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7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畿冷笑一声,说道;“周长亭,此言太过了。”
    王畿还准备说一些什么,但被周梦臣一言打断。说道:“龙溪先生只管答我便是,前宋之理学家,都抱着以学问改变天下的想法,龙溪先生有没有?”
    周梦臣从这一刻,就在话题转入自己的节奏之中岂能容王畿打断,所以当机立断打断了王畿的话头。
    周梦臣自己不觉得,但是他上过朝廷,上过战场,甚至亲手杀过人。自然养出了上位者的气势,刚刚还收着,大家感受不出来,而今全力发挥,顿时让王畿受不了,微微顿了一下。毕竟王畿虽然是大儒,但总就没有见过如此场面。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王畿仅仅微微一顿,周梦臣问题就来。让王畿不得不答。
    王畿只能说道:“有。”
    这其实是儒学从来的宗旨。儒家从来不是一个不行动的学问,每一大在儒学上造诣很深的人,都必然有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这也是儒家给中国人留下的丰厚遗产。
    很多人都不自觉,其实从小就理解这些,就好像美国人永远不能理解中国人在战场的自我牺牲精神一般。
    几乎每一个大儒都抱着以自己的学问改变世界。
    前文也说过,王阳明之所以传立心学,就是要补而今学问之不足,让人人称为圣人。从而让世界成为大同世界,所以,王阳明一生以讲学为第一事,因为他觉得他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即便到了生命最后关头,也不忘讲学。指着自己的心。对弟子说:“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王畿作为王阳明的学生,这一点也是继承了。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信仰,那么王畿而今功成名就,老老实实在家里修养不好吗?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东奔西走,到处讲学。至死方休?
    周梦臣接着追问道:“却不知道,先生想要的天下是什么样子的?”
    “无非是大同世界而已。”王畿说道:“重现三代之治?”
    周梦臣说道:“如何重现?”
    周梦臣语气一句快过一句,一句紧过一句,一步步逼得很紧。简直就好像审问。
    王畿在周梦臣气场之下,陷入了周梦臣的节奏。此刻王畿一时间语塞,回答不上来了。
    周梦臣不给王畿反应与思考的时间,说道:“这就是儒门与佛门之别,儒门有致大同于天下之心,而佛门没有,先生还是去剃度吧。”
    王畿立即强硬的说道:“如何说没有?本门之学,在于治人心,人心既治?大同还能不到吗?”
    周梦臣说道:“宋儒就是这样想的,于是在崖山上跳了海。”
    周梦臣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连王畿都闭住了呼吸。
    因为周梦臣很简单的一句话,蕴含了太多的含义了。
    程朱理学就是宋儒的学问。而今大家都知道朱子学已经不足以治国了。但是科举考试依然考的是这个,国家依然支持程朱理学,大家也只能私下研究也在查漏补缺的范围之内,从来没有一个人如周梦臣这样,如此强硬的否定理学,并将理学与宋亡划上等号。
    这简直是石破天惊。
    这就是周梦臣想到的办法。
    周梦臣已经明白,将辩驳局限于儒学,确定的说是理学之内,他是没有赢的把握的。这种情况,就好像打仗的时候,遇见一个坚固的防线,正面没有办法突破,该怎么办?
    德国人已经给了解决方法,那就是绕过去啊。
    周梦臣就选择绕过去,他是怎么绕过去的。那就是将理学一下子也否定了,将战场设立在理学之外,不将理学否定了,周梦臣只能与王畿在这个小圈子里面争论。只有否定了理学,周梦臣才能用更广阔的思维,更高纬度的思想,来打击王畿。
    周梦臣否定理学之后,其实是否定了理学一直以来的路线,那就是治天下就是治人心,人人向善,则大同世界就到了,三代之治,也就到了。
    这其实是理学最大的问题。
    汉唐之际的儒家,其实对社会问题是有解决方案的。这个解决方案的成果,就是府兵制,府兵制的思想,就是从井田制之中衍生出来的,经过无数大儒的修订,最后成功的。从而奠定了隋唐大帝国。
    但是理学有这样的方案吗?没有。
    王安石是有的。但是王安石变法之后,就被打入异端,王安石的王学,也只能在故纸堆之中看到了。
    在周梦臣看来,这不是心学的问题,而是理学根子上的问题,就是务虚不务实。而且王阳明本质上在野的学者。他也没有办法,在朝政上指手画脚。于是他能做到,只能退而求治心之道,教化之道。
    对于实际事务,王阳明并不是没有手段与想法的。
    所以,周梦臣而今这个问题,问王阳明。王阳明有得是办法,有得是想法。但是王畿就不一样了。王畿在太聪明,导致他一直在飘,特别是王阳明走后,没有王阳明的提点,他其实飘到天上去了。
    所以才提出了佛门之真意,乃儒门之大略这样让很多人听了不舒服的话。
    至于怎么脚踏实地的做事?不,只要想想如何脚踏实地的做事,王畿都做不到。
    周梦臣相信,只要将王畿从他自己熟悉的战场,拉到周梦臣熟悉的战场,治国之道,历史之学,乃至于实际的办事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实务,实学之中。
    他是可以吊打王畿的。
    当然了,这样一来,周梦臣的敌人就更多。
    如果在这之前,周梦臣的敌人仅仅是心学而已。而今周梦臣面对的是除却周梦臣气学之外的所有儒家学派,因为大家都是理学传承。
    这也是他们无奈之处。虽然一个劲觉得理学不行了。但是大家的学问还是局限于理学之内,不能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建立起新的学问体系。
    王阳明的心学也是如此。
    周梦臣在下决心的时候,也是犹豫过。但是很快他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首先,理学已死,而今不过是尸居余气而已,这一点已经是大儒们的共识了。大家都是在找出路的人。周梦臣否定理学,在大儒这个层面上,其实并不会遭受太大的反对,毕竟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不过周梦臣走得更远一些。
    当然了,有一些老顽固,周梦臣也就忽略不计了。
    其次,周梦臣最担心的问题,是朝廷上的反对之声,毕竟理学已经渗透到了大明朝廷方方面面了,而官僚们并不在乎这理学是死的活的,他们厌恶的就是改变本身而已。
    不过,周梦臣知道嘉靖是一个什么心思。
    在数年前,周梦臣都不敢这样乱来。因为他对嘉靖的心思没有把握。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嘉靖一门心思都放在进化论上了。
    周梦臣从冯保那里知道,嘉靖以进化论为根据,再次寻找很多生物标本。在进化论上下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嘉靖本来就不喜欢理学。毕竟大礼仪伤了嘉靖的心。而今思想被周梦臣影响,有了初步的科学思维,所以,周梦臣推断,即便嘉靖知道之后,也不会拿他怎么样的?
    毕竟更加离经叛道的学问在嘉靖那里的。
    毕竟进化论的影响,周梦臣今日的话,就等而下之了。
    最后一点,也就是周梦臣估算过最坏的下场,无非是在平定东南之后,想回京就不可能。但是周梦臣一定要进入内阁,不是为了内阁的权力,而是借国家力量推行自己的思想。
    而今这个场合,是周梦臣未来几年,最好的机会了。如果不能打一个开门红,周梦臣今后再举办这样的大会,影响力也绝对没有今日这么好。
    所以,周梦臣一定要让王畿心腹口服。在江南插上气学的旗帜。
    为此付出更多代价也不在乎。毕竟以他而今的功劳,即便不当官了,拍拍屁股回家,在武昌城中,就是楚王也不敢怠慢。如果能让气学有而今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力,后半生做学问,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要能赢了王畿,打下这关键的一战,为了气学成为显学,做出关键的贡献。而且周梦臣也知道,即便不扯下这一张皮,将来也会被别人扯下的。


第八十九章 王畿吐血
    片刻之后,似乎所有人都从这种石破天惊震撼之中苏醒过来,王畿更是满脸通红,须发皆张,有一种想要冲杀来,将周梦臣给杀了的冲动。说道:“一派胡言。”
    周梦臣早就等着他说了。再次冷哼一声,将王畿的话给打断,说道:“龙溪先生,请听我说。到底是不是一派胡言,就一目了然,前宋乃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纵然皇帝也受制于士大夫,而理学得南宋为官学。以至于穆陵庙号为理宗。而谥号之中,有‘理’这个字吗?”
    “此遇不可不为不厚,然宋亡之时,虽有气节之士,但无碍于大局。即便是文丞相复生,他也不想自己成为气节之士吧?而今士大夫言理学养士,动则砥砺士子,推崇气节。以为高而无上。大体也准备平时束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如果与老僧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一个生死关节上。然后我辈儒臣重的真是这个生死关节吗?”
    王畿说道:“强词夺理,前宋到理宗之时,已经到了不可救药之时,岂能圣学可以挽回的?前宋积弊,兵多而驰,民富而骄,战和不定,任用奸相,不亡何待?”
    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龙溪先生说的对。”随即色声具厉,说道:“这就是此辈嘴脸。”
    “我等士大夫是何等人,铁肩扛道义,妙手著文章,家国天下之事,我辈不去承担,谁去承担?范文正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之事,就是我辈之事,而今天下北虏南倭,水旱不接,国用交困,处处都是需要我辈就去解决的。而此辈只言天下之难,随即谈心性之易,最后才说一说生死,好像天下就这等事了。”
    “却不知道死易活难。”
    “自古以来,我辈儒者就秉承治国平天下之思,而自古以来,中国之艰难,无过于崖山,天下之沉沦,无过于蒙元。为何天下至此?自然是儒臣之误。”
    “言三教合一,其实是引佛老之义,入儒门心性之说,从而使得圣学失传。以伪为真。置天下于不顾,玩弄言辞而已。且不提天下,只提江南之事,倭寇横行,心学有何作为以安父老?”
    王畿张开嘴,一时间想了很多说辞。
    但是都不合适。
    说实话,王畿真的没有在倭乱上有一点点作为吗?也不尽然。倭寇入侵的大背景下,王畿也是参与一个日常的事情,比如倡义各家族出钱安顿百姓,在修城墙上出人出力。等等。
    也仅仅如此了。
    与王畿王门座主,江南心学领袖是一点也不相符。
    只是,王畿能做什么?他一个讲学的,在儒学这个圈子倒是大名鼎鼎,出了这个去圈子之外,知道人虽然也有,对他也有一些尊重,但也仅此而已了。他家里也算不错,但是在这样动则数十万两银子花销的大战之中,又能做些什么啊?
    什么也做不了。
    这也是王畿最大的问题,他谈起理学经义,那是舌绽莲花,无所不能。但是出了这个圈子之外,谈不上是一个废物,但也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周梦臣要比他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于是,王畿张了几次嘴,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却见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顿时台上台下一时大惊。
    周梦臣也没有想到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