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不知小王爷是想科考当官呢,还是……”听着公鸭嗓的朱幼塨发出如此叹息,周秦川忍不住问了一问。
  “我倒没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就想能四下走动走动,见识见识高山大川,也不枉来人世走上一遭,怎么,周纪善有法子帮我?”朱幼塨煞有兴趣地反问。
  周秦川‘嘿嘿’一笑,“小王爷你如今不也跑到京师来了么,如何不自在了?”


第371章 商社

  这个话头可不能随便接,即便这些藩王大多没有威胁,也得等小济登基掌权之后再说。
  “罢了,周纪善,这是祖制,轻易难违,今趟只要没人到朝廷告发于我,我就感激不尽了。”朱幼塨自嘲了一下,又问:
  “天色已晚,我可不想再翻墙而出,公然违背宵禁律例,就在你这儿将就一下,如何?”
  “只要小王爷不嫌弃这里鄙陋,自是无任欢迎。”周秦川笑答。
  就这样,与朝廷的税关谈判尚未确定下来,商社一事反而先期定了下来。
  此事倒是不用担心会黄,哪怕税关最终不由瓦剌卫把持,生意该做还是要做的。
  商社最终命名为‘盛明’,其间寓意不言自明。
  不得不说苏幼蓉在经商上天赋异禀,经过谈判,沈、晋二王仍是入股所属的全部田地,份额却从四成降到了三成,让商社小小的又占了些便宜。
  其余七成,以徐永宁为首的定国公府和张懋的英国公府各占一成,这两人是周秦川亲自登门拜访,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拉拢的。
  他俩本来不太上心,在无可无不可之间,不过听周秦川说,一旦入股商社,能优先享用西域的新鲜玩意儿,最终下定了决心。
  之前周秦川就曾经提过西域的葡萄美酒,可惜沙洲早没了存货,使得这些贪玩的小公侯们空闻其名,却无法品尝,大为遗憾。
  此外,制作精良的西域钢刀,也就是后世名气甚大的大马士革弯刀,在此时的京师同样名气不小,这些勋贵之后无不以拥有此刀为荣。
  可惜丝绸之路断绝,关西动荡不止,西域钢刀可遇不可求,有钱也买不到。
  还有胜过大明神机营所用的火铳,同样让徐永宁和张懋生了兴趣,再被周秦川这么一蛊惑,两人当即决定,出资入股。
  不得不说,勋贵就是勋贵,加入商社的缘由都那么清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把玩各种新奇玩意,当真任性。
  苏幼蓉精挑细选的三家豪商,则共占一成份额,这里看中的,是他们自身的行商经验,和庞大的人力。
  其余四成份额,由瓦剌卫占有,这里就没有关西其余诸卫和西域诸国什么事儿了,行商赚钱,想做的话自己做就好了,没必要还凑在一起。
  瓦剌卫的份额看似占了大头,但得分一成五给皇室,周秦川又做主分了一成给西厂和以卢忠为首的锦衣卫,他们不用出资,只享受分红,相当于后世的暗股。
  实际上瓦剌卫最终只占了一成五的份额,在商社中不算独占鳌头。
  份额既定,接下来的事儿自然就是出资,说好的一万两银子算一成,沈、晋两王以田地入股,虽然值钱,一时却难以转换成现银。
  瓦剌卫尽管财大气粗,但一路而来开销不少,目前最多只能挤出两千两白银,欠着的得等回了沙洲后才能补上。
  三家豪商和徐永宁、张懋两府倒是二话不说,一口气拿出了三万两银子,加上各家提供的各类人员,明面上以三家商户的三个人分任大掌柜到三掌柜,实际却是由担任账房的苏幼蓉做主的盛明商社,大致的架子算是搭了起来。
  有了银钱,苏幼蓉不愿闲置,本能地就想拿来做买卖,这日午后,硬拉着周秦川在院中树荫下商讨该如何行事。
  没说几句话,永年王朱幼塨溜溜达达地就摸了进来。
  “哟,几位这是……打扰了。”朱幼塨贱笑着掉头,想要离开。
  “行了,小王爷,我们说正事儿呢,可不是你想的那样,正好商社你也有份儿,一起过来参详参详。”周秦川喊住了朱幼塨。
  沈、晋两王府的人都已启程回去,这小子硬是不走,赖在京师,混在会同馆中,美其名曰要监察盛明商社,沈王府的那些下人拿他没有办法,只得任其施为。
  别看这小子惫赖,口也有些花花,不过偶尔能口吐妙语,倒也可以听一听他的意见。
  “商社?商社怎么了?几万两银子在手,想做什么都方便得很,倒是你们那税关一直与朝廷僵持不下,依我看,这才是亟需敲定之事。”
  朱幼塨晃荡过来,坐到了几人中间。
  “哦,税关一事不知小王爷有何高见?”周秦川来了兴趣,他们与朝廷一直就利益份额的分割谈不拢,已经有些时日了。
  “不就是朝廷要对半分,你们又不相让嘛,要我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从了罢。”朱幼塨摇头晃脑地说道。
  税关商谈一事,在京师上层不算什么秘密,朱幼塨能知道其中细节,并不奇怪。
  “说的轻巧,我们关西八卫加上西域诸国,不但要出钱出力筹建椎场和税关,更要出动兵马,以维护关外商道的安全,耗费甚巨,而朝廷啥事儿不做就要拿走一半,剩下的份额恐怕一开始连本都赚不回来,亏本的买卖谁愿意做啊。”
  苏幼蓉忿而回怼。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朱幼塨漫不经心地理了理头发,一副臭屁模样,“税关这里朝廷想要占大头,给他们占好了,咱们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不就行了,做大买卖不能这么斤斤计较。”
  这小子有点意思,周秦川一下子对朱幼塨生了更多的兴趣,这番论调不算稀奇。
  在后世,不少项目看似不赚钱甚至亏本,但只要能在其他方面有斩获,就不难赚到钱。
  “小王爷有何高见,不妨给我们说道说道。”周秦川诚心请教,税关之事迟迟不能定下来,弄得他也有些心烦,有心让步吧,又怕其他人不答应。
  “高见谈不上,鬼点子罢了。”朱幼塨摆摆手,“关西诸卫作为朝廷西藩,替大明镇守西疆,又要开设椎场,完全可以向朝廷索要发放盐引的权力,有了盐引还怕赚不到银子?税关那里的五成收益,就让给朝廷又何妨?”
  对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周秦川一拍大腿,有了发放盐引甚至开设盐场的权力,不但单凭盐引就能大赚特赚,还能引人到关西开垦田地,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第372章 盐引

  洪武四年,明廷制定中盐例,又称开中法。
  根据路途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朝廷换取一小引约二百斤的盐引。
  此比例随形势变化、米价高低而有所变动。
  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明廷榜文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塞,然后向当地驻军换取盐引;
  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
  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耗费巨大,往往会雇佣劳力到各边地开荒种粮,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由此在边地一带形成新的聚居地,成为事实上的屯田,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称商屯。
  关西南麓拥有青海湖,可以自行晒盐,若既能发放盐引,还有朝廷指定的盐场,盐商们能用盐引就地换取青盐,比他们千里迢迢地还要跑到其他盐场可方便多了,关西势必成为盐商们眼中的香饽饽。
  此事若成,关西诸卫都能从中获益,在税关上让步就没什么问题了,至于西域诸国,给他们一点甜头,多半也能同意。
  如此,税关一事成矣。
  “青盐其实只是其中一项,沙洲椎场一旦开设,西域的精铁、战马必将源源不断流入中原,盛明商社若有实力全部吃下,转手之间就是巨利,这其中的铁和马,朝廷还是大买家,何苦在税赋上与其苦苦相争。”
  朱幼塨又出惊人之语。
  周秦川却是越听越合胃口,这小子肚子里有料啊,这番操作下来,西域的盐、铁、战马就被以瓦剌卫为首的关西诸卫垄断了。
  当然了,这是后世的说法,此时叫做专卖。
  苏幼蓉惊疑不定地上下打量朱幼塨,“可以啊,小王爷,想不到你……”
  “想不到我不是饭桶,是也不是,哈哈……”
  朱幼塨自嘲地笑了笑,“我等宗藩终日无所事事,我又不愿意像兄长他们那般除了吃喝就是玩乐,因此,读书、读各类杂书几乎就是我唯一的消遣了,还有,同父王谈天说地也算得上罢,只要这主意你们觉得有用,不是纸上谈兵,我就很荣幸了。”
  “哪里哪里,小王爷过谦了,你这下可是帮了我们关西诸卫和朝廷的大忙,还有盛明商社也得承你的情。”
  见朱幼塨有点自怨自艾的感觉,周秦川赶忙打断,笑着赞许。
  “对了,小王爷,你既如此睿智,不妨给商社出出主意,现如今我等一时不能从京师脱身,几万两银子就这么放着实在可惜,有没有什么能就地生财的法子?刚才我还同秦川哥商量呢。”
  见朱幼塨确实有能耐,苏幼蓉这回是诚心请教。
  “就地生财?”朱幼塨闻言,低头沉吟起来。
  周秦川身为穿越人士,自是有些小点子,不过他存心考较,也就不出气。
  此时距他们入关伊始,已过了半年之久,从初春跨入了初秋,秋风扫过,一片半黄不黄的树叶落到了朱幼塨肩头。
  朱幼塨拈起树叶,将弃未弃之时,眼睛一亮,“有了,诸位,寒冬降临,我看京师烧火取暖都是用的木柴,这第一笔买卖嘛,不如就……”
  “卖煤球!”
  在场诸人竟是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咦!你们也知道煤球?”朱幼塨起初有些诧异,一拍脑袋之后恍然大悟,“对了,瓦剌卫在塞北之时,曾大量吸纳汉人,建了规模不小的板升城,会用煤球倒也不稀奇。”
  随即得意地笑道,“如何,我这主意不赖吧?”
  “的确不赖。”苏幼蓉喃喃自语,“你说我在板升城的时候,也曾烧过半年的煤球,怎么就没想到呢?”
  周秦川不住打量朱幼塨,这煤球生意本来他也想提议的,穿越人士嘛,还用过煤球,要是连这个都想不到,那就太丢脸了。
  没想到朱幼塨这个土著人士也能想到这一出,的确不简单。
  “小王爷,你们沈王府之中烧火取暖用的也是煤球?”一直不曾说话的秦琪开口了。
  “王府里边儿用的仍是木柴栗炭,不过我偶尔偷跑出去闲逛,倒是在百姓人家中见识过这玩意儿,除了卖相不佳,价钱便宜,火力也旺,比之木炭要划算不少。”
  秦琪听了点点头,“小王爷能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确有本事,有没有兴趣一展抱负,也免得浪费了胸中所学。”
  周秦川闻之侧目,秦琪这丫头不简单啊,居然打起了一个王爷的主意。
  “那敢情好。”朱幼塨兴奋地跳了起来,“不瞒诸位,我早想找点事情做做了……”
  话到此处,随即颓然摇头,“不成,没用的,我这身份……虽然如今我死皮赖脸的留在了京师,但用不了多久,怕走露消息引来滔天大祸的父王,定然会派亲信将我押回晋西,有这空闲,我还是在京师好好耍一耍算了。”
  “那要是能瞒天过海,不再做小王爷,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