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大明-第9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徐阶也是徐蟠一辈子不敢面对的人  。徐阶不在松江的时候,徐蟠敢胡作非为,但是徐阶一挥来,他只能老老实实的,什么也不敢做。
    徐蟠不敢反驳徐阶,只能低沉的说道:“这就是你不去京师的原因?”
    徐阶说道:“也不完全事,因为我知道这一次国事大会,注定乏善可陈。如果过了一两界之后,我倒是有想去看看。”
    徐阶虽然退下来了,但是他对大明朝廷整体把握还是没错的。
    嘉靖的统治之下,称不上万马齐喑。但也差不多。很多敢直谏的大臣,都死的死退得退,即便这几年,徐阶宽纵言官,一时间也没有恢复过来。
    而国事大会第一次召开,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这是做什么的。自然不会乱发言。结果就是,整个大会都是在走流程而已。
    这又有什么好看的。
    倒是百官熟悉之后,知道这一次大会真的议定未来数年的大事。到时候就有的吵了。
    如果徐阶到时候身体还健康,他倒是真想去看看热闹,看看周梦臣构建的政治新生态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上演全武行啊。
    毕竟大明文官之间动武,也是有前科的。
    徐阶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是对国事大会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的确,一场大会整体上乏善可陈。整个流程,也就是百官入位,嘉靖到,行礼。周梦臣宣读自己的国事书。然后大臣开始质疑提问。
    这个环节,也幸好周梦臣有准备。安排了几个人上前提问。周梦臣一一回到问题,最后才让气氛活跃一点。
    百官对周梦臣所言的三件大事。致太平。户部改革。黄河大工。三件事情有所了解,整体上来说,这些提问都没有质询的意思,更多是有些地方不明白。
    想让周梦臣解释的更清楚一点。
    更像是走过场。
    嘉靖对于这一场大会有些失望,他觉得这一场大会简直是多此一举。对于周梦臣之前说的,也有一些怀疑。
    倒是,周梦臣将他的国事书颁布在报纸上之后,消息传播开来,流入天下贩夫走卒之耳,事情才有一些活跃。对于这种公开政令。天下士绅百姓,先是很不适应。随即爆发出来极大的热情。
    只是对周梦臣三策。并没有提出太多质疑。倒是提出了大明天下很多问题,想要让朝廷解决。
    不知道是不是周梦臣暗中插手了。总之这一次,报纸上倒是爆出一些案件。曝光了地方上一些问题。
    嘉靖对此按照周梦臣之前说的,亲自做了批阅,并明发报纸上,狠狠训斥了高拱。
    令高拱查办这些案件。
    高拱是何等样人,自然是铁面无私,更雷霆手段。不出月余,查办了数个知府,十几个知县。让地方官员,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舆论力量。知道,还有这个途径上达天听。
    一时间地方官员颤若惊蝉。一下子老实多了。
    而嘉靖收获也是很大。报纸上一时间涌现了不知道多少颂圣之声,嘉靖第一次发现,似乎他这样被百姓爱戴与欢迎。同样他也发现报纸上有这么多会拍马屁的人。
    果然很厉害。
    一时间,皇帝是好的。百官是坏的。都是百官蒙蔽了圣上,才会发现种种事情的舆论尘埃嚣上。虽然不能将嘉靖完全洗白,但是嘉靖的形象一时间大好。
    这让嘉靖很满意。
    对于之前国事大会失望,也慢慢扭转过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大事陡然上了报纸。让嘉靖顿时感到不舒服之极。
    那就是杨博留在辽东的爱将,辽东参将杨照,在一次出塞行动之中,走漏了消息,被蒙古人埋伏在关外,等杨照过来,伏兵尽出,杨照临危不惧,且战且退,结果被蒙古神箭手射中,一命呜呼。
    这一战,辽东军队损失不多,但是损失一员重将,整个辽东士气都很低落。而这样重将的损失,嘉靖也很多年没有遇见过了。
    自然不舒服。


第七章 辽东事
    周梦臣还没有从国事大会的胜利中,回过神来,就遇见了这档子事情。
    是的。在周梦臣看来国事大会是胜利。
    这种胜利不在于,整个会议的议程顺利,也不在于没有人反对周梦臣。毕竟中国人都是比较含蓄的。真有问题,也都是事前沟通。很少拿到正式场合上。
    当然了,周梦臣也清楚,有变法派,自然也有保守派。他的变法主张,并不是被每一个人所接受的。大体将来的国事大会,未必会那么风平浪静。
    但是国事大会之后,政治决策的舆情,正式从士大夫之间书信来往的私相授受。变成了报纸上的大鸣大放。甚至在报纸上最受欢迎的就是政论文章。
    在周梦臣看来,国事大会带来的风潮。思想解放的风潮,似乎比国事大会本身都重要。
    研究明朝文化史,或许嘉靖四十二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点。
    只是还没有高兴一会儿,就因为杨照的事情,被嘉靖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当然未必没有嘉靖借题发挥的事情。嘉靖此刻也摸到了在周梦臣体系之中做皇帝的好处。
    皇帝可以永远做好人。凡是有问题,都是内阁的问题。所谓明君奸臣是也。
    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嘉靖将这个方法,先发作到他身上,随即第二天的报纸就刊登了,皇帝如何关心辽东军情,抚恤杨将军,责令内阁如何如何?
    让周梦臣有些没有脾气。
    不管怎么说,这一件事情总是要办的。
    所以,周梦臣就抽一个时间约见了杨博。
    周梦臣也没有废话,说道:“杨兄,知道我为什么请你过来吧。”
    杨博说道:“首辅,是我无能,辽东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周梦臣说道:“我无意干涉你的事情。只是这一件事情陛下已经过问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外面报纸说什么的都用。上上下下总要有一个交代。能不能告诉我。你准备怎么做?”
    杨博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杨博虽然比周梦臣了解得多一点。但是整件事情之中很多问题,他也不是太清楚的。但是有一点他却知道的。杨照是他安排的人。杨照战死。杨博在辽东失去了有力地支撑。如果说之前辽东是杨博的势力范围,而今却不一定了。
    只是这话却不能说出来。因为周梦臣是外人。
    杨博本想自己处理辽东事务,到时候,辽东依然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告诉了周梦臣。岂不是说自己无能。周梦臣到时候要“帮”他怎么办?
    周梦臣见杨博不回答,说道:“如果杨兄觉得不好说,那就等几日,召开内阁会议专门说这一件事情吧。”
    杨博听了,心中叹息一声,就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过去了。杨博说道:“你不是外人,本来家丑不可外扬,我现在只能了解两点。第一,杨照的突袭计划,被人泄露出去了。也是杨照逞能。如果不是他非要断后,也不至于弄成今日的样子,而这个人我现在还没有查出来。只能说杨照为人耿直了一些,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谁。”
    “第二,杨照虽然为参将,但干得是辽东总兵的活,而今一死,很多事情我都没有了抓手。现在还没有对策。请容一段时间。”
    周梦臣说道:“此事容易。陛下哪里我可以搪塞一些,只能辽东的事情,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内部的。到底是谁做的。这一点是要查清楚,这一件事情不急。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当务之急了。鞑子杀我大将,如果不报复过去。岂不让鞑子轻我。”
    “鞑子畏威而不怀德。今日让一分,将来就棘手一分。所以对鞑子的报复行动,必须立即展开。杨兄。这一件事情必须立即去办。兵部立即拟定计划,辽东军必须大举出塞,不求斩土蛮汗人头,最少让他们远离边墙三百里。”
    “王崇古是一个能打仗的。他而今是河南巡抚,我立即调他去辽东。也让杨兄方白一点。”
    “有问题吗?”
    周梦臣说起来,看似处处为杨博关心。但其实是将杨博逼到了死角。
    如果说,辽东军制改革很彻底。辽东镇有十几万大军,其中骑兵数万。全部按照操典训练。即便折了主将,而今也是能打仗的。土蛮部虽然这几年兴旺起来,到底没有土默特部家底厚实,土默特部面对大同十几万大军的事情,就是相当吃力。土蛮部也是一样的。
    如果辽东军大举出塞。土蛮部最大的可能是退避三舍。
    但是辽东军是什么样子?
    周梦臣从各方面去了解。最后的结果,如果按照原本的九边来论。辽东镇而今越是九边雄镇,不看别的,单单看杨照之死,前后就知道。
    首先杨照并不是死在关内。他是带队突袭蒙古人中了圈套,被蒙古人伏击了。但是在伏击的情况下,杨照亲自断后,被蒙古神箭手偷袭而死。大部分将士都平安的退回了关内。
    如果杨照没有死。这一战并不是太严重的败仗。
    可惜杨照死了。
    周梦臣对杨照这位将军,还算满意,虽然他已经战死了。但是在战斗之中,能做到冲锋在前,断后在后的将军并不多。甚至从辽东反应来看,杨照一死,辽东军就被打断了脊梁骨一般。
    这也是为什么,杨博宁愿杨照,损兵折将。也好过他战死,因为在杨博的军事理念之中,乃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也正因为杨照之死,杨博根本不看好辽东镇能单独发起一场对土蛮汗的惩戒战争。
    只是这话,他又不能对周梦臣说。
    因为辽东镇账目上的实力是足够的。这个账目上的兵力,还是杨博搞出来了。
    而周梦臣也知道辽东镇的虚实,他却装作不知道。提出了一个辽东镇账目上能够做到的。但实际上做不到的要求。
    说实话,周梦臣没有想让杨博打一场大败仗。而是要让杨博向他服软,让渡一些权力与利益。杨博如果真打了一场败仗,对周梦臣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几乎是比谁胆大了。杨博真要是顺水推舟,以辽东镇发起一场战争,担心的反而是周梦臣了。不总就是杨博的责任更大。真要一场大败,足够杨博下台了。
    杨博总就是比较保守的。
    杨博说道:“飞熊,说实话吧,辽东这一战根本打不起来。能不能换一个方法处置土蛮?”
    周梦臣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杨兄,你觉得该怎么办?我刚刚向天下人宣布,五年之内,平定境内境外一切战事,而今土蛮就蹬鼻子上脸了,打了我周某人的脸,你觉得我该怎么样?辽东镇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可以说了吧。”
    杨博叹息一声,说道:“我知道你在怨我,但是辽东与内地不一样,国初的时候,太祖原本准备在辽东设州县,但是最后没有做,就是因为辽东三面临敌,战事繁多。军政民政大权都在卫所军中,多年下来,积弊难返。卫所土地田产都在每卫所十几家手中。真要按你的方式改易军制,非要一场大叛乱不可。”
    “长痛不如短痛。”周梦臣说道:“而今他们做的事情,难道与叛乱有什么区别吗?”
    政治家不需要证明,只从利益得失方面,就断定杨照出塞消息泄露,与辽东卫所之中家中脱不了干系。
    这一点,杨博知道,周梦臣知道。只是杨博没有那么大的魄力而已。


第八章 辽东之征
    周梦臣见杨博犹豫,身体微微前倾,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