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9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不出周梦臣所料。
    徐阶说道:“既然如此,就在,灵济宫中各请名家共同商议此事。成与不成,定下来就好。就不要如此纠结了。周大人觉得如何?”
    徐阶也是会与时俱进的。
    周梦臣以报纸作为新媒介,新战场,打了徐阶一个措手不及。而今徐阶是要将讲学辩驳那一套引入政治决策之中。毕竟徐阶讲学这么多年了。他很清楚一点,很多时候,言辞上的胜利,并不代表事实上的正确。
    讲学中的辩驳是这样,报纸上的议论也是这样。
    只是引入这些,给他们一个另外的战场。
    周梦臣说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徐阶说道:“只是有一件事情我要说在前面。”
    周梦臣说道:“首辅请讲。”
    徐阶说道:“你我都是朝廷官员,这样的场合公然前去,不管怎么说都有一些不合适。这样吧。这一次所有有官身的人员都不得参与。周大人觉得怎么样?”
    周梦臣一听就知道徐阶是在给自己下套。
    原因无他,以王畿为首一大批心学大佬上京了。而周梦臣这边却没有几个重量级的人物。气学一脉还是相当薄弱的。周梦臣上场,自然能镇得住场子。但是如果没有周梦臣。气学一脉几乎没有可以依赖的大佬。
    这还怎么辩驳?
    周梦臣正要说话。
    徐阶说道:“周大人,既然要争就堂堂正正的争。否则你我下场,谁还敢大声说话?”
    周梦臣无奈地想道:“这一件事,我恐怕是不得不应了。”
    周梦臣知道这个条款对他不利。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徐阶说得有道理。如果他们都下场,一来不够体面,官场上大员们在百姓面前争得面红耳赤。的确有失朝廷尊严。二来如果一切都以官职高下而论,恐怕很多话都不可能说出来。这也有悖于周梦臣的初衷。
    他也希望大明的风气是越来越开放的。而不是相反。
    而且周梦臣也明白一件事情,随着他的地位提高,他作为气学领袖也不大合适了。


第七十一章 风云会聚灵济宫
    学术与政治两条路虽然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却不是完全相通。
    而且周梦臣精力还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气学。而今他是需要推出气学的后起之秀了。
    周梦臣说道:“好。就这么定了。”
    徐阶端起茶杯品了一口茶,说道:“这一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端茶送客的道理,周梦臣自然知道。自然起身告辞了。
    徐阶在周梦臣静静的品了一壶茶。长出一口气,好久才定下心神。徐阶做事从来是没有把握不做。而对这一件事情,他着实没有把握。但是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由不得他做与不做。
    灵济宫之所以被选为讲学的地方,是因为灵济宫的地方很宽敞。能够容纳数千人之多。
    而这一场争论,更是在报纸上说过的。
    还没有开始,本来很宽敞的灵济宫与外面的灵境胡同都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甚至有很多人从北…京城外赶来。毕竟这是要说科举的事情,这一场大会上确定下来的东西,今后很可能成为未来考试的标准。
    要知道这一场的大会北…京城之中的高官几乎都来了。
    甚至因为人多,五城兵马司加锦衣卫都出动了。甚至连京营一部分人也在外围警戒。声势之大,比之前灵济宫讲学的规模大太多了。
    本来还想在会场设在灵济宫大殿之中,里面谈论,有人给为面传话就行了。而今这么多人,这种办法自然不行了。于是干脆将会场安排在灵济宫的大院子之中,几棵老树参天而立。遮出大片阴凉。干脆在将树下这一片区域作为主会场,至于外面不知道多少人,人挨人,人挤人,如果不是有两排锦衣卫拦着,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而且锦衣卫越未必好使。
    毕竟锦衣卫不管多嚣张,大明的权力还是在文官手中。而来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文官苗子。他们自然有一股傲气,不将这些锦衣卫放在心上。
    只是却不能将其他放在心上。
    “来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却见一辆马车,前面有几十骑开路。这才缓缓进入灵济宫。
    而这马车之中,不是别人。正是徐阶与王畿。
    徐阶说道:“师叔,今日之事,就拜托给师叔了。万万不能让周梦臣得逞。否则将来朝廷就没有心学的容身之地了。”
    王畿说道:“我知道。我定然会全力以赴的。想来把握很大。周梦臣不下场,气学之中不过都是一群乳臭小儿而已,能济何事?”
    徐阶说道:“周梦臣这个人我知道,他一生好胜好强。吃不得半点亏。他既然敢答应我不下场。那么一定会另有安排,虽然而今我还不知道这个安排是什么?但是定然非同小可。”
    王畿说道:“我刚刚从江南来,得到一个消息,王世贞北上了。”
    徐阶说道:“你的意思是,王世贞是周梦臣的秘密底牌?”
    王畿说道:“未必是全部。或许是其中之一,正如你说,周梦臣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在数年之前,周梦臣虎丘大会上与王畿对阵的时候,王畿还对周梦臣轻蔑之极,数年之后的今日,王畿已经将周梦臣当成自己最险恶的对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而就在徐阶等人进入之后。
    周梦臣也到了。周梦臣也没有逞强。见人太多了。自然让锦衣卫开路,自己骑马与身边的人并过来。与周梦臣并排而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世贞。
    王畿猜得不错。周梦臣是请王世贞过来的。
    毕竟王世贞大仇得报之后,也无心官场。大多数时候在家里做学问。以至于数年之内在,王世贞声名鹊起,也算是江南士大夫的后起之秀。只是王世贞对今日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把握。王世贞说道:“周兄,事先说好了。今日我来撑场子的。这一件事情我实在没有把握。”
    王世贞最爱史学。这一段是他也是研究史学的比较多,其他的比较少。忽然让王世贞站在这样的战场之上,王世贞自然是没有把握的。
    周梦臣说道:“放心。今日这一场,你不过是做做样子。真正要出面的人是他们。”
    王世贞顺着周梦臣的目光看向后面。有两个读书人样子正在紧张的背什么东西。嘴唇还不住张合。好像要默念出声来。
    这两个人也是周梦臣的学生。杨节与冯从道。
    说实话,周梦臣对这两学生的成长是很意外的。因为周梦臣对他们两个人几乎是放养的居多。
    毕竟周梦臣是比较忙的。他能做到的仅仅是布置作业,答疑解惑而已。更多的就很难了。
    但仅仅是这样,杨节与冯从道,就迅速成长起来了。
    这不得不让周梦臣感叹关于生源的问题。周梦臣在发迹之前,能正式收了一个弟子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前期的几个弟子,除却程大位之外,其他人其实都不是太出众的。而周梦臣发达之后,就知道了。
    别的不说,就是冯从道与杨节,都是家学渊源。更是从关学之中选出来的。他们堪称是优中选优。这样的人即便周梦臣不去干涉他们。他们也会自己成长起来。而今有了周梦臣的栽培,他们发展的更多。
    周梦臣虽然没有怎么管他们。但是给的资源一点都不少。可以说,有周梦臣这个老师。他们仅仅要考虑学术本身。不用去考虑别的。
    而杨节与冯从道研究的主要是气学与传统经典之间的结合。
    他们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而是开启了这项任务,就好像钱洪德为心学一脉做的事情一样。周梦臣儒学修养,仅仅算得上能过得去。而杨节与冯从道却不一样了。
    他们两个人儒学修养在慢慢修订气学与传统儒学一些冲突。
    当然了,这是一个慢功夫。周梦臣真正知道两个人的才华,就是在报纸风潮之中。周梦臣暗中让气学很多人出来办报,但是办报需要人手,特别是能写文章的人手,而这两位的文章都很厉害。这才脱颖而出。周梦臣对他们两个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然后定下了总战略,这才放心他们上场。
    这就是周梦臣要推出的气学后起之秀。
    大明毕竟是儒学的天下。能扛起气学这一面大旗的人,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是大儒,而不是其他人。
    随着周梦臣一行人到来了。一时间气氛紧张了起来。
    这个时候,会场一个角落之中。有一个人用炭笔在一张纸上面写了一行字。微微一折,递给了一个人。这个人拿到这一张纸的飞奔而出,穿街走巷。忽然眼前一片红墙撞了过来。
    是宫墙。
    而此刻宫墙之上,有一个小篮子垂了下来。
    这个人将纸放在篮子里面压好。随即篮子晃晃悠悠的提了上来。上面有一个人拿过纸。随即飞奔到宜春宫中,立即有太监接过去,小心翼翼地递给了黄锦。黄锦低头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东西,小心翼翼说:“皇爷,灵济宫之中有消息了。”
    嘉靖拿过来一看,说道:“人都到齐了。看来好戏开场了。传来下面灵济宫之中所有言语。都要给我记录在案,最快速度给朕送过来。”
    “是,”黄锦立即说道。
    嘉靖对这一件事情也是相当重视的,怎么可能完全放任自流。他表示不管仅仅是一个态度而已。实际上从一开始,嘉靖就花了好大的精力,却搞清楚这里面所有人的表现。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七十二章 王畿倒戈
    众目睽睽之下,在灵济宫前古树树荫下面。
    所有人都已经坐定了。
    瞿景淳咳嗽几声,站了出来。说道:“诸位,诸位因为科举之事,甚嚣尘上。科举乃是国家大计,不可不明。今日老朽为诸位贤达所推举,组织了今日这一场大会,请诸位畅所欲言,议论国事。安天下之心。”
    瞿景淳而今已经在翰林院之中任职,虽然随着年资增长,已经成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按理说是可以掌管经筵,但是奈何嘉靖是那一种让别人给自己上课的人吗?
    所以依然是一个虚职。
    这一次让瞿景淳出马,却是双方权衡利弊后的结果。虽然这一次谁主持都一样。但是瞿景淳是翰林院出身,在翰林院坐了十几年冷板凳。人脉深厚。而瞿景淳与周梦臣也是有香火情的。甚至算得上师徒之谊,更不要说,瞿景淳本身在文坛上也是有地位的,算得上时文大家。在八股文中的造诣,也是天下顶尖的。任何想考科举的都要渡过他的文章。
    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两方都有交情。在文坛上也有名声。作为一个中立组织人选,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瞿景淳本人对科举也是感情复杂。
    瞿景淳一世功名大概都在八股文上。他一辈子大多都是务虚的,没有什么政绩,而文章上又以时文为最好。可以说如果废除八股,瞿景淳的地位会下降很多很多。但是同样,瞿景淳在八股文上的造诣在当时为一绝。正因为如此,他更看清楚八股文的本质,不过一个文章游戏而已。
    文以载道,方是正理。而八股文选材太少。限制太多。早已脱离文章本质,已经变成了文字游戏。能够玩得好的,固然是厉害人物,但是玩不转,也不代表不行。
    这已经失去了朝廷选材的本意。
    一个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一个是他心中的良知。这让瞿景淳有些为难。而今也谨守中立。
    就在瞿景淳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