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9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士大夫之间的联系,还是暗地里的。而报纸却是公然发行的。
今日高拱所言的,是一个在嘉靖看来,不打紧的老规矩。但是将来搞出违背嘉靖的心意的事情来,该怎么办?比如之前,有很多大臣反对嘉靖修仙,嘉靖只需将数个言官给按下去。那就行了。
但是而今却不一行了。
处理这个新鲜事务,不仅仅是徐阶缺乏经验。嘉靖也缺乏经验。
徐阶听了嘉靖这话,内心之中的立场迅速偏转。
人与人的立场是不一样的。虽然徐阶在这上面吃了瘪,甚至徐阶对报纸也是有意见的。但听出嘉靖心底的意思,徐阶迅速改变了心思。
无他,徐阶身份有很多。每一个身份都代表着徐阶的立场。
但徐阶的底色是大明士大夫,对,大明文官集团的领袖。
君权与相权,君权与士大夫之间纷争,才是徐阶面对最大的问题,甚至与周梦臣等人的矛盾,都可以看成文官集团的内斗,是可以放一放的。
徐阶有种种问题,但是在立场上从来很正。这也是为什么徐阶是贤相,严嵩是奸相的原因,不是两人在贪污上有高下,而是徐阶自始至终都是站着士大夫集团这边的。而严嵩很早就是无条件符合嘉靖。而写史书的人都是士大夫,有什么评价自然不用多说了。
首先是立场问题,然后才是严嵩的种种恶行。
徐阶感受到嘉靖的忌惮。大脑之中迅速转了几圈,心中暗道:“不错,在制衡陛下上面,这似乎更好。” 所以他本想打压报纸,迅速转变了心思,说道:“陛下,老臣年纪大了,这种新鲜事务,不大明了。不过,这一件事情既然是周梦臣提出来的。要不请周梦臣来问问?”
嘉靖沉吟片刻,说道:“那就让他来吧。”
片刻之后,周梦臣到了。
嘉靖说道:“周卿,今日关于报纸之事,纷纷纭纭,朕一时间也不知道拿什么主意,你来说说,如果有人以报纸宣传大不敬之言,该当如何?”
周梦臣立即说道:“陛下过虑,臣一开始就想到这一点。臣之所以设教化司,其实在江南,就发现一些文书,不得已而为之。陛下如果想看,臣立即让人取来。”
嘉靖说道:“那就拿来看看。”
周梦臣给小太监们交代了几句,立即有人去了周梦臣家中书房一趟,带了几个小册子。呈给嘉靖。
嘉靖打开一看,顿时眉头紧皱,翻阅的越来越快,随即砸到地面之上,说道:“如此大事,何不早报?”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由来已久,上报朝廷,也不过徒徒惊扰圣聪,即便掀起大案,也不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臣私下里一直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这些愚夫愚妇,愚昧无知,困顿于无知之地,自然有奸邪之人,三言两语就能蒙蔽。臣想来想去,就应该广传圣意,并且严查所有印书作坊。不能印刷此类书籍。此乃是治本之策。”
周梦臣给嘉靖的是什么?
是罗教的宣传册。
罗教吸纳了白莲教,禅宗,道教很多东西,融合在一起。在明代发展起来的。影响力很大,可以说有人说古代中国,北则会道门,南则大家族。
这就是大明朝的江湖。
而北方的会道门,大多都是与罗教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可以说,在大明政府管理不到的地方,罗教乃是江湖上大教派。从者如云。
对于嘉靖来说,这罗教看内容,与白莲教相差无几。这才是对他统治威胁最大的势力。毕竟他很清楚,大明皇家与士大夫的权力是相辅相成的。
大部分士大夫想得都是让皇帝垂拱而治天下,也就是皇帝当个样子货,权力在大家手上,但是没有人会去造反。嘉靖固然厌恶这些人,但也知道,治理天下是离不开这些人的。
但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就不一样了,且不说白莲教一直造反,单单说大明的江山与白莲教等诸多教派之间的关系,嘉靖岂能不知道。
嘉靖说道:“周卿,心是好的。但是有些事情却不能如此心慈手软。这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说说吧。”
周梦臣只能说道:“是运河上的兵丁夹带着。臣甚至查到,运河沿岸几乎都有此类文书。数不胜数,臣恐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以………,是以…………。”
嘉靖顿时脸色一暗,说道:“漕运上都是?”
周梦臣说道:“是。臣不敢妄言。”
周梦臣今日的事情,做得未必地道。但是却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扫清障碍。而且周梦臣说的也是实话。
罗教就是靠着运河上的兵丁传播开来的。甚至后来什么漕帮,清帮似乎与罗教之间也是能扯上一点关系的。而到了清代,漕帮都是公开的存在了。
是清朝太仁慈,对会道门容忍度高?还是这些人与漕运深度捆绑,清朝不能动漕运,自然也不能动这些人了。
周梦臣不管是想治河,还是想搞海运,以运河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总是与周梦臣不对付。即便周梦臣治河方略制定下来,实行也是不好办的。
一方面是钱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下面人的配合。
就好像军制改革一般,杨博根本不会为这一件事情冒险。水利方面也是,总原则定下来,具有实行,不知道有多少槽点的。所以运河利益集团,包括漕运衙门,扬州,淮安,临清,等地沿运河的士大夫,都是周梦臣必须打击的。今日,就是给嘉靖内心之中种下一颗种子,让嘉靖知道漕运这边的人不可靠。
以嘉靖的疑心,一想到漕运最下层是被一些乱七八糟的教派所把持的。估计就睡不好觉。
当然了,嘉靖也不会完全相信周梦臣。自然会派人去探查。不过,周梦臣不在乎。因为他说的实话。只是锦衣卫办事,很多时候都很简单粗暴。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波及。周梦臣就不知道了。
在周梦臣这个位置上,一言一行不知道会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做事了。
而今的周梦臣固然说不上心肠如铁,但也知道小仁乃大仁之贼。
嘉靖深吸一口气,不再问了。不再问不是因为这事情不重要,而是嘉靖决定派人查个清楚。不在这里谈了。嘉靖将话题扯回来,说道:“教化司,就能查禁妖言了?”
周梦臣说道:“臣不敢打包票,但下了很多功夫。”随即周梦臣也将他对文化产业种种管制手段一一说了出来。
第六十四章 王者之政
虽然做不到限制关键字的程度,但是一定程度能限制民间印书的猖狂行径。大体是想要买书的书坊都要在礼部有备案。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印刷术在大明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有心的话,私下印刷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成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甚至只要价钱给得高,正规的印书坊也未必不会接私货了。
大明官府的管理还没有到事无巨细的地步。
这一点,周梦臣知道,嘉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的。周梦臣话语一转,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一物,纵有百害,唯有一利,就决不可放弃。”
嘉靖说道:“何利?”
周梦臣说道:“交通上下。陛下深居九重之中,所见乃百官所见,所听乃百官所听,陛下纵有爱民之心,恩泽难近蜀黎。陛下之聪慧,亦有浮云蔽日,而报纸之物,连同上下,朝廷政令可以通过报纸下达百姓。而百姓有疾苦冤情,也可通过报纸上达于天。报纸之物,乃白衣御史,无印言官。如此一来,天下之事,想要瞒得过陛下者少,陛下之恩泽,更近百姓一步。”
“即便有不肖之徒,也不可能一手遮天。陛下纵居九重之中,也明察于万里之外。谁又能瞒得过陛下。”
嘉靖一听顿时心动。
对于嘉靖这样疑心病重的人来说,报纸的这个功能,简直是给他开了一道天眼,让他如果不心动。
他一直要让内阁之中保持相对平衡。就是因为他其实很知道,即便是他再重用厂卫,但总体上来说,厂卫的信息渠道还是不能与大明官府相比的。
内阁之中有一人揽权,很容易截断上下消息来往,让嘉靖变成了聋子瞎子。这是为君者的大忌。所以他要让内阁之中争斗,他维持一个平衡,两个不对付的人在一起,嘉靖就是裁判。这才能保持自己的超然的地位,还不用多管事。
而报纸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其他弊端,也是可以原谅的。
尤其是嘉靖一直有一担心,那就是担心自己那个傻儿子,该如何驾驭群臣。在大明体制之中,监督百官的乃是都察院。但是实际上都察院对百官的监督功能,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
指望都察院监督百官,恐怕下面的人都杀进皇宫里面了。宫里面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报纸能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嘉靖心中存疑。
嘉靖问道:“这小报真能做成这样的事情?”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准备将官报独立出去,新立一个衙门,挂了礼部之下。独立行事。不受各方面制衡。并且臣觉得今后新科进士,都可以在官报历练,给他们一年时间,游历地方,采风天下,收集各地民情,有什么奇惨冤情,或者酷吏民贼,皆登在官报之上,昭告天下。”
采风这个词,并不是后世记者采风才弄出来的。反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第一个采风集结的就是《诗经》,而所采的风,也是风雅颂中的国风。
就是天子派官员采集地方民情,收集地方民歌。
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嘉靖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说道:“这与巡按有什么区别?”
周梦臣说道:“派下去的进士,只有体察民情的权利,并没有审理的权利。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将天下所有黑暗,暴露在天光之下。”
“而且这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官报一家可以做的。还有各方报纸都可以做。如此一来,天下之间,有什么事情能够蛮瞒得过陛下。比御史之风闻言事,要好上太多了。”
嘉靖听了,有一些心动。似乎这个办法要比御史言官要好太多了。
而且如果有这么多眼睛看着,很多事情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臣们的阴私之事,就少上了很多。这样一来,似乎皇帝就更容易统治了。
更适合自己的那个傻儿子。不过他还没有立即下结论。他知道徐阶与周梦臣不对头。很多大事,不能听一面之词,兼听则明,就是不仅仅要听这个人的意见,也要听这个人对头的意见。
嘉靖问徐阶道:“徐阁老,你觉得如何?”
徐阶看向周梦臣眼神复杂。
嘉靖或许被周梦臣引偏了。但是徐阶并没有。徐阶看问题很准。报纸看似将下面的消息传递给了皇帝,让皇帝不受欺瞒。有更大的自主权。但实际上啊,却是将士林舆论扩大了不知道多少。
要知道,之前所谓的士林舆论,其实也就是当官的这些人。就好像左顺门,即便闹得再厉害,也不过几百人扣阙而已。对于大多数北…京城的百姓,仅仅是多了一个谈资而已,甚至还是事后才知道的谈资,如果而今再闹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旬日之内,大明天下所有士大夫都会议论这一件事情。
再有左顺门这样的事情,皇帝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过官的。
当然了,徐阶也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想到的舆论,就是士大夫的舆论,他天然的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