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不法乃是份内之事,至于是一起做,还是分开来,就由得你们了。”
  三方人士齐齐称善。
  至于张三等人,已经不属于西厂了,他们一心一意地想跟着周秦川干,不愿还挂着其他什么名头。
  周秦川也由得他们,和董百户一提,自然是无有不允。
  “对了。”周秦川一拍手,“既然有了税关,那要是有人偷税漏税,甚至暴力抗税,咱们也得有应对的人马。
  这样罢,张三哥,泼六兄,你们除了日常招纳新人进行训练外,这税警的差事也交给你们了,如何?”
  “什么是税警?”秦博和王越等人齐齐发问。
  “税警嘛,顾名思义就是税务警察,今后凡是胆敢偷税漏税甚至抗税的,统统由税警出马将他们抓起来,有钱用钱抵税,有物抵物,要是什么都没有,就丢到矿里去干活还账。”
  “那什么又是警察?”仍有人追着问。
  周秦川一拍脑袋,警察这个词也挺新鲜的,“相当于捕快,不过我嫌捕快不好听,就生造了一个词儿,大家觉得如何?”
  “警察?不错,警而察之,区区两个字就体现出了其职能……”王越摇头晃脑地一番解释,算是坐实了这个称呼。
  “既然做了税警,也别闲着,有事无事也去利丰商社转一转,看看他们有没有偷漏税。”周秦川意味深长地交待。
  有了刚才锦衣卫和西厂的示范,张三和泼六心领神会,应了下来。
  “秦兄,我越殂代疱地做了这些安排,你不介意罢?”
  “说的甚话。”秦博嗔怪,“你脑子向来比我们都好使,自然是能者多劳,我要是介意,岂不成了咬吕洞宾的狗?
  走走走,天怪冷的,也耽误了不少工夫,大伙儿快快进城,先洗漱一番,晚上的好酒好肉都备好了,到时候尽情吃喝就是。”
  轰然的应和声中,大队人马滚滚进入了沙洲城。
  一个月后,晋西,大同,总兵府。
  窗外飘着大雪,房内火盆熊熊,暖意融融。
  “事情就是这样,利丰商社三天两头的被骚扰,不是锦衣卫和西厂来查有没有什么不法之事,就是那什么税警来查有没有偷税漏税。
  买卖还没开始上道,银子都没有赚到,怎的就要缴税了,你说说,这不是故意来找茬儿的么。
  整整一个月,利丰商社在关西一事无成,整天应付这些人,连个宅子都没有建起来,跟其他商社相较,已是远远落后了,等到开春雪化,如何做得了买卖?
  石将军,我们同为一体,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啊。”
  代王朱仕壥嘚吧嘚的说了一大通,除了抱怨吐槽,就是想要石彪出手相助。
  “王爷,你叫我能如何?我是大同总兵,不是关西总兵,隔着十万八千里,我再有本事,也拿他们没办法。”石彪出乎意料的冷静。
  “那……请侯爷出面如何?”
  “叔父?叔父也不成的,他如今三天两头被御史弹劾,皇上为此已经单独召见过他好几次了,他专程给我来过信,要我们低调些,莫再生事,让他在京师难做。”
  “啊……那可咋办?”朱仕壥有些泄气。
  “既然在关西做不成买卖,就让利丰商社先回来罢,留在那儿也是徒靡钱粮。”石彪回道。
  “就这么算了?”朱仕壥有些难以置信,这还是那个骄横跋扈,吃不了半点亏的石总兵么?
  “且容他们猖狂些时日……”石彪眯着眼冷哼两声,随后又接着交待,“对晋王、沈王也暂且收敛一二,咱们田地、店铺也不少了,先整顿整顿,好好消化一下,那盛明商社来头不小,背后有当今皇后和太子支持,咱们犯不上得罪他们。”
  朱仕壥苦着脸应了下来,没滋没味地喝了两口茶之后,告辞而去。


第379章 各有盘算

  石彪兀自留在原地,一动不动,像是在发愣,很久之后,一声轻响,房门被打开了。
  “见过总兵大人。”
  “如何,也失八秃那里怎么说?”
  “阿剌一心想要讨平乌苏克,没有完全答应,不过也没回绝,只说到时若有空闲和人手,定当支援将军。”
  “哼,蛮夷之人就是狡诈,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能把宝全部押在他身上,你再跑一趟左翼蒙古,想办法和翁牛特部的毛里孩联系上,咱们多方撒网,总有大鱼愿上钩的。”
  “是,在下收拾收拾,这就出发。”
  “不急,如此大雪,塞外极为难行,找人更加困难,你好好休整休整,等过完年再走,到时候还是老办法,乔做商队出关。”
  “是,谢将军体恤。”来人全身罩在黑影之中,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石彪脸上现出一丝微笑,随后笑得越来越猖狂,越来越得意,只是这番大笑,半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实在是诡异万分。
  差不多同一时刻,京师副都御史徐有贞的府上。
  徐有贞一个人在书房中,独自看着书桌上的两张纸发呆。
  第一张纸一左一右地分别写着‘运河’、‘黄河’,徐有贞沉思片刻,提起笔在运河上划了个圈。
  第二张纸则从右到左列着三个名字,分别是‘兴安’、‘金英’和‘蒋安’。
  面对这三个名姓,徐有贞显得犹豫了许多,半晌,提笔在兴安旁边标注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几个小字,在金英和蒋安旁边写的则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良久,又在蒋安旁边添了几个字,‘暂摄东厂’,随后点点头,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用笔把蒋安圈了起来。
  火盆一暗一亮,两张纸被徐有贞扔了进去,在火光中化为灰烬。
  。。。。。。
  大明景泰七年七月底,在沙洲呆了一年都不到的周秦川再次启程,目标仍是中原京师。
  这一趟,要将沙洲税关大半年收的赋税送去,当然了,押解的是属于朝廷的份额。
  本来说好的,由朝廷派人前来清点账目后,再一起押运回京。
  但跨过年后,景泰帝身体一直不好,断断续续的都在生病。
  朝廷重臣没有谁有工夫和闲心来关西走一趟,派资历浅的又不放心,干脆也不遣人,发文让坐衙厂卫协助清点一下后,即刻赴京。
  沙洲各项事务基本都上了轨道,周秦川自觉不擅长经年累月地重复做同一件事,留在沙洲无益,因此这种跑腿的事儿,自然还是以他为主。
  顺带着还可以见一见苏幼蓉,盛明商社的规模越发庞大,苏幼蓉坐镇京师,还要兼管小段的客栈,越发得走不开。
  这么两地分居也不是事儿,周秦川琢磨着,等跑完这一趟看看情况,要不然就把秦琪也叫到京城安家得了。
  同行的有徐永宁和张懋,以及董百户,他们作为坐衙厂卫,自然得回京回禀上峰。
  还有门达,他执掌锦衣卫关西卫所也有一年多了,同样得进京向锦衣卫和朝廷述职。
  再说唐丹成了他的女儿,独自留在京师,他这当爹的,要是不去看一看,实在说不过去。
  随行的还有泼六,以及由他和张三选拔操练的一千骑兵,采用大明边军的练兵方式,又汲取了不少蒙人的游骑战术,可算是身兼两家之长。
  至于张三,上了些年纪,不愿再折腾,就留在沙洲继续练兵,兼做税警。
  秦琪倒是想跟着周秦川走这一趟,只是苏幼蓉不在,她能写会算的,税关离不开,只能遗憾作罢。
  沙洲卫的锁南奔得知周秦川又要奔赴中原,一直心痒痒的他也提出要同行,入关好好见识一番。
  周秦川岂能回绝,索性让锁南奔又带了三百个重甲骑兵一块同行。
  临行前,周秦川和秦琪成了亲,低调地请了顿酒,苏幼蓉不在,两人不太好意思大操大办。
  成亲后不到五天,周秦川就挥别娇妻,带着大队人马,押着税银上路了。
  一路上张懋等人的兴致颇高,虽然在关西呆的时间不长,又只是坐坐衙,但功劳却跑不掉。
  为什么?皆因此次收缴押解的税银数量之巨,远远超出了众人的估量。
  大明税收依靠田赋和丁赋,丁赋是劳役税,不提也罢。
  此时的田赋,尚以实物征收为主,分夏税和秋税两次缴纳,一年下来,整个大明的两税收入能达到麦四百七十多万石,米二千四百七十多万石。
  这个数字不算低了,一百多年后嘉靖年间,两税收上来的米粮反而不及明初多。
  直到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厘清了逃税的土地,方才回复旧观,并略有上升。
  实行一条鞭法后,田赋和丁赋合并折算,并统一征收白银,当时全国的岁入大概在四百五十万两。
  而此时的沙洲,开设椎场、设立税关尚不到一年,规模只能算才起步,但就是这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关税就达二十五万两白银,五万两黄金。
  即便按此时的金银比价,加起来也有万历年间一成的岁入了,且全是现成金银,不打一点折扣。
  按规矩,朝廷分一半,那就是近十三万两的白银和二万五千两的黄金,如此巨额财富,简直晃花了众人的眼睛。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虽富,但民间流通的黄金白银并不算多,不少地方还得以物易物,别看盛明商社成立时徐永宁和张懋眉头都不皱地就拿出了一万两银子,那算得上是他们两府多年的积蓄,再多就真没有了。
  户部扣扣搜搜的,原因就是拿不出多少银子,经常用粮食发放官员俸禄,采买所需物品。
  有了这价值二十多万两的现成金银,朝廷上下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坐衙的厂卫自然也是与有荣焉,他们的功劳是逃不脱的。
  东进的路线仍是与上回朝贡一般无二,自嘉峪关入关之后,东进到长安登船,沿渭河、黄河东下,到了徐州之后转运河北上。


第380章 溃堤

  一路顺畅,尤其是从长安上了船后,因为是雨季,水流量比他们上回大得多,船行更快。
  只是雨没完没了地下,让人心烦。
  到徐州转运河,进入鲁东地界后,雨势越发大了。
  这一趟,周秦川过鲁桥镇而不入,冒着大雨直奔济宁,闻讯赶来的吴大和沙老大在码头将周秦川等人接到城中,摆酒款待。
  歇了一晚之后,大雨仍然滂沱如注,禁不住吴大和沙老大的挽留,周秦川索性就又留了一天。
  第三天,雨势仍旧,但周秦川挂念京师之中的苏幼蓉,不愿再呆下去了,执意告别济宁一众人等,打算继续北上。
  徐永宁和张懋二人嫌雨水过大,船上潮湿难耐,不愿同行,周秦川不但由得他俩,索性还安排其他坐衙厂卫一并留在济宁城中,等雨势小些再一起上路,如此也方便向朝廷解释,说他们一起押后而来。
  厂卫中只有门达不愿留下,执意要与周秦川一道北上。
  吴大和沙老大一路相送,来到码头,正待登船的时候,两骑快马冒雨追了上来。
  吴大和沙老大听完两人的低语后,脸色大变,齐齐抢到登船的搭板旁,拉住即将登船周秦川:
  “纪善大人且慢,济宁州与东平州之间的运河河段日前因为雨势过大,发生溃堤,舟船已无法通行,还请留在济宁州府,以观后续。”
  “当真?”
  “当真!”两人齐齐点头,“知州大人刚才已经带着三班衙役赶去事发地点了,估计东平州那边也是如此。”
  周秦川冒雨抬头,看向灰沉沉的天空,但见乌云又厚又浓,瓢泼似的雨点无边无际地倾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