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7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海贸则无福建。”
“这才是福建的根本问题。其余的问题都是表象。”
周梦臣听了,一时间也陷入深思了。
说实话,他对福建跑海这一件事情,印象也是很深刻的。即便到了近现代,福建人也是海上最活跃的人群之一,但是为什么福建一定会跑海,能归纳为传统影响。但汪道昆这一番话,才给周梦臣最新的视角。
果然,一切的问题,说到底都是经济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福建作为大明开国之后,少有几个没有经过战乱的省份。不,应该说是,从前宋以来就是少有战事的地方,除却元宋易代,元明易代,福建都没有多少战火,这么长时间的太平之下,人丁滋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福建三大患
其实,从福建人文发展就可以看出来。
从宋代开始,福建的文化发展就相当快速,王安石变法之中,就有相当多的福建人参与其中,以至于有人骂此辈都是腹中有虫,就是闽字。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于地方的兴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产生出旺盛的文化产业的。
但是数百年以来,福建与江西已经成为大明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或许江西的人口密度要比福建高,之所以如此,并不是江西比福建发展的好,而是江西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赣南地区,之前都是山林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但是在明代,有无数人深入山林之中,求生存。这也是江西匪患不绝的原因。而福建却不一样了,因为福建的发展潜力远远比不上江西,他们以更残酷的方式来减少人口增长,要么跑海,要么溺婴。
海洋上有没有风险,是有的。
大海之上,岂能没有风险。虽然这个风险随着船只与航海技术的提升,在一点点减少,但是谁要说没有风险,那就是说话,不管是谁出海之后,一去不复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但是为什么无数福建人愿意不惜生死的奔赴海洋,固然有大利,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福建的经济人文等各方面的压力,对最下层的百姓,很多人不出海,能不能保证自己不饿死,都不好说,更不要说赡养父母,娶妻生子了。
所以海洋之于福建,是永远绕不过去的。
而海禁之于福建,是根本是行不通的,之不过,之前在海禁之下,大家都形成了一套灰色的规则,这种规则默契,在朱纨手中打破了。朱纨也遭到的强力的反噬,朱纨为什么要自杀,少不了福建上下不知道多少人齐心协力。
所以朱纨说“除海上贼易,除衣冠之贼难。”
朱纨正是不了解,海洋在福建人生产生活之中的分量,想要强行回到太祖时期的海禁,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太祖皇帝复生,派汤和再打一遍福建。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治病固然要标本兼治,但也要有轻重缓急。要由表及里,此因我知道了,却不知道这表征又是如何?”
汪道昆说道:“福建有三大患,其一是月港,月港作为福建最大的私港,在龙溪县偏远的地方,官军的势力难以到达,当地里甲早以一踏糊涂,如果按通海罪论,月港数万百姓,皆是同罪。我私下问过当地父老,他们都不记得月港是从何时开始如此,说从小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根深蒂固,决计不可根除,纵然大军出动,玉石俱焚,只要大军撤走,就会死灰复燃。而且即便大军在月港常驻,焉知,福建其他地方不会出现这样的私港。须知,福建海岸绵长,非常复杂,这样的港口,简直是数不胜数。”
“更有无数士绅勾结海上,去一月港难,即便大军焚城,迁民,将月港变成一片白地,其他地方难道就不会有第二个月港了?”
周梦臣对月港大名早有耳闻,此刻听汪道昆细说,更是头疼。越发肯定,月港的问题,最好不要用刀兵解决,不是打不过,也不是打不了,毕竟月港他仅仅是一个港口,不是一个小岛,即便是一个小岛如此靠近大陆,想打下也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刀兵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谁实话,虽然苏州所产的货物,经常行销海外,但是苏州的货物,也是发卖全国各地的。天下咸称苏样,这不是白说的。所以,江南一带参与海上贸易,海上贸易断绝,对江南地方也是有影响的。但是绝对没有海上贸易断绝对福建有印象。
说不客气话,如果福建真一条船都不能下海,福建的粮食能不能自给都是一个问题。
清初海禁政策是硬生生杀出三十里的隔离带,打死周梦臣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硬得不行,只能来软的了。总之,月港麻烦的很。或者月港就是海禁政策在福建地方影响下,结出一个很奇葩果实,现在论到周梦臣来尝这个果子了。
周梦臣说道:“其他两大患是?”
汪道昆说道:“其二就是吴平,他就是除却月港之外,福建海盗总头目。”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愣,说道:“吴平,这个名字没有听过啊。”
汪道昆说道:“大人,自然没有听过,在此之前,他还是一个海盗小头目,福建海上像吴平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就在汪直聚集在江南这一段时间,吴平大大出手,吞并了不少船队。福建士绅大为恼火,想请朝廷围剿,按照大人的意思,自然是没有动他的。他更是在长江口大捷之后,招揽不少汪直余部,一跃成为福建海面上,最大的海盗,甚至连广东哪里都有不少海盗投奔,他的影响力也深入到月港之中。总之,朝廷要清扫海上,吴平是最大的障碍。”汪道昆有些地方,含含糊糊的。但是周梦臣却也听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吴平将福建士绅在海上的实力侵吞的七七八八了。这才有吴平这么大的基业。
福建士绅其实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的势力是需要官府撑腰的。借助官府的势力,他们才能控制福建海上。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做的事情又是违背国家法度的,与朝廷对着干的。一旦朝廷真不管他们,他们就不行了。
就好像一些泼皮无赖,看上很厉害,横跨黑白两道,很厉害,但是遇见真正的亡命之徒,就硬不起来了。
周梦臣对这样的局面,其实有几分乐见其成的。
为什么?
对于周梦臣来说,最难对付的是谁?是吴平,是汪直?是倭寇?不都不是,是朱纨所的破海上贼易,破衣冠贼难。
最难以搞定的还是这些福建通海的士绅。周梦臣总不能将这些人都绳之以法吧?说起来容易,周梦臣就准备面对福建遍地盗贼吧。要知道,即便是到了解放后,福建的宗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而这些福建士绅,背后一般都有一个强大的家族。
将福建士绅都弄一边,即便是周梦臣也很头疼的。说实话,福建人鄙视江南人武德不充沛,有时候也是有些道理的。这些福建士绅平日争个水,都能搞出数百上千人,真要是逼急了他们闹起事来,可不海盗难以收拾。
朱纨能杀得葡萄牙人远远的逃走,但是气极自杀。这里面固然有夏倒台,朱纨没有靠山的原因。但是,即便夏在位,朱纨也必须调得其他地方当官了。
这就是现实问题。
而今吴平先将福建士绅的海上利益清扫一遍。福建士绅迫切希望的定然是报仇。如果杀吴平以谢福建士绅,有了这个开头,接下来也就好谈了。
其实福建士绅们也应该感觉到,他乡里他们是一号人物,在海上,他们是不能与那些海上的亡命徒相比的。
今后也是如此,海上霸主从汪直以下,一直到郑家,与福建士绅都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妨碍他们是海上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但是海上大权,都与他们无关,这或许是,福建士绅到底是看重本业。不会亲自下场。隔了一层,很难控制住海上枭雄的。
但不管怎么说,单单吴平做的事情,在周梦臣看来,就是一个好同志。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吴平与张琏
周梦臣说道:“吴平而今在何处?”
汪道昆说道:“吴平盘踞到南澳岛。聚众数万。听说,他知道大军南下之后,已经准备以南澳为核心抗拒王师。”
周梦臣自言自语的说道:“南澳。”随即,他向徐渭看了一眼。徐渭立即会意,从一边拿过来一张福建地图。
周梦臣接过,目光在地图上轻轻的扫过。说道:“南澳好像不是福建的吧?”
汪道昆说道:“大人说得是。南澳乃是福建与广东两省交接之地,真因为如此,两省之间,互相推诿。双方都不愿意清缴,这才让吴平逐渐坐大。他以南澳为根基,招徕商贩,远航东西洋。聚众数万。而且南澳易守难攻,乃是险要之地。”
周梦臣说道:“可有南澳详细地图?”
周梦臣手中的地图,是相当烂,对于南澳岛,仅仅是标出一个好像哑铃的岛屿,上面的地形什么的,一片空白。
汪道昆说道:“属下惭愧,并没有。”
周梦臣也没有说什么。他手中有俞大猷,戚继光两将,手中又有四五万敢战之兵,南澳就是再险,又能如何?这一件事情交给俞大猷,戚继光联手,周梦臣自然是很放心的。
不过,周梦臣毕竟多次打仗,早已习惯了在作战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才问地图。没有也就算了。毕竟这年头大明,很多地方没有地图才是正常,有地图才是不正常。而且即便是有地图,那地图的精准度也是不值得相信的。
周梦臣说道:“第三患又是什么?”
汪道昆说道:“按理说,这第三患也不在福建境内,但却不可不虑,这个人就是广东张琏。刚刚在梅县起事。盘踞两省交界之地,刚刚听说,他似乎称帝了。”
周梦臣一愣,说道:“称帝了?”
汪道昆说道:“似乎是真的。”
周梦臣顿时怒火上涌,说道:“何不早言。”
寻常盗贼,周梦臣都能从容处之,但是如果下面有人称帝了。那时间就不一样了,对大明朝廷来说,周梦臣是严重的失职。虽然说,周梦臣总督六省,更多是为了平定倭寇,但是如果确定了张琏称帝了,不管他麾下有多少人。从广东省上上下下到周梦臣,全部都要承担责任的。
汪道昆说道:“广东那边并没有上报的意思,我们这边也好捅破?不过,听说广东那边打得很不顺利的。”
周梦臣听了,也很无奈。
他很理解广东方面的心情,毕竟,下面忽然出来一个称帝的大贼,最好的办法是将功折罪。先将这个大贼给平掉,然后再上报给朝廷,将影响力降低到最低。周梦臣觉得,换做他。他也会这样做。
不过,周梦臣并不觉得,广东省能够得偿所愿。一方面,是对东南兵力的了解。广东省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打仗,不是什么大仗,都是一些平地苗乱的战事。所有广东手中还是有些精兵的。
但问题是,整个东南的局势,与张琏的地理位置。
倭寇严重扰动了东南的民生,为了平倭,朝廷对东南民力有些滥用。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宁可支取银行的钱,也增收赋税,或者说动用府县一级别的钱,是因为江南民力已经有几分透支了。
而江南一带是大明最富饶的地方,江南就这样了,其他地方就不用说了。
这也是天灾加人祸。
朝廷固然有从各地多增收一些赋税,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