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渭水北岸。只要过了渭水,就该分兵两路,陈冉还是有些担心,不相信长安局势会像王闹闹说的那样简单,试图与他调换任务。
王闹闹对陈冉说:“你到了华阴之后,立刻给张文远发消息,让他派一个旅护送使者出关。留在华阴的段煨精锐是不敢阻拦使者的,否则就是叛乱,你们立刻动手消灭了他们,然后再来接应我。要是使者带的这一个旅,顺顺当当的过了段煨精锐的防区,你就留下两个团在自己手边,把他们围严实喽,让他们不敢生出反抗之心才成。另一个团,让使者带着来接应我就行了。”
就算以护送使者的名义出关一个旅,张辽手里至少还有两个旅,不得不说,王闹闹现在真是财大气粗。可是如此安排,最后能够接应他的或许就只有护送使者的一个团,千把号人。陈冉暗想,这一个团一定得够狠,够猛,最重要的是够快。到时候,不如就把自己所带的骑兵旅分出来一个团,留给闹儿。
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渡河,行动既定,陈冉也不再多想,在马上向王闹闹敬了一个礼,说道:“那我先过河了,在对岸等你。”
王闹闹很是豪迈地说:“去吧,我的小伙子,哥哥看好你哟!”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包括刘汉少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过想掐死王闹闹的心。陈冉气愤又无奈地一咬牙,挥鞭抽在马屁股上,向河边跑去。
…………
潼关忽然大门敞开,大队人马鱼贯而出。守在华阴的段煨部驻地,离潼关并不远,甚至可以说非常近,因为张辽在关上就能看到段煨驻地的活动,而段煨的兵将们也能看见张辽他们修建潼关。
如今段煨不在营中,潼关守军却突然大队齐出。发生这样的变故,留守大营的张宠、张苞虽然紧张万分,却还是迅速集合人马,列阵防备着迎上前来。这个“张苞”跟小黑脸的儿子可没半毛钱关系,与张宠倒是同族兄弟,都是段煨的心腹将领。
张苞来到阵前,出声询问:“你们是何处兵马?出关所谓何事?“
从潼关而出的队伍同样列开阵势,其中走出一人,穿的却不是汉正军的军装,而是正经八百的官服,端坐马上,也不理会张苞的询问,却反问道:“中郎将段忠明可在营中?”
张苞见此人一脸傲然,开口便呼自家将军表字,也不敢贸然托大,小心翼翼地问:“不知尊驾是何许人,寻我家将军何事?”
“本官杜畿,奉天子之命,传诏段忠明,尔等速速去唤你家将军前来接诏。”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士,虽然祖上也当过大官,有过辉煌,但是到了杜畿老爹那一辈就已经是普通人家了。杜畿小时候混的惨,老妈早死,后娘苛待,偏偏老爹也不长寿,杜畿等于是在后娘的摧残之下长大的。既便如此,杜畿也感念后娘的抚养之恩,还混了个孝子的名声。不过,也是因着这个孝子的名声,而得到了京兆功曹一职,后来又改任郑县令。
因为董卓进京,天下混乱,身为一个小县令的杜畿也无力改变局势,只好弃官逃命,以求自保。本来是打算带着后娘一起奔荆州去的,可惜走半路,后娘挂了。正巧荀彧在主持屯田事宜,天天在外边跑,看见杜畿在路边守着个死老太太,差点把他当流民给安置喽。攀谈之下,才发现杜畿不俗,竟然还当过县令,又正巧刘汉少在搞招贤酒会,连哄人带骗地,荀彧便向刘汉少推荐了杜畿。
所以,因为杜畿对京兆那片儿的情况比较熟悉,此次便作为使者,被刘汉少派了出来。
此刻张宠也已上前,闻言立刻下马拜道:“回禀天使,我家将军此时不在营中。”
“哦?他去了何处?”
总不能说,盖府君请去喝酒了吧?
张宠心思一转,回道:“应京兆盖府君之邀,前往长安商议守御京兆,防备叛逆之事。”
杜畿也假装寻思了一下,说道:“如此也好,本官自去长安传诏于段忠明。”
张宠连忙问道:“天使,您要从这里过去?”
杜畿回道:“正是。本官还要前往陈仓传诏于皇甫将军,自然得从这里过去。怎么,你还有何疑问?”
张宠连声说:“没,没……”
杜畿不做停留,大手一挥,队伍启程开拔,顺着段煨大营直穿而过。潼关的大门重新关闭,张宠、张苞一直悬着的心稍稍平稳下来,只是有些感慨。世道变了,现在护送一个传诏天使就用好几千人吗?人家唐僧还是御弟呢,去西边旅游才骑着一匹马,带着一个担挑的和一对“猪猴”。好吧,张宠、张苞其实也不知道唐僧是个什么玩意。
离开华阴三十多里,杜畿迎面便遇到了陈冉。原本名义上护送杜畿的那一个旅被陈冉全部留了下来,派出一个骑兵团随他一起前往长安。此地距离长安差不多还有一二百里,陈冉拜托杜畿,要快,要快,一定要快!虽然杜畿对于这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汉正军师长很有意见,居然敢把自己扣在潼关好几天,但是此刻形势紧迫,也不容多耽搁,带上骑兵团直奔长安。陈冉手里现在有了一个满编步兵旅,两个骑兵团,一声令下,掉头朝华阴而去。
第161章 陈冉张辽取华阴
……………………………………
张宠、张苞兄弟领着一干将领正在大营里喝酒,但是各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酒喝的也没啥滋味。到了此时此刻,人心已经难以安稳,谁都想打一下小算盘,也不知道自家将军能从盖府君哪里求来什么妙计。
有的人想让段煨赴京请罪,这样自己就还是大汉官军;有的人想让段煨投靠皇甫嵩,这样能离家乡近一些;还有的人想着干脆鼓动段煨占据京兆,也过过土皇帝的瘾,但是另有一些人对这个愚蠢的想法很是不屑,只要皇甫嵩回军,与朝廷一起夹击京兆,只怕分分钟就能搞死段煨。
忽然,有传令兵回报,长安方向发现汉正军大队人马,正朝大营而来。张宠、张苞一边带人朝后营集合,一边还纳闷地想:天使不是已经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因为汉正军的军旗都是上红下黑,中间闪金光,虽然张宠他们与潼关守军对峙扎营好久,也还是分不清谁是谁。但是,领兵的将领总是能分辨的,此刻来的不是刚才过去的天使,而是一员更年轻的将军。
“奉汉正军军部令,接管改编华阴守军,各位将官,请予以配合。”
张宠、张苞兄弟和一干将领都惊呆了,天使才过去不久,说是要传诏给自家将军,怎么转脸就又来个传令的?还要接管改编自己的部队!自家将军把部队交给自己兄弟掌管,哪能拱手送人呀?
“你们是汉正军,我们是……是……西凉边军,你们管不着我们。”
急切之间,张宠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说自己是董卓的部队?那等于找死。说自己是牛辅的军队?牛辅已经死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一向被他们这些人捧为将军的段煨,此刻似乎有点拿不出手,所以,张宠也不敢说自己是段煨的部队,只好说是西凉边军。
陈冉冷峻地问道:“你敢违抗军令?”
张宠回道:“卑职不敢!但是我们是西凉边军,怎么能奉你们汉正军的将令?”
“汉正军也好,西凉边军也罢,都是我们大汉的军队,不是谁家的家丁、仆役!我只说一遍,违抗军令者,杀无赦!”
平时陈冉是特稳重且厚道的一个人,此刻却有些咄咄逼人的气势,因为他心里一直担忧王闹闹,没功夫跟这些人废话。一边说,一边催马向前,目光注视着对面的阵势,逐一从那些将官脸上扫过。
“少在这里胡吹大气,不听令就是不听令!爷爷们阵上厮杀的时候,你还吃奶呢!看爷爷来教训你!”
张苞一边催马,一边叫骂,迎着陈冉杀了过来,张宠想要阻止他却已经来不及。
陈冉眼光森寒,一夹马腹,迎向张苞,来到近前之时,举枪挑开了张苞劈来的长刀。随即两马错蹬,陈冉拿铁枪当棍使,看也不看,以左手为支点,右手推枪尾,向后扫出一枪。
也不算张苞胡吹大气,手下还是有点本事的,听声辨位,知道铁枪袭来,顾不得回身,抬刀遮挡。可惜他搞不明白,陈冉年纪轻轻的,哪来那么大劲啊?
陈冉曾经可是把拼斗中的赵云、典韦砸开过,此刻时机抓的准,双手持枪,犹如划桨一般,而张苞只是单手抬刀,自然比拼不过。虽然马向前驰,卸去了不少力道,但张苞还是被砸的身形在马上晃了几晃,只觉得喉头发甜,几欲吐出血来。
两招一过,张苞知道自己不是这个年轻将军的对手,立刻生出退却之心。仗打的多了,要是每回都倔犟着死战不退,能活的长久么?别看刚才张苞骂的挺凶,此刻跑起来一点不带犹豫的,马打盘旋,就想绕个圈,返回本阵。
可惜陈冉不会留给他机会,因为陈冉拖延不起时间。调转马头,向着张苞截杀过去,众人只看到一道白光,然后张苞便跌落下马,挣扎了几下,就此寂然不动。
陈冉催马,缓步来到阵前,高声喝问:“你们都是军人,连服从命令都不懂吗?”
对面众将闻言,纷纷低下头,张宠还有些犹豫不决,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又有传令兵着急忙慌地跑来回报,说是潼关张文远已经出关,将前营围了起来,奉命接管,凡是胆敢违抗的都被杀了。
张宠他们和张辽对望的时间长,倒是知道这个潼关守将的名字。张宠现在算是想明白了,对面的陈冉勾着自己整军集合,又打上一架,给张辽留下足够的时间出关、围营,他们这是早有预谋啊!然而此刻已经被人家包围,落入毂中,今天要是不遵这个汉正军的军令,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也别管对不对得起段煨,对不对得起张苞,被接管与打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张宠连忙率众下马,服拜于地。便在此时,张辽已率军从前营赶了过来。张宠把人都带到后营去了,前营连个能做主管事的人都没有,张辽一下子带出两个旅,比陈冉的人还多,直接从前营策马而来,半路遇到想多嘴问问的都杀了,能不快么?
陈冉与张辽汇合,也不多话客套,直接说:“这边交给你,我去接应师长。”
张辽说道:“好,放心去吧。我把这边安稳好之后,即刻发兵去接应你们。”
“不要!”
假如这仗打的,需要张辽接应,说明王闹闹和陈冉肯定失败了,再往后会发生啥事也不可预知。
陈冉又说:“你的任务就是守好潼关。死,也必须死在潼关!假如我与师长不能顺利回来,你立刻派人回京,上报军情,请校长定夺。”
虽然同为旅长,但是陈冉可是当过旅督的人,平时严于律己,教训起人来更有一股威势,就是王闹闹很多时候也要看着陈冉的脸色行事。加之平时督军练兵的事情也都是陈冉在负责,所以张辽服气陈冉甚至多过于服气王闹闹。
此刻陈冉说出来的话,在张辽听来,就是命令。立刻敬礼,回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此间事了,陈冉一拨马头,高喊了一声:“骑兵旅,跟我走!”片刻不停地向长安奔去。其实不足一旅,只是两个团而已,但是威势在陈冉的带动下,绝不次于一旅,乃至一师。
守好潼关就是守御京师,就是保护好了陛下。望着绝尘而去的陈冉,张辽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