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7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十一章 周学出
    同样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理学之中是一个解释,在心学之中是一个解释。在周梦臣这里又是另外一个解释。
    与其他人的解释不一样的是。
    周梦臣总能给出一个合适的行动方案。
    而此刻,周梦臣虽然还有很多未尽之言。但是周学的整体框架以及立起来的。首先,周梦臣跳出理学范畴,一个仁字两分,将儒学的范畴扩大一倍,然后将理学心学这些东西装在其中一半,然后用实学与其他学说来填充另外一半。然后确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开的框架,让科学来填充这一部分。从而让科学在儒学框架之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在之前的话,科学一直是套着儒学外衣,是不论不类之处。但是而今科学在周梦臣的儒学框架之内,有了自己的位置,就等于上了户口。今后儒生研究科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而且周梦臣又将科学反馈到理学的大旨之中,也就是这一句: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如罗钦顺说的,攻击一门学说错漏之处,其实很容易的。不容易的其实是从头建立起一套学说。
    周梦臣这一套学说,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还是引起很多人的反对,于是有不说人纷纷开始了攻击。
    有利义之辨攻击周梦臣的。
    也就是儒臣常常说的,什么做事情不能考虑利益,要考虑大义才行。其实这也不是不对。因为在很多事情上,要有不同的利益考量,有些事情一时半会儿是看不见什么利益的。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大义,比如在青海西藏修铁路,一定是不划算的。但是也是一定要修。就是如此。
    但是后来就变味了。在理学家这里利义两端就对立起来。
    凡是有大义的都是没有利益,有利益的都是没有大义,于是凡是有一件朝廷有利于朝廷,那一定是违背大义的。所以,收税?收什么税?不收税才对。如果周梦臣做的在好,在理学家的评价体系之中,不会有太高的评价。
    这也是周梦臣宁可影响到为了进内阁,也要在虎丘大会上好好争一争的原因,因为这就是话语权的争夺,没有话语权,评价体系不同,你做得事情再多,也是没有功劳的。或者说功劳是很小的。
    毕竟,在理学评价体系之中,王阳明征南赣,平宁王之乱,嘉靖初年平广西。战功赫赫,但是这个战功,比不上王阳明学问哪怕是一丁点。只是王阳明学说的点缀。
    不过,周梦臣早就有了准备,于是在台上结合现实问题,面对重重责问,好不留情的反驳过去。他用陈亮等的事功之学,再翻来宋亡的结局,来反驳理学重重荒谬之处。
    总之,别人讲学,都是爱往上面走,走到玄之又玄的地方。而周梦臣要往下面走,一定要走到具体事务之中。
    这心学很多大儒都不习惯。
    这些大儒讲心中如何修养,如果克制工夫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是到了周梦臣这里,大儒每说一个句话,周梦臣一定要铺开一个现实问题来对应。然后这边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也王畿吐血吐的太早了。如果王畿还在,以他的辩才,适应了周梦臣无赖工夫之后,说不定能翻盘。但是其余大儒在这上面总是差了王畿一些。
    但是周梦臣清楚,他说服不了这些大儒。更多是说服下面的观众而已。
    这样的辩论连续了三日。连原本的会议流程都打乱了。
    很多学子对周梦臣的学说越来越感兴趣,毕竟周梦臣在理论上,或许不如这些心学大佬,但是他在西北数任官,什么样的事情没有见过。将一个个枯燥的儒学词汇落在具体的事情上。落到具体事情上,听起来分外有趣。
    这一日,心学这边出了杀手锏。
    一个学子忽然大声说道:“周先生,听你口口声声说办实事,而先生到江南以来,也有一段时间了,却依然屡战屡败,台州被围数日,已经到了存亡之际。你还在这里高坐讲学,这就是先生说的真儒功夫吗?”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寂静下来了。
    周梦臣听了之后,不怒反喜,他看了一眼一边的心学诸老,就知道,这些人已经词穷了。
    说来也是,周梦臣在如何将科学容忍儒学框架之内,已经想了十几年了,可以说,他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去读之乎者也的。在这上面周梦臣用心极深。今日这些话语,看似今天突然想到,但是其实在心中不知道酝酿了多少年了。
    而周梦臣将心学这边的人忽然转移到了新的战场之上,原本他们争论几十年的题目,完全没有用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他们招架不住,也是正常的。
    而今他们看似抓住了一破绽,但是对周梦臣来说,这说明心学这边,只能从现实问题上找出周梦臣破绽。这方面周梦臣并不怕他们。
    周梦臣正想说什么。忽然见下面徐渭伸手,将一封军报交给仆役带来上来。
    周梦臣打开一看,微微一笑,道:“这位学子说得不错,台州围城已经数日,我未来不扰乱讲学,令人封锁消息。”
    此言一出,所有人脸色突变。连罗钦顺都变了颜色。
    罗钦顺对周梦臣的态度,在这几日之内,也是有过山车一般的变化。刚刚开始,罗钦顺对周梦臣,视为晚辈,是未来的气学大宗师,虽然不是自己的弟子,但也不错。但是听了周梦臣在台上的话之后,顿时傻眼了。
    周梦臣的学说,还能算气学吗?
    诚然,周梦臣的学说依然是以气本论为发端的。甚至在这上面衍生出一套方法。这让罗钦顺很欣赏。但是周梦臣对理学的攻击,也让罗钦顺不快,要知道罗钦顺的学问也是在理学范围之内的。
    但是经过周梦臣与心学这边唇枪舌战之后,罗钦顺也慢慢的原谅了周梦臣。
    之所以原谅,是两个原因。第一,大家都是理学的叛逆者,不管是王廷相,罗钦顺,王阳明,乃至于当时的大学者。与周梦臣相比,不过是程度的不一样。第二个原因,罗钦顺发现周梦臣的学说之中,也是充满了理学的概念。
    看似叛出了理学,但是实际上承袭了很多东西。
    这也是必然。毕竟理学影响天下数百年,自然是有一些东西的。很多理学的概念,放到后世也是有用的。
    周梦臣研究最多的还是理学,所以即便另创新学,但是这种影响的痕迹是不可能抹除的。
    罗钦顺也就看开了。虽然他知道,今后周梦臣的学问大概不能叫气学了,或许叫楚学,或者叫周学。但是都无所谓。罗钦顺这把年纪了,也没有什么争强好胜的意思了。他更想知道周梦臣给天下找的这一条出路,是对是错?
    不过,他是看不到了。
    听说心学上面用台州围城战来发难,他并不担心。他虽然不知道台州围城战具体情况,看样子是确有其事。但是不管是不是有这一件事情,都有应对的办法。他万万没有想到,周梦臣居然直接承认了。
    这一承认,周梦臣的形象大损。在中国人朴素逻辑之中,好人讲得才是好学问,坏人讲得就是坏学问。如此一来,周梦臣讲学效果大打折扣。
    罗钦顺心中暗道:“周梦臣不是这样不明白的人,他为什么这样做?”


第九十二章 小儿辈已破贼矣
    周梦臣并不知道罗钦顺再为他担心,他等下面不再喧哗之后,才慢条斯理的说道:“本来,即便你们不提,这一件事情的消息也不会在封锁,因为小儿辈已破贼矣。”周梦臣自己不读,而是将军报递给身边一个军官。这个军官大声喊道:“嘉靖三十六年,三月八日,浙江总兵官破谢和于台州城下,斩首千余,大部溃逃。戚总兵大兵追击而去。台州谭纶报。”
    一时间,下面的人情绪好像过山车一般,此刻听了捷报,顿时一阵欢腾。
    毕竟这几年下来,江南大部分百姓都得了恐倭症,听见胜利的消息,自然也是难免激动。
    周梦臣心中暗道:“到了今日,讲学之事到了尾声了,心学那边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了。只是不知道台州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子,详细军报什么时候到来。”
    这一次讲学,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谁胜谁负。
    当然了,周梦臣这一次讲学赢了,并不能改变江南依然是心学作为主导的情况。但是不要紧,周梦臣相信,他通过这一次讲学,决计能让气学在江南名声大震,到时候站稳脚跟就行。毕竟学术之争,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来日方长。
    周梦臣也应该将心思从讲学上收起来了。
    时间前拨数日。地点台州。
    台州城上,谭纶按剑而立。阴沉着脸站在城头。目光炯炯的看着下面,却见外面一层层杂乱无章的帐篷。看似一击即破。只是谭纶此刻不会再出战,也不敢再出战。他一闭上眼睛,就想起数日前的那一场败仗。
    他自信在训练士卒上是下了大功夫,他想尽办法,还与谢家结了仇。而谢家就是台州当地大族,他训练的士卒,朝廷这边可是不给军费的。周梦臣手中的就那一些钱财,照顾朝廷经制之师,还不够,哪里有心思去管这些府县的乡兵。一般都是知府知县自己筹款。
    谭纶为了练兵,对世家大族下了狠手。让谢家出来了不少血。这才弄出来这一两千士卒。
    谭纶有训练了数月,足兵足饷之下,在他看来也是精兵了。当知道倭寇来的时候,谭纶按兵法所言,守城不能死守。于是前出到倭寇所来的必经之路上,要伏击倭寇一部。给倭寇一个狠狠的教训,挫动倭寇的锐气,然后再说守城。
    谭纶不觉得自己的计划有什么问题,即便是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他埋伏的地方很好,对敌情的判断也很准确。仅仅等了一日,就等到了倭寇。于是一千多人的伏兵,在谭纶的带领之下,冲杀了出去。而倭寇仅仅有台州兵的一半不到,大概有五六百人上下。
    只是都是真倭。
    毕竟,汪直对自己手下的雇佣兵从来不吝啬钱财,不过,该让他们拼命的时候,也不会在意他们的性命,自然要他们走在最前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战。
    谭纶做了充足的准备了,甚至冲杀在前,也算奋勇杀敌了。
    但是交战不过一刻钟,台州兵就崩溃了。
    这些倭寇在各种被动之下,硬生生将两倍于自己的台州兵给打崩了。谭纶所有的训练有素,都反应在逃跑之上,好玄才逃了出来,保全了大部分兵力,即便如此,在倭寇到了城下,依然将几十个没有逃走的台州兵,在台州所有人面前,一一斩首。
    谭纶而今想起来,依然是痛彻心扉。
    他还是想不通,怎么想,倭寇都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是倭寇了。
    这就是文官带兵的通病了。
    谭纶觉得是精兵,就是精兵了?
    谁都知道,只要没有见血,训练再好的兵马,都是新兵。大同民兵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同官军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村落,这些村落的百姓只能自救。他们很多半大孩子的时候,都看着父兄守卫村子,甚至运输武器粮草。
    刚刚长大一点,说不定都在村头的围墙上守卫。
    所以,虽然是新兵都是见过血的,杀过人的。所以稍稍整合一下,就是一支劲旅。
    这些素质,台州百姓可是没有的。而且谭纶征兵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