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7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大猷从周梦臣口中听得这样的话,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周梦臣不是寻常人,他是大明东南柱石,对东南的很多事情,都有决定权。他既然有了这个想法,虽然不能确定这一件事情,是板上钉钉。但是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他们一直朝思暮想的计划。他们对未来的设想,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被周梦臣提上日程了,这让俞大猷怎么不激动?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分两路
只是面对这个问题,俞大猷一时间沉没了。
不是因为俞大猷不了解。而是太了解了。
正因为了解这些海域,俞大猷才知道,确定未来的东海水师编制,却是很难的。编制不能太大的,太大的了负担大,朝廷不大可能允许,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如何负责这么广阔的海面。
俞大猷沉没了一会儿说道:“大人,这事情太大了,一时间我也确定不了。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是可以确定的。首先,想要完全控制这么多海面,没有两三百艘战船,已经四五个港口是万万不可能的。整体编制不会在五万人以下。”
“朝廷会同意吗?”
周梦臣微微皱眉,他不是嫌俞大猷报得多,而是报的少。周梦臣对而今水师的理解。深刻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海军是进攻兵种。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海军在进攻的时候太方便了。
在海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防御体系。原因很简单。
海上船只无法互相通信,在阳光正好的时候,数里之外的船只就未必能看见了,即便能看见,也未必能追上。而如果遇见风暴,或者大雨,大雾等能见度不好的天气,相隔几百米,估计大家也不能发现。
所以,在海上防御拦截截击伏击等计划,大部分都是天方夜谭。大部分海战都是距离海岸很近的地方,或者干脆就在港口附近,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茫茫大海上找一艘船,在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控制一片海域,最好的办法是控制这一片海域的港口。控制一个港口,就要一定数量的战船。否则被敌人堵住港口,连求救都不行。
也就是除却主战的舰队之外,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港口,都要布置一支舰队。
周梦臣圈定的这一片海域,有多少个重要港口,长江的上海,往南依次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福州,泉州,以及澎湖,在对面的台湾,也要一两处港口,再加上琉球作为东海中亚的中转站。也要驻守。
即便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半圆,面对日本还有一个大缺口,日寇过来,必然在东南沿海交战。所以,周梦臣心中理想状态,应该在日本上占据数个港口,让日本直接没有水师,废除对大明的威胁。
这十几个港口,每一个感觉有一支船队
大概十几艘战船。就已经是一二百艘了,更不要说,作为水师总兵官手中,也应该有一支作为主力的船队,没有一百艘都不大好给人说话。
这样一来,五万人,三百艘船就未必可行了。
这就是水师防御不力的原因,完全控制东海水域,就需要这么多船队。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其实也不过五六万人而已。就能直接捅道印度洋了。
当然了,这或许是周梦臣作为外行人的想法。总之,这一件事情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周梦臣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说道:“朝廷同意不同意,是我的事情,但是你必须拿出一分天衣无缝的计划,今日我仅仅给你提一个醒。今后你要好好地琢磨这件事情。”
俞大猷立即说道:“是。”
于是,周梦臣在上海坐镇数日,俞大猷就带着自己一部人马,与俘获的船只征召了上海当地很多水手,将船开到了杭州,在哪里与戚继光一部汇合,准备扫平舟山群岛。
而王宗沐也在上海港整顿船队之后,接来从镇江运输过来的粮食,正式出发,开启周梦臣主导的第一次海运。
这一次总共有近三百艘船参与。因为时间太近了,很有可能来不及运输第二次,所以,王宗沐最后决定,要将三百万石粮食一次性运到。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也是见识了江南造船的速度。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在殷宗伊的努力之下,造船厂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有很多木材处理工具,与流水线培养之下,造船周期已经非常短了。本来周梦臣就担心一战下来,损失船只太多。于是就在江南造船厂扣下一批船只,没有参战。
这一批船只有几十艘不到百艘。然后这一中沉没重伤,不能参与这一次海运的也有十几艘之多。而长江口这一战的影响力也扩散开来。沙船帮将他们所有的船只都拿了出来,协同这一次运粮,再加上俘获船只之中有几艘大船,就是汪直的那几个宝贝,等等船只加起来,三百万石,几乎是堪堪到位。
微微有一点的重,但是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在此之前,船只的承载量其实有过消减的。原因很简单,船只装得太多,会影响船只机动性。也就是在海上遇见险情,比如海盗出没,他不好逃走,而今这一战过后,傻子才会来打截粮船。
当然了,山东附近海域是风浪很大。如果走传统的路线,要经过山东附近海
域的话,有些吃力。而在黑潮洋流的话,就方便多了。也避开了山东风浪最大的海域。
总体上来说,风险还是有的。
海上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是毫无风险的。即便是现代苏伊士运河之中都能搁浅。更不要说古代了。但是王宗沐在这一次海运上,下了不知道多少工夫,他对海运的看重,要比周梦臣重视多了。
对于周梦臣来说,海运的很多事情都代表着未来。
而对于王宗沐来说,海运的很多事情都代表着现在。
王宗沐不需要海运未来有什么影响,他只是知道,他们家乡将粮税运输到京师。所缴纳的运费,甚至要比粮税本身还要值钱。一旦海运成功了,运费就会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地步,对于王宗沐的家乡,江南已经浙江一带,这就是一次大减税,甚至能减轻三四成的赋税。单单为了这个目标,王宗沐都不敢让这一件有失。真能做成了,泽被家乡。全家乡的人都念得王某人的好,如果做不成,就不好对家乡父老交代。
周梦臣用王宗沐,也算是知人善用了。
在上海码头之上,周梦臣对王宗沐说道:“我什么也不说了。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看你的了。”
王宗沐说道:“请大人放心,十日之内,我一定让粮食安安分分运送到天津。”
周梦臣挥手告别。王宗沐占在船头,见一艘艘大船缓缓地离开了码头,沿着吴淞江一艘艘的进入长江之中,随即在长江之中排好队列。顺着长江水缓缓地出海了。出海之后,借助东南风,向东北方向航向,航向出一两百里的时候,就会遇见洋流,改道向西北方向航向,从此顺风顺水,最短的时间,不过七八日就能到达天津。如果速度慢一点,也在十三四日就能到达天津。
简直是海洋之中的高速公路了。自带动力那种。
而长江口海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整个东南的海盗都还在吸收这个消息,特别是官方还不知道汪直人间蒸发了。但是这些海盗都知道了。所以他们一个个既想吞并别人,又担心被别人吞并。
总之,所有海盗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哪里有胆子来摸海运船队的屁股。更不要说,进入洋流之后,船只的速度陡增。即便迎面拦截都要拿捏分寸,多半不会成功。很可擦肩而过。所以这些海盗都什么都没有做。
于是,王宗沐只需数上数日,就能太太平平到天津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次海运成功
王宗沐在海上,也是有几分提心吊胆的。
因为这一套最便利的航道,是一条远离海岸的航道。
而在这个时代主流的航道,还是靠近海岸线的航道,或者说,在航道中间,有小岛或者岛屿岛礁。作为路标,但是这一条航道,什么也没有,只能从牵星定位法。
其实,周梦臣推动天文学的发展。也改善了借助星辰的定位方法。引入了经纬度。北京紫禁城作为经度,也就是零度。纬度自然是四十度。周梦臣从北京钦天监找来两三个人参与这一次航向,这些人说起来,也是周梦臣的徒子徒孙。
而王宗沐并不是太相信这个方法的。同样用了牵星定位法。
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即便如此王宗沐已经担心。
因为在船上看过去,大海茫茫,什么也看不见,数百艘的船队,港口上是庞然大物,但是在大海之上,给人的感觉,并不比一只水鸟大。虽然,没有遇见什么危险,但是王宗沐依然是整日整日的睡不着觉。
他并不晕船,作为浙江人。他对大海还是相当熟悉的。但是依然害怕,这一次航向出了问题,出现偏航,迷航等等状况。那就为开展海运造成很不好的开头,如此一来,王宗沐觉得自己百死莫恕了。
远处一片黑黝黝的山势显露出来。王宗沐反而放下心了。
这就是成山角。
也就是山东半岛深入大海最远的地步。
也是海运的畏途。
如果按照传统的航海方式,沿着海岸线北上,在成山角这里,就会非常危险,一来暗礁特别多,二来,因为半岛的原因,风浪特别大。很容易出事。成为海运的一处天堑。
甚至在大明朝一直有一个胶莱运河的提案,就是从山东半岛上修建一条运河,用于通航,为的就是避开成山角。
唯独王宗沐这个航线,距离成山角有一百多里,在日头特别好的情况下,仅仅能够看见一点点背景色而已。比起那些沿着海岸线航向的船只在,见到成山角,就提心吊胆,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葬身大海不一样。
王宗沐看到了成山角,立即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这一条航线上少有的几处坐标,看到成山角之后,就能转向了,进入渤海。进入渤海之后,不管是之后的庙街群体,还是南边山东海岸,与北边的辽东海岸,都可以做为坐标。
虽然依然在大海之中,却给人非同一般的安全感。
不过,这也有一点点小问题,那就是进入渤海之后,洋流就慢慢弱了起来。而且这些年渤海的海况,沙船帮的老手也不是太清楚的。
原因很简单。
大明海禁虽然很放松,但是渤海湾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是什么地方,简直是帝国腹心之地。大明对这一片大海的重视程度,要比其他海域都大。而且前文也说,直到登莱水师在太湖覆灭。这一支水师一直是存在的。他们的任务就是为辽东镇运输粮食之余,也负责渤海湾的安全。
所以,沙船帮这些半黑半白的海商,他们是不敢来这里的。即便周梦臣通过戚继光的关系,调用登莱水师一些水手。但也仅仅能作为一个领航的作用。毕竟,这有这么多船,不可能每一个船上都安排一个人。
最后一段海路,虽然很短,但也有两三日。
不过,到了这里,与到了天津并没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刚刚过了成山角不久,在海面上就看见了几艘船。这几艘船见如此庞大的船队,居然不敢靠近,在半日之后,有几十艘船黑压压过来之后,才敢上前问话,原来是登莱水师。
登莱水师这边也松了一口气,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