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的士子所受的种种优待自不必说,这么说吧,一个人只要考上了秀才,便开始拥有不小的特权,见官不必下拜,不必服徭役,每年官府还会有膏养银子发。

    中举后更不得了,三姑六婆二叔伯都会过来投献田地,把自家的田产挂到他的名下理直气壮地逃税。

    当然,好处也不会少了他的。如果当了官,当了官就更不必说了,哪怕是暂时被罢了官,赋闲在家,仍然会有养望钱源源不断的进口袋,尤其是被皇帝撵回来的那种。

    在明朝,因为顶撞了皇帝而被皇帝罢官可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用不了几年又可以回去继续当官了,而且升好几级!

    相比之下,普通百姓过得就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章仍然是用大白话写的,只要有个识字的人念一念,哪怕是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听懂。正因为如此,这篇章才迅速掀起了一场可怕的风暴。

    老百姓围着读报人,越听眼越红,我们千辛万苦,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这些读书人一天到晚悠哉悠哉游山玩水,啥都不用干还有官府养着,凭什么啊!

    当听到江南一年交上去的商税不过几百来两的时候,他们简直要爆炸了,谁不知道江南富甲天下?这么富的地方一分钱的税都不想交,而他们这些穷得要死的老百姓却要卖儿卖女把税凑足,这公平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篇章很成功地对亿万老百姓造成了成吨伤害。

    当那些秀才、举子再次当着大家的面滔滔不绝地批判全旭等人残杀缙绅的暴行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一大堆瓦片飞过来:“你他妈什么意思?就你们读书人的命值钱是吧?我们穷人的命也是命啊!”

    这就完了?

    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此以后,辽东工商时报成了一个数据党,对于某人的行为,根本就不作评价,比如今天的报纸头条,就是揭发一位东林党得力干将,按照魏忠贤排的东林点将录,这位大佬是地损星一枝花原礼部尚书孙慎行。

    章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孙慎行怎么靠着偷税逃税攒下亿万家财,过上穷奢极欲的生活的。

    写这篇章的人还真是有能耐,连人家每个月盈利多少,逃了多少税,然后某年某月某日又花了多少钱纳了哪个小妾都查得一清二楚。

    其核心的思想就一句:看啊,这些王八蛋随便吃一顿饭的花费都比应纳的税要多得多,可他们就是不愿意交,都在逼着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交!

    虽说这些事情都谈不是什么机密,但是想查得这么清楚还真不容易,可是全旭却做到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的底裤给扒了下来!

    见鬼了,难道他在所有人府上都安插了眼线?如果是这样,那可就太可怕了!

    想歪了,全旭才没有这个兴趣,这些情报都是他花钱从锦衣卫那里买来的。锦衣卫早已不复明初的威风,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让他们去窃取军国情报可能有点儿为难,但是让他们去查查东林大佬今晚穿的内裤是什么颜色,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全旭给的报酬又相当丰厚,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俏活历来是所有人的最爱,江南锦衣卫摇身一变变成了最专业的狗仔队,想查哪个就说吧,保证把他们祖宗十八代的丑事通通都给你翻出来!

    辽东工商时报的章是写得浅显直白,入不了他们这些士大夫的法眼没错,但是普通老百姓喜欢啊!

    绝大多数老百姓西瓜大的字不认识一筐,谁搞得懂你那些之乎者也?还是白话好,一看就懂,看不懂的也一听就懂!于是乎,“毫无采”的辽东工商时报一发不可收拾,发行量节节高升。

    随着这段时间的骂战风波,也让这份报纸打响了名气,发行量从最初两万万份都卖不完,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暴增至十三万份,迅速取得了在穷苦百姓中间的话语权。

    十万份报纸的发行量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份报纸如果想黑谁,只要一篇章就能把他黑成墨汁!

    就算十个看报纸的人里只有一个相信,那也是一万啊,一人一口口水都淹死你!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至少在缙绅阶层无耻、自私这一方面,报纸的支持者可不止十分之一,那是百分之两三百。

    别忘了,每一份报纸背后都有着好几倍买不起报纸的人在津津有味的听着读报人把章念给他们听呢。

    报纸不光揭发了东林党人的穷奢极欲,更将他们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一些为政举措拿出来鞭尸,这些东西一旦写成白话再加以分析,绝大多数人都懂了,然后就是一片骂声。

    “你们脑子里灌的是豆浆是吧,有你们这样瞎搞的吗?”

 第五四七章老子不同意

    第五四七章老子不同意

    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敌人。

    作为全旭的敌人,华阳社是最开始,也是最了解全旭的人。

    好在,让华阳社非常安心的是,全旭一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似乎是要把天下人得罪一个遍。

    比如说,盐。

    盐业其实是以晋商为首的华阳社崛起的根本,在明初的时候,实行开中法,开中制为山西盐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条件和良好的时机。

    盐业一直垄断在山西商人手中,从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太原、甘肃、宁夏、西安、汉中、延安、凤翔、归德、河南、汝宁、怀庆、南阳,从东北、到西北、再到中原,几乎都是晋商的盐业市场。

    江浙盐商虽然产量高,可是他们的产销区域,只能在江淮地区,否则只要进入北方,那就是死路一条。

    结果,全旭倒好。

    因为晒盐的成本低,又有提纯解析的技术,所以辽东的海盐不仅成色好,品质佳,关键是价格低,就算华阳社不解前嫌,拉着江浙盐商。

    一样不是全旭的对手,盐已经被全旭打成白菜价了,现在山西商人已经不碰盐了,因为他们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

    为了冲击山西商人的盐业市场,全旭居然把盐价炒到每石五钱银子,也就是五百,相当每斤盐两多钱。

    由于科技的提高,晒盐技术持续改进,辽东的食盐生产,采取了半机械化作业,一个成熟的盐工,可以管理成千上百亩的盐田,一个月的产量就多达万石,而且盐田的面积从多达二百多万亩。

    这让山西商盐无比头疼,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但是,全旭不仅仅干了,而且干得非常彻底。

    打废了山西商人的盐业,又开始钢铁,从原来钢铁每斤两百,也就是一吨钢铁四百两银子,又被全旭直接砸成一吨钢铁价值十两银子,相当于每斤五钱,这可就要命了。

    山西商人同样控制着大大小小的私营铁矿,以及大量的钢铁生产份额,这些钢铁都被他们高价卖给了建奴,结果全旭截断了华阳社与建奴的陆上通道,至于海上,那同样是全家军的天下。

    这样以来,华阳社的钢铁只能在大明销售,可是每斤的售价五钱,他们连本钱都赚不回来,这年头钢铁的生产成本就高达一百多。

    随着盐和钢铁,全旭就利用辽东的高产农作物,比如说玉米、土豆、红薯,制作成淀粉、面粉,冲击中原的粮食市场。

    华阳社与江南商人联合,妄图抵达全旭,然而问题是,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全旭,完全以量欺负人。

    辽东粮食所到之处,一片哀号,五钱银子一石的土豆面粉跟三四两银子一石的、短斤缺两的小麦或者黄谷,傻瓜都知道该怎么选,土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的后果就是粮价一路下跌,哪怕是大灾之年也很难再出现粮价暴涨。

    现在这货更加过份,在辽东、台湾、吕宋大区大兴纺织业,四处搜罗棉花,注意,他们出售的可不是棉布,而是成衣!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山东、河南、湖广等地的棉花价格应声而涨,棉布的成本大幅上升。这下好了,华阳社赖以繁荣的几项产业无一例外遭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尤其是制盐、钢铁、棉纺业,遭到的冲击尤其严重,这两项可是华阳社商人的命根子啊!现在有人对着他们的命根子死命猛踹,他们如何忍得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华阳社背后的金主坐不住了,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

    一名一位紫衣白须老者咳嗽一声,声音低沉:“你们到底还要多久才能扳倒那个姓全的?”

    华阳社的大金主,可不是无权无势的商人,而是背景超级深的门阀,门阀在唐朝名义上灭亡了,事实上呢,只不过换过一个壳子,继续活着,而且活得相当滋润。

    大金主发话了,而且不加任何掩饰的表达了对他们的强烈不满,阮大钺和钱谦益都额头冒汗,噤若寒蝉,完全没了在千万人面前谈笑风生、出口成章的潇洒。

    另外几位华服老者同样一脸恼怒的瞪着华阳社的重要骨干们,对他们的不满意都是写在脸上的。

    那个该死的全旭,似乎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给他们华阳社添堵,甫一出道就大炼钢铁,直接打垮了华阳社的钢铁产业;然后隆重推出辽东盐,直接在产量和成本上辗压他们。

    钱谦益望向周延儒,悠然问:“我等发起的倒全风潮进度如何?”

    周延儒苦笑:“现在全国上下对我等都是一片骂声了,谁还关心我等在做什么!那些村野愚夫都让那贼子给蒙蔽了,听信了他的谣言,误认为我等都是些自私自利、眼高手低、只会党同伐异的无能之辈,哪里还听得进我等的苦口良言!”

    在座几位的脸都微微发烫,这些评价放在他们身上可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当然,他们是不会承认的,打死也不会承认,打不死更加不会承认!

    钱谦益拿起报纸扫了两眼,一脸厌恶的扔掉,说:“粗鄙不,毫无采,这样的章也有人信?”

    周延儒笑得更苦。

    这就让人头疼了。

    这一场大会,很快就演变成了诉苦大会。

    “全旭这个王八蛋,太混账了!”

    “真是太可恶了,真不是东西!”

    “对,对,对,拼钢铁把我们拼垮了,拼食盐把我们拼垮了,还要打我们棉纺丝织产业的主意!”

    “辽东那边,销路断了,完全没了收入!”

    “一大家子,吃喝拉撒,处处花钱,这日子是没有办法过了!”

    也有人比较客观:“全旭的优势在于他拥有先进的水力机械,可以大量使用机械代替人工,效率倍增,成本却大大降低,有这样的技术撑腰,辽东的商人在收购棉花的时候自然是异常豪爽,通常都是用比咱们高出一成的价格拿货!”

    “他们这是非法竟争,哄抬物价!”

    “最可恶的是用这么高的价钱拿到棉花,织出来的布却是低价卖给制衣厂,然后制衣厂将棉布制成衣物再出售,上市价格好像也只是比咱们的棉布还要便宜一些!”

    问题就是这么操蛋,打价格战,这就逼得华阳社的商人不得不出更高的价格去收购棉花,否则他们的作坊可就要断顿了。

    还没完,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降低棉布价格,否则客户都跑去买辽东地区出产的纺织物了,这一个来回,他们损失可就相当的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