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象升刚刚起了一个头,全旭急忙道:“卢大人,学生在北京有些产业,在听闻后金突袭京师,就特意命人购买粮食,现如今所存粮食,大约有三千石左右,若勤王大军北上,学生可承担沿途消耗!”

    卢象升听到这话,非常满意。

    要知道,大名府青壮部曲各家各户以及青壮步弓手,足足有上千保,加上全旭的人手,足足一万两千人,每天就要吃掉上百石粮食,大名府北上北京,足足一千三百多里,按照日行军五十里为算,差不多需要二十多天。

    大军一路上要吃掉两三千石粮食。

    “另外,学生还几个铁器工坊,打造农具,可临改制军刀、军械,时间仓促,只怕数量不足!”

    全旭当然没有说实话。

    他在全家庄镇的生产能力和储备,别说武装一万余人,就算十万余人,其实并不困难。特别是他麾下的大小工坊,全部采取军事化管理。

    工人阶级初步形成规模,这些工人无论是做工,还是平时的吃饭、洗漱、沐浴、包括在上下班,全部列队而行,虽然不像家丁兵一样整齐划一,不过,不见得比缺乏训练的卫所兵差。

    更何况,全旭的工匠们吃得好,吃得饱,身体素质要好,在一年之前,整个全家庄镇,几乎人人皮包骨头,现如今,全家庄镇已经出现不少营养过剩的人,虽然陈应瘦了,可更多的陈应陆续出现。

    卢象升问道:“我这边准备六天之后动身,六天时间准备,可以出多少兵刃?”

    “这个……”

    全旭想了想道:“长枪至少可以打造两三千枝,刀也可以多出上千柄,火炮倒是可以铸造不少,只是火药……”

    “火药我想办法!”

    卢象升想了想道:“大名府青壮,武器装备倒不是甚为着急,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棉衣不足,北京比大名府更冷!”

    卢象升这个时候想起全旭的那些军大衣,纯棉制作而成,厚实、保暖,既可以当大衣穿,晚上可以当被褥盖,既挡风,又挡寒,特别是那些火车头帽子,还有手套,劳保鞋。

    为了让卢象升北上勤王,大名府士绅们可是下了血本,捐献的军资就多达二十万两。大名府士绅们担心卢象升会怂,没有足够的军饷,他会找借口不去。

    大名府士绅们可是下了血本,特别是三大家族,每家就出了五万两银子。

    卢象升一旦去了北京,那就简单了,他绝对回不来。

    全旭想了想道:“棉衣这个问题,倒不是太过严重……”

    “放心,让你吃不了亏!”

    卢象升苦笑不得,他以为全旭害怕全部捐献,这多达上万件棉衣,可值不少钱,卢象升也不是不知道价,全旭卖给大名府青壮的是每套十两银子。

    “每套十两银子,质量要有保证!”

    “啥……”

    全旭有些好奇的问道:“卢大人,这……”

    “没事,十万两银子!”

    卢象升道:“我要棉大衣、棉袄、棉裤、还有那种棉皮鞋,火车头帽子、手套,一万两千套!”

    “这……没问题!”

    全旭叹了口气道:“这些衣物,其实我那些工坊都能制造,只是那些百姓不易,他们需要吃饭,我每个月光开出的工钱,就多达两万余两银子,咱们大名府还不盛产棉花,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

    “知道,尽快准备,时间有限!”

    卢象升接着道:“那就六天之后动身,五天后,你带着人过来大名府集合!”

    这是一场政治作秀,卢象升决定带着全旭北上刷一下政绩。

    随便给全旭谋一个出身。

    君子群而不党,卢象升是君子,全旭也是君子,全旭从来没有主动向卢象升送钱财礼物等贿赂,可是一旦需要全旭支持的时候,全旭从来不推诿,这样的人,好处肯定要有。

    全旭欣喜若狂,一万两千套棉衣,十万两银子,看着是卢象升便宜,事实上,最占便宜的还是全旭。

    在后世,高帮翻毛牛皮劳保鞋,零售价才二十五元,棉衣一套加上军大衣,零售价也就马马虎虎二百块钱。

    考虑到明末秋季寒冷,这个钱,全旭也不准备多赚,十两银子,哪怕是放在后世,也是三百七十克左右,也需要价值一千多块。

    全旭赚上十倍,也就可以了。

    他决定给卢象升专门定制一批加厚的棉大衣、棉裤,棉鞋,每套采购预算准备两百块,这样的订单,可以让一个小制衣厂大赚一笔。

    全旭躬身道:“卢大人,学生回去准备!”

    “甚好!”

    全旭没有耽搁,直接来到全记银行,要了一间包间,直接借机返回后世,打通苏彤的电话,让她马上采购军用大衣、纯棉棉裤、棉衣之类的物资,争取三天之内,把物资运到体育工场的仓库里。

    忙完这些,全旭这才乘坐马车,返回全家庄镇,全家庄镇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其实早在全旭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已经正式开动。

    全旭抱着正在闹人的全景慕,有些愧疚的望着二娘道:“慕慕的百岁宴,我是没有办法参加了!”

    “相公,出了什么事?”

    二娘倒是识得大局。

    “建奴破关而入,正在京城周边肆虐,连克数关,我与卢大人一道,北上勤王!”

    “战场凶险,刀枪无眼,你能不能……不去!”

    二娘小心翼翼的望着全旭。

    她知道全旭决定的事情,轻易不能改变,可她只是一个小女人,只求全旭能够平安。

    “放心,能杀我的人,还没有出生呢!”

    PS:非常感谢浮◇夸十万币打赏,本书有了第三个盟主。非常抱歉,暂时老程无力加更,最近家里出了点事,总之一言难尽,处理完家事,老程努力爆更。另外求助一下,哪位朋友认识心理医生,可以私聊一下。

 第二五四章天雄军开始粉墨登场

    第二五四章天雄军开始粉墨登场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五夜,紫禁城。

    夜已经很深了,御书房里,崇祯皇帝在一盏烛火前,拿着奏折,凑到蜡烛前批阅着奏折。

    作为一个皇帝,崇祯确实是非常勤政,每天工作高达十六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睡觉,他甚至连陪着皇后、嫔妃的时间都不多。

    崇祯皇帝端着奏折,古往今来,像崇祯这样勤奋的皇帝,不说没有,就像秦始皇,《史记》记载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秦始皇嬴政大权独揽,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

    秦始皇嬴政每天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简奏章才去休息。还有种说法是秦始皇嬴政每天早上起床后上班要看600斤奏折。有史料显示,竟然每天阅读超过30万字。这真是惊人的阅读量!

    当然,三十万字可不是白话本小说,而是文言言,就像密码文学,又没有标点符号,每一句话不仅要看,也要反复推敲,要不然,就容易出现漏洞。

    其次还有明洪武朱元彰,也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有统计显示,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从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之中,全国各级官员上呈了1160份奏章,总共汇报了3391件事情。按每件奏章1千字计,总字数就有116万字之巨。平均一下,他老人家每天要批阅20万字,处理423件事。

    但是,让崇祯想不通的事情,他明明已经非常勤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兴修长城,北拒匈奴,南吞百越,功盖千古。

    朱元彰的勤奋,三征漠北,统一天下,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废墟上建立了大明王朝,可自己呢?

    越是勤奋,越是辛苦,没但没有见到成效,反而让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

    这是为什么?

    崇祯想不通。

    其实,他与嬴政和朱元彰最大的区别是,他自从出生下来,一直没有去过民间,作为一个藩王,从小又没有当作太子培养,既没有基本盘,又不懂庶务。

    大臣们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大臣就算告诉崇祯亩产一万斤,他也会信,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所有的消息来源和知识来源,都是从书上。

    可是,看什么书,这都不是他决定的。

    崇祯的三观,和价值观,其实是扭曲的,他并不能分辨忠奸,贤能或庸才。

    作为一个领导人,所谓的管理,说穿了,无非是最简单的管人和理事,作为领导人要识人之明,用人之能,育人之力,这是最基础的能力。

    然而,崇祯的遭遇实在是太糟糕了。

    这些堆叠如山的奏章让他越看越烦躁。

    实在是太糟糕了,甘肃、陕西、山西那边的流寇跟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越剿越多。

    各地一个劲的叫苦,不是这里大旱就是那里闹蝗灾,要不就是刁民抗税,冲击衙门。

    山东那边登莱叛乱虽然持续时间不长,波及两府十余县,平度、莱州、黄县等地让叛军杀得鸡犬不留,好好一块富庶之地,生生变成了只闻鬼哭不见人烟的鬼蜮,就连他最大的希望,五年平辽的袁崇焕,也折在山东。

    如果不是孙承宗苦劝,他是绝对不愿意接受秦承祖的投降,可是国事艰难,孙承宗老谋成国,向他阐述后金的后患。

    如果朝廷再败,叛军声势将会越发壮大,那个时候,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平定叛乱,局势才会更糟糕。

    让崇祯欣慰的是,孙承宗提前两三个月就预判到后金会攻打大明,只是孙承宗没有预料到后金会破关而入。

    就这件事能让他省心一点的!让他稍稍高兴了一会儿。

    可是,孙承宗提兵抵达蓟州之后,摆开车马,与皇太极准备撕杀一场,可问题是,皇太极根本就不与孙承宗对阵,而是利用骑兵优势,迅速穿插,部队一分再分,反而让孙承宗弄得顾此失彼,特别是在十一月初五的上午,后金二三百骑出现在北京城的广宁门外,二十余万驻军居然没有人敢战。

    让崇祯比较欣慰的是,这个时候,东江镇毛文龙派人前往京师献捷,他率领东江军将士,趁皇太极不备,突袭到沈阳城下。

    后金准备虽然充分,毛文龙利用女真仆从军,趁机偷袭,只是可惜,这次偷袭失败,仅仅斩首一百五十余级,擒获牛录额真一名。

    这个战绩其实不值一提,但是在京师一片哀鸿遍野之际,这样的成绩显得特别亮眼,他还特地下旨狠狠的表扬了毛文龙。

    但是这么一抹亮色马上就被没完没了的坏消息给淹没了,三河县城失陷,城内百姓被屠杀将近三分之一,也幸亏满桂不计伤亡,以损兵三千余人马的代价夺回了三河县城。

    但是,三河县城被后金肆虐之后,几乎形成废墟。

    崇祯很想哭,这个皇帝,当得真难!他强打精神批完一份请求赈灾的奏章,崇祯伸了个懒腰,又拿起了一份。

    这个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忍不住说:“皇爷,夜深了,该休息了!”

    曹化淳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可以说,现在的崇祯,压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