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雁儿不敢接,清清嗓子,转而问道,“殿下死里逃生,也不知这一年来都经历了些什么?”
  杭允贤嘴角一翘,语气异常温柔,“二兄说了,济儿跟着他的救命恩人去了塞外,瓦剌内乱之后,他们跟着扣关内附……”
  雁儿听着听着,嘴越张越大,等杭允贤说完,拍拍胸口,“还真是步步惊心啊,殿下想必吃了不少苦头。”
  “跟泰安郕王府相比,自是不如。”杭后笑道,“不过听二兄说,那对少年夫妇对济儿很是宠溺,饮食什么的都没有亏待过他,一番折腾下来,身子骨倒是更结实了,甚至比经他调理之后还要好。
  对了,那两人也不是目不识丁之辈,还教济儿读书写字,已经把千字文给背下来了,倒替我省了不少心。”
  “殿下真是福大命大,遇上贵人了。”雁儿叹道。
  “没错,济儿是真遇上贵人了,听二兄说,开春后这二人也要跟着一同回返中原,到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相谢一番。”
  说罢,杭后低头看了看信笺左侧落款,“二兄写这封信的时候,差不多在一个月前,也不知如今关西冷不冷,雪下得大不大,济儿会不会受冻呢?”
  看着窗外零星的雪花,主仆二人兴奋中带着点伤感,一时无话。


第302章 冬钓

  “快些跟上,杭叔。”
  同一时刻,被杭允贤心心念念牵挂着的小济,正带着杭敏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党河河畔。
  与塞北相比,关西的雪虽然要小些,却也比中原要大得多,杭敏一时还不太适应,尤其在野外跋涉,就更为困难,因此身为长者,反而远远落在几个小辈后面。
  自那晚与周秦川达成共识之后,杭敏就不干什么正事儿了,在周秦川的安排下,与小济相识后,基本上都是在陪着这个外甥,与侍剑一道,成了几个小孩的保姆。
  杭敏觉得或许是血脉相连的缘故,尽管济儿全然把他忘却,但是没几天工夫,就与他熟络了不少,让他大感宽慰。
  他哪里知道,小济之前行乞颇有经验,同样最擅察言观色,感觉得到这个所谓的杭叔态度异常亲善,本就擅长与人沟通,兼且大气的小济,自然愿意同杭敏打交道。
  当然了,考虑到小济罹患失魂症,杭敏并没有挑明自己身份,只让小济称自己为叔。
  见杭敏如此上道,周秦川自然乐得如此,他与苏幼蓉做下的手脚等隐秘之事,并不打算告诉第三人,包括小济在内也是一样。
  反正这小子也不清楚自己身世,等他与杭敏熟识,且回到中原之后,再告诉他杭皇后就是其亲生母亲即可。
  至于在泰安之前的那些经历,完全可以归因于小济失魂症而造成的记忆紊乱,将其说成是北逃塞外的路途中发生之事。
  等杭敏喘着气追上小济和唐丹、小九等人的时候,几个小孩子已经熟练地在河道冰面上凿了个洞,放下鱼线开始垂钓。
  杭敏暗自摇摇头,这臭小子如今还真是了不得,做饭钓鱼无一不精,别说同龄人没有几个比得上他的,就是自己这个长辈也多有不如。
  还有济儿这身子骨,比原先不知好了多少,精力充沛得就像一只小牛犊,要不是一心想同他交好,杭敏还真有点扛不住了。
  如此也好,此子早晚要登上皇位,有了这一番历练,自能识得民间疾苦,身体又远胜他那个在位的爹,今后做皇帝也能做得更好些。
  不过想到这小子一身本事是怎么得来的,杭敏多少有些心酸。
  周秦川同他说过,他们一路北逃塞外,缺钱少粮的,在山中打过猎,在客栈帮过工,甚至行过乞,小济的本事就是跟着他们这么练出来的。
  这些事儿,杭敏在给小妹的信中都不敢说,生怕她为此伤心难过。
  “杭叔,你这身子骨可有些弱,我看你还是跟着秦川大哥和小济他们一道,早起晨练得好。”
  半蹲在冰面上的唐丹揶揄道。
  “呃……再说,再说。”杭敏打了个哈哈,他见识过周秦川打熬身体的手段,自问没那能耐。
  不过小济能跟着坚持下来,虽说很多动作不到位,强度也远远不如,还是让杭敏欣慰不已,看来自家外甥如今能这么壮实,离不开周纪善的教导帮助。
  “嘘……”小济将食指竖到嘴边,轻声说道:
  “声音小些,别把鱼儿给吓跑了。”
  杭敏依言噤了声,上好鱼饵,拽着鱼线也在冰洞旁蹲下。
  看着专心致志的小济,杭敏暗自点头,不错,做事情就是要这么一板一拍的才成。
  想到他跟着苏幼蓉和秦琪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表现,杭敏忍不住一阵欣慰,大明后继有人啊。
  杭敏哪里想得到,小济之前读书时是如何的顽劣,全赖红水河边那顿收拾,这才收敛不少,又有唐丹和小九做衬,他亦不愿意落后于人,这才大有改观。
  个把时辰后,眼见已有了不少鱼获,杭敏招呼着几个孩子收拾东西,准备回沙洲城。
  雪大冰厚,野外呆得久了,他自己都受不住,几个少年虽说看上去并不怎么怕冷,但为免伤风受寒,还是回去的好,特别是济儿,杭敏可舍不得让这个外甥生病,尽管他自己是个医术高明的郎中。
  回到城内周秦川的住处,几个孩子自去收拾鱼获,杭敏独自坐在堂屋内喝茶。
  秦博给他在城内也安排了个不大不小的住所,不过除了睡觉,他几乎不会回去。
  周秦川和苏幼蓉不见人影,这二人一个是王府纪善,一个虽无官职,但以女子之身,掌管全瓦剌卫的钱粮之事,白天大部分时候都忙得不可开交。
  房内烧着火炕,暖意融融,身上寒意不翼而飞。
  对此,杭敏甚为满意,有火炕不算什么,中原百姓大多倚之过冬,瓦剌卫汉人不少,弄出这玩意儿并不稀罕。
  让杭敏惊奇的,是烧火用的煤球,这东西,他尚是初次得见。
  初到沙洲之时,他见周围树木稀少,还担心如何过冬取暖,谁曾想尚未下雪,几个工匠带着一帮子人,就在沙洲以南不远之处,靠近安定卫的地盘上找到了所谓的石炭。
  以秦博、周秦川为首的瓦剌卫众头领大喜,当即命人带兵前去将那一带占了下来,安排俘虏做事,按周秦川的说法,那叫挖矿。
  以瓦剌卫如今威势,安定卫既无胆量也没实力阻止,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在自己的地盘上任意施为。
  随后被瓦剌卫称为煤球的事物,源源不绝地送入到了沙洲城中,取代了原本不多的柴禾,成为全瓦剌卫烧火取暖做饭的燃料。
  不错,感受着浓浓暖意,杭敏暗自琢磨,等回到中原,也去找找石炭,如法炮制一番,毕竟煤球耐烧,火力也比柴草木炭强多了。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黑,小院内飘起了浓浓的鱼汤香味,听着‘咕咕’叫的肚子,杭敏暗自惭愧。
  别看他是长辈,但伺弄吃食这些活计,他还真不擅长,在泰安府,作为行医世家的杭家家境尚可,自有下人使唤。
  在沙洲却一切全得靠自己,虽然一路西来他有几个心腹下属,但见到济儿之后,为了济儿之事不外泄,全被他打发了,没跟在身边。
  要是没有小济这几个孩子,杭敏自忖,单凭自己恐怕还得饿肚子。


第303章 矿藏

  “杭叔,吃饭了。”伙房处小济高声喊道。
  杭敏答应一声,起身向伙房而去。
  天冷,饭菜端来端去不但麻烦,还极易变冷,索性就在伙房里就着炉火进食,既方便又暖和,杭敏都习惯了。
  “怎么,不等你兄长他们了?”杭敏进得伙房,接过碗筷问道。
  “兄长说过,到了饭点,咱们该吃就吃,不用等他们,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忙碌。”小济大大地喝了口鱼汤,露出满足的笑容。
  至于唐丹,已经啃下去半条鱼,杭敏见了,摇头不止,明明是个模样可人的少女,吃起东西来怎么就这么鲁莽呢。
  侍剑在一旁有些尴尬,不过却是没什么办法,唐丹的这般吃相,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得了的。
  小九见到杭敏后安静一笑,算是打过招呼,慢条斯理地对付碗中食物。
  嗯,这小子不错,杭敏暗自点头,没事儿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需要他的时候,又能及时出现帮忙,倒是个给济儿做伴当的好苗子。
  杭敏乱七八糟地想着事情,接过碗筷,正待开吃,院门一响,周秦川的声音传了进来:
  “唷,看来我们回来得正好,赶上吃鱼了。”
  “兄长!”
  小济放下碗就跑了出去,看得杭敏好不妒忌,什么时候自己这个亲二舅才能被这小子如此挂念呢。
  有了周秦川和苏幼蓉,还有秦氏兄妹的加入,饭菜显然不够,不过在场之人,除了杭敏都是手脚麻利之辈,很快,小济他们当日剩下的鱼获就全部下了锅。
  吃过餔食,苏幼蓉和秦琪仍旧如同往常一般,教几个孩子读书习字,一直到亥初初刻(晚上九点多),侍剑带着唐丹告辞,顺带送走小九,秦氏兄妹也自离去。
  杭敏落在最后,看着苏幼蓉招呼小济进厢房睡觉之后,这才打算离开,却被周秦川给叫住了。
  “有事儿,周老弟?”杭敏问道。
  说起来,几人相互间的称呼一开始也是颇令大家烦扰,小济视周秦川为兄,按理杭敏就算长辈了。
  可偏偏他年岁虽大了一些,但也未到而立之年,彼此间的年龄相去不远,若周秦川跟着小济叫‘杭叔’的话,双方都有些尴尬。
  最后商定,辈分一事大伙儿各论各的。
  “嗯,好事儿。”
  周秦川把杭敏按在胡椅上坐好,又递了碗茶过去,“今日好事连连啊,杭老兄,咱们的人在瓜州一带找到了金矿和银矿。”
  尽管知道西域一带矿藏丰富,不过能这么快就有所斩获,周秦川还是始料未及。
  此时的黄金在大明算不上流通货币,拿去交易的话有些吃亏,听王越说,明初之时,太祖曾经规定,一两黄金折合四两白银,如果这么算的话就亏大了。
  大明如今立国近百年,白银比国朝初期多了不少,黄金相应地也涨了一些,但与白银的比例,最多在一比五到一比六之间,别说与后世相比,就是与明代中晚期的一比八到一比十相较,都便宜得太多了。
  虽然心疼黄金价贱,不过该用还是得用,好在发现金矿的同时,也发现了银矿,只是这银矿作为伴生矿,开采出来还得冶炼分离一番,但这就不干周秦川的事儿了,自有板升城的那些工匠去烦心。
  当初虽然周秦川同秦博说好的,不管找矿之事,但找到石炭之后,秦博兴致甚高,尤其对周秦川口中的其他矿藏更感兴趣,自然没有让他逍遥的道理。
  周秦川不得不与其他工匠一道,装模作样地到处找矿,好在工匠之中有能人,老天也给面子,很快就有了不小的斩获。
  至于后续的冶炼铸造等事,就与他不相干了,别说他在后世只是个经济专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就是冶炼专业,在这里也未必用得上。
  后世的冶炼铸造是建立在强大的整体工业基础之上的,而此时的大明,包括关西在内,连蒸汽时代都还没进入,土法冶炼、手工铸造,又有几人能搞得定呢,那些穿越到古代,凭一己之力就能打造完成工业基础的人,不是天才就是妖孽,周秦川自问这两者都与他无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