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8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朔州军器监火器生产体系,是直接复制京师军器监的生产体系。而这个生产体系都是源于周梦臣。周梦臣对这些简直是了如指掌。后来朔州监到了大同,也是在周梦臣眼皮底下。虽然朔州监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周梦臣也是能得到报告的。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今周梦臣从这些大炮上看出一些他不了解的技术细节留下的痕迹。他知道,军器监一定是改技术流程了。只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没有看出,这一点是怎么改的。
    对此,周梦臣一点不伤心,更多的是高兴。
    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梦臣拼命去做,又能做多少事情。而今他看着一个个人成长起来了。比如朔州监的工匠们,在周梦臣培养之下,或许不能称之为科学家,但最少是合格的技术工人,或者说工程师。已经有了主动改进的意识与能力。
    在周梦臣看来,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他岂能不高兴?
    除此之外,周梦臣还能看得就是军心士气。
    周梦臣好歹是上过战场的,对战场的气息最熟悉不过了。他能从这一些将士嗅到隐隐约约的血腥味。这些人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而且士气很是高昂,并不比他在大同旧部差多少。
    可见虽然俞大猷所部扩军很快,两年的时间之内,以俞大猷本部为根本,编入很多其他官军,比如福建尹凤部,等大小水师。最后形成这一支主战水师。在军事素质上一点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周梦臣很满意。
    周梦臣随即看了看舟山港,忽然想起什么,对俞大猷说道:“对了,我看两岸山头上,似乎没有炮台?”
    俞大猷说道:“似乎听说,天津有炮台,但是舟山等地,还不需要这些。安置一些火炮。也是平白浪费火炮。”
    周梦臣一开始有些不明白。但是略略思考一下,慢慢地明白这一点。
    要先明白这一点,就先确定炮台是为了做什么?
    有人自然说了,是防范敌人的船队。不,应该说是防范敌人有火炮的船队。原因很简单。在火炮威力比较小的时候,炮台根本没有用。只需在岸边防御就行了。常遇春扬名天下的一战 ,就是采石矶一战,常遇春涉水登岸,抓住元军的长矛,借力上岸。然后大开杀戒,几乎是一个人生生打出一个缺口,为大军开辟的道路。
    可谓勇不可当。
    而这个时候,元军就没有安置火炮。因为没有必要。
    当船只有火炮,可以轰击岸边,让防守一方在岸边站不住脚,为了反制船只的火炮。炮台才大行于世。当然了,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炮台了。只能说,这并不是主要的防御手段。古代大部分炮台都是在明末与清代修建的。
    而且东海水师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他现在的主要敌人,并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而是海盗。海盗本身火力水平就不够,比起而今武装到牙齿的东海水师,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甚至可以说,东海水师而今就有一些火力过剩了。再营造一些炮台,就更浪费了。而且舟山修建炮台,上海修不修,宁波修不修,十几个港口一一修建,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俞大猷也知道,东海水师花了多少钱。他或许会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之间,一点点的营造一些炮台,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营造。
    无他,就是为了省钱。
    周梦臣点点头,对东海水师很是满意,最后问道:“倭寇什么时候来?”
    俞大猷说道:“风向调转,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只是,他们什么时候来,这个就不好说了。不过,我可以确定,等他们来了,一点会在舟山落脚。”
    这一点,前文已经说有了,这里就不赘言了。
    周梦臣说道:“那么现在可以做什么?”
    俞大猷说道:“只能等了。”
    “等?”周梦臣说道。
    俞大猷说道:“下官已经派参与大量船舷,分布在航向之上。只要倭寇出现这舟山海域,决计不会漏掉。只有等他自投罗网。”
    周梦臣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担心。他担心情报有问题。而今陆炳还没有传来消息。也担心情报没有问题,而倭寇不会走这一条最快捷的道路,会避实就虚,先攻辽东,山东等地。周梦臣岂不是扑空了。
    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海战的不确定性太高,每一场海战,都好像是赌博一般,周梦臣很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在无线电之前,大部分海上作战就是这样的。目标靠猜,运动靠赌。
    周梦臣心中苦笑,心中自嘲道:“而今就看是妈祖灵验,还是日照灵验了。”
    事实证明,周梦臣一系列判断都是正确的。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日本造船业实在不行。日本最大的船,安宅船,不过相当于大明的千石船。而且根本不适合在海上航行,甚至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所用朱印船,也就是持有特别通商许可的船只,也多用大明的船只。
    而倭寇卷土重来,必然要与汉人合作。因为没有汉人。他们连大海都过不去。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才卷土重来,就是日本大名在招徕汉人海盗。
    在周梦臣进行一系列海上清理的活动的时候,自然有很多中国海盗在沿海混不下去,逃亡各方。其中就有日本。不过,大部分都愿意去南洋,日本就是一小部分而已。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算积攒起一支足够大的船队,一百多艘船,能将万余倭寇运输到大明。
    这些海盗之所以愿意与日本合作,也是看中了大明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他们只要能从中分一杯羹,就能迅速壮大。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明情报误判。
    就好像周梦臣对日本方面,是云里雾里,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只能靠猜。即便锦衣卫有情报,也未必精准,而日本方面也是一样的。


第二十四章 舟山海战
    大明好歹是天朝上国,在东亚这个传统势力氛围之内,是有愿意自带干粮的小弟的,比如琉球。大明的体制是要比日本健全很多的,最少大明还有锦衣卫。
    虽然周梦臣无限吐槽大明锦衣卫的情报能力。但是事实是,在同时期,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国家级别的情报网。好用不好用,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外一回事了。
    丰臣秀吉以为宁波是大明最繁华的城市。想打下大明之后,自己住在宁波。就从这一段话里,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情报能力。
    所以,日本方面大部分都觉得,大明海上力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至于陆上力量也不觉得有什么太大厉害,他们承认周梦臣是一个厉害角色。觉得汪直之败,是败在周梦臣手中,而不是硬实力不如。
    毕竟,之前卫所军一触即溃的场景,给了倭寇很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他们对大明军队的刻板影响。甚至丰臣秀吉想要打下大明。未必不是受了这种刻板印象影响。
    大部分倭寇都不觉得上一次的失败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日本有太多的流浪武士。死了这些人,也不是大名的嫡系,甚至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将这些人派到大明,死了也行,不死还能创造价值。所以都在有限的运载量上,尽可能多装人。
    如此一来,这些倭人在海上的生存空间也就可想而知了。
    只能用最短的路径,也就是之前说过的,从长崎到舟山这一段路程,最短不过数日,就能到达。也减少了人员伤亡。
    而且海上拦截非常困难。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明军能在海上拦截住。所以放心大胆地走。
    周梦臣想破脑袋都不可能想到,他们居然这么狂妄,想破脑袋也不会知道,他们选择这一条路,就是为了省事。
    有时候,高手对低手战斗,很容易产生误判的。就好像中…印反击战中,中方的准备,也就好像今日,周梦臣的准备。
    他们完全没有想过隐藏行踪。就在周梦臣与俞大猷焦急地等待的时候。他们在海上顺风顺水的前进。
    百余船艘也没有什么队形可言。
    只是吃水都很深,甲板上有不少人。
    最近这几日的海况不错,风平浪静的。大部分倭寇都到了甲板上透气。实在是这个时代的航海条件太差劲了。无数人挤在船舱之中,各种味道都不用说了。根本不可能洗澡。
    所以一有时间,船舱里面的人都要出来。
    不过,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放风的资格的。
    毕竟甲板上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能出来的一般都是中下层的头目。因为真正上层的头目,都有单独的舱位,虽然面积也不大。
    此刻就有两个日本武士靠着甲板之上,抱着自己从不离身的武士刀,用日语交谈。
    其中一个说道:“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有什么办法啊?”另外一个说道:“毛利家不行了,我而今在毛利家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死人?”第一个人问道:“你做了什么事情?”
    “我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另外一个说道:“我不过是想活而已。毛利家不值得我付出生命。如果他们知道我还活着,我的家人就会……………”说到这里。他就不说了。
    “谁不是啊?”第一个人说道:“这个该死的世道。”
    两人从怀里掏出两个小得可怜的小酒壶,微微抿了一口,似乎尝尝酒味,就已经让他们非常陶醉了。毕竟他们这种失去主家地落魄武士,浑身最值钱的,也就是那一把刀。那也是他们吃饭的家伙。除却一把刀之外,什么也没有了。想求一醉的资格都没有。
    只是借助酒的味道,假装能让自己醉过去。
    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忽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东西,是一艘船。他们说道:“我们到了中国吗?到了发财的地方吗?”
    看见中国船只之后,无数人都激动起来。他们都是来中国用刀剑寻求富贵的人。此刻见了中国船只,纷纷祈祷天照大神,能庇护他们,在中国来一个开门红。
    却不知道,当他们激动无比的时候。
    他们看见那艘船上的人,也激动无比。俞大猷对邓钟培养从来不放松。而今的邓钟已经是一艘船的船长了。虽然这一艘船只有二十门火炮。但是毕竟是专门的战舰。
    邓钟也很满意了。
    所以,他日夜巡曳在海上,就是希望能找到日本船队,为这一战立下首功。
    而今日本人终于撞到邓钟手中了,邓钟岂能不高兴。他立即说道:“快放狼烟。”
    海上的消息传递还是那么简单,甚至说是简陋。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狼烟,就有一根烟柱冲天而起。几十里之内都能看见。
    周围的船只看见之后,也必须一面向狼烟所在的地方赶过去,另外也要立即点燃狼烟,通知后面的主力船队。
    做完这一切之后,按理说,只需老老实实保持距离,不要让对方脱离自己的视线,就是大功一件。不过,邓钟看着倭寇居然掉转船头,向他们冲了过来。
    一时间心痒痒。对身边的人说道:“要不,干他一票?”
    邓钟身边的人,有好几个都是邓城身边的老人。在邓城死后跟随邓钟。他们向来知道这位二少爷,胆大包天。连忙劝道:“大人,万万不可,他们船只最少在百艘以上,我们只有一艘船。其他船只赶过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邓钟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