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大忽悠帝-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呀,反正往后当皇帝的都是这位哥的儿孙,跟我们家还有啥关系?虽然太子现在年岁小,连话都还不会说,但是将来总会长大的,要是知道我反对过他,再来收拾我们家,那可咋整?
  现在陛下喊自己一声“皇伯父”,那是给足了面子,这事自己再硬顶下去,只能自己丢人,也改变不了事实。
  于是,刘虞顺着坡就下来了。
  “陛下所言,乃是真正荣保皇家之道,老臣当为陛下贺,为太子殿下贺。”
  这边刚刚搞定刘虞,刘汉少还没来得及喘口大气,那边又听御府总理王允说道:“陛下,自古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从未有过废立皇帝之律。若此律设立,等于鼓励臣子行悖逆之事,欺君罔上,必然招致大祸。臣望陛下慎之,慎之。”
  自从太原回来之后,王允好像转了脾性,不仅不再容易发火,更是不会和刘汉少轻易对着干。毕竟刘汉少拿着一个安定且日渐繁荣的并州说话,用事实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所需的不过是王允杀几头家猪,掉几撮头发而已。
  今天,王允表面上看起来又在反对刘汉少了,可其实恰恰是想给刘汉少提个醒,千万别玩脱了。毕竟太原人已经让王允滚出去了,要是再不抱紧刘汉少的大腿,自己还能上哪养老去?
  当然了,这只是玩笑话。
  事实上,正是因为刘汉少登基亲政这两三年里,王允眼见着大汉从颓败动荡之中一点一点的恢复过来,安定下来,所以才对刘汉少也越来越信服,尽管很多时候,他依然觉得这位皇帝哥没有个当皇帝的样子。
  依照王允的脾气,是不会当面说出恭维赞颂刘汉少的话来的,可是他又真怕这个废黜皇帝的律法制定实施之后,会不会有人拿着它,针对于刘汉少的种种不靠谱行为,把他给废黜掉。
  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那可不仅仅是刘汉少一个人的笑话,更是大汉国的损失。
第401章 废黜皇帝的神律
  ……………………………………
  “陛下,臣也反对废黜皇帝之律!”
  说话之人是审判司司长田丰,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复又说道:“君王有道,众臣辅之,君若无道,众臣弃之。但是,无论如何,不该背主叛君,此乃臣子本分。伊霍故事,看似忠直,实则掩人耳目,自圆其说罢了。更何况,前有王莽,篡汉谋逆,近有董卓,擅行废立,陛下非但不以此为警,反而制定废黜皇帝之律。您当真不怕权臣如虎,恶意汹汹吗?”
  好家伙,田丰最后这句喝问,跟吵架似的,甚至还用眼睛瞪着刘汉少,眼珠子都快突出来了。
  刘汉少挠了挠头皮,心里话说,你们都是“肿么了”?哥就是害怕“皇帝”这头怪兽因为有金箍棒,为所欲为,无可遏制,所以才想给它套个紧箍咒,怎么你们一个个还都不乐意了呢?
  “哥心里很明白,总理、元皓之忧,二位能够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劝诫于哥,足见忠直之心。但是,二位有没有想过?从前咱们没有废黜皇帝之律,然而伊尹、霍光之辈,王莽、董卓之流也都出现了。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条:一,皇帝年幼,孱弱无力,使权臣坐大,心生野望;二,皇帝昏聩,荒淫无道,使天怒人怨,臣不得已而为之。”
  刘汉少目视众人,见无人反驳,复又说道:“如今咱们制定废黜皇帝之律,一来可以避免幼子为君,无力理政的局面发生,二来也是对为君之人有所警戒,免得他们无法无天,恣意妄为。”
  说到这里,刘汉少又瞅着已升任检察司司长的审配,打趣问道:“正南,哥想……你也不愿意再让哥当众扒衣裳了吧?”
  审配闻言,立刻涨红了脸。当初皇家国家闹分家那会儿,审配非说陛下即国家,结果差点被刘汉少扒成“光出溜”。现在想来,仍感羞臊,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重要的是,废立皇帝程序,需要经过大朝会共同商议,三司共同监会,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权臣倒行逆施,欺君罔上。”
  “可是……可是若有七成以上,投票反对,皇帝就要被废黜了呀。”
  袁绍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担忧,好像下一刻刘汉少就会被大家投票废掉似的。
  “没错!如果朝野上下,有七成都投了反对票,那这个皇帝还赖在上边干吗?本初啊,你有选取议员议长与村长乡长的经验,所以你最有发言权。平时咱们选取议员议长,以票多为胜,而选取村长乡长,则需要赞同票达到百分之五十二以上,视为绝对胜出。但是,哥认为,废立皇帝,毕竟是一国大事,一不小心便可能引发动荡,国家无宁,必须慎之又慎,所以才将反对票提高到七成,视为有效,你以为可否?”
  废立皇帝这么重大的事情,您居然还问我?
  袁绍心里话说:哥,您是脑袋抽了吗?我能说七成反对,不是定的太高,而是定的太低吗?要是我和曹孟德、孙文台那俩混蛋一起给您投票,他们俩一反对,我再支持也没用啊,到时候您就得下去了!
  “陛下既知一国之君,废立事大,七成之议,是否过低?依臣来看,至少定在八成,或是九成,较为稳妥。”
  刘汉少嘿嘿一乐,促狭地问道:“本初,你对哥就这么没信心吗?”转而又问向众人:“该不会此律一立,你们就要合起伙来把哥给废下去吧?你们可都是哥的好兄弟,哥的大排骨啊!”
  这种玩笑也能开?
  众人脑袋瓤儿疼,同时又急忙惶恐地说道:“臣等不敢!”
  …………
  其实,自古君权相权,相扶相持。皇帝强横之时,很容易变成凡事一言而决的“毒夫”,使相权微薄,几乎沦为传声筒,甚至是皇帝杀宰相,犹如杀只鸡一般,三天两换,屡见不鲜。而皇帝孱弱之时,权臣也很容易权倾朝野,威逼皇权,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废立皇帝,弑杀君王。
  当然了,这种事情相对来说,毕竟少之又少,而权臣的名声也普遍不好,即便如伊尹、霍光也非议众多。
  总之,君相之间的角力从未停止过,虽然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以相身死,乃至身败名裂而告终,但是,其中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矛盾已经严重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如今,刘汉少给“皇帝”带上了紧箍咒,使得皇帝能够有一些自律自觉,同时,在“皇帝”广失人心的情况下,也让群臣们能够齐心合力,变成“唐僧”,看到更多的胜利曙光。这当然不是为了自己给自己挖坑,而是更高级的拉拢人心的手段,简而言之,可以让爱卿们觉得自己在皇帝面前,更像是个纯粹完整的“人”,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君相各有所忌,能够在矛盾渐次爆发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而不是一定要达到最后不可调和的地步。
  因为刘云阁的降生,使刘汉少对子女起了溺爱之心,孔子曰的好:当父母的,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儿女。然而大多数父母只能有这样的溺爱之心,想一想罢了,可是如今的刘汉少却是大汉皇帝,将来刘云远行来了,刘云远某来了,怎么办?非要裂土封王才算是对孩子们够宠爱,够公平吗?
  那样做的后果,刘汉少就是再学渣也知道,封建制度害死人哪!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刘汉少不知道狠了多少次心,才制定下来这个废黜皇帝之律,既能保护国家大一统,又能让皇室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长子为储,那是他与生俱来的责任,至于其他儿女,所谓的“皇家低保户”,可是朝廷三品大员的俸禄啊,还不知足吗?
  …………
  与此同时,在场众人,最为感慨万千的,怕是非相府首相杨彪莫属。老杨家之前四世三公,名望天下,到了杨彪这一辈,又是首相,位极人臣,完全可以说成是四世四公。这在别人看来,老杨家可谓极尽荣宠,所受皇恩浩荡,可是,自家有苦自家知。
  杨彪曾祖杨震,伯起公,官至太尉,受诬陷而被罢官,为证清白,饮鸩而亡;其祖杨秉,叔节公,时为帝师,官至太尉,虽整治污吏,多有建言,奈何桓帝当政,宠信宦官,终究难有作为;其父杨赐,伯献公,时为先帝在位,就更不用说了。历任太尉、司空,可算几番起落,连提防黄巾的奏疏都不知道被宦官们塞哪去了,眼见时局一日日败坏,却又无能为力,只落得郁郁而终。
  转眼到了杨彪自己这里,又逢董卓入京乱政,擅行废立,为了显示威望,拉拢士族,更是给了杨彪司空之位。老实说,杨彪也很怕死,更怕董卓暴虐,危祸自己家族,想不到一转眼,董卓却被陛下亲自砍了脑袋,更想不到改制之后,陛下居然还让自己担任首相。
  几世的教训,是恩多还是恨多,杨彪自己也说不清楚。当然了,那个时候陛下整天穿着一身军装,泡在军营与武夫为伍,杨彪也不敢多说个“不”字,为求自安,处处顺和。后来发现陛下虽然行事出人意表,好歹还有讲理的时候,便时不时的劝诫一番,以尽臣子之本。
  只不过,杨彪的脾气可没王允那么火爆,所以处事方式也是比较温和的,或者说是软中带硬,绵里藏针。比如刘汉少要御驾亲征那一次,杨彪眼见阻拦不住,便在底线上硬气了一回:想走?必须先大婚!
  而今,陛下竟然制定了废黜皇帝之律,杨彪追思忆往,呆呆地出神,竟然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或者想笑还是想哭。
  “陛下!大智大勇,大贤大德,秦皇汉武,尧舜禹汤!陛下,请受老臣一拜!”
  杨彪刚刚躬身,刘汉少一把便拽住了他的胳膊,顺势拍着肩膀说道:“哎哟喂,首相啊,哥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咱们兄弟之间,你还不了解我吗?哥明明是又懒又笨,所以才想着让各位兄弟多多出谋出力,尽心办事。这样一来,咱们君臣谐和,兄弟同心,才能让咱们大汉更加强盛,百姓更加富裕嘛。”
  这位皇帝哥,您这都什么词儿啊?
  要不……咱们现在就试一试,这个废黜皇帝之律,好使不好使?
  “但是,陛下呀,自古帝王受命于天,乃是天子,若是任由臣下妄议,乃至废黜,岂非违抗天命,不忠不义?”
  得咧,老杨一句话又把问题给兜回来了。
  废黜皇帝之律,是对皇权有所限制,对皇帝有所警示,而对于所有臣工来说,都应该算是一件古之未有的大好事。但是,儒家子弟讲究的就是忠臣孝子,皇帝这边一开口,爱卿们就算心里再高兴,嘴上也总得客气客气吧?否则如何显示出爱卿们的德操品行呢?
  再说了,就像咱们这位皇帝哥刚才说的那样,此时此刻,谁越反对,谁就越显得忠直。老杨家的人世代伴君,要是连这点事都整不明白,掉在地上,那也真就配不上这个首相之位了。
  于是乎,老杨一开口,把问题再给刘汉少抛回来,其他爱卿们也都纷纷跟着出言反对,有些情绪激动的,好像自己的人品受到了质疑似的,或悲愤或哀伤,就差当场碰死几个,或者跑到刘汉少面前信誓旦旦地说:“陛下,您给我脖里套一圈,牵着我出去打猎,我给您当走狗!”
第402章 退伍老兵不还乡
  ……………………………………
  麻蛋儿,麻蛋儿,麻麻蛋儿!
  想要认真干点事就这么难吗?
  明明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儿,偏偏你也谦让,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