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清侯石亨乃石彪族叔,曾伙同武安侯郑宏、武进伯朱瑛,先侵吞官库银帛,再买粮倒卖到边境,空手套白狼,大发横财。
  年富到任大同巡抚后,上的第一个折子,就是弹劾这三人,但景泰帝只是治了三人家仆之罪。
  石彪带兵越界他镇,又遭年富弹劾。
  石亨联合京中权贵,罗织年富罪名,奈何年富深得景泰帝和主持朝政的兵部尚书于谦信任,未能成功。
  不过自此,石彪和年富两人算是结下了梁子。
  “哦,那这二人对如何处置我等,有何看法?”周秦川问道。
  他最担心的,是两人相互敌对,那么难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凡是对头的提议,不论对错,一律阻挠。
  在处置他们一事上,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两人都是地方大员,各有背景后台,朝廷会用谁的建议,还真不好说。
  尤其是石彪,周秦川深怀戒心,这石氏叔侄他可是知道的,夺门之变中助英宗复辟的大功臣。
  两人一身富贵本来自于谦举荐,和景帝的重用,谁知道一个转身,就背叛恩主,转投敌营,这等人品,实在不能让人放心。
  门达微微苦笑,“这二人久历官场,如何会暴露自己意图。”
  “琪妹,你有何看法?”周秦川想想也是,最终把问题抛给了秦琪。
  关于前景,他们也曾聚在一起商讨过。
  秦博身为也先长子,又携前元印玺相投,定然是能封王的。
  至于其后怎么安置,就难以预料了,毕竟之前大明没有先例。
  对他们最为有利的方案,自然是如同朵颜三卫一般,在远离阿剌的势力范围,靠近长城一线,划一块地给他们驻牧。
  理想之地,莫过于辽东,不过那里实在太过遥远,从关外走的话,凭他们的实力难以成行。


第241章 同盟

  要是从关内走,他们这近万人马需要横穿晋冀大地,甚至迫近京师,作为刚归附的外蕃势力,朝廷哪会允准。
  次一点的,就是他们路过的河套,虽然与阿剌毗邻,不过除了冬季,平时都有黄河阻隔,套内亦有少量明军,双方互为犄角,当可与阿剌较力一番。
  当然了,也可能让秦博在京师做太平王爷,其余人等,或做匠户,或充军户。
  最糟糕的结局,自然是被大明人道毁灭,不留一丝痕迹。
  不过以目前看来,这个可能性不大,毕竟天朝上国的面子,大明一向看的很重。
  自甘藩属,称臣纳贡就能让明廷志得意满,何况是上缴了前元印玺的他们。
  “这些地方大员的意见不过是参考罢了,真正能做主的,还得是朝中诸公,秦川哥,你和我兄长的京师之行,任重道远啊。”秦琪回答。
  尽管朝廷的回覆还未下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必然得去京师一趟,特别是秦博,得上演一番称臣朝拜,敬献印玺的戏码。
  甫一入关,那些印玺就在大同文武的眼下过了一道,巡抚年富亲自验证了一番,将最为贵重的传国玉玺拿了去,飞骑送往京师。
  其余印玺都没有拿去,而是让他们收好,等着进京后,再献给当今陛下。
  这不算意外,传国玉玺除了要让当今天子先睹为快,召集人手鉴别真假也需要些时日。
  其余前朝印玺,贵重与否不提,他们之中不论由谁保管,都是战战兢兢的,说不定还会被人攻讦,说有不轨之心。
  与其如此,还不如索性对秦博大方一些,静等朝廷表态再说。
  进京的人选周秦川他们之前商讨过,其中必然有秦博一个,不过他这一走,秦琪和王善武就得留下。
  能让蒙、汉双方都听话的,除了秦博,似乎就只有秦琪了,这一点,就连周秦川都做不到,在蒙人那边,他还没有多少威信。
  至于王善武,则需留下来统领骑军。
  因着斜方谷人手短缺,梁五也得留下来帮忙。
  周秦川和苏幼蓉,好歹比其他人要熟悉中原一些,自然就是跟着秦博一道进京的不二人选。
  再加上小尾巴小济,四人得在人生地不熟的京师上下打点,达成他们所愿,实在不容易。
  这就是秦琪所说,京师之行任重道远的由来。
  既然年富和石彪这一文一武两大地方要员对如何处置他们态度不明,其他三个老狐狸就更不会表态了。
  不过了解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代王朱仕壥和总理石璞是小透明,门达三两句话就略过不再提,最后在镇守中官马庆的身上,方才着力介绍了一番。
  周秦川这才知道中官就是宦官,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太监,不由感叹自己还是读书太少,见识短浅。
  马庆此人,既然能监军一镇,想必是有些势力的,而且还是太监,应该也比其他人要好打交道一些,门达此前不就是走的他的路子么?
  若能结盟,把这份大功让与他些,当能更进一步,升迁京师之中。
  如此一来,马庆岂不是就成了自己等人在京中的靠山和耳目。
  至于门达嘛,有了马庆的关照,想来不会混得太惨罢,成,就这么办,先去探探此人口风。
  。。。。。。
  斜方谷外旌旗招展,战马嘶鸣,人影憧憧。
  此时距周秦川他们入关已有大半个月,朝廷在鉴别了传国玉玺的真假后,终于下了旨意,让博罗纳哈勒,也就是秦博入京谒见,敬献印玺,听封受遣。
  秦博和秦琪扒着人头,挑了千余人马随行入京,其中七百是蒙人精骑,剩下的三百人,则是汉人精锐。
  周秦川一开始觉得,入京觐见带这么多人马,是不是有些招摇,惹人忌惮。
  谁知兄妹俩告诉他,想当初土木之变前,也先一次朝贡能有两三千人,与之相比,千余人根本算不得什么。
  要是人数大幅减少,在朝廷眼里,那才不正常。
  带队进京的,计有秦博、周秦川和苏幼蓉,小济本也要去,不过他想把已经成了好玩伴的唐丹也带上路,这就不成了。
  眼下他们前途未卜,自身尚且难保,凡是与白莲教相关的,都需死死瞒着,哪里容得这般玩火。
  加上小济这熊孩子擅能闯祸,这一趟周秦川就没带上他,而是让其留在斜方谷里,自穿越以来,两人尚是首次分开。
  不过有唐丹陪他玩耍,又想到能脱离苏幼蓉的管束,小济居然没有吵闹,就这么同意了。
  他哪知道,苏幼蓉早将教导他的职司交给了秦琪,读书写字的恶梦并未结束。
  陪同他们进京的,还有一千大同边军,由阳和卫高同知率领,此乃朝廷通过兵部下的令,算得上一次公费旅游。
  不但有点小功劳,还能在京师露露脸,高同知和他手下的士兵都很兴奋。
  门达在经过身份勘验后,自然也得以锦衣卫的身份进京。
  作为唯一一个从草原变乱到入关投明都全程参与的大明官宦,门达不但得向锦衣卫禀报详情,今上那里估计也逃不脱。
  京中赶来勘验门达身份的,是南镇抚司的一个镇抚使,据说叫卢忠,此刻脸上虽然挂着笑,心里却在叫着苦。
  听说瓦剌王子率部相投,其间有锦衣密探的影子。
  本以为这泼天的功劳全是他们锦衣卫的,这回能狠狠长一把脸。
  谁知……谁知还有马庆这厮参与,这么一来,锦衣卫的功劳可就小多了,甚至在明面上,还得感谢马庆的及时援手。
  据门达所说,当年顶头上司被下狱问罪后,他孑然一人,身无分文,乏人支持,茫然无措间,就要放弃塞外已然铺陈好的线索,回京复命。
  巧遇大同镇守中官马庆后,有了他的支持,这才得以继续留在塞外打探消息,此次能够说服瓦剌王子南下附明,更是马公公耳提面命的结果。
  卢镇抚使暗中恨恨地瞪了门达一眼,这个不成器的家伙,干什么不好,偏生投靠了死宦官。
  遇上门达眼光,转瞬却又换了笑容。
  不爽归不爽,反正自己这个镇抚使既无实权也无靠山,天大的功劳分到自己身上也不过是毛毛雨。
  人却不能得罪,不提眼看就能飞黄腾达的马庆,就是门达,估计也能因功升至镇抚使,和自己一样的位置,再有马公公撑腰,前途无量啊。
  只是自己就惨了,此次大功变小功的锅,多半得自己来背,看来得……
  脸上挂着笑容的卢忠,眼光在门达和马庆的身上扫来扫去。


第243章。关于第241章的修改说明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请记住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242章 交易

  马庆乐滋滋地与门达站在一起,言笑晏晏间,两人相谈甚欢,与卢忠卢镇抚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没法不乐,瓦剌人入关后不久,门达就带着瓦剌大王子的亲信主动找上门,先是说自己资历浅薄,不足以担当这天大的功劳,想要邀他共享富贵云云。
  初时马庆并不相信,无缘无故的,凭什么将诺大功劳让给他,不过在听了门达的一番话之后,倒是信了七八成。
  这厮就是个纯粹的细作,只认识同他单线联系的上司,偏巧他那上司与马顺一伙儿,在今上登基前被清理了。
  随后独自一人在外浪荡数年,好运结识了瓦剌大王子,此次草原内乱,逃得性命之后,大着胆子向瓦剌大王子建言,南投大明,没想到就此被采纳,完全就是走了狗屎运。
  要不是瓦剌人愿意替他背书,哪有这诺大的功绩。
  若据实上报,说不得还要被锦衣卫追究他经年不回衙门履职复命的罪责。
  只是功劳虽大,但没有靠山的话,想要积功升迁,谋个好差事可就难了。
  因此找他分润功劳,共享富贵也就说得通了,得找个靠山啊。
  再等瓦剌大王子的亲信(其实就是周秦川)有求于他后,马庆差不多全信了,坦然受了这份意外大礼。
  瓦剌人的要求很简单,不过是要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美言几句,最好能保留他们原班人马,并在长城一线划块安全的草场,以便他们生息繁衍。
  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宦官,满足瓦剌人的要求,罩着这个小小锦衣卫百户,马庆自认还是做得到的。
  随后三方细细计议一番,统一了口径。
  至于马庆在大同与阳和堡城头的种种失态之举,嘿嘿,有何要紧,只需咬死说是为了不让门达泄露身份而做的配合,有门达诚心相投并出面作证,谅那几人也不能拿他怎的。
  “贤弟,”马庆笑眯眯地拍了拍门达的手以示亲近,又指了指身边心腹说道:
  “我这管家,名唤马奎,最是老练,我把他派给你,一路之上由你使唤,进了京后,该如何拜山门,他自会妥当处置,听他安排就是。”
  “谢过公公。”门达赶忙规规矩矩地作揖行礼。
  听了周秦川的指点,他将大半功劳让与马庆,如今在外人眼中,他已算是马庆的人了。
  “你我交情,何须多礼。”马庆哈哈大笑,又附耳低语:
  “贤弟放心,若锦衣卫那边呆得不顺心,等我坐上厂督之位,掌刑千户一职,虚位以待。”
  自王振死后,厂卫势力大减,东厂厂督的位置虚悬已久,有了这泼天的功劳,马庆觉得自己有资格能坐上一坐了。
  前些天他已派人进京,上下打点运作,不出意外的话,瓦剌人受封之日,就是他升迁之时。
  马奎进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