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5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柴垛前有一块扁平的青石,那青年一手持斧,竖起一块木桩,便刷地一斧下去,把那木桩干净俐落地劈成两半,看起来墙边那么多的劈柴都是他今天的劳动成果,木柴上都带着新鲜的劈碴呢。可他劈起柴来依旧又准又稳又快又有力。这两膀倒真有几分臂力。

    树荫下放着一条胡凳,一个三旬上下的妇人,穿一条半新不旧的米色及胸长裙。扳着一条腿坐在凳子上面数落着他:“你说你呀,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就连相亲都不会呢。嗯?你去当细作的时候就那么能耐,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可一见了人家姑娘家的父母,就笨口拙舌的,三棍子都打不出个屁来!”

    那青年不言不语,只是闷头劈柴,妇人恼了,怒道:“你听见老娘说话没有?就知道劈柴!每次出门回来。就给老娘劈一墙头的柴,劈再多的柴,还不是老娘一个人在家里过日子?没个儿媳妇,更别提大孙子了,一瞧见别人家的孩子,把我希罕得呀。我说牛黄安呀,虽然咱朱家没落了。可你要是连个媳妇儿都说不上,咱们牛家不是要绝后了么!”

    那青年无奈地回头道:“阿娘!看你说的,我才十六岁。咋就担心起绝后的事来了……”

    不等那名妇人说话,小院的大门就被咚的一声踢开,十几名民兵如狼似虎的冲进院子。

    那名青年脸色一变,握着斧挡在妇人面前:“你们是什么?”

    “牛黄安,你的事发了,跟我走一趟吧?”

    牛黄安望着众民兵:“凭什么?”

    “上,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牛黄安虽然悍勇无双,用斧头逼退两名民兵,然而就在这时:“砰砰砰……”

    连续四声枪响,牛黄安倒在血泊中……

    “老娘跟你们拼了……”

    随着又是两声枪响,妇女也倒在血泊中。

    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那些细作和间谍,往往在自己的邻居,熟人面前,无意间露出了马脚,这下开始动员,建奴留在商国境内的细作和情报组织,就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商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开通了,朱微媞的心情明显有些低落,她不仅怀孕期间孕吐非常严重,现在随着预产日期的临近,朱微媞的小腿开始肿起来,现在已经走不动路了,只能做着轮椅。

    全旭推着轮椅,朱微媞叹了口气道:“王上,您这次北伐,三娘还要跟着去吧?”

    “那是当然,景慕、景然、景阳都去上学了,三娘这一走,家里就更加冷清了!”

    全旭愣了一愣,一脸歉意的道:“难为你了,我曾想着,等你生孩子的时候,我陪在你身边,然而……”

    “臣妾不是不知轻重的女人,王上还是以国事为重!”

    就在这时,朱微媞望着全旭张了张嘴:“王上,臣妾求你一件事!”

    “什么事?”

    “我说将来,如果……如果你去了北京,能不能赦免一个人……”

    “你是说李康妃吗?”

    “不是,以王上的为人,一定不会为难她!”

    朱微媞苦笑道:“我说的皇嫂!”

    朱微媞口中的皇嫂并不是周皇后,虽然周皇后也是她的皇嫂,而是指天启皇帝原配皇后张皇后张嫣。

    张嫣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他与天启皇帝成亲之后,只生育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死胎,因为得罪客氏和魏忠贤,受了不白之怨。

    全旭淡淡的笑道:“你放心,暂时还没有到那一步!”

    但是,全旭也没有预料到,现如今的商国动员速度和动员能力到底有多快,从四月十七日开始动员,到五月初三,也就是十六天之后,商国动员了一百六十五万百姓,为商军北伐运输物资。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明明比全旭早下了十一天的圣旨,在二十七天后,大明京城之外,第一支外军抵达京城,这支军队是北伐呼声最高的昌平军。

    其次,则是保定军,以及天雄军、满桂麾下的大同军也抵达京城,此时抵达京城的外军多达六万五千余人。

    只是山东新军依然不肯奉旨北上前来参加北伐,兵部一连发出十四道火票,他们不理不睬。此外川军由于路途太过遥远,尚未赶到。崇祯皇帝本来还想再等等,就算山东新军不来,川军来了明军也会战力大增,毕竟川军善战之名早已举世闻名了,值得他再等等。

    但是朝野内外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近七万张嘴呢,一天能吃垮一座大山,长时间呆在京建,吃喝拉撒都要朝廷解决,谁受得了?

    老百姓同意也颇有意见,并不是所有部队都有新军那么好的纪律,像昌平军、保定等地的班军,战斗力差,纪律更差,偷只鸡摸条狗那是家常便饭,老百姓意见很大,朝野内外都一致催促崇祯皇帝赶紧出征。

    别在这里耗着了,至于川军和河洛新军,可以让他们加快速度北上嘛,反正这仗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完的,还怕他们赶不上这一仗?

    崇祯觉得有道理,于是下旨,在五月九日在京城郊外检阅部队,举行祭旗仪式,又从内帑中拿出一大笔钱犒赏三军,誓师出征。

    近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征途,一路旌旗蔽日,刀枪盈野,队列连绵数十里,极为壮观。

    前来送行的老百姓大为振奋,都说打从土木堡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么鼎盛的军容了。所到之处,各州县无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这让北伐大军颇受勉励,崇祯皇帝更是自信满满:“朕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还有亿万百姓全力支持,焉有不克复库伦、痛歼建奴之理!”

    在崇祯宣誓出征之后的第二天,全旭接到了崇祯北上的消息,然而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崇祯带着不到七万的北伐军,居然就这样出征建奴了。

    他实在想不到崇祯皇帝脑袋里是浆糊,还是大便,反而不可能是脑子,七万余明军,就算加上他的京营六万余人,也不过十三万人马,这点人马北伐库伦,能成功才是怪事。

    即使建奴没有被西班牙人强化过火器,哪怕他们还是装备粗劣的冷兵器,进攻十三万明军步兵的实力还是有的,可以说,崇祯现在的行为,简直就是千里送人头。

    如果他能平安归来,全旭会把眼睛扣出来。

    现在所有的情报和证据都直接表明,皇太极称帝凝聚人心,引诱崇祯皇帝北伐库伦,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阴谋。

    那些被崇祯视若心腹之臣的大臣们,肯定早已经把崇祯皇帝卖了。

    事实上,正如全旭猜测的那样,没等崇祯率领北伐军抵达怀柔,崇祯皇帝北伐军此行的人马几何,装备如何,何人统军等重要的情报,就送到了皇太极的案头。

    崇祯此举,就是千里送人头!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七零一章 商国速度

    第七零一章商国速度

    崇祯皇帝也翻阅了不少资料,吸取了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兵力分散,被努尔哈赤逐个击破的教训,他将京营、昌平军、保定军、大同军、天雄军以及河南班军十三万人马集中在一起,中宫直进,直捣库伦。

    崇祯皇帝深信自己这次一定可以打建奴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自己打败了建奴,崇祯皇帝一定可以以知兵皇帝名扬天下。

    他甚至认为全旭曾经有一句话非常正确,从来没有功高盖主之臣,只有无能之君,功大,谁能大过两征漠北卫青?汉武帝随手灭了卫氏军功集团,卫氏除了束手待毙,敢于反抗吗?

    他们不敢?同样手握军权的蓝玉蓝大将军,面对洪武大帝的屠刀,他一样不敢反抗,他一定可以利用自己大败建奴之威,胁迫全旭放弃商军军权,他崇祯也不是薄情寡恩之人,只要全旭愿意交出兵权,他就在京城为全旭盖一座商王府,让他陪着自己喝喝茶,吃遍天下美食……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残酷。明军还没有开出长城,他们的兵力部署、行军路线、粮秣存放地点等至关重要的情报便巨细无遗的摆在皇太极案前了……

    崇祯这次北伐规模是空前,几乎集结了大明大半能战之军的远征,刚开始的时候着实让国人大为振奋,认为国家有望了,那闹腾了几十年,把大明折腾得够呛的建奴可以安息了!

    老百姓犹为高兴,辽饷像一座大山压在他们的身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关宁军被全家军消灭了,辽饷没了用的地方,原本还找不到借口,现在好了,可以打着北伐的旗号,继续征收。

    皇帝御驾新征,誓要踏平库伦,大明的百姓都认为这回建奴就算不被灭族,至少也要被打得老实几十年,这辽饷,大概不用交了吧?他们也好喘一口气了。

    然而,大军出征后他们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十万大军,几十万民夫一动,被服、粮秣、军饷……都是天文数字,各级官吏趁机大肆搜刮,朝廷下旨加半两银的赋,他们能加到五两去,整个北直隶被狠狠的搜刮了一轮,尤其是京津一带,不知道多少人被逼得家破人亡。

    没有办法,明末的官吏别的本事没有,搜刮民脂民膏和把事情搞砸的本事却无人能及。层层搜刮,层层漂没之下,京津一带固然被刮得天高三尺,可是送到前线来的军资却远远不够,而随军的文臣以及一些将领再利用职权之便贪墨一些,能发到将士们手里的就更少了,弄得大家都是怨声载道。

    特别是离开长城继续往北,明军的士气却越来越低落了。卢象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忧心忡忡,在他看来高起潜直取库伦之策实在太冒险了,北京到库伦,足有两千多里之遥,补给线拉得这么长,万一清军迂回侧击,明军如何遮护得过来?

    卢象升多次求见崇祯,想将心中的隐忧和盘托出,但崇祯都拒绝不见,他又写了好几份奏折,力劝崇祯停止前进,先稳住后方粮道再说,但都石沉大海,鬼知道崇祯有没有看!

    事实上,他写的信崇祯都看了,但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崇祯一直在等,等卢象升想通了,主动向他认错,只要卢象升肯认错,他就让卢象升顶替高起潜,统率三军攻打库伦。

    其实崇祯何尝不知道,卢象升打仗的本事,一百个高起潜都比不上,这一点,崇祯还是知道的,如果不是因为全旭跟他产生了裂痕,如果不是满朝皆称他是全旭的傀儡,他连卢象升都不想用,只想用全旭为帅,统领三军。

    然而卢象升却没有半点反思的意思,还不停的念叨着陛下你错了,你上了建奴的当,人家在耍你!

    在崇祯的心中,卢象升就是在嘲讽崇祯是一个傻瓜,被人家耍得团团转都还不知道。

    朕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崇祯皇帝在恼怒之下,他索性就不理卢象升了,等他什么时候想通了再说!

    在崇祯的坚持之下,明军不顾一切,继续前进。

    当然,全旭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简直就是苦笑不得。

    战争乃国之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偏偏崇祯还像一个置气的小孩子,耍脾气,闹情绪……

    事实上,比起明朝的文臣腐朽,明朝的军队体系也是腐朽的,大部分卫所的军官都是世袭的,老子是千户,儿子也是千户,老子是百户,儿子也是百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