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9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本不需要到清代,玉米与红薯这些新作物,才进入主流。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气学大行于天下,已经有很人深入研究,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特别是在周梦臣治河三书一出,这简直是让周梦臣威望只追王阳明。
    或许,周梦臣,唯一不如王阳明的。那就是时间的沉淀吧。
    两人热络起来,自然谈到了吃饭的问题。
    项思教说道:“无须担心,周公主持春闱,难道还能让我们饿肚子不成,只是可惜了我那红薯饼,酥酥软软的,味道极好,不能请王兄尝尝了。”项思教而今已经化身为红薯推广大使,对什么都都想推广红薯。
    王宜说道:“出去之后,再吃不迟。只是不知道准备了什么吃的。”
    项思教轻轻一笑,说道:“王兄,你应该能猜得到才对。在这里不让生火,又要大量准备。方便食用。你觉得该是什么?”
    “只有罐头。”王宜脸色有一些难看。


第八十章 会试三场
    想想也是。唯一罐头这个东西符合这个要求。但是王宜不想要啊。
    因为王宜家里就是生产罐头的。
    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再怎么加强管理,这年头的食品卫生标准也不会高的。虽然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是王宜闭着眼睛,就能想起自己家中很多人是怎么生存罐头的。哪里吃得下啊?
    这个时候,有士卒上来,每人搬着一项罐头,挨个发放。
    一个人高声喊道:“前面有热水,现在就可以用。不过在考试的时候,必须举手,我们给你们送。”
    一番喧哗之中,王宜的脸色更难看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他家生产的罐头。于是脑袋之中,更有画面感了。
    一夜之间,各种忙碌。
    第二天一早。王宜与项钶的脸色都有一些难看。
    项钶是吃了泻药的后遗症,而今还没有完全结束。而王宜是吃了自己家的罐头,虽然味道不错,但让他想起了他家里遮盖味道用的方子,顿时觉得自己好像吃屎一样。
    那种恶心,就不用说了。
    更不要说还要吃九天。
    王宜想起了关于考场的很多因果报应的小故事。顿时心中暗道:“这或许就是报应吧。苍天在上,如果弟子今日能高中,我定然不会让家中的罐头厂再这样做了。”
    而项钶也是双手合十,不知道在祈祷什么。
    “当。”一声锣响。考试正式开始。
    立即有人发放试卷。不过他们的试卷都是空白的纸张。上面仅仅印考试场数姓名等数行字,下面就是空白。等答题。
    随即十五道考题就出来了。仅仅需要选十题回答。
    因为取消了本经,四书五经之中有五题,诸子百家之中有五题,史书之中有五题。都是很有名的句子。比如说史书之中的一题,是《资治通鉴》第一句:“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其他考题也是一样的。
    这十五道题,选十题回答就行了。一题三十分,总共三百分。
    不过,有一个小规则,也算是周梦臣放水,担心太难,考试分数太低了,朝廷脸上也不好看。所以,允许十五道题都答。到时候会选十道最好的文章算分。
    但是即便如此,周梦臣也担心,有很多人写不出来什么东西。
    一连考三天,三天之后,考数学。
    数学卷子,就与八股的卷子不一样了。
    周梦臣直接按照选择题,判断题,大题这样的规矩来。
    其实,在周梦臣看来,数学考一天就行了。因为很多题目,你一天不会,三天也不会。只是周梦臣有意提高数学的地位,所以考八股三天,数学也要三天。时间太长怎么办?
    多加题。
    而且这一次连天元术都没有加入。周梦臣觉得太简单了一点,自然要加加担子,于是,周梦臣干脆将很多计算量大的题目上了,比如计算修水利的土方量。计算用兵辎重。都是有原型的。
    题目倒是不难,但是计算量真大。一个不小心就算错了。
    总之,让所有考生都哀鸿遍野。
    第三场,主要是各种公文写作。比如代皇帝拟诏书,代表官府发布公文,写奏疏等等。分了一百多分。
    于是,这一次科举的总分就是七百分。
    似乎来源于周梦臣某些恶趣味。
    只是三场考试完了。
    无数学子带着无限的吐槽纷纷离场。
    周梦臣这一场考试的下半场才算是开始。
    首选,周梦臣放弃之前分五经各房审阅的,反而分了三房,八股房,数学房,还有最后杂项。而数学房与杂项是最简单的。原因也很简单,数学考试卷,周梦臣根本没有用翰林院的人来改,直接找了一些识字的士卒,拿着正确答案,一一对照就行了。
    而各种公文写作,其实也非常简单。对照格式就行了。
    真正大头还是八股文的批阅。
    周梦臣重点也是抓这个。
    一方面,批阅八股文的人,一部分是礼部过来的,一部分是翰林院过来的。翰林院对周梦臣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不想弄出什么幺蛾子,就要看紧一点。其次,周梦臣也要打破八股一统天下的局面。
    特别强调允许用非八股题材写文章。
    不过,这一点上,周梦臣就没有欧阳修有魄力了,当年欧阳修提倡古文,废去韵文。将不合他心一的文章吗,全部打落。但是周梦臣,却没有这个打算,他决定从浩如烟海的卷子之中,找一个没有用八股写的人,将他取中。
    也算是一个标杆吧。
    毕竟考试之后,这些取中卷子都是公开的。
    周梦臣的用意自然能够大白于天下。
    当然了,周梦臣没有欧阳修的魄力,也是形势使然。欧阳修时代是有很多人写古文的。但是周梦臣面对的局面,大家都写八股,根本没有其他题材。让周梦臣如何办?
    只能如此。
    周梦臣整整熬了十几日,终于所有的考试卷都批阅完了。
    选出三百名之后,这才有精力从宏观的角度看看着些学子的成绩。
    周梦臣发现一个问题,取中的学子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就是在数学与杂项之中,一分没有丢。这样的人有一百多名。可见周梦臣的送分行动,也是很多人没有接到的。
    在这一类之中又可以分为几类。其中八股失分也很少的。整体分数在六百五十分以上的。这也就是一甲二甲进士的水平了。
    这一类就是科举的精英们,对他们来说,即便考试题目再怎么变,对他们来言,也是毫无问题的。
    其次,就是就八股文失分比较多的。这一部分分布就比较广了。
    从十几名到三百名之间都有的。
    周梦臣很怀疑这些人是他的气学门人。
    周梦臣为了避嫌,他的嫡系弟子,如杨节等人都没有参加科举。但是大同书院,六艺书院,横渠书院,已经其他地方的书院弟子,就与周梦臣的关系有一些远了。
    周梦臣自然不能拦着对这些人不参与科举了。
    而周梦臣气学之中,最重数学,可以说数学就是基本功。数学不好,其他的什么都不行。所以数学满分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周梦臣的弟子,而周梦臣弟子之中,总体上来说是北边多,南边少。这也验证了一件事情,北方学子在考试上,其实不如南方的。
    一直以来都没有多少北方学子在科举上名列前茅。
    再有一些,就是八股文也不太好。数学也不太好了。
    而这些人取中的比例是很少的。
    只有极少在三百名末尾出现。
    周梦臣虽然还没有开卷,但是依旧预计到他这一榜,会惹出很多非议的。大体会说他徇私,照顾自己人。北方学子估计成绩也不还太差,南方人很多估计会对周梦臣有意见了。
    不过,周梦臣依然决定承受这一切。
    开卷之后,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个。周梦臣一看:“申时行。”这是会元。
    周梦臣一时间不知道该感叹历史的惯性,还是该感叹,申时行的才华。周梦臣不知道申时行历史是什么成绩,但是能做到首辅,科举名次一定不会太坏,而今考一个会元也是有可能的。
    果然是不管怎么改变考试难度,对于有一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任你怎么改,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对于他们来说,考试有多少分,从来是试卷有多少分,而不是他们能考多少分。而申时行大概就是这一群人中的一个吧。


第八十一章 非议
    会试之后,就是殿试。
    其实在殿试这一件事情,周梦臣的参与度就降低了很多。
    毕竟殿试的考场在皇宫之中,而且仅仅定名次,不会淘汰人。当然了,嘉靖还如之前一般,殿试的时候,不露面。仅仅是有一张空椅子而已。
    不过,圈定状元这样的事情,嘉靖还是要做的。
    殿试试卷批阅之后,内阁与周梦臣一并将卷子呈给了嘉靖。
    嘉靖当着这些人的面,将十份卷子一一读过了。说道:“不错,那就这样吧。”嘉靖将卷子换了一下,前三甲就出来了,申时行,王锡爵。还有项思教。
    申时行乃是苏州人,王锡爵也是苏州人。项思教是浙江人,这就看出来,东南文风之盛了。即便周梦臣改变了考试规则与内容。依然能脱颖而出的还是江南一带的人。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周梦臣没有动考试内容大动干戈的原因,反正他们三个人的数学杂项都是满分的。
    即便如此,原本前三甲之一的余有丁,就是数学上出了差错。一下子丢了十几分,只能在二甲末尾了。而项思教本来在二甲末尾,因为数学上的出色。直接到了前三甲之中。
    “陛下,”李春芳早已忍不住了。说道:“臣刚刚计算了一下,出自大同书院,横渠书院,六艺书院的考生,一共有五十多名。今日之后,恐怕就名扬天下,成为天下知名的书院。”
    “周大人要桃李满天下了。”
    这话阴阳怪气。暗有所指。
    周梦臣淡淡说道:“陛下,李阁老所言,有些过了,他其实并没有说明白,陕西学子几乎都是关学门下,或多或少在横渠书院读过书。其实更重要的是六艺书院。他在苏州,很多人都去旁听过,苏州特产何物,状元也。六艺书院不过是沾了苏州的光而已。”
    李春芳看了一眼徐阶,想让徐阶出来说句话,但是徐阶纹丝不动,就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李春芳现在才看到周梦臣的气学在经历过这一场科举之中,声势大张,今后恐怕要压过心学了。毕竟大明的读书人还是相当务实的。虽然说气学的学说没有进入科举。但问题是,天下数学大家,大多都是周梦臣一脉。你到人家门下学数学,好意思不学一下气学?
    即便不学,也不能诋毁,对立吧?那就太过分了。
    所以,今后士林之中大部分中立派,都会倾向气学,最少不反对气学。
    在任何时候,大部分争斗都是一样的。存在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积极支持某一个观点,或者某一方都是少数派。大多少旁观的人才是决定胜负那一批人。
    这种情况下,气学压过心学,也自然而然的。毕竟心学学子也是要考科举的。
    就好像王锡爵,他能维持住榜眼,不仅仅是他学识出众,他还是太仓王家的人。当然了,与王世贞不是一脉。但是同处一地,关系也很近的。
    有了王世贞的影响,王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