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等平民百姓,对于这些会道教门,还是少招惹的妙,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
  谭蒙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不再入教问题上继续纠缠,转而又谈起了唐僧:
  “要说唐教首,不,还是贤弟叫的唐僧好听些,唐僧此人传教的确有一套,你没见那些信徒将他视为在世圣贤,恨不得供到自己家中,啧啧,端得厉害。
  就是有些不通世务,教内大权反而旁落到了莫七手中……”
  谭蒙边喝着小米粥就咸菜,边漫不经心地把板升城内的权力结构大体说了一下。
  总结下来,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唐僧只不过乃名义上的白莲教教首,实则不过一个傀儡和吉祥物,以传教为主。
  教内人、财、物等大权,悉数由莫七掌控,到也失八秃同也先勾搭,筑建板升城,坑蒙拐骗中原汉人来此开荒种地等等筹谋,都是莫七一力促成的。
  周秦川尽管有些疑惑,这谭蒙为何对白莲教知道的如此之多之详细,还专挑苏幼蓉去隔壁照顾秦琪,小济吃完朝食出去玩耍,只剩他二人时给他说得如此详细。
  但还是虚心聆听,暗自牢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早晚要逃离此地,对这些隐秘之事了解多些没坏处。
  谭蒙甚有眼力,很快察觉到周秦川的疑惑,当下不动声色,面露羞惭地提了一下自己的过往。
  他说自己两年前就曾经被掳到此地开荒种地,后来想方设法逃了出去,没想到这回出塞走商却又着了莫七的道儿。
  周秦川终究才是个学生,听了谭蒙的解释,疑虑去了大半,还琢磨着同谭蒙的关系可以再亲近些,出逃之时不妨叫上他,毕竟是有经验之人。
  两人都有意交好对方,就这么闲坐而聊,谭蒙年纪不小,走南闯北,见识极广。
  甚至连猜带蒙地说,唐僧既然姓唐,又是白莲教首,说不定就是永乐年间在鲁东一带作乱的白莲教女教首唐赛儿的后人。
  当时起事的唐赛儿,一度声势浩大,连败当地驻军,朝廷最后是出动了京师精锐,方才将其镇压下去。
  然而首领唐赛儿最终却不知所踪,明廷后来虽然声称抓住了真身,并施以凌迟之刑,但谭蒙估计,多半是找了个替身背锅,用酷刑来震慑百姓和漏网的普通教众。
  周秦川对此倒是不太了解,就当乡野轶闻,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心里还想道,这唐僧若真是唐赛儿后人,在白莲教中倒也算得上根正苗红,只是不知能算是教几代?
  。。。。。。
  就在周秦川和谭蒙谈论唐僧的时候,唐僧本尊此时正在板升城属于他自己的那套小院中,与两个来访者侃侃而谈。
  二人左衽髠发,俱是蒙人,为首者正是北元知院,兼如今的也失八秃大总管阿剌。
  三人言笑晏晏,看似相谈甚欢,眼见得已经聊了一会儿。
  阿剌将座前清茶一饮而尽,起身告辞道:
  “教首学贯古今,一席话让我收益良多,本想再多多请教一二的,奈何俗事缠身,不得不就此告辞,甚是遗憾。”
  “知院过誉了,我不过看的杂书多些,何来什么学识,知院愿听我唠叨,那是给我面子,若有空闲,一杯茶一张嘴,静候知院大驾。”
  唐僧回礼道。
  阿剌哈哈大笑,略拱了拱手,翻身上马,带着赛刊王和静候在外的几个侍卫绝尘而去。
  “知院闹言(闹言,也是蒙语大人的意思,比答日格要更显亲近),这姓唐的名为白莲教教首,实为傀儡,比之当初的脱脱不花还要不如,你这趟板升城之行,我看没甚作用。”
  赛刊王与阿剌并辔而行,在他耳边说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阿木尔安答(赛刊王的名字查不到,取了个阿木尔的名)。”
  阿剌摇头道,他二人抱成一团,为了彼此取信,早已义结安答:
  “唐氏此人,虽然没有脱脱不花那般实力,孤家寡人一个,不过在他们白莲教普通教众之中却是威信甚高,远超脱脱不花,如今莫七携心腹随军西征,帮也先料理事务,出谋划策。
  板升城内明面上数唐氏最大,他还是能说得上话的,我既总管也失八秃,板升城作为咱们的粮食来源,就不可轻忽。
  试想那莫七若是陨于西征途中,唐氏岂不是有可能就此坐大,咱们早早交好于他,也算结个善缘。”
  “知院闹言眼光长远,非我能及,所言有理啊。”赛刊王小小地拍了记马屁。
  一行人也不顾道上有人,纵马狂奔,出城而去。
  。。。。。。
  砚书默默站在唐僧身后,待阿剌等人消失在视野中后,方才低声问道:
  “老爷,这帮蒙人有何图谋?”
  “管他有何图谋,咱们自己该干啥干啥,他若来了,清茶一杯,闲谈半日,却是无妨的。”
  “可是……莫七此时不在,要不要趁机发难,也好在教内正本清源,让那些附逆知道谁是真正的教主。”
  唐僧长叹一声,“砚书啊,我知道你忠心,可咱们这几年,也就暗中有了那么十几个自己人,一旦发难,可就全都暴露出来了。
  你想过没有,若事有不济,他们也不敢拿我怎样,我倒是不虞性命,你们这些人,多半难以生还。”
  砚书单膝跪地,“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为了教中大业,砚书这条命又算得什么。”
  “嘿嘿,什么无生老母真空家乡,那是用来哄骗愚夫愚妇的,你怎么也信?
  莫七根基深厚,即便远走,也留下不少亲信,城中巡卫牢牢被其党羽掌控,咱们这些人,能有几成把握?”


第184章 私心

  板升城的武装力量被称为巡卫,规模在三百人左右,是莫七亲手组建,交由心腹掌管的。
  他这次随瓦剌大军西征,带走了数十人作为亲卫,不过仍剩两百多人。
  “咱们可以同阿剌内外勾连……”砚书不服气道。
  “此话再也休提!”唐僧猛地喝道:
  “想那阿剌,不过是也先座下一条恶犬,岂敢违背也先意愿,交恶莫七,扶我等上位?
  即便他胆大包天,或者一时痰迷心窍,等也先回军,我等也俱为齑粉。”
  看着砚书有些不服气,却又无计可施的样子,唐僧叹了口气,“起来罢,地下凉,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么,我做好我的傀儡,相机把丹儿送回中原。
  让她成亲生子,做个普通百姓,让我唐家从此不再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我知道,老爷。”砚书声音有些哽咽:
  “可我就是有些不甘心,这白莲教的基业,可是一直都姓唐的,如何就成了那姓莫的天下。”
  “姓唐姓莫,又有何差异。”唐僧叹道。
  谭蒙猜得不错,他实是唐赛儿后人。
  如今在白莲教内却身份尴尬,名义上他是一教之主,大权却早已旁落到了莫七手中。
  如今的他,除了传教,更多的只是个教派象征,知道的称他教主,不知道的,叫他长老、师父。
  称呼什么的,他不在意,甚至就连教内的地位,他也不在意了。
  说起来,莫七实是有功于白莲教的,他将在关内几乎被官府灭绝的白莲一脉,带到关外,还闯出了这大好局面。
  尽管唐僧并不赞同与蒙人合作,直至如今也是这般想法,这有悖于本教反抗异族的传统。
  想想元末之时,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统治的,可都是白莲一脉。
  但奈何关内环境恶劣,再呆下去的话,恐怕道统根基都会被毁,莫七建议出关传教,也是无奈为之,没想到却意外闯出了一番局面,就此奠定了莫七在教内的地位。
  只是唐长老深知,同蒙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个不好就是万劫不复。
  他是唐家后人,又为白莲一脉奔走多年,为之献身倒不足惜。
  唯一担心的,是唐丹这孩子,她可不能凋落在塞外,怎么也要回到中原。
  为此唐僧甚至起了私心,想让这孩子成为普通人,找个好人家嫁了,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过完这一生。
  是以唐丹身体底子虽好,但他却并不让其习武。
  当然了,也有怕这孩子天赋太高,习武之后,仗着武力和自己的名声欺负他人的考虑。
  每有新人到来,唐僧都会以传教的名义试探一二。
  发展手下什么的不是重点,有莫七的人盯着,做不成什么大事。
  重点是不信教之人,特别是商贾,但凡心性坚定,难以蛊惑的,唐僧都会特别留意。
  唐僧并不指望自己能折服他们,就只是先示个好。
  他的本意不过是能在这些人中找出几个,与之处好关系,待时机成熟,或可让他们带着唐丹返回中原。
  凭他自己,还有砚书侍剑二人,是绝无可能做成这等事的。
  即便板升城中还有十多个不为人知的手下,唐僧也不敢独自冒险行事。
  人数太少,即便能出得了板升城,也难以逃脱瓦剌骑兵的追击。
  唐僧的谋划,是打算暗中多多鼓动撺掇那些不愿留在此地之人,弄出个大乱子来。
  然后让手下护着唐丹,趁乱混在这些人中,如此方才有可能逃脱也失八秃和板升城,顺利回到中原。
  唐丹的身份在板升城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唐僧尽管有些担心,但为了女儿今后的幸福,却也不得不冒险行事。
  入关前需要应对的,主要是也失八秃和板升城这两处,其他人即便知道唐丹身份,也无碍大局。
  入关后分道扬镳便是,即便被人泄了底,但只要逃脱朝廷鹰爪的追捕,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住下来,从此与白莲教不再相关,想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周秦川一家三口,正是唐僧重点观察的对象之一。
  “对了,丹儿呢?”唐僧不想再同砚书争执,这个手下始终有些不太甘心,总想着要把教内大权夺回来。
  可自家事自家清楚,唐僧知道自己传教可以,但统合一个教派的本事却没有,况且他从心底里也不愿同蒙人打交道。
  “圣女由侍剑陪着,去找那周氏一家三口去了。”
  砚书也不再纠结,他是孤儿,自小由唐僧养大,并且教了不少本事,尽管不太赞同唐僧的决断,但仍是会服从。
  “哦,这妮子,什么时候同那家人处得这般好了?”唐僧颇感兴趣。
  “嗯……老爷,圣女是去吃那家人刚弄出来的叫做面包的吃食。”
  唐僧一脑门黑线,自己闺女什么德性他十分清楚,本意是让她去与人打好交道的,可别弄巧成拙,坏了自己大计。
  要想鼓动人闹出大事,自然得把这些人的脾气秉性还有真实想法摸个透彻,唐丹四下里晃荡是幌子。
  真正窥探人的是侍剑,当然了,这也只是明面上的行动,暗地里另有人手去接触这些人的真实想法。
  见唐僧神色,砚书知道他的担忧,安慰道:
  “老爷放心,侍剑性子沉稳,对你的吩咐向来不打折扣的执行,不会亏了那家人的。”
  唐僧想想也是,有侍剑在,那丫头闹不出什么乱子来的,当下笑问:
  “那周家大郎弄出来的面包是个啥玩意儿,你吃过么?”
  “不曾吃过。”砚书摇头道,“昨日才弄出来的,数量不多,只有他们的亲友才尝过,据说香味能飘出几里地去,听说今日就会对外开卖。”
  “难怪丹儿会动心。”唐僧这女儿,鼻子比狗还灵,能忍到今日才去,已是难得了。
  唐僧想了想,又问道:
  “周大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