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名衣衫褴褛的壮汉,他的胸口被一支长矛钉在树上,血流得满地都是,已经干涸,变成了酱紫色,他的眼睛瞪得大大,嘴巴张开,临死前的恐惧和绝望凝固在脸上,令他不寒而栗!

    在这颗树不远处,躺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手里紧紧抓着一把粪叉,头颅几乎离开了身体,脖子只剩下一点皮连着,惨不忍睹。

    这个老人身后是一堆还没有烧干净的茅草和木头,以及两扇烧掉了一大半的门板,他就躺在门板前面,显然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个苍老瘦弱的老人勇敢的拿起粪叉,试图阻止什么人闯进他的家去,结果被当场砍杀,家也被烧掉了。

    原本风景如画的镇子此时已经被夷为平地了,镇子里死尸枕藉,男女老幼都有,一些妇女的衣服被剥光了,赤裸的身躯上到处都是牙印和抓痕,甚至皮鞭抽出来的血痕,很难想象她们临死前遭到了何等可怕的虐待。

    眼前的一幕一幕,让全旭血脉贲张,全身的血液直往头顶涌去,头痛得几乎要裂开来了。

    “不……”

    全旭大叫声着。

    “哐啷!”

    洪海洋被全旭的突然大叫吓得一哆嗦,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全旭睁开眼睛,发现他此时正处在一间庞大的病房里,整个病房都是消毒水的味道。

    洪海洋挣扎爬起来。

    全旭这才发现此时的洪海洋满脸疲惫,双眼通红,胡子邋遢。

    “小旭,是不是做噩梦了!”

    全旭摇摇头,理智告诉他,那不是梦。

    而是即将发现的现实,如果没有自己,那就是血淋漓的现实。

    从辽东到辽西,京蓟、从直隶到两河再到湖广,无数村镇都会化作废墟。

    崇祯元年即将过去,马上就是崇祯二年了,也就是十月份,后金皇太极就要带着麾下八旗和蒙古仆从军从大安口、洪山口以及龙井关涌向京师,直到崇祯三年的五月初五,阿敏放弃了遵化城,退出关外,这场浩劫并没有结束,只是开始。

    要么拼命,要么没命。

    全旭慢慢冷静了下来:“洪哥,有没有吃的,我快饿憋了!”

    “先生您好,您的外卖到了!”

    这时穿着美团马甲的谢琳,提着一个精致的保温桶,走进病房子。

    全旭认出谢琳,谢琳调皮的竖起手指:“嘘……”

    洪海洋倒没有多想,他还以为是李思维或者是马迪点的外卖。

    全旭接过不锈钢保温桶,打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鸡汤香味扑鼻而来。

    全旭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得洪海洋也感觉饿了,不过看着全旭的样子,他也不好意思去抢。

    “那啥,我……”

    “洪哥,对了,有件事忘记给你说!”

    “什么事!”

    “咱们打造的明朝制式的明光铠甲多少钱一套?”

    洪海洋瞬间大喜:“有买主了吗?这个倒是不算太贵,一副铠甲成本需要一万出头,如果量大,成本可以降到八九千!”

    “那好,准备进原料吧!”

    全旭道:“有客户要五百套铠甲,雁翎刀五百、绣春刀也要五百,对了,还有朴刀,不过,不是影视公司要,是一家重甲格斗协会要的!”

    重甲格斗协会,就是民间一个古代铠甲爱好者组成的协会,最初属于国外组织,国内没有,这些重甲格斗会组织比赛,就是穿着那种中世纪重型铠甲,拿着刀剑斧互砍。

    比的就是谁的铠甲防御能力高,谁的兵刃杀伤力强。

    国内有一个爱好者组成参赛,不过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

    洪海洋也听说过,他倒没有想太多,关键是道具厂就可以盈利了。

    现代工艺制造铠甲,比古代简单太多了,后代的每一片甲叶片,都需要人工反复锻打,人工打磨,然后拼装在一起,既费时,也费力。

    可是,现代工艺却更有效,做好甲叶片磨具,直接采取冷铸的方式,用冲压机冲压,一个小时几百几千片给玩一样就出来了。

    当然,锻打的高炭钢,无论强度,还是硬度,远远不如后世的合金,说句不好听的话,打造一片甲叶片,还没有普通的螺丝复杂。

    全旭很快喝完差不多一斤多鸡汤,吃光里面的鸡肉,这些鸡肉并不是普通的白条鸡,应该是农户手中买来的散养家鸡。

    谢琳看着全旭吃完,也不说话,直接收起不锈钢保温桶,转身离去。

    洪海洋的心情相当不错,全旭醒来,道具厂总算接到订单,也开始盈利……

    全旭起身:“洪哥,办理一下出院手续,我要回去!”

    “不,你还是在这里休息几天,公司有我和李姐盯着,你就放心吧!”

    “公司的事你们还是商量着办,我还有其他事!”

    全旭看了看时间,他从明末回来已经快一天一夜了,算了算时间,罗世明等人也该回来,他的计划需要加速实施了。

    想到这里,全旭朝着洪海洋摆摆手。

    洪海洋无奈,只好去跑腿。

    回到永馨园的出租屋,全旭迫不及待的背诵这些物资以及数量,启动穿越。

    ……

    全旭来到明末的仓库里,此时这间仓库里摆放着十几个火盆,不过仓库太大,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比后世冷得太多了。

    全旭拿起对讲机:“三娘!”

    “相公,您回来了!”

    “嗯,通知袁世卿,让他带人过来。”

    “好的!”

    全旭在九块九超市中还发现了一件神器,那就是粉笔,不过数量不是很多,也就五六箱的样子,白色的粉笔和彩色的粉笔都有。

    别看小小的粉笔,在明末用处大着呢。

    明代的教育方式,基本不是老师在上面读,学生在下面跟着念,练习写字,通通都是毛笔,全旭别看是大学毕业,他的毛笔字可是羞于见人。

    九块九超市的库存里有很多文具用品,什么拼音、田字格、算术、象皮、铅笔,水笔、圆珠笔、钢笔,虽然质量不算好,可胜在数量多。

    加上苏彤采购的繁体旧书,学堂的教材总算解决了。

 第六十六章冤家宜解不宜结

    第六十六章冤家宜解不宜结

    孔子门下三千门徒,七十二真传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孔子的教学方式,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模式,既分启发教育,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

    通俗来讲,这其实是一个精英式的教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与现在的月考和期考,大至雷同。

    所谓的有教无类,就是你可以学习,但是能不能学到真东西,那就是看个人的天赋和领悟能力了。

    对于私塾,其实老师带的学生,很少,多者二十余人,少则数人,甚至有的家庭殷实,就专门请几个老师教导一个孩子。

    当然贵族阶级一般都是如此。

    私熟中读书教育,首重识字和背诵,教师教读句逗,首重字形、读音,区分四声。

    如《论语》开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老师在“子曰”边点一小点,领读“子曰”,学生也跟“子曰”,然后点读“学而时习之”,然后圈读“不亦悦乎”,学生均跟着照读。

    这就是老师教学生读书,也就是所谓句、逗之学。等到更深一些,如教读“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句时,必在第二个风字、雨字右上角画个圈,作为标识,教读作去声,即“春风风(读如奋)人”、“夏雨雨(读如育)人”,这样使学生在读书时,通过拉长声音的大声诵读,自然而清晰地区分四声,记牢读音,这也是学作八股文的基本功。

    这样的精英式教育,不仅缓慢,而且成本太高。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全旭的金梯书院,此时有一百多名学生,如果把他们培养秀才的水平,至少要花费十到二十年。

    先不说十到二十年的教育成本,光吃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是到了十几二十年以后,要这群秀才有什么用?

    这样的教育方式,全旭负担不起,也等不及。

    在全旭看来,私塾教育并非完全可取,也非完全不可取,至少在培养中高端人才培养的时候,私塾教育是非常好的,比应试教育下的那种教育方式,要好得太多。

    就像杨振宁,他在四岁的时候跟着母亲认字,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了三千多个字。而应该试教育下,要学三千多个字,至少需要五到八年。

    启蒙教育,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后世的教育模式成本低,效率也更高。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教材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首先要有黑板,也要有粉笔。

    这样以来,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后世的那种方式,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老师在黑板上学习。

    望着粉笔,全旭也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孙望祖和牛金星能不能接受自己这样的理念?

    不过,他并不在意。

    大明的科举之路走到了极致,朝廷需要的读书人非常有限,三年才三百多名进士,大部分秀才和举人都是没有出路的。

    有钱,还怕找不到听话的读书人?

    如果牛金星不听话,全旭不介意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无论牛金星有多大的野心,反正他既然来了,全旭没有答应放他再走,要么为他所用,要么就是死。

    就在这时,仓库外面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袁世卿带着十几名军大衣来到仓库里。

    众军大衣们也没有东张西望,纷纷低头站在门口。

    “东家!”

    全旭指了身后的书籍道:“把这些书和粉笔,搬到图书馆!”

    袁世卿微微一愣,这些书明显是旧书,而且都有被撕扯的痕迹。

    在旧书网上采购的旧书,虽然都是繁体版本,不过问题是,上面印刷着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为了抹去这些痕迹,全旭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撕掉外皮和前言,留下目录和内容。

    好在这些书籍并不太多,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

    数量也不多,因为库存有限,从三五百本到上千本不等。

    袁世卿望着这些被扯掉封面的书,有些痛心疼首:“东家这是谁干的?”

    全旭也知道古代人可不会拿书纸去擦屁股,就不会不爱惜书,全旭摇摇头道:“不知道,反正买的时候就这样了!”

    “这个天杀的!”

    袁世卿一边咒骂着,一边小心翼翼的搬着书,装在大车上。

    结果他就看到了一叠打印好的书封面,好在后世的图书,基本样式差不多,A4打印的封面完全够用。

    全旭指着书封道:“你再找几个人,弄些浆糊,把这些书装裱起来!”

    袁世卿点点头:“好的!”

    袁世卿随便翻看了一下这些书,顿时爱不释手。

    这些书与世面上抄录的书不同,全部都是印刷而成的,不过却要更加清晰,纸张也摸着舒服。

    十几名军大衣很快把书和粉笔搬到大车上,拉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