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仁宣之后,明廷实力不断萎缩,这个旧制也就有名无实了。
  像秦博的曾祖、祖父,还有其父也先都被明廷封过王,可哪里有什么长史、纪善,哈密卫同样如此,其首领一直世袭忠顺王,永乐年间还有汉人做着长史纪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等事儿了。
  不过朝廷虽然不会委派,但若这些外蕃王爷招揽汉人充任,并主动上报的话,定然不会拒绝,特别是秦博,这个面子朝廷还是要给的。
  王越一个小小的不入流的御史,且尚未复职,愿随秦博西去关西,岂会不允,赵子桐一介秀才就更不用说了。
  “好,好!”王越激动得连连以掌击桌,“吾一生所学,总算有了用武之地,王某见过大王子。”
  此话一出,既是输诚之意,秦博大喜,站起身来,握住王越双手,“吾得先生,犹如……”
  周秦川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收服王越,他自然很高兴,不过这二人莫不是如小济一般,评话听多了?像刘备那样来个如鱼得水的譬喻,实在是烂了大街的段子。
  干脆对二人不予理会,转而问赵子桐道:
  “赵大哥,你呢,想不想与我们一道去西域长一番见识?”
  刚才他见赵子桐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转瞬却又冷了下来,有些奇怪。
  “对啊,赵兄,你我二人并辔而行,一同为大明开疆拓土,如何?”
  王越与秦博叽歪完毕,正好听到周秦川的问话,也一道劝说。
  赵子桐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王越恍然:
  “我明白了,定是放心不下嫂夫人,赵兄新婚燕尔,来趟京师已然耗时不短,若再赴西域,家中娘子可就望眼欲穿了,怎生舍得。”
  “也……也不完全如此。”赵子桐低语道,“家中老仆东叔,年事已高,时日不多,他与我名为主仆,实为父子,我有心为他养老送终,故不忍远游。”
  “怎么?东叔如何了,赵大哥?”
  听到这里,周秦川和苏幼蓉齐齐发问。
  虽然与那老者相处时日不长,但交情却不浅,听赵子桐的意思,好像不太妙。
  “东叔身子骨倒还无事,不过自你等走后,客栈生意一日好过一日,他反而一下老了很多,看来是之前操劳过甚所致,我担心他大限快到了,说实话,这次瞒着他来京师,甚是愧疚,既然王兄有了去处,我当速回家乡才是。”
  秦博拍拍赵子桐肩膀,“父母在,不远游,赵兄当以尽孝为上,什么时候想找我们了,我等扫榻以迎。”
  一直在旁边不曾说话的门达忽地插嘴问道,“秦兄,周兄弟,我欲再与你等同进同退,不知可否?”
  “你要和我们一起走?”周秦川和秦博惊诧莫名。
  要知道,门达此次同马奎赶赴大同,知会马庆,算是又立一功,前途可期。
  他的封赏虽然迟迟未下,但只要秦博有了去处,那门达升官加爵不在话下。
  即便在锦衣卫不受待见,以他同马庆的交情,到西厂不说做掌刑千户,当个理刑百户没什么问题,这个位置,可比锦衣卫有名无实的指挥还要威风。
  怎会突然生了离开京师,与他们一道远赴西域的念头?
  见众人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门达急忙放下酒碗解释道:
  “诸位,咱们相处时日也不短了,周老弟,你应当知道我的性子,在塞外散漫惯了,要我留在京师,不但要欺下媚上,就是睡个觉,喝个酒都要提心吊胆,不得安生,这哪是人过的日子,还不如在板升城的时候逍遥快活,是不是这个理儿?”
  “话虽不错,”周秦川同他碰了碰酒碗,“可你当真舍得抛下京师的一切,与我等远走高飞?”
  见门达有些犹豫,知道他也不太甘心,周秦川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要不这么着,你看如何……”
  当晚,其余人等喝得酩酊大醉,周秦川和秦博酒量甚宏,有心再喝些,一则没了酒,二来嘛,终究不是自己的地盘,不宜忘形,把喝醉之人扶去歇下之后,两人也各自回了屋。
  周秦川摸黑洗漱完毕,掀开被窝就钻,不意碰到一个火热的躯体,相处这么久,仅凭味道也能闻出是早早离开酒桌的苏幼蓉。
  正待问个究竟,两条柔软的胳膊缠住了他的脖子,“秦川哥,我要给你生孩子。”
  一室的春色无边……
  。。。。。。
  鲁东张秋,帐篷里烛光如豆,青袍老者正就着光亮持卷而读,一个小厮探头进来道:
  “老爷,京中有急信到此。”
  不等老者回复,小厮带着一个微微喘着粗气,已然热得卸去衣甲的大汉进了帐篷。
  老者接过信札,揭开火漆,取出信笺,看完后就着灯火将其焚尽。
  “还请尚书大人尽快给陛下回信,以便小人复命。”大汉鞠躬行礼。
  “怎么,不歇上一歇?”老者反问。
  “不了,陛下有命,不得耽误,十里外有个驿站,安排有兄弟,我只需趁夜赶到那里,由他们继续传递回京。”


第271章 尘埃落定

  “成,你等着,我这就回信。”
  老者说罢,也不避讳二人,提笔蘸墨,‘唰唰’落笔。
  小厮和大汉终耐不住好奇心,探着脖子斜瞄了一眼,纸上内容异常简单。
  ‘鹰熬透矣,可依计行事。’
  老者也不待墨汁干透,就这么递给大汉,“我这里没有信札,更无火漆,就麻烦你了。”
  “无妨无妨。”大汉从随身行囊中掏出信札火漆,小心封好后,收入怀中,拱手辞去。
  “老爷,”小厮忍不住问道,“就用这么几个字回复陛下,成么?”
  “没事,出京前我和陛下早商讨过的,一句话足矣,要不是驿卒得换人换马,我连字儿都不想写,传个口信都成。”
  老者答道。
  小厮听得似懂非懂,却明智地不再继续追问,转而劝道,“老爷,早点歇了罢,明日一大早,你不是还要和徐大人一同巡查河道么。”
  “嗯,你先去睡罢,我再有一会儿也就差不多了。”
  老者挥退小厮,独自坐在灯下,一时没了看书的心思。
  京中情况与他离京前所料大致不差,唯金刀白莲一案有些意外,不过这种事,即便是作为群臣之首,军国大事上让当今天子言听计从的他,也不能说三道四。
  没错,眼前这老者,正是当今名动天下的于谦于少保。
  离京赴鲁,实在是他有意为之,留在京师,过早在安置归附瓦剌所部之事上发声的话,对他的设想不利。
  关西七卫内乱之事,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还是要比其他人知道得要早一些,内中情况,甚至远比如今朝堂上爆出来的还要严重。
  作为关西七卫之一的沙洲卫,因为所处之地水草丰美,被除了哈密卫以外的其余五卫觊觎良久,早在去岁之秋,五卫就开始联手对付沙洲卫。
  经过小半年的争斗,沙洲卫双拳难敌四手,一直退到嘉峪关旁,方才逃过灭族之难。
  就在瓦剌大王子扣关内附前不久,沙洲卫也提出了同样的请求,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本应走一趟廷议的。
  于谦担心廷议反而误事,就这么按了下来,同景泰帝商讨一番后,同意了沙洲卫所请,允其进入嘉峪关,在肃南一带驻牧。
  想必如今已然安置得差不多了,那一带地广人稀,并无良田,还挺适合沙洲卫的。
  沙洲卫内迁,关西七卫成了六卫,一番内斗后,各卫实力有增有减,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其中的罕东卫实力大增,听说已经有了与哈密卫叫板,甚至统一关西的苗头。
  于谦本待继续施行分而治之的策略,从罕东卫中再分一卫出来,以弱其势,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罕东左卫,以全七卫之名,关西一带不能出现一个浑成一统的大部落。
  敕令尚未下达,瓦剌秦博又来扣关内附,算是瞌睡碰上枕头,正好让凶悍的瓦剌人西迁关西搅局,暂时也不用分裂罕东卫,图惹人嫌。
  只是若不绕上几个圈子,把桀骜的瓦剌人像鹰一般的熬上一熬,他们恐怕不愿意远走千里,去到那么偏僻的地方。
  是以景帝于谦君臣二人,这才定下计议,于谦早早离京躲避,景帝则不发一声,先任由朝廷中人肆意上奏建议,要是有对瓦剌人不利的就更好。
  等到瓦剌大王子实在坐不住,到了只要不被打散分拆,就怎么都行的地步,他们再出面救火,不图对方的感激,就图他们能心甘情愿地远赴关西。
  至于时机,说好了由天子自行抉择的,没想到事前他还是让人来知会于谦,于谦心里很是受用。
  如今看来,目的已然达到。
  虽说亦力把里狂攻哈密有些出乎意料,不过却正合适,瓦剌卫这一去,即便哈密被下,也能阻滞亦力把里。
  听说瓦剌和亦力把里素有仇怨,双方应当不会轻易言和,同流合污的。
  这些天京师发生之事,就只有金刀白莲案脱离了掌控,对了,还有那个新设的西厂,看来今后厂卫势必要抬头了。
  不过,也不算太坏,于谦倒是想得开,这几年来,他也深感厂卫实力衰退带来的不便,尤其是锦衣卫,再没了以往那般锐气,不但民情难以上达,就是边情也多有不及。
  不说多的,就说这次也失八秃的动荡,居然是瓦剌大王子来投之后,方才从其口中知晓。
  新设西厂,正好与瓦剌人去关西的作用一样,也在厂卫中搅一搅局,免得死气沉沉的,不思进取。
  至于这把刀能不能用好,于谦却不甚担心,陛下在信中说过,金刀白莲一案到此为止,绝不搞牵连,并没有让西厂就此大逞凶威,看来天子还是谨慎的。
  思虑半饷,于谦自忖没有什么遗漏,京师局势仍在掌控之中,遂放下心来。
  看来一时半会他也不用急着回京,明日巡过河堤,可以前去泰安一趟,身为臣子,来到鲁东地面,怎么也要去郕王府打个照面才对。
  。。。。。。
  景泰五年的六月下旬,金刀白莲一案尘埃落定,被拖延已久的秦博,终于用上了一到京师就学了不少时日的礼仪。
  一场盛大的敬献印玺、称臣纳贡的庆典从天色未亮就隆重开始,足足耗去了大半天的工夫,直到申初初刻方才结束。
  好在周秦川没资格去,否则的话,他自忖吃不消,事后秦博为此可不止一次地向他抱怨过那天有多辛苦。
  庆典结束后,景泰帝大行封赏。
  封秦博为顺宁王,这个封号同其祖父、曾祖的封号一致,而与也先的敬顺王之号不同,由此可见明廷的良苦用心。
  划关西一带为顺宁王驻跸之地,准其开府建衙,所部称瓦剌卫,成为新的关西七卫之一,也是七卫中又一个封王之卫,与哈密卫地位等同。
  准秦博所奏,封原监察御史王越为王府长史,封归义汉人周秦川为王府纪善。
  此次秦博所部的两千人马,还有一道行动的阳和卫边军,因平逆有功,每人赏一身黄罩甲,赏戴一根天鹅翎,以示恩宠。


第272章 离京

  说起来,这身装扮在历史上出现于数十年后的正德朝,是脑洞大开的正德皇帝想出来的噱头,当时调边军入京组成的‘外四家’,就是被赏赐的这身行头。
  据说这身装扮很得关外各部的喜爱,‘我大清’的黄马褂和顶戴花翎就来源于此,也不知是真是假。
  景泰帝不愧是正德帝的祖宗,虽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