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9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梦臣跟在秦鸣雷身后,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眼前这位礼部侍郎就是嘉靖二十三年的状元秦鸣雷。
    这就是科举大年与科举小年之间的区别,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已经是内阁大学士,而嘉靖二十三年的状元,才是礼部侍郎。而且秦鸣雷这个礼部侍郎也是熬资历上来的。
    而且据说这位秦状元过得很苦闷。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这个状元的来历。
    据说当年,嘉靖点状元的时候。秦鸣雷并没有在前面。但是当年大旱,嘉靖一看鸣雷这个名字,就觉得好。所谓鸣雷而雨至。
    为了祥瑞,这才点了他当状元。
    对是秦鸣雷的大幸运。
    只是忽然来的大运,对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东风,能吹上青云第九重,但是对没有能力的人来说,却是更吹落。零如许。
    秦鸣雷就是后者。
    说秦鸣雷没有能力,是那是假的。但是他的状元却实在不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之中出头的。于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合力。
    而秦鸣雷更是被很多人议论,说秦鸣雷是幸进之臣。总之,坏了名声。特别是这些清流最注重名声,所以秦鸣雷即便是状元,这一辈子大概也就是一个侍郎了。
    既然没有什么晋升的可能了,自然无欲则刚,对朝廷上的事情冷眼旁观,常常酗酒。甚至而今周梦臣都看见秦鸣雷腰间挂着一个小银壶,很是精致,是酒壶无疑。
    秦鸣雷也没有隐藏的意思,时不时地掏出来抿上一口,也没有将周梦臣当成未来的政治新星,带着周梦臣在礼部里面转了一圈,见了所有人。指点了一些礼部下辖各司。
    秦鸣雷说道:“礼部也就鸡蛋大的地方,四个司,仪制司掌管,宗封,贡举,学校之事,这是顶顶重要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科举三年一次,其他的事情都有旧例。按着办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宗封,就是宗室册封的事情,贡举也就是科举,学校,大抵是南北国子监与下面各级官学。也是礼部最重要的职能。
    “祠祭司的事情更是简单,祭典,国恤,庙讳。前两者都有一定之规,按规矩报上去就行了。上面要加恩那是上面的事情,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了。至于庙讳,倒是顶顶重要。只是,但是有些人一辈子都遇不见。即便是遇见了,我们也是办事的,大事有上面定夺。”
    庙讳是什么?就是皇帝死了,驾崩了,十几个字的庙号,这一件事情固然重要。但正如秦鸣雷所言,一个人一辈子能遇见几次换皇帝。除却皇帝之外,还有给达官贵人死后赠谥号。一般来说,就是看皇帝的意思。
    “至于主客,精膳,更是冷衙门。大人看看也就罢了。”
    “总之,我礼部的事情很清闲的。”
    周梦臣一路上走过来,也感受到了所谓礼部之清贵。大部分官员都没有什么事情做。甚至周梦臣看出来,如果不是周梦臣今日到礼部,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来。
    这也是很多清闲的部门一样,官员有自己的生活,衙门没有事情,他们才不会来的。
    这让周梦臣有一些不习惯,周梦臣做官以来,一直是走得务实的道路。一直忙得要死,不仅仅是周梦臣自己忙得要死,他的部下,乃至于他的幕僚,一个个都忙得很。
    或许是周梦臣本身就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因为他再怎么加班,也比不上后世的内卷。
    倒不是周梦臣对自己不够狠,而是时代限制。天黑之后,光线不好。公文往来最浪费时间的环节是在路上,绝无半夜一条微信拉出来加班。
    只是周梦臣并不知道,礼部这种氛围,才是大明官员的常态。
    周梦臣的行为才是非常态,或许说变态。
    周梦臣饶有兴趣的问秦鸣雷说道:“礼部就没有忙得时候吗?”
    秦鸣雷说道:“除却科举那几个月,就没有什么可忙的。当然了,本朝却有一段时间,礼部忙得要死。不过大人想来是不想遇见的。”
    周梦臣心中一动,说道:“大礼仪?”
    秦鸣雷说道:“正是。再我看来大人在礼部一静不如一动,一切按旧例来办。是最妥当不过的。当然了,大人有自己的心思,就当我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说。”
    周梦臣说道:“受教。”
    参观过礼部之后,周梦臣在自己的值房之中,查看了一些文书,不是这个王爷结婚,就是那个王爷嫁女,不是某大臣死了。要赠谥号,要抚恤,就是要追封某官三代等等。
    总之,在周梦臣看来,就是鸡毛蒜皮。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礼部大部分人都暗地里抵制我,否则也不会区区一个不想升官的秦鸣雷来接待,而今我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真正的礼部尚书却在内阁之中。如果我一概批准下面人的意思,或许没事什么错处。但是我如果想独行其事,下面一个人都没有。恐怕不知道有多少暗中手段的。虽然扳不倒我,但是恶心人却是足够了。”
    周梦臣见过不知道多少,下属联手坑害上司行为,更不要说礼部这些人还有徐阶的背书。自然是棘手之极。
    而且周梦臣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他对礼仪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太懂,更重要的是礼部上上下下都是有成规。周梦臣贸然动的话,反而陷入被动之中。
    周梦臣心中暗暗盘算着这个局面怎么破?
    在礼部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既不符合周梦臣的性格,同样也表现得太软弱了。
    毕竟很多事情不是周梦臣进入中枢就结束了,恰恰相反,这才是一个开始,很多人都看着周梦臣做了什么,以周梦臣的所作所为来评价周梦臣。
    毕竟,周梦臣在下面做过多少事情。中枢的人也仅仅是奏疏上看过,没有亲身经历,自然没有太多的体会。他们要看周梦臣的具体表现,才决定将来在周高与徐阶之间该怎么选择了。
    周梦臣倒也不急。
    他第一天在礼部,老老实实的坐了一天,等下午就回家了。
    回到家中,却见张居正在等他。
    周梦臣语气之中,有几分调侃,说道:“张…工部,所来何事?”
    张居正说道:“特别来谢谢你。没有你,也就没有而今的张…工部了。”
    周梦臣说道:“你我之间客气什么?”
    张居正说道:“也不仅仅是客气,有一件事情还是要请教的,那就是治河之事。你放心萧规曹随,我是能做到,一些方略不变。只是我毕竟在京师,不在治河一线。谁又能托付大局?”
    周梦臣沉吟了片刻,说道:“潘季驯。”
    张居正说道:“他,他不是……………”
    周梦臣说道:“是的,他对我的治河方略是有一些意见的。他反对分水,一心一意要束水攻沙。却不见束水攻沙之弊端。不过,我更知道,他是一个得力的干臣。很多时候,有好的方略,却未必有能落实下去。而潘季驯就是一个能将图纸上的东西落实的人。至于让他如何心服口服,为你办事,却是你的事情了。”
    张居正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你在礼部怎么样?需要我帮忙吗?”
    周梦臣轻轻品茶说道:“不用,你且看我的手段。”


第五十八章 请开报禁疏
    很快周梦臣点燃他作为礼部尚书的第一把火。
    那就是请开报禁疏。
    准备的来说,大明是没有报禁的。
    大明并没有对于民间的邸报,有任何管理的措施。是非常非常的自由的。
    特别是周梦臣在北…京制造铜活字之后,将印刷业作为周家的产业之一,并陆陆续续有《大医精诚》 ,《格物致知》 等刊物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效仿。
    而今北…京地方之上,周梦臣出去转一圈,就能买来厚厚的一沓报纸。有很多都邸报复制品。不过因为收集整理者的不同,被冠以某家某号的。甚至还有一些市井,也有了。 什么西京风云。明汉武帝事,实际上说得是嘉靖。
    毕竟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喜好谈论宫墙里面那一点事情,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了。
    有这里喜好,自然也有无数人喜欢追了。
    甚至还有一些露骨的描写。毕竟大明是一个房中术都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时代。可以说是群魔乱舞。
    周梦臣其实也给嘉靖提过关于报纸的意见,然而,也仅仅说说而已。大明这个台行政机器,很难因为一封奏疏,一个建议而动起来的。
    而今周梦臣身为礼部尚书,报纸这一块,正好为礼部管辖,他自然可以提了。
    其实,有资历管理报纸,应该有两个衙门。一个自然是礼部,一个是通政司。礼部自然不用说了。掌管大明的意识形态,掌管报纸也是很正常的。
    而通政司看似不起眼,却承担着上传下达的责任,大明所有的奏疏都是通过通政司进入宫中,而不通过通政司进入宫中的奏疏,就是所谓的密揭,密奏。
    邸报也是通政司发出的。
    当然了,是非正式发行。
    正是如此,如果让通政司主持报纸的话,也是可行的。
    不过,周梦臣自然要否决通政司可能的主张。周梦臣在奏折之中,以正人心,禁邪说为题目,特别说明了报纸的教化之能。
    也是通过这些职能,将管理报纸的权力拿到手中。
    嘉靖正有意扶持周梦臣。故而周梦臣的奏疏,嘉靖没有不准的。但是嘉靖批阅奏疏,大多是,朕知道,着该部知道,着内阁知道。准,等等。
    而报纸这一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嘉靖批的就是着内阁知道。
    内阁接到圣喻之后,就要与具体办事人员商量一个方案,行与不行然后回
    报嘉靖。
    徐阶自然令周梦臣来内阁一趟。
    徐阶对于周梦臣会闹出大动静,一直是有心理准备的。
    原因很简单,周梦臣一直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徐阶,而徐阶也在用各种方法来了解周梦臣,谁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所以徐阶肯定,周梦臣是闲不住的。
    但是徐阶对于周梦臣开报禁这一件事情,还是拿捏不准的。
    这就显示出徐阶的局限性了。
    徐阶是一个手腕很厉害的人。对于有例可援,或者说之前已经成熟的事务,都是非常了解。所以,在正常的政争之中,周梦臣屡屡碰壁。
    周梦臣之所以胜了徐阶,回到京师。
    一方面固然是嘉靖的支持,更多是周梦臣拿出一分让很多人挑不出错治河方略,其中处事逻辑,让徐阶这样的人都挑不出错来,只觉得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的大文章、
    正是将周梦臣以科学处理现实事务的办法。展示在大明士林面前,很多人以为周梦臣这一要体系方法,不亚于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法。
    只是一个处理具体事务,一个处置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正是这分声望,让徐阶控制不住士林舆论。也不想与嘉靖硬拼,才来了一个移花接木。让徐阶损失不大的情况下,让周梦臣回京了。
    但实际上徐阶很明白,周梦臣入京这一件事情,他吃亏大了。
    只是不会表现在现在。而在以后。
    这就反映出来,徐阶对于新生事务的影响力判断不清楚。或者说,对于新生事务不了解,不清楚,这是每一个人的正常情况。
    就好像了互联网行业,谁也不知道将来被谁颠覆。
    周梦臣这种从后世而来,对于各种新生事务,都有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