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8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对胡宗宪对内建设,对外肢解大友家总体战略,还是满意的。具体细节也只是了解一下。一方面他鞭长莫及干涉不了,问与不问都是一样的。另外一方面,周梦臣一直留着胡宗宪,不就是因为胡宗宪的才能吗?如果胡宗宪连大友宗麟都对付不了,周梦臣费这么多力气留着胡宗宪何用?
不过,该给胡宗宪的画饼还是要给的。
周梦臣说道:“我而今总督六省,北洋巡抚衙门,虽然是我所创,暂时归总督府所管辖,但是你要知道,我这个总督不会常设,而今海波已平,海禁已除,海运已通,我这个总督明后两年之间,比如卸任的。”
胡宗宪说道:“到时候,大人必然高升馆阁。”
馆阁其实就是大学士的加衔。在之前的朝代不一定是指内阁,比如包拯号称包龙图,不就是龙图阁直学士。才有这个称号。但是在胡宗宪的语境之内,就是说周梦臣能够直入内阁之中。
这其实是有可能的。
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谢你吉言。”他微微一顿,说道:“你想过,到时候北洋巡抚衙门会怎么办?”
胡宗宪心中一动,他自然是想过的。这关乎他的前程,他岂能没有想过,只是想过又怎么样?到底是上面说了算,他只能恭敬地说道:“都是为朝廷办事,这些事情我没有想,想来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对。”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我也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而今天下两京十四省,皆为阳数,有些不好。汝好为之。”
周梦臣拍拍胡宗宪的肩膀。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透,特别是对于聪明人。
因为聪明人总是喜欢过度思考。给他说得明明白白的。他反而疑心这里面有问题。而给他少量信息,让他自己揣摩出来的,他反而深信不疑。
胡宗宪就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他自然能解读出周梦臣的话里的话。
什么是阴数,什么是阳数?
这是一个易经的概念,展开说就有一些骗字数了。一般来说,是偶数为阴数,奇数为阳数。原本是两京十三省,一阴一阳,正好合适,而今是两京十四省,增添了河朔省。就有一些不协调了。
即便从音节上也是如此。两京十三省读起来要比两京十四省符合音律。
这就是古代文化一个特性。古人很多学问都是相互关联的。为什么很多文人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他们学习好几样内容,不,是他们只要在学问上精通,对这几门技艺,就会有一个居高临下地俯视,学起来就会很轻松。
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这些都是常识。他立即知道周梦臣言下之意,就是期盼他能以而今北洋巡抚衙门为根基建成一省,或者说,周梦臣会让北洋巡抚衙门品阶上等同内地一省巡抚,应该会给他一个侍郎的加衔。
再或者说,如果他能做到并日本为一省,周梦臣就能包他一个开拓河朔省功臣一样的前程,那就是封爵。
文官封爵利弊前文已经说过了。对于胡宗宪这样几乎不可能入内阁的文官来说,能有一个封爵,封妻荫子。也是相当不错的。
一句话语数种解读。
胡宗宪未必确定是那一种,但是他并不担心周梦臣会骗他。因为他很清楚,他是在执行周梦臣的战略,对于周梦臣来说,胡宗宪个人荣辱事小,海外战略成败事大。
在关键节点上,他胡某人一定不会被抛弃。
第七十一章 南洋的问题
嘉靖三十八年春节。周梦臣是在平户过的。
在春节刚刚过去,借着一点寒冬的北风,周梦臣就带着大队人马。从平户出发,顺风而南。不过七日,舟山就遥遥在望了。
周梦臣这一段时间,一直在与唐顺之谈论南洋的问题。
唐顺之全程观看了,周梦臣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建立起北洋巡抚衙门。
周梦臣与唐顺之谈得是南洋巡抚衙门。
唐顺之说道:“南洋巡抚衙门的建立要比北洋巡抚衙门难多了,大人如果真的有心建立南洋巡抚衙门。我固然原因当这个南洋巡抚,只是不知道大人愿意给我多少支持。”
周梦臣也明白这一点。
北洋巡抚衙门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建立起来,其实朝鲜出了大力了。如果没有朝鲜。周梦臣想要建立南洋巡抚衙门,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功夫。有了朝鲜,北洋巡抚的战略安全。还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缓解。
最基本的。如果北洋巡抚衙门需要,是可以在朝鲜紧急采购一些粮食的。
这都是建立在大明势力范围之内的。而南洋可就不一样了。
大明对南洋的经营,从太祖朝的遇见挫折,暂时搁置。到了成祖朝,成祖为了证明自己继承了太祖未完成的事业。大举南下,更是直接参与了爪哇的征战。从而达到了高峰。
随即仁宣之后,一切都被放弃。大明在南洋的影响力,就失去了经营,剩下的就是纯消耗了。
不过,好歹朝贡贸易维持住了。
虽然这套体系被无数人吐槽,但是他本质上,就是花钱搞影响力的正常。与一路一带在决策思路上相差不大。但是具体执行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南洋各国虽然国家很小,很乱,甚至内部都没有什么章程。但人家依旧是一个国家。就像现代的小国一样,会因为大国力量很强大,就倒头就拜吗?特别是这个时代,力量投放是很难的。
也只有利益才能让他们愿意暂时挂一下属国的名头。
在仁宣之后,大明对南洋的经营,也就只剩这些浮于表面的经营了。
而在正德之后,这种浮于表面的经营也没有多少了。其中关键事件,就是满刺加,也就是马六甲灭国事件,葡萄牙人覆灭了马六甲。但是并没有将马六甲王室全部杀过。当然了他们也做不到。当时的葡萄牙人不过数千人,十几艘船而已。马六甲王室有的重立旗帜,与葡萄牙人对这干,这就是佛柔。有人自称国王,投奔大明,请求大明出兵。
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求到。
如此一来,大明对南洋国家的影响力大大下降。这样的情况下,想让南洋各国将大明当成宗主国可能吗?
所以,如果大明想在南洋寻一片地方建立南洋巡抚衙门。想寻求周围国家的支持,简直是不可能。
不过,对于南方移民来说,南洋才有足够的空间接纳他们。而北洋巡抚衙门下辖的区域根本不行。
日本三千万之众,是真是假,这个不大好说。在周梦臣看来,而今的日本三千万大概有一些水分的。但是水分也不会太多。济州岛上应该有一些移民空间,但也仅仅限于济州岛上。
除非将日本人杀过,否则日本三岛上,并没有多少空间。至于更北方?且不说这年头御寒手段不多,即便有,这不是南方人所能适应的。
南洋虽然困难,却是必须拿下的。
周梦臣说道:“唐兄想要什么?”
唐顺之说道:“我的南洋巡抚衙门下辖的兵马,不能少于北洋,而且大人也要南巡一次。否则,很多事情不好做。”
周梦臣也明白,大明在南洋的影响力,不能说从头开始经营,也差不了多少。不过好歹还有一些残余。只要大明强大的兵力在南洋耀武扬威一番,之前的积威还能找回来一些。
周梦臣说道:“我已经离开数个月,短时间是不大可能南巡了。如今没有问题的话,今年下半年,当北风起的时候,我会南巡南洋各国。宣示天朝军威。”
唐顺之说道:“那我先行一步,到南洋经营,也算是为大人打前站。”
周梦臣微微一愣,说道:“这么急?”
周梦臣之所以等半年之后,才准备南巡,不仅仅是他要负责江南的事情,不可能一直不留在江南。还有一个原因是要关注水师的军心士气。
这一次北巡,水师几乎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不过是做一些护送,运输的任务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在外好几个月了,虽然在这个时代航海一趟,数个月不着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周梦臣也不能太不近人情了,要求水师将士,过家门而不入。
还不如让他们修整一段时间。
毕竟作为国家战略经营一片区域,动则数十年上百年才能有结果。区区半年其实并不碍事。
唐顺之说道:“不是我急,而是百姓急。有些人连一日都熬不过去,岂能不急?”
有些事情,亲眼看见,与道听途说还是有差距的。
周梦臣虽然知道东南,特别是江西,福建两省人口稠密。产生了种种问题,比如赣南地区,不管怎么围剿都围剿不清的盗贼。还有福建人一拨又一拨的跑海,有成为海盗的。有的一去不复返的。
更不要说,福建的溺婴现象,更是冠绝天下。不知道多少女婴一出生,就被父母所杀。甚至福建人断袖之癖最多。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原因。
但是,知道这些与看见这些还是有区别的。
唐顺之南下平叛是真真切切地走了一遭,不惜性命,深入山贼之中。才真正感受到了民生疾苦,从而制定政策,安抚百姓,将赣南山民与张琏乱匪分割开来,才能让戚继光在一年时间内平定的叛乱。
否则,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
可以说,平张琏之乱,唐顺之虽然没有指挥打仗,但是功劳还在戚继光之上。
正因为如此,唐顺之亲眼看见百姓如何在山中挣扎求生。一个个山民,如何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上开辟出一点点田亩,求一点点收成。有看到,人命是如何的不值钱,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彼此之间生死相争。
这种残酷惨烈的生存方式。更是明白,赣南百姓为什么二三十年间,必然造反一次。这背后的惨烈逻辑。
要知道,中国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造反的。
如果没有解决办法也就罢了,而今唐顺之看到了解决办法,所以他内心之中急。每拖半年,就会有不知道多少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死,每拖半年,就有不知道多少女婴被父母溺死在水缸之中。
所以,等不了。
或许提前半年也救不了多少人。毕竟刚刚展开的南洋开拓,哪里那么容易有结果。第一波必然是试探性地。
周梦臣叹了一口气,说道:“唐兄有此意,我自然也会成全。不过,南洋巡抚驻地要在什么地方?可曾选好?”
这也是一个问题。
因为南洋要比北洋范围上大太多了。而大明在南洋的种种经营,也都荒废的差不多,也没有什么有利的战略支持点。似乎选在什么地方都行,同样,也似乎选什么地方都不行。并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济州岛这样,能被周梦臣一眼看重的地方。选择南洋巡抚衙门的驻点,也就成为周梦臣与唐顺之讨论过很多次的问题。
第七十二章 吕宋方案与占城方案
唐顺之说道:“我想来想去,在南洋立足无非两个地方,第一个就在吕宋。吕宋距离东海卫所不远,水师来往方便。而且,吕宋岛上也有不少汉人。吕宋土人愚昧,分成很多部落。以村落为根基。互相争雄。人口不多,就整个吕宋岛来说,也不过数万人丁。而吕宋岛上虽然气候炎热,但足以安顿百万之众。”
“我愿意以余生都投入此间。大人以开漳圣王激励俞总兵,却不知道老夫其实也想有此功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