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秦川恭维了几句,又小心翼翼地低声问道:
  “不知当今天子,有没有换人呢?”
  周秦川方才挖空心思地想了半饷,总算想出来这么问,能几无风险地套出当下何时。
  这话里暗中表明,周秦川可不是不知道天子是谁,只不过在山中时日久了,不知道有没有换人坐龙椅而已。
  李子去关阳镇找寻方大夫的时候,周秦川就向小济打听过今夕何夕了。
  不过小济年幼,并不关心当今谁坐金銮殿,只知道数十年前,太祖起兵反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最后定鼎天下,立国大明。
  小济虽然有些颠三倒四,但总算说清楚了当今国号,也算不错。
  从其口中,还听出一些其他讯息。
  这世界没有飞檐走壁的侠客,或是上天入地的仙师,同穿越前的时空没甚区别。
  西游人物也有,但小济自己都知道,那就是听了当闲耍乐的。
  知道这个时空与武功仙术不沾边,周秦川倒也不太失望。
  他此时已能肯定,那道雷定然改造了自己的身体,总算是合了穿越者的设定,有了金手指不是?
  至于好处到底有多少,还得慢慢发掘。
  要是能把当下环境了解得更详细一些,就再好不过。
  李子一心上进,听小济说经过三年的医馆学徒生涯,已是粗通文墨,想来懂的事儿应该多出不少。


第16章 景泰

  果然,李子没有令人失望,对周秦川的问题,也没有丝毫起疑,很痛快得,就把他的所知一五一十都交待了。
  从他口中,周秦川总算得知当下乃是大明景泰年间。
  不过具体是哪一年,李子也有些拿不准。
  只记得医馆里不少人说过,约四五年前,有胡虏在塞北崛起。
  竟然在边关生俘御驾亲征的当今太上皇,一度兵临京师。
  幸得于少保挺身而出,果断立新帝,断了鞑虏挟制皇帝,要挟大明的念想。
  痛斥急欲迁都,意图偏安江南的臣子,誓死与蒙人周旋。
  随后京师城下一场大战,鞑虏最终大败亏输,狼狈退回草原,并在一年后,放回了太上皇。
  原来是大明景泰年间啊,周秦川暗呼侥幸。
  关于这个时代,他还算有些了解,多少能占些先机。
  这也拜他之前去不了西湖游玩,除了在网上看看图片视频外,还把与西湖相关的事宜查了个底掉。
  其中就包括和岳飞一同在杭州西湖立庙的于谦。
  此于谦可不是那个同郭德纲说相声的于谦,而是写出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于谦。
  李子所说的那场让大明丢尽颜面的大战,必是“土木堡之变”无疑。
  而他口中的于少保,就是周秦川所了解的那个于谦,续大明国运,挽狂澜于既倒的于谦。
  说起来,这个年号持续时间不长不短,但是一头一尾的两件大事,却异常有名。
  数年后,当今太上皇成功复辟,史称“南宫之变”。
  除此之外,整个景泰年间平静无波,几无大事发生。
  不知是史官有所忌讳,还是文献资料被人为毁去,就不得而知了。
  能让后世之人留念的,是以该年号命名的瓷器…景泰蓝。
  宫廷朝堂之上虽然混乱,但民间却算得上太平。
  此时的大明,立国不足百年。
  历经洪武、永乐期间的积极拓土开边后,仁宣之治开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在造就仁宣盛世的同时,军事上开始主动回撤。
  但于百姓而言,却是好事。
  数年前的土木之变,虽是明廷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分水岭和转折点。
  但帝国百姓却没受多大影响,此际的民间生机勃勃,乃明代中后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派繁盛之象的肇始。
  总之,此时不是明末乱世,难以趁乱而起,封侯拜将,甚至进窥大宝。
  但太平盛世,却也不必担忧性命安危,只要肯用心,愿出力,做个富家翁是不成问题的。
  要是能吃苦,静下心来苦读四书五经,走科举之路,当个小官也不是没有可能。
  穿越的时间地点既已清楚,接下来的事,就是安心养伤。
  保证右腿不瘸不废,才能在这异界大展身手。
  只是这药嘛,周秦川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是不放心李子他们医馆的疗伤水平,而是他自己有一个经过验证的偏方。
  之前的两次骨折,都是用此方,才得以在体质极差的状况下,迅速痊愈的。
  如今身体大有改观,用这个方子肯定效果更好,没有必要亲身去体验其他疗效未知的药方。
  刚才李子一番好心,说是当了狼皮之后就去抓药,周秦川不知该不该把秘方告诉他,让其按方抓药。
  不是周秦川敝帚自珍,而是他知道所处的历史节点与地点之后,不知方中主药此地有没有。
  也罢,先问问再说,要是没有,可以参照提供此方之人的建议,用其他常用药代替。
  怎么着,也要比这乡野郎中靠谱一些吧,周秦川可不希望自己狠心打断的腿被接好了,却坏在用药上。
  “李子,你既在医馆,想必对药很熟咯?”
  “那还用说,周大哥,一进医馆,先是干苦力,然后就是跟着采药,帮着制药、碾药、打下手,人多的时候还得帮忙抓药,可以说医馆里的用药,就没有我不认识的。”
  一提起药,李子颇有些自豪,说话神采都不一样,眉飞色舞的。
  “那。。。三七这味药,你知不知道?”周秦川稍稍犹豫了下,还是问了出来。
  “三七?”
  李子眼珠向上,努力回想,不一会儿,缓缓摇头:
  “没听说过,周大哥,这味药有何功效?”
  周秦川暗道不妙,不甘心中又追问:
  “你再好好想想,李子,这药又名山漆,乃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治疗外伤骨伤的良药。”
  一旁的小济见周秦川神色严肃,也敦促李子好好想想。
  怎奈没有就是没有,李子皱眉苦思半饷,最后颓然摇头:
  “周大哥,真没听说过这味药。”
  周秦川有些懊丧,在那道方子里,三七就是“君臣佐使”里的君药,虽说能用其他药替代,可是之前没有试过,不知疗效如何。
  他老家在滇南,要找三七那真是方便得很。
  说起来,这就是周秦川对历史,特别是对三七这味药的历史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了。
  此乃大明景泰年间,若欲用三七,在滇南一带不用发愁,不过这里是中原鲁东,尚未有人听闻。
  要等近百年后,正德嘉靖年间,才逐渐传入中原。
  “周大哥,你这骨伤,是不是用这山漆疗效上佳?”
  李子于医药一途甚是精明,见周秦川听说没有三七,神色颓然,那还不明白其中秘奥。
  “没错。”周秦川点头,顺带着讲解了一下三七的功效。
  正要形容一番三七的模样,好让李子今后采药的时候,若能碰巧遇上,千万不可放过。
  这玩意儿他不但见过成品,还在人家的栽培基地里见过幼苗。
  他心中还有侥幸,万一三七不是滇南独产,只是此地之人不会用呢。
  这里山虽不高,但此时林却密,说不定会有收获。
  没想到却被李子给打断了话头:
  “周大哥,此等秘辛,你就不必说与我们听了。”
  说完还偷偷瞄了吴大三人一眼,见他们吃得正欢,完全没有理会周秦川同他的交谈,这才放下心来。


第17章 为师

  见其举动,周秦川恍然醒悟,这是大明,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传男不传女的时代。
  此时的人把传承、秘方什么的,看得非常重,宁可身死失传,也绝不外泄。
  为了获得一个秘方,哪怕杀人越货,恐怕也是在所不惜的。
  三七这味药,哪怕是单用,功效亦是不凡,若附近山中真有此药,只要能认出来,就可凭此养家糊口了。
  刚才这番不加避讳的举动,确实是有些孟浪了。
  不过李子这小子,倒挺有意思,不但没有借机学会识别三七,反倒主动提醒规避,实在难得。
  在后世,这种方子得之不难,周秦川又不打算行医,干脆把识别三七的法子,还有那个疗愈骨伤的偏方,及没有三七的替代方子,都一并说与李子好了。
  再者说,养伤这段时日,自己的饮食多半靠小济,而医药,则需李子负责,他是学医的,只要稍微上点心,这方子根本瞒不住他,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传授。
  卖个好给他,说不定这小子今后成为神医,自己也有保障了不是。
  对了,这小子姓李,没有大名,不会是明代名医李时珍罢,难道自己真的走上了穿越前辈们收名人做小弟的光明大道?
  周秦川想着想着就跑了偏,却不知这个想法实在错得离谱。
  李时珍差不多还要百年后才出生,而且地方也不对,湘北蕲州才是李时珍的家乡。
  “兄长,兄长!你是不是又饿了,我这就去取些肉来。”
  见周秦川不知怎的,目光忽就呆滞起来,嘴角隐隐还浸出涎水,小济就此误会了。
  “哦!”
  周秦川回过神,伸手拦住小济:
  “我不饿,刚才走神了。”
  又低声对李子道:
  “无妨,李子,这味药在滇南并不少见,算不得什么隐秘,就是我要用的那个疗伤药方,知道的人也大有人在,今日就一并告之于你,就当是你为我接骨疗伤的酬劳罢。”
  这话周秦川说的不假,不过乃是他穿越前那个时空的状况,而此时的李子,只当他在宽慰自己,并不相信。
  “这。。。”李子吐出一个字后,胸口剧烈地起伏了几下,方才接上话:
  “这太贵重了罢,周大哥,李子万万承受不起。”
  小济在一旁却是不以为然:
  “我说李子,你也忒不上台面,我兄长有好处给你,有甚承受不起的。”
  李子白了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一眼,无心同他解释,只对周秦川说道:
  “周大哥,李子年纪虽幼,但也识得几个字,事理还是明白的,这等秘辛,足以传家,小子实在是愧不敢受。”
  嘿!这小子,还挺倔,得换个方法说服他。
  “咳。。。李子,我尚未成家,哪里来的子嗣传家。”
  说到这里,周秦川抬手,示意李子稍安勿躁,听他说完:
  “没错,今后我肯定要传宗接代的,不过,实话说与你听,我既不想从医,也不想让子孙后代从医,这味药和方子于我,实实无用。
  而我看你于医药一途上,甚有天份,传与你,才能治病救人,发扬光大,不埋没此方。
  如此,可算两相其便,就勿要推辞了。”
  李子嘴角抖了两抖,双膝一弯,就要下跪。
  亏得周秦川眼明手快,左手撑地,右手及时将其扶住:
  “你这是作甚,李子?”
  “授艺大恩,情同再生父母,岂可不拜?”
  “一药一方而已,当不得如此大礼。”
  “一字亦可为师,何况传家方药乎?”
  李子不依,身上发力,执意要下跪。
  周秦川坐在地上,腿脚使不上劲儿,扶得异常吃力。
  而旁边的小济,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没有劝解的意图。
  古人拜“天地君亲师”,对待“师”,行跪拜大礼,那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