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日本战国走一遭-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平太挥挥手,让这些领民解散了,然后召见了两个地头,一看还有一个老熟人,当年小平太做内田郡代的时候帮助小平太整备山内町的一个大兄弟。
 熟人说话也就方便了,小平太问清楚了这两个村的基本情况,有军役众四十二户,基本每户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丁男,按照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动员率,可以有相当的简单武装的农兵足轻三十人左右,两个村长由于地产多,还必须多提供两个骑马奉公人和四个足轻。小平太盘算了一下,这五百贯领地可以聚集起有战斗力的士兵四十人到五十人,杂鱼也能六十人到七十人,也算一支有点用处的力量了。再加上自己所承担的封建义务扩充的十二个弓箭或者铁炮足轻,还有三个扛旗的跟班,一百五十人的队伍两天就能起来。
 再来看村子的情况,都是连川边的普通水田,一年两作(二毛作),种冬小麦和稻米,小部分的菜地和旱地种荞麦大豆萝卜茄子等作物。除了固有的农业之外,还有些狩猎采集的活计,以及不算多的桑树养蚕织绢。整个村庄仍旧是和一百年前二百年前甚至五百年前一样,生产方式虽然有所改进,但是人口的增加还是一样把那点农业的增产给对冲掉了。总算物产还算丰饶,在地的老百姓勉强还能度日。
 山内家的年贡实行五公五民的政策,咋看之下相当恐怖等于年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要全部交公。那么主要收入是粮食的领民再缴纳完年贡,留下来年的种子之后,所剩的粮食连饱饭都不一定能吃上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夸张。山内氏是按照这片土地年产大米二千石来计算的,也就是说这块地每年要向领主也就是山内义治缴纳大米一千石,或者缴纳永乐钱二百五十贯文,或者恶钱一千贯文,实在不行随便什么东西交够这个数字就好。当然啦,如今这块地封给了小平太,原本交给山内义治的这笔钱物都只要交给小平太就好了。
 这块土地除了大米还生产的其他粮食实物则没有计算入纳税额,农民本身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的手工产品也不计算入纳税额,领民也就可以依靠其他生产出来的杂粮和可以卖钱的手工产品生存下去了。
 当然,以封建社会领主的尿性,是见不得老百姓过什么好日子的。那剩下的一千石大米实际也落不到农民手里,农民需要缴纳栋别钱,段谷钱,悬架钱,以及每年七到十天的自负费用普请役。
 当然山内义治有超过十年没有检地了,现在是不是还是年产大米二千石很不好说。以小平太来看肯定是不止了,进村路上那帮遮遮掩掩的农民,不断和自己搭话打岔的地头,都在极力避免小平太察觉土地的实际出产有所变化。不过小平太又不是骨里熬油的酷吏,这些事没必要去说破,大家都要过日子的。
 另外还有一个,两个地头村长也算是最低级的名主,他们拥有最多的土地,然后是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大部分是军役众,最次的是佃农,他们只拥有部分土地的永久租佃权,地头拥有土地所有权。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田皮(永佃权)和田骨(所有权),这是可以继承转让的一种权力。
 这部分佃农还需要缴纳地租,也即领主的年贡地租之外再交一部分地租给地主。好在这个部分一般不会超过年产大米的百分之五十,但也几乎使这些佃农几近赤贫。小平太是当过佃农的,辛辛苦苦干一年挣不上两贯钱,一多半还要拿去应付各种催科,属于农村最悲催的群体了。
 总之小平太是没有什么大能力去改变农村的现有状况的,这玩意想要改变的话,这本书就完啦,404啦。而且他看村子里即使佃农也不是那种风一吹就要倒的样子。毕竟只要不检地,大家就都能有活路,饱饭不一定,天天喝稀的也能苟住一条命。
 走访了一下军役众的生活,也没啥好说的。农民的生活小平太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粮食永远是不够吃的,别的技术活又不会,只有打烂仗才能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子。
第111章。25。山内上杉联姻戚
 时间到了六月中,上杉家的华姬公主终于送到了山内,除了他本人乘坐的轿子之外,还有护卫的武士足轻数百人,以及挑着扛着嫁妆的仆役数百人。?
 那个送亲的规模大的不敢想象,仅仅所谓的贺金就有黄金一千两,白银四千两,永乐钱二千贯,绢布五百反,青苎布一千反。然后是漆器,屏风,家具,金时绘,银时绘,太刀,骏马,酒,果子。嫁妆的队伍从山的这头绵延到山的那头,络绎不绝。
 重点是长尾景虎也马不停蹄的在护卫下赶到了山内,彻底宣告了山内和上杉穿一条裤子的事实。
 毕竟有几个人有资格让关东管领亲自主持参与婚礼的,尤其还是新任的金大腿上杉辉虎,这还是头一份的东西。山内义胜作为上杉辉虎的义弟,就凭管领亲至婚礼这事,就能吹半年的了。
 而且这么夸张数目的嫁妆(还不算八王子二万贯文领地),除了显示出上杉家如今完全不差钱,实力强劲之外,也是为了给封堵甲州口的山内家一点援助。
 自从管领家的公主被迎娶到山内的消息传来,山内领都沸腾了。山内氏几代经营,从不行暴政,有旧贵族的那种高傲和不克剥的传统。领民对山内氏的拥护是由内而发的。而且山内氏兴修水利,整备街道,撤除关所,厘清赋税。甚至有了中古社会难以见到的长达百年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处于地震多发带的南信,每次发生地震,山内家都会雇请大夫医治伤患。还在大规模的饥荒中赈救领民?,即使到现在也在府中城下町内设有免费为人看病的医馆和赈济残疾士兵的福利院。
 也正是因为这样,等大婚的那天,起码三万以上的领民赶来观礼。山内义治丝毫不放过收拢民心,提高声势的机会。除了派人维持秩序之外,广派人手,所有来观礼的领民都发放十钱喜钱,即使三万人也不过花费三百贯文,却能让领民感恩戴德。如此惠而不费的事情,小平太认为做的很好。(这种行为很普遍的,比如沙皇俄国近代的几位沙皇即位或者大婚都会给观礼的民众发放礼物,包括糖果、饼干、搪瓷茶杯、手帕,以及印有沙皇头像的纪念币之类的东西。反正不花多少钱,又能拉拢民心。)
 当然,作为山内氏重臣的小平太主要是为了看看上杉家的华公主啥模样,难得看到一个上层武家贵族家的女儿,很稀奇的。十三岁的小姑娘就这么被他血缘上的叔叔,宗法上的哥哥嫁给了山内义治。(反正这个年纪在日本战国时代结婚是很普遍的,十三岁的小女孩嫁人的事情司空见惯。)
 可是等见到人,小平太大失所望。倒不是华公主太丑或者怎样,而是那个妆太浓太浓了,山内家这种京都婚礼的装扮很让小平太厌烦。
 人家十三岁的小姑娘,眉毛直接全部刮掉,用眉笔画了一个略浅的黑色弯眉。脸上涂着厚厚的白粉(说三斤夸张了,半斤我看差不多),嘴上用胭脂水粉涂成了小小的红色。身上穿着极为华丽极为厚重的十二单(宋代的一种礼服,当下除了守旧的公卿贵族基本也都改良成日式的吴服了),在六月的天里能把人给热死。两个二十左右的侍女搀扶着她,生怕她热晕昏倒,或者是步子迈大了不合礼仪。
 山内义胜个傻大个,一身直垂礼服,头戴折乌帽子。难得的穿上了白棉袜子(你们还记得他冬天光着身子在室外和人噼里啪啦练大宝剑的事吗),终于从赤脚大仙转换了回来。
 他也在两名三十左右穿着礼服的武士的引导下缓步前行,并不时向两侧观礼的人群致礼。
 小平太看他对新娘子一点都没有不喜欢的样子,“难道他提前见过真容了?”如此这般的想到。
 于是赶紧问问在城内做警备组长的纲良叔父见过新娘的样子吗,纲良叔父肯定摇头啊。“没见过,没见过。哪有这个福分先看到华公主。”
 原来人家上杉华来了山内领直接被安置在了城下的山内别院当中,根本没几个人见过。除非是像细川夫人那种高级别的女眷,她们之前去告诉新娘子山内家重臣长相如何,姓甚名谁,有何礼仪。估计是看过新娘子的长相的。
 而且看纲良叔父的样子,对于满脸白粉根本看不清容貌的新娘子也一点没有嫌弃的样子。不由得感叹,不是我跟不上时代,是世界变化太快啊。时人的审美观小平太实在不敢苟同,他可不喜欢这种装扮的女孩子。最好是那种简简单单,不需要太漂亮,一头披肩长发,活泼开朗的领家女孩。嗯,想想就好。
 不过估计也就公卿家的女子和山内家这种武家中的高门才会弄这一套吧,小平太想想大部分普通武家的女子虽然不是各个英姿飒爽,但也不是这般?浓妆艳抹的。以前看细川家的阿绫就是一点装饰都没有,很朴素的风格。
 此后就是山内义胜和新娘子向前来参加婚礼的山内氏诸臣,左近各交好的名主派来贺礼的使臣,以及数不清的观礼群众致礼。
 而小平太一直等到举办酒宴,新娘子换上普通的吴服以后也没看清她的长相。很令人残念。白白在这儿站了小半天,浪费了大好的青春。
 虽然新娘子真容没见到,但还是衷心祝愿这对战国时代的政治婚姻能美满幸福吧,小平太和大广间内的所有武士一并向山内义胜祝福。
 自此已经继承管领上杉氏名号的越后长尾家与南信山内氏的联姻就此达成。山内氏下代家主山内义胜也就成了上杉辉虎的妹夫,双方关系大大加深,互为强援。
 (说明一下,新娘的礼服没有穿白无垢,是我故意的。那种衣服应该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开始流行起来的,以前穿啥样我真不知道。)
第112章。26。风云时代悄然至
 盛大的婚礼终究是短暂的,辉煌过后,生活总还是要继续下去。
 新婚小夫妻由得他们蜜里调油去腻歪,小平太这些家臣们可不会因为山内氏的婚礼而放假,该干啥干啥,训练的好好训练,奉行的好好奉行。
 上杉辉虎在婚礼结束后并没有立刻走,他还要交代一下八王子领地的一些事宜。还有确定小平太山内氏家臣的身份,以及作为上杉辉虎在籍他国众的身份。
 与此同时,上杉辉虎也得知了小平太将五千贯文的领地全部奉献给了山内家,他似乎有点惊讶,也似乎有点玩味。并没有想象中的任何一种反应,只是淡淡地点头说知道了。
 他只是要求山内家在他需要时按照五千贯文的领地,发动足够的军力支援管领家的战事。
 而且奉纳领地这种事情倒也不是没有先例,北条早云(就是伊势新九郎)早年算是幕府的奉公人,做的幕府申次众。后来今川家发生内乱,他就到今川家来帮自己外甥?顺势在骏河善德寺有了那么一块地盘。算是给自己弄了一个立身之基吧。
 既然拿了骏河的知行地那也就算是今川氏的客将了,这个主从的名分不需要争论,肯定八九不离十。可北条早云不是什么甘居于人下的和平分子,他的野心不比任何人小,能力也足够强。他靠着骏河的地盘就马不停蹄的打下了伊豆,并在伊豆韭山城站住了脚。
 随后他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紧跟着京都幕府的风向,闪转腾挪,左右逢源,最后还把和京都不太对付的足利茶茶丸攻杀。更加幸运的是当时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伊豆遭到重创,原本坚强抵抗北条早云的伊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