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些天他已派人进京,上下打点运作,不出意外的话,瓦剌人受封之日,就是他升迁之时。
  马奎进京,帮门达打点不过是顺手之事,真正的目的,却是要做那最后一搏,以便他顺利接掌东厂。
  “公公厚爱,愧不敢当。”门达拜谢。
  “至于瓦剌那边,等会儿你路上同他们说说,让他们放心,我的奏折已经送出,一切全按咱们商量好的办。”
  马庆又低声交待,此际人多,他自是不好与周秦川等人太过亲密。
  门达再度致谢。
  相较马庆压抑不住的兴奋,前来送行的其他几个大同高官,就显得平静多了,正客气地同秦博攀谈。
  这趟功劳虽大,但对他们而言,算是雨露均沾,想要更进一步,还得看平日里的政绩和上意。
  特别是年富,他是景泰二年才出任的大同巡抚,到此不过三年,就有再大功勋,哪能这么快就升任他职。
  是以最为平静,仍一如既往地做自己该做之事,对此,周秦川是服气的,刚进斜方谷的第二天,这位年巡抚给他们拨的一批粮秣就到了,称得上是干吏。
  虽然他们目前并不缺粮,但谁会把钱粮往外推呢,自是笑纳了。
  除了粮食,兵刃箭支其实损耗不少,周秦川倒是想补充些,只是当下局势,不便提出,更不宜私下活动,且等有了定论后再说罢。
  “小妹,我等走后,你当小心谨慎,切不可招灾惹祸。”秦博絮絮叨叨地交待着。
  前来送行的大同文武官员,也就马庆最上心,其余人等,同秦博客套几句后,都已离去。
  说起来,这是大大失礼之举,不过这也是秦博有意为之,他以要同自家小妹说些体己话为由,率先告的辞,众官员知情知趣,干脆顺势早早离开。
  “知道了,啰嗦。”秦琪不耐烦地撇撇嘴,扭头笑问:
  “秦川哥,你还有什么交待没有?”
  前后态度,天壤之别。
  “交待啊,嗯,一路南来,车辆毁损不少,召集木匠,该修的修,该造的造,以后不拘去哪儿都用得着。”周秦川想了想回道。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秦琪笑得很甜。
  “集市那里,你得派人看好了,最好不要出事,影响我等大计。”周秦川又说。
  阳和堡外的疯马和疯牛两个阵势,本以为会损失不少牲畜,不想战后及时收拢,真正死了的牲畜并不多,加上阿剌败退后遗留的战马,损失并不算太大。
  不过毕竟刀捅火烧的,伤的却不少,轻伤也就罢了,敷点草药就能好,重伤的,就只能杀了吃肉。
  前些天他们在斜方谷里都吃怕了,好容易同年富达成协议,在谷口弄了个集市,周边军民可以来此同他们交易,才算解决了问题。
  一开始的交易以肉为主,后来多了皮毛,从板升城出逃之人,个个家当都带的不少,还是有不少多余存货的。
  再后来,活着的牛马也开始在集市上交易了。
  这些牛马有各家各户私人所属的,也有俘获了充作公用的,虽然没伤没病,但一路上被使唤得狠了,脱力之后难堪大用。
  在塞外呆过之人,不拘汉蒙,自然再看不上,留着还嫌麻烦。
  但在关内人的眼中,这些没病没伤的大牲口却仍是宝贝,周秦川他们自然顺水推舟地开始变卖,汰弱留强,还能省下粮食。


第243章 矛盾

  一来二去,交易就多了起来。
  周秦川他们所需的菜蔬瓜果、青盐茶砖也被人拉过来贩卖,不过短短大半个月的工夫,集市已然甚为热闹,本来是在谷口监视他们的那队明军,如今却成了维护集市秩序的城管。
  也就是今日他们要开拔入京才清了场,否则哪有诺大空地。
  “秦川哥就是想的周到。”秦琪继续甜甜地说道。
  听得周围数人个个都在翻白眼,周秦川这番话,比秦博还要啰嗦,待遇却截然不同,女大不中留啊。
  “尤其是汉人,你得同他们好好说道说道,莫置一时之气,能忍则忍罢。”周秦川叹道。
  “汉人?汉人我可管不着哦,秦川哥。”
  “不是关内汉人,而是同咱们一道出逃到此地的汉人。”周秦川解释道。
  “这是为何?”
  听了周秦川的话,不唯秦琪不解,就是梁五和王善武也没弄明白,齐齐发问。
  按常理来说,汉蒙之间有罅隙,容易发生冲突才对,为什么周秦川要让秦琪特别关照自己一方的汉人呢?汉人与汉人难道比汉蒙之间更容易出事么?
  周秦川叹了口气,把他这些天的观察所得向诸人说了。
  他们南下投明的人马,经过一路上的折损之后,当在七千上下,其中近五千其实是汉人。
  这一点他们都很清楚,毕竟逃亡的主力,就是板升城人马。
  初入关时,大同上到官吏,下到军民,都以为这只人马定然以蒙人为主。
  有了集市,双方接触多了之后,方知多为汉人。
  这样一来,大明官民的态度可就有些变化了。
  对于蒙人,普通军民多是愤恨,只是如今不再为敌,那就客客气气地打交道,有点敬而远之的意思。
  至于从塞外回归的汉人,大多数人则是不屑和鄙视的。
  认为他们投靠鞑虏,已然辱没了祖宗,要不是跟着也先子嗣内附,定然是要治罪的。
  甚至不少官吏也持此态度,除了年富。
  听说年富曾在公开场合表过态,说跟着瓦剌南投大明的汉人,其人可怜,其情可悯,既已迷途知返,就仍是大明子民。
  据门达打探回来的消息,年富能有这番肚量,当与他曾在冀南、鲁东任过职有关。
  这些地方既有朝廷马政扰民,更有官绅侵吞田地,年富深知,百姓若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是不会远走塞外的。
  只是官吏之中尚没有几人有年富这般见识,普通军民就更做不到了。
  在市集之中,若交易双方一汉一蒙倒还好些,若都是汉人,则周秦川他们这一方的,说不准就要受些气。
  这种现象若持续的日子久了,难免气郁难消,到时候一旦压抑不住,爆发出来,就是大事。
  听完周秦川的解释,秦琪嘴角微微上翘,却是不愁反喜。
  周秦川一看,就知道这丫头定然又从中想到了于己有利之处。
  初入关的头几天,原来的那些小行商也曾找过周秦川,表达了想要离开大队人马,自回家乡的想法。
  只是有明军相阻,不便成行,方才作罢,否则的话,周秦川还真不好处置。
  到得如今,却是再没人来提这一茬儿了。
  想必他们也明白,在大同这种异乡之地都能因为塞外之事被人看不上,等真回了老家,脊梁骨恐怕都要被人戳断,还怎生做人。
  这般境况算是歪打正着,让这只逃亡队伍的心,更齐了一些。
  这些事情,周秦川能想到,秦琪自然也想得到,算是另一番收获,是以反而有点得意。
  不过周秦川所说也有道理,还是得有所防范,秦琪很快敛了笑容,应承下来。
  周秦川又叮嘱她,若遇欺人太甚之徒,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事有不济,可找年巡抚求助。
  眼见周秦川就要翻身上马,同秦博一道离开,秦琪忍不住拽着袖口道:
  “秦川哥,你可是还欠着我东西呢。”
  “欠你东西?哪有此事。”周秦川丈二摸不着头脑。
  “守岁那晚,你答应要送我和幼蓉姐一首诗的。”秦琪细长的凤眼里,眼波流动。
  “是有这回事儿,你忘了?”苏幼蓉也在一旁凑趣。
  吟诗啊,周秦川摸摸自己脑袋,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儿。
  眼下离别在即,似乎可以抄一首佳作来装装叉了,可惜啊,那些官吏已走,这效果不免大打折扣。
  抄什么好呢,人生若只如初见如何。
  正自沉吟着,秦琪补了一刀:
  “可不许离别愁苦,悲悲切切的,我不喜欢。”
  不许离别愁苦,那还抄个屁的诗,但凡有点名气,还能用的诗词,不都是这个调调么。
  刚才他还觉得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太搭,正兀自苦思其他诗词呢,这下被一棒子给打死了。
  “打油诗也不成。”秦琪又封死一条路,说完,眼睛眨也不眨得,死死盯着周秦川。
  周秦川额头渗出细汗,苦思冥想好久,仍是想不出什么诗词好抄,暗恨自己怎么不多背些明清的诗词。
  见秦琪眼中渐有失望之色,周秦川不忍辜负,更不愿失了颜面,只得把主意打到了民国年间。
  “醉过方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就在大伙儿都等得不耐烦之际,周秦川脱口而出了两句诗。
  秦琪和苏幼蓉眼睛双双一亮,随后脸色绯红。
  太过直白了些,尤其是第二句,什么情啊爱的,哪有就这么直接写在诗句里的,不过,诗的确是好,没听见秦博第一个拍手么。
  又等片刻,见周秦川毫无动静,秦琪忍不住问道,“后面呢?”
  “后面?后面没了。”周秦川擦把汗,还好问的不是下面。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就只想出这两句,琪妹,幼蓉,饶了我罢。”周秦川哀告。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这就是周秦川‘妙手偶得’的后两句诗,出自胡适,只是前两句还可以拿来装叉,后两句嘛,打死他也不会说的。
  什么意思?人家都托付终身了,你还在唧唧歪歪的,既不能作诗,也不能做梦的。
  再说这种大白话,在此时能算诗么?
  至于自己续上两句,算了吧,周秦川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第244章 神棍

  两女定定看了周秦川片刻,忽的笑出声来,就此罢休。
  她们都了解周秦川的真实水平,知道这两句还算不错的诗,已是让他头大如牛了,再威逼下去,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啧啧……”王善武这夯货在一旁插话:
  “这两句诗好是好,就是气势弱了些,周兄弟,你上回那首诗,什么‘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我觉得更好一些,听听,有玉皇有金殿,气势多足啊,要不今日也来上一首?”
  周秦川一听暗乐,这种打油诗有何难的,听好了。
  当下假意望了望一座远山,随即高声吟道:
  “远看大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好!这诗得劲儿。”
  第一个叫好的,居然不是自己人,而是过来催促他们上路的阳和卫高同知,赶巧听到了这首诗,巴掌拍得‘啪啪’直响。
  王善武见了,大生知己之感,与高同知把臂言欢去了。
  苏幼蓉和秦琪自然又是笑得直不起腰,秦博含蓄些,只微笑不语。
  至于其他人,全都在叫好。
  笑闹完毕,周秦川与秦博等人翻身上马,再度拜别,策马扬蹄,四千人马滚滚东去。
  明军居左,周秦川他们在右,一开始双方齐头并进,不分伯仲。
  一时三刻之后,因着双方马力和骑术的差距,渐渐拉开了距离,周秦川他们已然领先了左侧的明军。
  “确为当世精锐,我大明儿郎有所不及。”
  此时此刻,送行完毕,南返大同的代王朱仕壥骑在马上,立于斜方谷南部的两山垭口之间,看着山下左右两道烟尘,如此感慨道。
  在他身后,其余官吏均已越过垭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