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效劳。
  今日又被那帮御史弹劾,要不是今上身体不适,说不得还要被敲打一番,石亨觉得任其继续下去也不是办法,遂动了向仝寅请教的心思。
  进了书房,没多大一会儿,仝寅就到了,石亨把前因后果一说,虚心求教。
  仝寅拈了一会儿下巴上稀疏的胡须后,开口说道:
  “于本兵回乡丁忧,不在京师,会不会是他担心侯爷没了掣肘,特意吩咐都察院这么做的?不时用这等小事敲打侯爷一番,以防侯爷坐大?”
  “什么!”石亨大怒,‘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他……他怎敢如此!”
  嘴里虽然这么说,心下却已是信了仝寅的说辞。
  毕竟在京师一战之后,于谦已是文臣之首,虽然管不到都察院,但只需稍作暗示,自有大把的人上赶着效劳。
  更何况今日在太和门前,他可是见到了副都御史徐有贞,此人治河是于谦引荐的,于谦丁忧前,还专程去了一趟张秋巡查河堤。
  想必两人早已沆瀣一气,说不定不时弹劾自己一事,就是于谦回乡前吩咐徐有贞的。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石亨气得直哼哼,如同困兽一般,在书房内来回走动。
  “我和他好歹也并肩作战过,当初举荐其子,也是一片好心,他怎能如此待我?”


第332章 变天

  京师一战,石亨因功封侯,他想要投桃报李,举荐了于谦之子于冕,谁知于谦刚直,并不领情,还反说了石亨一通,自此两人有了芥蒂。
  之后石亨不法,被人弹劾,于谦更是没有为其张目,石亨就此暗中恨上了于谦。
  仝寅没有做声,而是待石亨稍稍平复之后,方才幽幽补了一刀,“侯爷,自古共患难者多,同富贵者少,于本兵此计,端得是毒辣异常。”
  “此话何意?”
  “你想啊侯爷,御史们不时弹劾于你,还拿于大人来恶心你,一次两次陛下不会在意,三次四次也不会放在心上,可要是八次十次,甚至几十次的弹劾呢?日子一长,说得多了,陛下终究会对你有些看法的。
  一旦失了圣心,侯爷或石小将军只需再犯一点错,再被御史们揪住不放,你觉得陛下会如何处置呢?”
  作为金刀白莲一案中的漏网之鱼,尽管如今他没办法、也没胆量联系上被看管甚严的太上皇朱祁镇,和收敛锋芒深居宫中的孙太后,但仝寅对颠覆朱祁钰的皇位仍是念念不忘,总想弄点乱子出来。
  今日逮到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挑拨石亨的大好机会,他这番分析,虽然与事实有些出入,但与徐有贞所想已然相去不远,且符合常人的想法。
  果然,一想到散朝后景泰帝特意召见自己,只是犯了病才作罢,石亨已是信了。
  “先生可有办法,助我脱困?”石亨有些发急。
  “难!”仝寅故作想了一会儿,方才答复道,他虽然惺惺作态,却也是实情,“那群御史本就是天家养的疯狗,以咬人为天职,侯爷身份虽然尊贵,却没有于本兵那般影响力,如何使唤得了他们?”
  “那……难道本候就只能坐以待毙?”
  “侯爷若想脱困,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见石亨束手无策,仝寅适时插嘴。
  “先生有办法了?”
  “如此胆大妄为之事,我可不敢张嘴,以免落入西厂鹰犬的耳中。”仝寅把茶盏里的残茶喝光,站起身来,有意无意地向窗外望去:
  “侯爷,要变天了,我的衣物还晾晒在外,不回去收好的话,可就白洗了,请侯爷见谅,告辞。”
  什么鬼?石亨呆呆地看着仝寅开门离去,不知这个幕僚的话里到底何意。
  变天?窗外虽然有不少云团飘过,但雨恐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下得下来的,莫非这人还真有看天象的本事?
  变天!石亨突然脑中轰然作响,他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来回在书房内走了好几个来回,石亨咬咬牙,铺开一张白纸,用他那及其僵硬的笔法,在纸上连连挥动。
  片刻后,唤进一个心腹,对其耳语几句,此人接过信札,退出书房,去账房处要了几锭白银,又到马厩牵了两匹骏马,出府向西而去。
  似有意似无意踱到大门口的仝寅,看着远去的石府心腹,禁不住带起一丝得意的微笑。
  。。。。。。
  “周小弟,别忘了你答应我们的事儿。”辞别之际,杭敏恋恋不舍地交待道。
  自通州离船上岸,一行人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眼看京师的城墙都能见到了,周秦川打算暂别杭氏兄妹和小济,自去会同馆找王善武。
  就这么一直跟下去的话,皇宫他们可进不去。
  “放心,杭老兄,既然答应了你和娘娘,我就绝不会食言。”周秦川笑道。
  那日在画舫之上,杭允贤特意找到周秦川,千言万语,最后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想要周秦川留在京师,继续护卫小济,她手中缺乏足够的实力,也不放心一般的宫廷护卫。
  周秦川和手下这三百精骑,在杭允贤眼中正合用,为了留下这批人手,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可是开出了不少承诺。
  包括给周秦川谋个好差使,给景泰帝吹枕头风,好让瓦剌卫在沙洲开设椎场的愿望顺利实施等等。
  当日周秦川既没有应下,也没有拒绝,而是恳请杭后能让他考虑一二。
  当晚苏、秦二女还有些奇怪,按她二人所想,周秦川定会痛快应承下来,事涉小济安危,关系到这小子能不能顺利登上皇位,周秦川这个便宜兄长岂会犹豫。
  哪怕是秦琪有些不舍,也不会阻拦,既然与杭后同舟共济,自当尽心尽力,何况小济对大伙儿来说,即便没那层身份,也是会好好保护的。
  谁知周秦川并未当即同意,两女有些不解,杭后离开后,都问起了缘由。
  周秦川吭哧半天,只说小济的安危虽是大事,但登基称帝过程漫长,是一盘很大的棋,需要全盘考虑,若只想着保护好小济,就是因小失大了。
  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义正言辞,让人无话可说,打发走两女之后,周秦川才舒了口气。
  其实原因很简单,杭允贤在同他说话之时,眼神总是往下瞟,看得周秦川后背发凉,一开始他还不解,很快反应过来。
  这位娘娘千岁莫不是想让自己净身入宫,贴身护卫小济罢,不成,万万不成。
  别说已然有了两个算是定了终身的娇俏小娘子,就是没有,周秦川也绝不会挨那一刀的。
  作为穿越众,后宫成群他倒是不奢望,但若进宫做了太监,那就太丢脸了。
  两个妮子毕竟年轻,没看出杭后眼中深意,周秦川也解释不清,只能用些云山雾罩的借口把她们糊弄过去。
  当然了,答复是要给的,不过他可不敢单独去找杭后,思忖再三,又找赵子桐商讨一番之后,周秦川找到杭敏。
  先是感谢了一通杭后的青睐,接着表示瓦剌卫既是自己的根基,更是小济的根基。
  一入京师,皇后、太子亲善关西瓦剌卫的消息肯定瞒不住人。
  因此,周秦川表示,瓦剌卫更需要自己,只有一个日益强盛的瓦剌卫,才能让小济更有底气。
  对小济有恶意的敌对力量,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卫,恐怕得好好想想与太子做对的后果。
  即便这些人计谋得逞剪除了太子,那接踵而至的,将是瓦剌卫,不,是整个关西诸卫的怒火,他们能不能承受得起呢。
  一番忽悠,听得杭敏连连点头。


第333章 五城兵马司

  这些话正不正确?正确!
  但瓦剌卫并不是缺了周秦川就不行,若没有穿越者的优势,周秦川的才干并不出众,秦博、王越还有秦琪和苏幼蓉等人,都是惊采绝艳之辈。
  何况周秦川并不擅长实干,让他出出主意动动嘴皮子还行,真要亲自动手,多半不成。
  出主意的话,完全可以留在京师,以信笺等形式给关西带话。
  因此,周秦川说给杭敏听的这些话,其实都是屁话,就是为了忽悠杭敏的。
  但他知道,若不能拿出诚意和实力,忽悠得了杭敏,忽悠不了杭后。
  周秦川接着表示,一旦到了京师,等他们安顿下来,不惟与他随行的这三百精骑,就是杭后想再多要些人马,也没有问题。
  此次入京朝贡,人手充足,一两千人周秦川还是匀得出来的,要是还不够,就找其他各卫还有西域诸国借,既然都想重开丝绸之路,这些人也不能一点力都不出。
  果不其然,尽管周秦川不愿一直留在京城给小济保驾护航,但他这般慷慨的送人行为,还是让杭允贤没了芥蒂。
  虽然不用给周秦川在京师谋差使,不过帮关西诸卫说话,助他们在沙洲开设椎场的事儿,还是承诺了下来。
  “杭老兄还请切记,一定要按赵大哥所说,尽快把五城兵马司掌控在手,嗯,小……太子殿下和你更亲近些,因此负责皇宫周围的中兵马司指挥一职,还是杭老兄你亲任的好。”周秦川细细叮嘱道。
  “周小弟放心,我理会得。”杭敏低声应下。
  平白得了一只精锐兵马,且有瓦剌卫一成收益的敬奉,不用担心花销问题,杭允贤喜不自胜。
  只是接下来,如何安置这些人马,并且在急需之时能派上用场,就成了横亘在诸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杭氏兄妹出身地方小户人家,自小不可能知道京城的门道。
  杭允贤即便后来嫁给朱祁钰,也接触不了多少京师的格局。
  杭敏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是个锦衣卫千户,但他京城都没有去过几趟,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建议。
  至于周秦川,呵呵,他除了锦衣卫和东西厂,其余一无所知。
  而这批人马杭后要暗中掌控在手,自然不可能也不愿意纳入西厂麾下。
  最后,还是赵子桐出了个主意,他建议杭敏无需留恋锦衣卫千户的身份,甚至还在京师的其兄杭敬,其父杭昱亦是如此,一俟回到京师,父子三人可辞去锦衣卫的差使,转而谋求将五城兵马司纳入囊中。
  去岁赵子桐跟着王越在京师很是混了一段日子,说起来,对京师各部的了解,他比其他人都要更多一些。
  五城兵马司是东、南、西、北、中五个京城的兵马指挥使司,正六品衙门,各设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四人,吏目一人。
  职责颇为繁杂,负责紫禁城以外,包括皇城在内的抓捕盗贼、巡视风火、管理市场、清理街渠、检验尸伤、编审铺户、赈恤灾贫等等。
  若以职责来看,相当于后世的京城公安局和消防部门。
  但由于有明一代,京师的管理机构向来都很复杂,除了五城兵马司以外,还有巡城御史、厂卫、六部、顺天府和宛大二县,这些机构除了宛平、大兴两县之外,个个来头都要比五城兵马司大。
  因此五城兵马司就成了受气的小媳妇,不但职责和权力被侵蚀,还要受人驱使,其中尤以巡城御史和厂卫为甚。
  这就使得五城兵马司成了谁都不愿意沾手的职司,倒是有不少皇亲国戚挂名指挥使和副指挥使,但真正掌实权的却基本空缺,大多以吏目这样的文职暂摄。
  景泰帝大事小情都不糊涂,最为显眼的,就是身为国丈和国舅的杭氏父子三人,都只在锦衣卫挂了个虚职。
  职位最高的还是杭敏,要不是为了方便他去关西找人,估计这个千户也是拿不到手的。
  但若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