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袁世卿与开州煤矿达成合作协议,特别是砖窑也用煤炭代替了木柴,窑厂生产速度渐渐进入佳境,平均每天突破一百万块。

    这些青砖与建造房子的砖不同,采取长四十一厘米长,二十厘米宽,厚十厘米。

    修建城堡暂时不急,杜亮就主动要求,给全氏的大院里铺上青砖。

    全旭寻思着,将来建筑城堡,需要用砖可以再把砖取出来,又不会用坏,就这样,整个全旭大院开始铺设了大量的青砖。

    从主屋开始,向外慢慢延伸。

    开州的煤炭,比全旭想象中的要便宜。由于全旭一个用煤炭大户,而开州的小煤矿,为了获得这个大主顾,就拼命压价。

    大名府城里卖的煤炭一斤一文钱。

    他们送到窑场,一船就是一百多石,相当于九吨多的样子,按照一斤一文钱,差不多需要十八两多银子。

    然而,煤炭矿主为了争生意,主动自己降价,五枚银币。而全旭付出的成本,仅仅相当于二百多块钱。

    如果不是煤炭市场不景气,倒腾煤炭也可以大赚一笔。

    随着煤炭的倒来,全旭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煤球和煤球炉子。

    全旭叫来牛结实,将打煤球的模具图形交给牛结实。

    虽然全旭的毛笔字写得不敢见人,可关键是他的作图功底相当不错,要不然,他也成不了一名宣传策划,这个工作可需要美术功底。

    牛结实不识字,可是看着全旭的图画,很快就明白了全旭的意思。

    这件东西并不复杂,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牛结实就打造一只煤球模具。

    这只煤球模具,与后世的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套筒,原本全旭以为古代铁匠会非常困难,毕竟,打造一支枪管,对于工匠们来说,非常困难。

    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样铳管才结实,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

    由于三尺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铳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明代中期,倭寇侵略时明军工匠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

    结果呢。

    牛结实发现全旭弄来的钢材,根本就没有铁,都是钢,他是用小坩埚,把钢铁融化成钢水,直接进行浇铸。

    然后又打磨内壁毛刺与飞边,这样以来,活塞部分运转自如。

    “东家,您看合适吗?”

    “合适,非常合适!”

    全旭望着牛结实道:“你这里有煤炭吗?”

    “有!”

    牛结实急忙将块状的煤炭取出来一大盆。

    全旭道:“我要炭粉,不要焦炭!”

    牛结实又让人端过来在大盆煤粉。

    “倒在地上!”

    全旭指着牛结实道:“加入三四锨土,掺均匀,倒入搅拌!”

    牛结实按照全旭的指导,认真的做了出来。

    煤球里加入泥土,其实是为了定型,毕竟纯煤是无法定型的,更何况,纯煤燃烧更快,这也是为了节能。

    很快,一堆煤泥混合完毕。

    全旭拿着煤球模具,将模具按在煤泥上,随着煤泥的挤出,支撑起活塞杆,全旭轻轻提起煤球模具,用脚轻轻一踩模具,一颗煤球就出现在地上。

    “按照这样的办法做!”

    牛结实起初有些不熟练,慢慢的开始熟练起来。

    全旭接着道:“这种煤球模具,一个需要多少钱?”

    “这个……”

    牛结实道:“耗费四斤七两钢,怎么也要一两银子!”

    “没关系,继续打造,越多越好!”

    全旭道:“成本一两,咱们卖二两银子也不算贵吧!”

    “不贵,不贵!”

    牛结实转而望着铁匠工坊里的众铁匠道:“都听到了吗?现在来活了,抓紧时间干活!”

    牛结实的铁匠工坊是全旭手下所有产业里,唯一一个没有产出的工匠。

    木匠工坊里制作各家家具和展台、书案,天天非常忙碌,而郭富贵也一步一步扩充人手。

    此时的工匠工坊已经有两百五十多名工匠,虽然大部分家具不是庄户们自己用,就是放在学院和其他部分。

    然而,在女人坊的装修过程中,却采购了价值六千余两的家具,算是木匠工坊的第一笔营收,这让郭富贵得意了好几天,每次看到牛结实的时候,他的鼻孔一直朝天。

    这让牛结实非常郁闷,好在铁匠工坊也可以盈利了。

    原本全旭计划,从后世购买煤球炉的炉胆,结果,杜亮在看到炉胆的样式以后,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可以做。

    仅仅四天功夫,杜亮就拿出了炉胆成品,甚至连外壳也做出来了。

    在这四天的时间里,牛结实等工匠,在全旭大院外边的空地上,打了足足两万多颗煤球,密密麻麻摆成非常壮观。

    随着炉胆的炉壳都是陶制,比薄铁皮制作的煤球炉自然是更加沉重,不过煤球炉也不是到处移动,影响不大。

    全旭将一颗已经干了煤球放在柴火上烧,直到煤球烧得一半通红,就用煤夹子夹起来,放进炉膛里,接着再放入两块煤球。

 第一零七章求求东家给条活路吧(二更求订阅)

    第一零七章求求东家给条活路吧

    全旭早就想过使用煤炭来代替木柴烧饭和烧窑。

    只是非常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了。

    原来积雪冰封,交通不便,他想买也没有地方买,他没有选择,只能砍伐松树林。

    现在他终于把煤球和煤球炉子弄出来了。

    当然,起初还有大股的浓烟冒出来,三娘赶紧跑过来:“相公,烧火的事,让我来!”

    “不用了。”

    也就是一柱香的时间,炉子里的黑烟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团团蓝色的火陷。

    全旭将他那个从后世带过来的水壶放在上面。

    全旭这才发现,上面还缺一个铁圈。

    好在牛结实的效率够可以的,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灶台罩打造好,放在煤球炉上,不大不小,正好合适。

    三娘这时发现这个小小的煤球炉,虽然看着没有柴火烧得旺盛,然而烧水的速度却比柴火还要快,在一刻钟后,烧了整整一水壶开水。

    三娘将水壶里的开水倒进暖水瓶里存放起来,不多时第二壶开水也烧开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二娘点点头:“这个炉子可以烧水,自然也可以炒菜?”

    “这是自然!”

    全旭试着搬了一下煤球炉,感觉重量在七八十斤左右,有点沉。他将煤球炉搬进厨房里,二娘洗洗手,开始给全旭做饭。

    全旭劝过二娘很多次,只是她执意要做事,全旭也没有办法。

    这一点,三娘就比较听话,全旭让三娘管理女家丁兵,她就负责训练,让她管银库,她就负责管理银库。

    全旭望着牛结实道:“煤球模具,已经打造多少了?”

    “回禀东家,现在有六多百个!”

    “做够一千个!”

    全旭笑道:“以后大名府所有人都会烧上煤球!”

    毕竟,大名府拥有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就像这样的煤球,一家三口,每天三块就足够用了。

    而煤球的成本,全旭买的时候不到九吨多五枚银币,也就是相当于百斤煤炭,大约两三十钱的样子,既使赚五倍的利润,卖一文钱一颗煤球。

    那么一个月才需要九十文,九十文钱能买到的木柴,大约半担,约五十斤,可是这五十木柴能烧多久?

    为什么明朝一到冬天就有很多人会冻死?

    就是因为没钱买柴烧,不舍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不是豪门大户,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薪水,光烧柴就需要烧掉三分之一。

    相较而言,一钱银子不到的代价,还是众百姓可以接受的。

    全旭大院开始烧上了煤炭,这种用粘土与煤炭混合而成的煤球,成了全旭大院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种煤球炉与后世的煤球炉几乎如出一辙,做饭、烧水,非常方便,最关键的是,随着这种东西出现,反而成了一个盈利点。

    别看这种煤球没有技术难度,随着煤球炉的出现。

    大名府城很多人也前来采购,就是这样简单的煤球炉,成本不到一百钱,卖到三百钱居然供不应求。

    农村的百姓还好说,他们可以捡些柴火或者砍柴,解决生火做饭的问题,然而城中的百姓就只能买柴,这反而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随着煤球炉的出现,这种方便的炉子,迅速成为大名府以及周边的一种紧俏商品,不过仅仅半个月之后,仿制品就开始出现。

    好在全氏的煤球炉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销量也在节节上升,有大名府、也有开州甚至东昌府、广平府的商贩前来进货。

    经过周宏儒的计算,仅仅煤球炉这一种商品,每天可以为全旭带来将近一百两银子的进账。

    一百两银子全旭虽然没有看到眼里,不过这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要知道需要卖出去三百多个炉子才能赚钱一百两银子。

    至于煤球,这种东西的利润更高。

    一颗煤球,需要用一斤多煤灰,一文钱的煤炭可以制作成三颗煤球。

    至于其他成本,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全旭给工人的费用就是三顿干饭,约合每人三斤多米,可是他们每名工人一天至少可以做六七千颗煤球。

    煤球虽然不值钱,可架不住数量多啊,尽管多次增加人手,一天可以生产煤球五十万颗,依旧供不应求,五十万颗煤球,就是五十万文,约合五百两银子,利润就是三百多两。

    一天三百多两,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上万两银子。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个煤球场也被全旭独立了出来,直接建造在夹沟河河畔,划出四五百亩的空地,用来晾晒煤球。

    以牛结实的儿子牛欢喜当煤球厂厂长。

    通过女人坊的口碑发酵,女人坊的营业额在节节攀升,事实上,虽然女人坊只是在大名府府城里,就连远在京城的贵妇也前来消费。

    她们不仅仅是前来采购奢侈品,最多的则是为了享受SPA,享受美容护理。

    进入二月底,女人坊的会员存款正式突破百万两。

    全旭刚刚开始想着拿着明代的古银,放在后世贩卖,然而购买工业白银,铸造银币花出去,结果呢,随着全旭拿出来的银锭越来越多,苏彤提醒全旭,他已经进入有关部门的视线,有人开始调查全旭。

    全旭吓得只好取消了这个打算,他将女人坊的存款,抛出火耗,铸造成银币,虽然只是加入了百分之五的锡,但是由于采取的镀膜工艺,全旭的银币不仅成色靓丽,而且图案美观,更重要的是,份量足。

    无论再精确的称,两枚银币之间的差距不到一厘(05克)

    全旭铸造的锤子银币却非常受欢迎,使用方便,一枚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