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日本战国走一遭-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平太又和山内义治通了气,让他知道越后其实也在为继承人的问题而烦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本来这章也就揭过不提了,可没过几天,海津城主高梨政赖的老婆和媳妇都跑了过来,美其名曰探望秀智尼(长尾夫人)。
 这就让人不明觉厉了,高梨家和上杉家自然是亲戚,累代的姻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高梨家的女人过来看看秀智尼并不算什么大事。
 但两位夫人加上侍从女仆居然就这么住下了,说是她们两个都有生产经验,可以帮助秀智尼安胎和生产。
 话是没说错,这时代系统的妇科和接生医生都没得。一般都是凭的经验,虽然也已经有医术在讲生产方面的内容,但研习的大夫终究还是少数。多几个生育过的女人照顾孕妇,确实是有不少好处的。
 小平太看他们亲眷亲亲热热的,总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随意叫了个人,去海津,打听一下高梨政赖的家属到底有哪些。
 果不其然,很快这种明面上的消息就打听了回来,北信浓海津四万五千贯大名主高梨政赖不仅儿子高梨秀政身强体壮,毫无问题。高梨秀政也已经生育有一子一女。
 其中那个儿子,小平太记得,就是后来的高梨赖亲,也是一员勇将,没有在历史上湮没名姓。但是女儿就完全不认识了,高梨秀政这个女儿去年才生的,如今芳龄一岁多。
 脑子里一阵翻滚,小平太大呼厉害,上杉辉虎的头脑摆明了绝对不简单哇。
 高梨家和上杉(长尾)家两家,本来就是代代通婚联姻的,完全不讲究什么近亲结婚。到了这一代上杉辉虎不娶,也没有孩子能联姻,这么一段稳定的亲戚关系就有可能松动。
 而高梨家由于当年对长尾为景鼎力相助,助其复国,在越后系鱼川甚至还有几个庄子的领地,这是当年为景的谢礼。高梨家在越后很是吃得开,面子广。
 一个直江景纲是不够的,如果能加上一个四万五千贯还声望高隆的岳父呢?
第444章。34。惊闻三州大消息
 “阿绫,你知道细川京兆大夫吗?”
 “哪位京兆大夫?”
 正在收拾小平太棉袍的阿绫有些疑惑,她虽然出身细川家,但细川家干过京兆大夫的人太多了,他们家几百年的名门。历史上威风赫赫的细川京兆大夫多了去了,她哪儿掰扯的清楚。
 “大心院殿雪关兴公大禅定门。”小平太把这个略微拗口的名字说了出来。
 “你是说细川九郎京兆大夫呀(细川政元),我知道呢。”
 “那你觉得他自己一无所出,却收养三个儿子,是否合适呢?”
 “细川京兆三位养子,澄之出身关白九条氏,澄元出身波州守护细川氏,高国出身野州细川氏,这你都知道吧。”
 小平太粗略的说了说情况,这都是阿绫大概知道的事情。她家这只细川氏很卑微,是庶流的庶流,当年等于半发配来的山内。对于执掌幕政的细川氏,那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细川京兆之错,净在他自身,若不崇信修验道,只肖生下一子,何至于此!”
 阿绫虽然不是细川京兆家的,到底出身细川,提到这事还是很气愤的。细川家大好的家业,全都由于细川澄之、细川澄元、细川高国三兄弟的互相厮杀而败落。
 “除了这个呢?假设细川京兆无法生育,必须收养继子呢?”
 “嗯?……不对!你话里有话呀!”
 阿绫反应了过来,小平太平素是不和她讲公务政事的。毕竟一天天的奉公已经够累了,回家好不容易有机会温存一下,哪有心思去提这些糟心的烂事。
 可这回很稀奇,小平太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结果都已经写进史书的情况下,问她对这件事的看法。
 用一句文邹邹的话说就是:“前人之述备矣!”
 阿绫是很聪明的女子,已经明白过来小平太意有所指。只不过碍于她的接触面比较窄,不是东家夫人,就是西家女儿,聊的也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她没有小平太的信息来源,一时不知道小平太指的是谁。
 “哎呀,你别急着问谁嘛,你继续回答我的问题嘛。”
 小平太悄咪咪的笑了一下,哄着阿绫,让她继续答下去。
 “唔……如果一定要收养子的话,首先不能是已经成年的!有一句话叫生恩不如养恩大,要养在膝下才能亲近!
 其次要出身一门,最好是能孚众望的一门!千万不能是从毫无血缘的别家收养,纵使是天下名门也不行。这样才能使家中重臣接受,免得产生“乡党”之争。【注1】
 最后嘛一定要提前安排妥当,不管是群雄逐鹿,还是幼主当国,在这样的年月里都是亡国的气象。”
 阿绫细细的说完,和小平太不谋而合,果然这才是正理。
 天下间多少大名是因为后嗣问题,御家骚动而亡国灭门的?
 如过江之鲫,如黄河之沙!
 “我们家阿绫可以比之三国之黄月英,哈哈哈哈哈……”
 小平太一把搂过阿绫在怀,大笑出声。连阿绫都能看清的东西上杉辉虎绝对不会看不清,除非他失了智。
 当然历史上也有种说法是上杉景胜做越后守护分一个越后国,上杉景虎做关东管领分一个上野国,上杉景国做奥信浓的旗头,椎名(长尾)景直经略越中,上杉政繁统管能登。
 这个说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分家!都不是亲生儿子,所以一人分一国,谁也不少什么,各个能当大哥。
 小平太是不信这种说法的,人家是死命的家臣化,谱代化,一门化。恨不得把领地全部攥在手掌心,削平所有的国人豪族大小名。
 上杉辉虎不至于逆时代潮流而动,想着把有王霸之资的上杉家拆成好几块。更何况他死前织田家势力膨胀到一百伍拾万贯以上,他的那点实力只够揍一个北陆柴田胜家。这时候还分家?那不是开玩笑嘛!
 所以说此番高梨氏婆媳同来,绝对不是机缘巧合,背后肯定有上杉辉虎的影子。他的选择小平太固然难以完全猜测,但是他肯定已经把秀智尼肚子里的这个孩子码上了他的棋盘。
 ……
 大雪一日胜过一日,气候愈发的酷寒起来。让小平太深感小冰河时代的恐怖,四野的积雪据说有足足一米厚,据说已经有人因为今年冬天的酷寒冻死于家中。
 小平太不是郡代也不是町奉行,管不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只能建议留守山内主计组织町众铲除町内的积雪,一户一户的检查是否有人冻绥而死。
 同时也命令各村的地侍地头,检查在地的农民的情况。没有足够取暖材料和取暖措施的贫苦农民指不定有多少要死于这场严寒。
 府中城下境况稍好,大家应该能够懂得,城镇的温度总归比乡村要高上两度,毕竟府中城下小三万人,人口也算稠密。
 暂时没有一例冻死的,不过由于夜间寒冷时燃料不足,颇有几个冻伤的。这个没什么办法了,下了大雪不管是柴火还是木炭,这种大宗的粗重货物难以运输。
 如今只能尽力保障城内城下的燃料需求,全都要靠秋季的储存。
 至于四乡的农民,受灾状况还没报上来,不过城内都如此,城外的境况更差些,结果可想而知。
 小平太巡视完城内堆放柴火的堆场,结束一天的公务,回到家,刚喝了一口热茶。
 阿绫就把急急忙忙从外面进来的阿吉给带进了屋内,阿吉脸都冻哆嗦了,却没有立刻接过小平太递过来的茶杯。
 不及坐下,便开口说道:“弹正,三州吉田殿下急信。”
 “说!”
 “松平三河守见冬雪交织,笃定一揆众必定退兵,明年再战,一时轻忽,疏于防范。”
 “其本城冈崎城已然失守!三河守亡命出逃!”
 【注1】:古代嘛,封建社会嘛,同乡同党用着最放心。除开五服以内的亲戚称之为郎,五服以外的则称之为党。乡土文化的羁绊加上血缘纽带,比之外人,乡党用起来更加放心。
第445章。35。本多弥八初献策
 “详情如何!细细说来!”
 三河一向一揆的事情小平太记得不算太清楚,但可以肯定松平家康屁事儿没有,最终成功镇压一揆,统合了大半个三河。
 但是三河一向一揆小一年的时间内,双方具体是怎么你来我往,怎么斗智斗勇的小平太的记忆就有些模糊。
 冈崎城作为安详松平氏之本城,历经松平清康,松平广忠,松平家康三代人经营,其中今川义元又大大加固修缮了一番。论城防水平,绝对不差,远胜于一般的城砦。
 城内的松平家康很是有几个铁杆打手的,当年和他爷爷一起起兵造反的大久保氏就是最铁杆的一分子,绝对不会肯投敌的。
 至于其他的鸟居、石川等人,既然在松平家掌了权,总不至于抛下现成的权势,去造反夺权吧。
 那他的城破的蹊跷啊!
 阿吉接连喝了两碗热茶,人缓了过来。把有些湿的外套递给他妹妹小乃,让她帮忙烘干。他自己则把手伸向火塘,一边取暖一边说了起来。
 三河的一揆,实际上是国人一揆、土一揆、一向一揆的总爆发。松平家康把国家治理成这个鸟样也实在是厉害了,这般天怒人怨,举国皆反的大名小平太没见过第二个。 
 从寺社到町人,从地头到农夫,从领主到土豪,蜂拥而起,反对松平家康的统治。能够让各阶层,各等级,各身份的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反抗的松平家康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个“人杰”。
 得罪一个人容易,得罪一群人也容易,得罪一整个三河国的人!牛批!
 一揆军在起义早期就开始大规模的合流,大家一听说是去揍松平家康,那呼朋引伴,像是一起去郊游一样。
 三河原本的幕府奉公众,托今川义元的福,替松平家康在八面山杀了一半,最有力的国人豪族又被太原雪斋禅师剃了一遍头。剩下的都是阿猫阿狗,或者实力中等偏下的菜鸡。
 可菜鸡归菜鸡,蚁多咬死象的道理大家一定都懂的哇。
 渡边守纲、蜂屋贞次、夏目吉信、内藤清长、加藤教明【注1】、伊奈忠家【注2】、吉良义昭、荒川义广、石川十郎左卫门、渡边高纲、矢田作十郎等数不尽的三河武士采取与松平家康敌对的行动。
 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早期虽然一揆军暴起曾经攻击到了冈崎城,但兵力微薄,没有能够猝然攻下冈崎。错过了这一大好机会之后,三河一揆众转而攻击尚且忠心于松平家康的各支城。
 松平家康没有办法,一时无奈,必须聚拢兵力先保冈崎不失。所以西三河的松平方城池一个两个三个的慢慢陷落,表面看一揆众节节胜利,但危机也开始潜伏。
 本来就是为了反抗暴政汇合起来的一揆众,他们的旗头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樱井松平氏的松平道春,一个就是东条城主吉良义昭以及他的同族荒川义广。
 这两位一起打松平家康的时候尚且能放下成见,暂时同舟共渡。可眼看着松平家康要完,这两方不可避免的就开始分赃不均,内讧不断。
 本来当年松平氏就起兵作乱,打的他们吉良氏哭爹喊娘。松平道春和吉良义昭三代人的深仇大恨, 如今形势大好,就要掀桌子撕比了哇。
 松平家康虽然初出茅庐,但一揆众内部的矛盾他也知道的清清楚楚。他笃定接连胜利,分赃不均的一揆众在下雪后会暂时退去,开始打一场口水仗,争抢已有的胜利果实。
 所以原本团聚在冈崎的部分家臣就被他遣散回家,毕竟冈崎城内也不富裕,几千张嘴能把他松平家康吃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