江南这里的人差?但是从比例上来说,江南一带是大明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别的不说,单单论书院。陕西一省,有名的也不过是横渠,三原,等几个书院而已。但是在江南,那一个府县没有几个书院,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而且不管什么时代,世界上最顶尖最前沿的学术,都不建议穷人参与进去。
    周梦臣学术还好,毕竟还是有一些实用的性,只要学得够好,是能从科学之中捞到钱的。其他儒学,在科举上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是障碍。比如王畿与钱德洪,都是举人出身放弃了科举考试。王畿还好,门徒不少。而钱德洪隐居深山,虔心学问,连弟子只有一两个人。如果不是说钱德洪是在江南,自己有在江南,有人愿意资助,钱德洪的日子不知道要过成什么样子了。
    整个北方学术不盛,也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江南是大明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最适合做学问的地方,即便是周梦臣气学,科学技术在江南也是最容易变现的。毕竟,江南很多地方的经济,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市场化的痕迹,虽然还不完全。但在大明很多地方,即便有人研究气学研究出什么成果,也未必能变卖出去。
    周梦臣看着下面无数眼睛,这些眼睛之中,大部分是迷惑。因为大部分听得周梦臣说得很有趣,但仅仅是有趣而已。毕竟这些学子大多都是有功名的。他们可不想仅仅听一个热闹。绝对不想,今日来似乎只听了一个山海经?
    但是还有更多人的眼睛之中燃起了好奇的目光。好像周梦臣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好奇就对了。周梦臣心中暗道。他咳嗽几声,说道:“今日就讲到这里了。我在留在会场之中。大家可以去看看。”随即周梦臣又与这些高台上的大佬门寒暄几句。然后就陆续退场了。
    不过,在周梦臣等人走了之后,整个会场就开始热闹起来。
    因为周梦臣早就为了这一次讲学准备了一些东西,大多都是一些模型。比如上了发条的火车与轨道。比如验证空气不空的燃烧实验,等等。周梦臣从身边的幕僚班子之中,抽调了一些大同书院的毕业生来应付这个场面。
    对于这些江南士子来说,这简直是西洋镜。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是他们上学时候学习的一部分。讲解起来自然毫无压力。
    于是,周梦臣远远就听见了这些士子的喧闹之声,看来他们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啊。
    就在周梦臣正在为讲学开门红而感到高兴。徐渭早就等在一边了,见周梦臣过来,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军情。”


第八十章 倭寇来了
    周梦臣听了,眼皮微微一跳,随即按捺住了,就好像是没有听见,依旧行动自然,一点不变,等上了马车之后。周梦臣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之极。他一伸手,徐渭立即将军情递上去。
    周梦臣一看,最早一分是二月底的。
    是俞大猷报告的。俞大猷说,经过与倭寇船队数次接触已经判断出来倭寇的船队大致所在,只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敢贸然进攻。所以没有什么战果。仅仅报了击沉船只一艘,斩首数人的战果。
    这应该是一个很小的接触战。
    周梦臣算是松了一气,这对周梦臣来说是好消息。他很早就知道,倭寇应该来了。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消息,让人忍不住担心。他虽然明白,大海茫茫,海上岛屿众多。一时间找不到倭寇的下落,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依旧心焦。
    周梦臣看着俞大猷报出的范围,细细思索一番,心中暗道:“还在舟山群岛之中。只是到底在什么地方啊?他又想对什么地方下手。”
    周梦臣带着这个疑问看下一封军情,他一愣,说道:“戚继光是怎么安排的?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
    只见上面赫然写到,台州知府谭纶,练兵两千。倭寇于二月底登陆台州,谭纶带练兵出战,一战大败,逃回台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