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大明-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加上张居正大力参与,可以说雅俗共享。这自辩疏中蕴含着很强烈的科普性质。
更是极其了很多人的兴趣。
用现代的话,那就是破圈了。
而北京城就是大明的中心。周梦臣在北京影响如此之大,自然在天下也有一席之地了。
如果说黄鹤楼之会,只是让周梦臣的名声传出武昌。而这一次,周梦臣第一次进入大明舆论的中心。
如果这个世界有热搜的话,周梦臣拥有了第一个热搜。
不过,这事情不算完。
夏言府上。
夏言一身大红官员,一脸美髯,几乎要挡住了夏言脸庞的轮廓。
而他面前的就是熊浃。
夏言叹息一声,说道:“熊兄,看看这事情?”
夏言是江西人,熊浃也是江西人,严嵩也是江西人。
所谓满朝半江西。在这里也算是实证了。
夏言对乡党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严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夏言提拔出来的。
只是后来分道养镳而已。
而今也是同样的事情。
夏言对他这个老乡的事情,也有很多是控制不了的。
熊浃说道:“这本就在意料之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这周梦臣却出乎我的预料之外。”
夏言说道:“你应该事先给我打个招呼?”
熊浃说道:“我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会支持了?谁不知道,夏桂洲在家里几年之后,而今锐气全无,老朽一个。给你打招呼,你必然千方百计让我改主意。与其到时候我们这一点交情都没有了,还不如我直接上书。”
“还是你觉得我这个吏部天官,没有直接上书朝廷的权力了?必须让内阁插一手才行?”
这就是夏言的无奈之处。
夏言在文官之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却是当得起百官领袖。所以面对嘉靖皇帝这种避居西苑,种种殆政,很多文官将规劝君上的重任寄希望于夏言身上。毕竟夏言是百官之首,而且夏言也爱惜羽毛,想要发财立品,在士林之中留下一个好名声。
那么他作为内阁大学士,本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但是事实上夏言很明白,他无法规劝,也不能劝谏。他是因为什么回家坐了两年冷板凳,他自己不知道吗?
不就是与陛下意见不合?
熊浃说夏言第三次起复之后,整个人就变成了老朽一个人,没有锐气了。这其实也是一个事实。而今的夏言只想理顺朝政,维持着大明这台机器向前走,不敢在重大事务上明确表态了。
比如嘉靖修仙一事。
只是如此一来,夏言难免被内外失望。
在内,嘉靖皇帝绝对不会绝对外面这些一波接着一波的反对浪潮,没有夏言的指挥,鼓舞。毕竟在嘉靖看来,如果夏言没有这样做的想法,他就应该自己想办法压下去,而不是让事情捅到他面前。
但是夏言觉的自己不能力谏君上,已经有些惭愧之意了,如果还阻止这些后辈们这样做,就有一些太过分了。
在外。下面的文官们,觉得夏言身为实际上的首辅,毫无作为可言。不能秉承正道。他们劝谏还出来做和事老,实在不是他们心中的夏阁老了。
所以,夏言的处境很是尴尬。
这其实是明代首辅重臣常有的尴尬。毕竟明代的文官特别是言官都很激进,首辅却要秉承大局,内外协调,在他们看来都是老朽。夏言对与这些文官,出事之前,未必与他同音讯,但是出事之后,夏言还必须为他们擦屁股。
当然了,严嵩没有这种尴尬。
严嵩早就全身心的投入陛下的怀抱之中,当门下一老犬,根本不在乎区区士林名声了。
夏言说道:“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陛下实在天威难测?今日之事,不好好收尾?你这吏部尚书………………?”
熊浃冷笑一声,说道:“夏桂洲,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你看看今日之局面?陛下避居深宫不见大臣,与道士们朝夕相处,奸邪之辈秉承朝政,凡成一事,必说由我而成,索要好处,凡败一事,皆云由人而败,推诿责任。陛下登基以来二十五年之励精图治,将毁于今朝乎?我身为大臣,不过秉承本分而已。难道还不应该吗?”
“如果这就不应该,这吏部尚书,不做也罢。”
夏言沉默了一阵子,无话可说。
不得不承认嘉靖前期虽然有大礼仪等事情,总体上来说政治还是比较清明的,有向好的方向转变的感觉。正德留下的烂摊子,嘉靖也消化的七七八八了。在对外战争上,也有几次上佳的表现,比如刘天和主持的黑水大捷。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在嘉靖十九年宫变之后,整个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
嘉靖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一切行为都为修仙让步。这就是严嵩一步步上台的总前提。
嘉靖不知道严嵩不是能臣?只是一头老犬?
严嵩在政争上,在揣摩人心上,等等方面,固然是高手,但是在处理政事的能力上,不要说比夏言大有不如,就是比眼前的熊浃也大有不如?之所以能步步高升,无非是听话两字。
嘉靖只是想要听话的大臣处置朝政,让朝中大事不要耽搁了他的修仙之事,至于朝政只要不坏到无法维持,他都不管。
夏言比谁都清楚嘉靖的这一层心思,他很明白,今日之后,熊浃的吏部天官的位置已经很悬了。嘉靖之所以现在不动,是因为吏部关系重大,不可轻动。这样的大臣更替,总是要走一个流程的。
嘉靖也要找找代替熊浃的人。
而夏言更明白的是,代替熊浃的人,一定不回事夏言夹带里面的人。估计会是严嵩这边的人。如此一来,这个关键官职上的争夺,夏言又输给严嵩一分。
夏言此次请熊浃过府相商,就是想商议一下,有什么可以挽回的地方,比如说给皇帝服个软,写几封青词,讨好一下皇帝,说不定皇帝就原谅了熊浃了,毕竟而今的皇帝懒得费事。
换吏部尚书本身就很费事。
只是话说到这份上了,夏言哪里不明白,想要让熊浃将他说过的话给吞进去。再向嘉靖皇帝屈辱的认输,估计比杀了熊浃都难。
夏言也就不多说了,毕竟熊浃不是小孩子了,这一次上书弹劾,固然是严嵩暗中动了手腕,但是说熊浃没有想明白后果,却也是不对的。不过是求仁得仁而已。
第二十四章 当廷折辩
夏言知道事不可为,也就不再多说了,话题一转,说道:“周梦臣的自辩疏,你怎么看?”
熊浃说道:“我看刘公的弟子,是有些东西的。可惜心术不正。”
熊浃也不是傻子,他细细看过之后,也知道周梦臣的东西并非一派胡言,最少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只是古人看人才,讲究德胜于才,才是人才。而周梦臣与嘉靖谈论长生的话题,已经被熊浃一下子钉在小人这一根耻辱柱上了。
既然是小人,才能越大就越危险,非大智大勇,难为大奸大恶。
夏言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他想让你与周梦臣当廷折辩。当然了,我听陛下的意思没有说死,还有缓转的余地。只是要你……………”
熊浃冷笑一声,他明白,无非要他服软吗?他绝对不可能低头了,冷冷的说道:“好得很,我也想与这个后辈谈谈。”
这本身对熊浃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处置方法。
怎么说啊?大明即便是首辅,受到大量弹劾,也要表现出虚位戴罪的地步了。不要说上级对下级了。就好像一个副处干部,被中央组织部长在官媒上点名批评。接下来该怎么办?
是这个副处长在报纸上刊登文章与组织部上辩论?
扯淡。
是这个副处长停止一切职务,接受调查。
在古代只会比现代更注重上下尊卑。明代虽然不大大行跪礼。并不是电视上演得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动则下跪,但是双方品级相差太大了,却是一定要跪的,就好像是周梦臣见这位熊尚书。
就必须跪。
双方根本没有平等的地位,怎么可能弄得当廷折辩的地步?
其中嘉靖的用意,已经不言自明。
夏言说道:“熊兄你这是何苦?”
熊浃说道:“怎么?你以为我还胜不过这个毛头小子吗?如果他老师刘公尚在,我自然不会越俎代庖,而今刘公不在了,他这个弟子偏离正道,尽弄些奇怪之言,而蛊惑陛下修仙?我正要代刘公教训一下他。”
夏言见熊浃一步也不肯让,顿时无话可说,叹息一声,说道:“好自为之吧。”
熊浃一拱手,说道:“知道了。”随即转身就走。来到门口,忽然停住了脚步,他背对着夏言说道:“夏兄,我也有一句话劝你,且做眼前事,留心身后言。”
夏言目送熊浃离开。又是一声叹息。
今日夏言的叹息都没有断过。
一时间,他内心中有一阵去意。
他对自己的现在的状态,其实也是有些感觉的。分明是亢龙有悔之势。
已经是升无可升,必然下落之态。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他更是预见了熊浃的下场,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只是他不甘心,一方面固然是他眷恋权位,毕竟是首辅之位几乎是丞相之身了,特别是在嘉靖殆政的情况下。内阁的权力有前所未有的提高。
这种执掌天下大权的感觉,岂能不让人迷醉。
另外一方面他与严嵩之间的恩怨纠葛,提拔与背叛,也让夏言不肯向严嵩低头,即便是夏言要退,也要安排好退下来后的局面,否则说不定,就会被人秋后算账。
此刻,熊浃这一句话。也证明了熊浃对夏言而今的处境与为难,并非没有察觉。
只是不是道义与利益的权衡而已。
夏言这种状态,固然保住了自己的权位,但是千载之后,汗青之上,又会是怎么的落笔?熊浃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今就要看夏言的考虑了。
熊浃的话,给了夏言很大的触动。
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真要考虑一下,该怎么退?
想劝谏陛下改变而今的性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如果自己再这样下去,估计青史上,也会将自己与那些阿附皇帝修仙的人并为一谈。只是夏言是绝对不肯以失败者的姿态离开政坛的。
“须做一件大事,也算是我夏某人留下的绝唱。”夏言眼睛微微一眯,对着窗户外面照射来的阳光,将他白色的胡须照射着,根根金黄,大有一种雄狮捕猎之前的神态。
夏言还朝之后,收敛了很多张狂之气,唯有在此时,才流漏出夏言近乎本色的霸道与跋扈。
只是这一件大事是什么?夏言一时间还想不明白。
毕竟朝廷大事千头万绪,说是大事?什么事情都是大事?但是这些事情都未必能让夏言名标青史,成为夏言的功绩所在。
不过,这一件事情不急。夏言可以慢慢的想。
只是熊浃拒绝了夏言,很快陛下的口谕就名发了。
“先,吏部尚书言这钦天监周梦臣,言其妖言惑众,蛊惑朕听,污蔑圣学,周某上眼抗辩,钦天监亦以为吏部所言为非,周某之学,言及天机,测日月之食,无有不中,钦天监上下钦服。”
“此事事关天象,流传甚广,京师上下,大为惊诧莫名,众心疑惑,莫衷一是。”
“有司以为朝廷明辨是非,定其真伪之说。安天下百姓之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