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本战国走一遭-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算是最直接的办法了。
可那个动员的人力和耗费的资金,啧啧啧!
难怪不管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都不停的发动筑城普请,表面上是要征调全天下的名材充分体现天下人的气势。实际上就是要消耗诸大名的财力和人力,使得他们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小平太这还只是建一座宅邸而已,建一座大阪城?伏见城?江户城?不敢想不敢想!
最后还是妥协了,木料只能雇人三班轮着往山内挑。本来小平太还瞎出主意,觉得自己很牛批,把木头扔水里,岸上雇人往上游拽,反正不是雨季呢,水流也不湍急,应该问题不大。
可人家木工马上就阻止了,人家把树砍下来,放那里阴干一年甚至三年,就是为了散掉其中的水分,方便使用。你倒好,往水里重新泡上十几天,这不是玩呢嘛。
得了,外行领导内行,小平太被一个木匠给啪啪打脸了。
小平太自此甩手掌柜,什么也不装了,赶紧去城里奉公正经。
先是去领内政所处理了一下藩士储备金的事物,小平太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旦要打仗了,这个各种理由借款的就非常多。虽然借款的额度当初有过商量,一般最多也就十贯二十贯的。
基本是按照其知行或者俸禄的多少来划分额度的,大体数量是其年收入的一半为限,像小平太这种身份的理论上能借一千贯不到,但小平太不差这点钱,高级武士也抹不开面子去低头借钱。
主要的借款人还是足轻军役众、奉公人、下级武士之类的,他们的收入使得他们的借款额根本高不到哪里去。
但是打仗前一拥而上来借钱,由于是无息或者低息的贷款,大家都是顶着限额借。等打完仗囫囵个回来,又一窝蜂全部回来还款。
当中的情由不用想也知道,因为战死了就可以不用还款,所以但凡有点脑子的都想到了这一点。本着不借白不借的原则,都来挖社会主义墙角来了。活着回来,大不了出三毛五毛利息,不幸死了,那就是好几两乃至十几两黄金的遗产啊!
当初规定是要婚丧嫁娶,大病大灾什么的才能借,而且规定要顶头上司写了介绍保证信才能来借的。可诸位武士地头们抹不开面子,属下或者治下的士兵求上来,基本有求必应。
而由于这是面向全山内藩士的普惠储备金,没有人愿意做恶人去否决借贷申请,所以虽然储备金没啥损失,但这个混乱的情况却还是存在的。
如果啊,仅仅是如果,山内家也发生一场长筱合战式的恐怖性惨败,死者过万,那这个储备金立马完蛋,第二天就玩球了。
而小平太出于保护自耕农(提供足轻步兵)和小份产业持有者(提供奉公人步兵和骑兵)的苦心就付诸东流了,这玩意儿,实在是一个尴尬的问题。
严格审核制度?封建社会,法度再严明,也会讲人情。何况是依靠领主和百姓,大名和武士之间的忠义来维系的封建社会。再严格也会有空子可钻,办法可走。
而且小平太好不容易得到了山内许多藩士的感恩,如今怎么可能自己去破坏这种好名声。还不如另想办法,长长久久可以实行的办法。
再看过细绒火绳的收入之后,小平太有了办法,索性豁出去。
等储备金充裕到数万贯本金之后,宣布不允许提前还款,五年起借,还清之前不能再借。
那种借着以防万一的人起码可以挡住一部分,纵使还是发生一拥而上来借的情况,也有充足的资金出贷。
正常烂仗死个一二百,二三百人顶天了。其他的人没死,五年内就只能慢慢还贷,不能再借了。
那就防止了一拥而上和一拥而下带来的巨大混乱,索性我就全借给你们嘛,以后谁也借不上了,慢慢还款吧。
而且钱在士兵手里他们会乱花?不存在的,想乱花也没那么多奢侈品和风月场所给他们花,那钱存他们手里一样能发挥救急保障的作用。
最后也就是如果真的不幸长筱合战了,那人都死球了,山内家也完了,还考虑个什么锤子储备金,大家黄泉路上好作伴,拿钱去比良坂上买船票吧。
第346章。23。武田赤备初登场
藩士储备金的事暂时按下,毕竟储备金的数额还不够,没有办法让小平太直接“挥霍”一次,等过两年财力充裕了再处理也可以。
小平太一边关心滨松那边铸造大炮的问题,得知还是泥模铸炮之后,克制住了提出铁模铸炮的嘴贱之后,安静等待他们那边的结果。
另一边就每天去工地看看,建造进度还是很不错的。传右卫门摸那些木头的样子,比摸他老婆还显得色眯眯。每天除了盯着工匠们干活之外,就是两眼放光的看着那堆木料。
再加上清楚的知道小平太丰裕的财力之后,狮子大开口,都敢要朝鲜红松了。小平太当时就想上去啪啪两个大嘴巴子,朝鲜红松?你怎么不要西西里紫杉啊,怎么不要印度香柚木,老子上哪儿去给你买?
传右卫门现在不仅没有被请(捆)来的怨气,还满心把小平太当冤大头,希望利用小平太来实现他搭建一座完美木宅的人生目标。
小平太只是随口应和,可人家当真了,见天儿的来问小平太朝鲜红松到哪儿了?多大的料啊?够做几段梁?能不能多弄点?
最后只能拜托助左卫门,可助左卫门也两手一摊,没这个门路。不仅没门路,连设法寻摸到一料朝鲜红松都不大容易。
这个时候朝日之间有官方贸易吗?当然有的,朝鲜国给对马宗氏开了文引,每年可以做若干船的贸易。这也是对马宗氏明明国小民贫,却能有雄兵数千的缘故。
当然,和朝鲜偷偷贸易的不在少数,朝鲜人自己走私的也大有人在。可走私嘛,讲的就是这个隐蔽性,一般主力进口的都是虎皮、豹皮、海獭皮、人参、百本等身轻价贵的东西。
木料?便宜是不便宜,可太大啊,不如运点铁锭农具,利润更大。商人重利,肯定利益最大化。谁吃力运木头啊,太少了。
于是小平太索性以公务繁忙躲了起来,毕竟马上秋收了嘛,很正常嘛,小平太这个勘定奉行要处理的公务很是不少。
平六别看一天到晚从天亮忙到天黑,可是他那状态和做女工纺织厂厂长的时候完全不同,精神焕发的。把勘定奉行所的数十名与力同心指挥的紧紧有条,帮小平太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如今小平太把平六往奉行所里一放,每天听汇报就行。论打算盘这个行当,指不定整个山内还就数平六打得最精。毕竟人家是受过中古时代?封建行会系统教育的商业人才,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眼看着远江国的大米已经开始收割晾晒,信浓国的大米也越垂越低,就要下镰刀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再提一下甲斐盆地好啊,盆地的地形相对蓄热,于是武田晴信的水稻比信浓早熟了十天左右。
武田晴信收了大米以后会干嘛?肯定是出门挑事啊!
他先带甲斐众六千一路飞奔川中岛,信浓众和骏河众也先后动员起来,准备与他汇聚,目标当然是抢收川中岛的稻米和其他粮食。
高梨政赖一点不怂,立马撞铜钟、敲太鼓、法螺呜呜、旗帜猎猎,拉起五千多人就敢和武田晴信前出海津平野一顿猛撕,五千多人和六千人互殴了三天多,成功维护了川中岛那十来万石大米和豆麦。
等武田晴信的援军一万多开过来,距离饭山只有七十公里的上杉辉虎也带着五千多人莽了过来。这种情况下,山内义胜肯定不能缺席,高梨政赖的使番上午刚到,下午山内旗本众一千骑就奔出去了。
山内义胜完全不想打扰自己直领内的农业收割,心黑的很,传令木曾义昌出一千二,小笠原长时出一千五,伊那的国豪再出八百,凑了四千五百就分道合进往海津驰援。
武田晴信这时候一万六千人已经在不断压迫高梨联军的控制范围,通过人数上的巨大优势试图完全包围海津城,并侵入海津身后的川中岛,以夺得那十万石粮食。
幸亏山内义胜不动员领内,先拉常备兵,打着信浓守护职的大旗出现在海津平。
武田晴信一看旌旗招展的山内军来援了,害怕山内军是大发三军鼓舞而来。态势不明之前,武田晴信还是一个保守持重的大将,暂缓了对海津城的包围。
不仅使高梨上杉九千多联军获得前出位置,得以出城设置城外的前哨,还为山内军的后续援军的开到打开了通路。
等第二天武田晴信探明情况,山内军四千五百众已经齐聚。高梨政赖也从被打进城内的委屈状态恢复过来,一面继续向越后的大侄子求援,一面更加卖力的动员领内的百姓抢收粮食。
武田晴信也知道错过了一个机会,但他也不急,他尽驱原村上氏的葛尾众为先锋,猛攻联军。反正死的不是他的自己人,他也不心疼。
似乎是为了显示他的肌肉,武田晴信也聚合起了一支超过三百人的铁炮众,由他弟弟典厩信繁统帅,循环射击邀战。都已经可以和山内铁炮众旗鼓相当的玩对射,很是财大气粗。
另一方面,由其长子武田义信和饭富虎昌在骏河利用骏河金山以及鱼干产业武装起来的另一支部队也是十分惹眼。
以勇武耐战、敢拼敢杀的步兵闻名的甲军居然有了一支甲斐武士为里、骏河国众信浓国众为表的骑兵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区区二百骑而已,但武田军的学习能力令人侧目。
武田晴信果然是一个颇有眼光的大名,只要能增强他军力的措施,他都一一实行了起来。
最为骚包的是,武田晴信为了显摆自己的财大气粗,很罕见的为武田义信饭富虎昌所部的士兵盔甲统一刷漆。不仅武士们统统都是赤系威五枚胴,连足轻的阵笠和胴丸都涂上了朱漆。
步骑混和不过八百人的部队,倒是显示出一股整齐划一的气势。
在后方筹措粮草供应大军的小平太听到前线的这个消息,下意识就脱口而出。
武田赤备!
第347章。24。迁延日久川中岛
小平太本来以为凭着自己的出现,一路和武田氏争雄,信浓给他划拉去了一半,武田晴信是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兵员拉出一只历史上不存在的赤备了。
但是很显然上次川中岛武田晴信受到的刺激不小,不仅被数百支铁炮洋枪的齐射给打的左翼大溃,还被山内义胜的骑兵给奔袭了一回本阵,差点丢了半条命。
铁炮武田晴信不会造,但是骏河湾的商人有货源,只要甲斐金山的棋子黄金往外一掏,助左卫门都给他拉过几十支堺铁炮。童叟无欺,黄金十六两一支。
嗯,比堺又贵了二两一支。
铁炮只要两三个月就能熟练操作,武田家也不是第一次见识铁炮。以前只不过是不在战场上大规模的应用,不重视这个火力而已。
至于骑兵,那就更简单了,占据了小县半郡,葛尾周边的武田晴信也弄了不少马场牧场。源平合战时信浓最重要的牧场之一——望月牧都给他收入囊中。
不仅有了一大批专业的养马人,还有了一块稳定的牧马场,虽然木曾马也就还行,但足够他拉起二百人的骑兵队了。
这回武田晴信看来是本着不破海津誓不还的气势来的,沿着海津平野和北国街道,人马无边无沿,还构建了临时的付城,气势汹汹。?
上杉辉虎次后也终于带着手下的侧近、马廻、小姓众赶到,于是战争的主导权就一并都归到了上杉辉虎的手上。
双方都秋收结束,虽然大米要出售部分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