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牟明-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冬下来,总会死上几个人。
  “是啊,下雪了。”周秦川摸摸小济的头,本来作为滇南人,因为很少能见到雪,一般都喜欢下雪,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对这场雪实在喜欢不起来。
  。。。。。。
  “唷,吃饭呢,天冷,穿的带够了罢?”
  正午,众人正在吃着饷午,莫掌柜和王五等人就到了集市,开始嘘寒问暖。
  他们心中有庆幸,昨天板升城大半人刚把粮食都收袋装好,昨晚就下了雪。
  好险,虽然雪不大,但要是还在打粮,这收成可就要打折扣了。
  更有志得意满,这场雪来得好,来得及时啊,真是老天爷都在帮忙。
  这下子,这些行商即便有什么异心,估计也熄了心思,他们倒是不用再做恶人了。
  是以他们也顾不上昨晚所说,要过上几日再来给大伙儿造册登记田亩,迫不及待地在今日就赶了过来。
  “大伙儿都好吧?”莫七大声地打着招呼,“想不到今年雪来得如此之早,我看大家在这里搭帐篷实在不是滋味,冷啊。
  这样罢,凡是愿意留下来开荒种地的,收拾收拾,稍后就同我们一道回板升城罢,窝棚空着不少,生上火绝对比帐篷里暖和。
  至于田亩,等大家安顿好了,咱们再慢慢造册,反正一时半会儿也种不成地,不着急,如何?”
  商家们大都轰然叫好,只有极少数几个人,如同周秦川一般,暗中恨恨地盯着莫七,却又无可奈何,这场雪把他们最后那丝侥幸彻底弄没了。
  总不可能就赖在集市这里哪儿都不去罢,就算蒙人和白莲教是善人,不对他们下手,允许他们住在此地,可也实在呆不下去。
  昨晚的这场小雪,凭着他们简陋的帐篷,根本无法抵御寒风,里里外外一片泥泞,要是再来几场大雪,后果不堪设想。
  当晚,集市里的所有商家就全部搬进了板升城内。
  站在窝棚里,周秦川不得不感慨,白莲教是真有能人。
  窝棚是他自己心里的称谓,实际上盖的还不错,遮风挡雨、做饭取暖都不成问题。
  房间虽然不多,只有一个起居室,再加一个伙房,但是其间心思巧妙。
  厨房的灶台,明显有一根管道,通到起居室的炕下,只要火不灭,小小的起居室就能温暖如春,而且不用担心煤气中毒。
  用木栅栏圈了一个院子,一角是有顶的牲口棚,这里不缺牛马,这样一个牲口棚很有必要。
  一角是一间空屋,看板升城里其他人家,都是将其用来贮藏粮食。
  周围空地不少,与其他窝棚都隔着一段距离,以后要是想扩建,也十分方便。
  甚至草原上周秦川觉得十分头痛的燃料问题,也被完美解决了。
  塞北的树木低矮,干柴不多,牧民多用牛粪烧火,眼下他们来得晚,附近的干柴牛粪想必都被长居此地的汉人和蒙人早早屯了起来,前几日在集市,就很为柴火发愁。
  要是没有足够的烧火取暖之物,整整一冬可怎么熬。
  即便是身体素质已大幅提升的周秦川,也没有把握安然度过这塞北的冬天。
  没有想到的是,三人安顿下来后,苏幼蓉秉承着汉人女子良好的串门习俗,出去转了一圈。
  不多时就带回来一捆秸秆和十几个黑乎乎的煤球,尽管周秦川有些凌乱,但他没有看错,那就是煤球。
  跟在苏幼蓉身后的微胖中年妇女,熟练地点燃秸秆,在炉灶里垒好煤球,这才和兄弟俩打招呼,自称张大娘,和他们都在一条巷子里,以后有事说话。
  又说这煤球板升城里有卖,便宜得很,出门右转,过条小巷就有家煤球店,以后可以去那里买,这十几个煤球就算是送他们的。
  还热心地介绍说,要是缺粮了就找他们家买粮。
  农具什么的,可以去板升城中打造,铁匠铺多的是。
  苏幼蓉拿了几块留着没卖的精致点心酬谢,张大娘笑着走了。
  周秦川若有所思,估计这些铁匠铺不但打造农具,还帮着蒙人将那些铁器熔炼后打造成兵器甲胄,这个板升城不简单啊。


第158章 板升城

  看着苏幼蓉送人出门,周秦川不由感概,穿越小说害死人啊,很多以为后世才有的东西,其实这时都有了。
  说没有内裤穿的,请看看犊鼻短裤,还是平角裤型呢。
  说上厕所没有纸的,人家草纸按粗细不同,分好了种类。
  还有牙刷牙粉,这些后世之人须臾离不得的清洁用品,在大明同样不缺。
  这些东西都有了,害得他没了赚钱发财,登上人生巅峰的机会。
  如今更过份,火炕有了周秦川还能接受,这玩意儿他知道是有历史的。
  可煤球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穿越了个假明朝?
  这就是周秦川孤陋寡闻了,中国自汉代起,就开始使用煤炭。
  到了宋代,甚至开始用焦炭炼铁,在大明景泰年间,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后世内蒙一带,用煤球烧火做饭取暖,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儿。
  当然了,周秦川不用问都知道,这铁定是白莲教中人,或者是他们找人把煤球弄出来的。
  因为之前和蒙人交易时,他也曾近距离地观看过普通牧民的蒙古包。
  只要不下雨雪,蒙人们大多在毡包外面烧火做饭,用的仍是传统的木柴和牛粪。
  估计煤球这玩意儿他们一时还接受不了,毕竟和他们从小形成的观念不太一样,而且烧起来的味道也和木炭牛粪不同,有些刺鼻。
  话说回来,有了轻易能取得的煤球,实在是好事儿,再不用烦恼整个冬天用什么来烧火做饭取暖。
  感受着室内的融融暖意,周秦川一时有些恍惚。
  要不是这里是塞外,他不愿意留在这里为蒙人、为白莲教种地打粮,否则的话,还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几亩田,一套房,老婆孩子热炕头,貌似都有了。
  这么好的房子,当然不可能让人白住,是要交钱的。
  租、购都行,粮食、银两都收,连周围的空地都买下来,也不过一两纹银。
  这个价钱,对三人来说算得上白菜价,不过周秦川并不愿意在此扎根,最终以每月一钱银子的价租了下来。
  房子、煤球利于过冬,算得上是好消息。
  有好消息自然就有坏消息,为了防范有人逃跑,板升城参照前宋,制定了严格的保甲连坐之制。
  确切地说,因为城内丁口还不算多,只以每十户为一甲,并没有甲之上的保。
  但凡入住板升城,必定会被编入一甲,新人少的时候,就暂时编入老甲之中,等下一趟新人多了,再分出来新设一甲。
  同甲之中,若有人逃离,全甲其余之人不但田地银钱要被充公,就是个人也要被贬给蒙人为仆。
  不算太残酷,但也足够让家家户户既被人监视,也在监视他人,有效地防范了诸如周秦川这类一心想要逃离也失八秃和板升城的人。
  “秦川哥,王五要咱们这两日去找他,把丁口多少,还有田亩数量都报给他。”
  翌日清晨,吃完朝食,苏幼蓉同周秦川说道。
  “成,你去同他说罢。”
  周秦川有些意兴萧瑟,仅仅因为一场雪,就不得不留在此地与狼共舞,让他异常心塞。
  “那咱们要多少地合适,二十亩你看够不够?”
  “二十亩?”疯了不成,还够不够?周秦川大愕。
  苏幼蓉出身商贾之家他是知道的,小济和自己就更不用提,三人谁都不会种地,一口气要二十亩地,周秦川怀疑他们的地里到底能不能长得出庄稼。
  “世上无难事嘛,秦川哥,这地不要白不要,多打些粮食也是好的。”
  苏幼蓉倒是很淡定地安慰道,虽然不通农事,但周围那么多人,找人问就是了,开荒种地的骡马牲畜他们也不缺,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周秦川想想也对,汉人好像就是如此,哪怕之前对田里活计一窍不通,但只要有地,似乎都能种出东西来。
  想到穿越前,中国人在非洲、西伯利亚这些老外种不出庄稼的地里都能收获粮食,对苏幼蓉的决定也就不再反对。
  管她的,闲着也是闲着,试试看吧。
  不过他是不会在这里一直待下去的,明年秋收后,怎么都要想办法离开此地。
  不得不说,白莲教这些人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分地的举动,充分利用了汉人对土地、对粮食的眷恋。
  只要有了田地,在获得一季丰收前,弃之而去这样的事儿,就是穿越而来的周秦川一时也不会这么想。
  “骡马怎么办呢,咱们不放牧,出门代步、开春耕地都用不了这么多,要不要处置掉一些,也能省些粮食。”
  苏幼蓉边收拾碗筷,边朝屋外的牲口棚努了努嘴,那里面挤着同他们一道而来的十余头骡马。
  三人不是此地的牧民,自然没有准备过冬的牧草,冬天只能给这些牲畜喂粗粮,算下来开销也不小。
  “不用,还是留着罢,咱们养得起。”
  周秦川只稍稍考虑了下就否决了,蒙人不缺牛马,铁定卖不起价,再说了,明年要外逃,离了这些牲口可不行。
  此地不缺粮,粮价也不高,以他们的身家,完全养得起这些牲口。
  要是体弱过不了这一冬的,正好优胜劣汰,死了就拿来吃肉。
  两人又计较了一番如何过冬,不过貌似已经没什么好准备的了。
  粮食不用愁,他们自己还剩不少,要是不够吃,在板升城里找人买就成。
  有了煤球,烧火取暖也不成问题,只需花点银钱,买来堆好即可。
  秋冬的塞北,新鲜菜蔬就别想了,咸菜泡菜先前没有卖出去,现在却是正好留着自己吃。
  虽然骡马活得好好的,完全没有主动献身,让他们吃上肉的觉悟,肉食方面却不用担心。
  他们不缺银钱,完全可以找蒙人买牛羊来吃。
  在古北口准备的衣物更为充足,三人棉衣、皮裘各自都买了一套,厚毯毛毡也有几床。
  还有大明边军穿的皮制长靴,靴底有铁钉防滑,靴面涂敷桐油防水,靴内还有毡衬保暖,最适合雨雪天穿用。
  说实在的,这皮靴的做工精巧,同后世皮鞋已然不相上下,让周秦川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有了这些东西,足够过冬了。
  之前北上的时候,周秦川的箭法略有进益,打到些猎物,尝过些甜头,三人干脆出板升城四下走了一趟。
  即便打不到猎物,也能熟悉下周围环境,探探板升城和蒙人能容忍他们最远跑到哪里,好为来年行动做些准备。
  周秦川相信,虽然下过雪,仍有人警戒监视。
  果然,不出五里地,就撞上了一小队巡弋骑兵前来检查外出腰牌,为了怕语言不通容易起冲突,还特意在其中安排了几个汉人,当真心思细腻。
  三人自然没有,被客气地请了回去,


第159章 拾粮冲突

  一去一来之间,都没有见到什么野物,弓箭算是白带了。
  回到板升城附近时辰还早,周秦川不甘心空手而回,又用老办法,挖了几个陷坑,打算撞撞运气。
  随后见到有人在收完庄稼的田里拾麦粒,尽管周秦川他们不缺粮食,但三人还是进到田里,跟在人后一块儿拾。
  一则是天寒地冻的坐不住,动起来暖和些。
  二来能认识些人,可以从这些人口中打探出谁是庄稼把式,今后种地好请教,为来年开春做准备。
  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