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大忽悠帝-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还不到头,最重磅的还应当属于“田税”。
  早先安置流民屯田,按照各家人口多寡,劳力大小进行分田,每家最多也不超过五十亩,需要屯田五年。由于期间发生过灾害,刘汉少减免屯田年限,所以等到明年,最先安置的那一批流民就可以解除屯民身份,与国家签订永久租地契约,转而变成租种国家土地的自耕农。
  租种国家土地的自耕农,每年需要缴纳百分之三的税粮,百分之二的地租,共计百分之五,称为“公租粮”。
  新的“田税”便是以此为基础,那些家中原有田五十亩以下的自耕农,因为土地还是属于自家的,不需要缴纳地租,所以只需缴纳百分之三“田税”;而五十亩以上,百亩以下人家,则需要缴纳百分之六的“田税”;百亩以上,五百亩以下,需要缴纳百分之十;五百亩以上,千亩以下者,需要缴纳百分之十五;千亩以上,需要缴纳百分之二十。
  由于“奴婢算赋,个人所得,地租田税”都是分为五个阶梯,所以新的税收法案又被称为“五阶税法”。
  然而,“五阶税法”制定出来之后,都没等到实施,便先在朝廷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连各级议院也纷纷参与进来,向朝廷上书批驳,说此法案有失公允,明显针对富户豪族。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朝廷里的官宦,议院里的名族,谁家还没有几个奴婢几亩地啊?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真是“几个,几亩”也好说,可是那些官宦世家,名望豪族,动辄就能在家中蓄养门客几千人,良田上万顷。这种实力,跟实际的国中之国也没啥区别,一言不合就能拉出来一股兵马,能不让人忌惮吗?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别说三十税一算是薄税,就算是一百税一,土地都在他们那些人手里,无田的穷苦百姓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优抚,而他们再转而把土地租给百姓,甚至能够收取高达一半的粮产,真真是比子钱家还狠!
  毕竟,只要百姓不饿死,就可以不去向子钱家借钱,但是百姓得种地啊,而给他们种地的结果就是一年辛苦到头,却可能还吃不饱肚子。
  如今,刘汉少与陈群等人拍着脑瓜子搞出来的这个“五阶税法”,甚至比原本历史上所谓的“摊丁入亩”还狠,直接釜底抽薪。
  …………
  以家有奴婢千人,良田万亩为例,首先单是奴婢的算赋就得缴纳一千万钱,田税还要缴纳百分之二十,搞不好,一年到头忙活下来,兴许连奴婢都养不活。
  好!
  不要奴婢,只要地,朝廷收百分之二十的田税,咱们收田农一半的收成。问题是,国家租给田农各家的五十亩“小地”,连租带税,才收百分之五,万一田农都跑去找国家租地,不租咱们的地,咋办?
  荒着不种?
  每年照样不许少交一文田税,要不了几年也就彻底不用种了,地都抵税了。
  所以,目前好像最划算的办法就是家里养九十九个奴婢,有九百九十九亩地……
  陈群当时就说:“陛下这是要鼓励小富,平抑大富,抵制豪富。”
  刘汉少说:“不对。不管穷人富人,都是咱们大汉国人,哥从来不怕国人们富裕。即便是现在那些所谓的豪富之人,和国家比起来也不值一提。咱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释放更多的劳动力,为了把田地交到真正种田人的手中。至于现在那些霸着大量奴婢与田地的土鳖们嘛,完全可以将田地卖给国家,转而将资金投入到更多新兴的,赚钱的产业中去。”
  眼见陈群耷拉个脸儿,刘汉少连忙又说道:“长文,你别误会,哥可不是说你是土鳖。当初敢于拿出十顷地,跑哥这儿来蹭一顿饭,那可是很有魄力,很有见识的呀!”
  嘿……您不提这事还好,提起来,到现在我们都还心口疼,您了刮地皮是真有一手。
  不过,再反过来想想,好像陛下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虽然自己用十顷地就换了几块曲奇饼尝尝鲜儿,但是却得到陛下赏识,专门成立了立法司,坐上了司长的位置。自己的老爹还是外交部的部长,陈家如今在相府大院和御府大院各有一座小别野,极是荣宠。现在陛下既然想要“放人收地”,作为朝廷重臣,陛下的兄弟,自然应该选择支持他。
  可是……
  “陛下,恕臣直言,这两年陛下做了许多利好百姓之事,也对臣下颇多眷顾,但是,咱们五阶税法一出,各地的大族豪强,若是上够不着臣工一般的眷顾,下得不到百姓一般的利好,又不能领悟陛下的苦心,恐怕会闹出不少乱事。”
  “孔子曰的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刘汉少想了想词儿,努力地使自己做到一本正经的样子,而后又说:“任何改革,都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改革能够利国利民,就必须要进行下去,不能因为一小撮人的私利,而使得天下动荡,国家不宁。长文说的有道理,那些人要是真的守着家中的奴仆、田地不放,只要依法交税,咱们也不逼迫;反之,谁要是敢抗税不交,甚至是心生叛逆……”
  突然,刘汉少攥紧了腰间的佩刀,又说道:“像哥这样的军刀,咱们汉正军的兵士,每人都有一把!”
  于是,陈群知道这一次陛下是铁了心的。
  …………
  原本朝廷里的爱卿们与各级议员首度联手,打算以强大无比的,正直无私的,纯洁无瑕的斗志、决心和勇气,来反对“五阶税法”,甚至还有人觉得就像反对“神律”一样,越反对越能显得忠心。
  然而刘汉少又展示出了死拧死拧的一面,装了个怂,撂下一句:“兄弟们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然后就撩腿蹿了,躲着爱卿们,谁也不见,但是“五阶税法”却开始正式实施了。
  现在的局面是:
  第一,陛下刚刚制定了“神律”,往后连皇帝都要遵守律法,自警自省了。
  第二,汉正军刚刚又取得了胜利,陛下的威望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三,大家还都有官职在身,难道真的召开大朝会,联手把皇帝废黜?那往后给谁去当官呢?
  逐渐冷静下来的爱卿们开始考虑自己的问题,物质上的所谓财富,不就是屋外有地,床下有钱吗?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床下的钱拿出来不少,进行了投资。比如银行的股份,新建的作坊和厂子,或者是垫资给了大河大桥之类的工程。如果地与钱只能选择保留一样的话,显然保地难度太大。
  造反?
  咱没那个胆子。
  抗税?
  同样没那个胆子。
  偷逃税赋?
  以前还行,大家相互照应着,你给我面子,我给你脸儿,能够层层转嫁到黔首百姓身上。可是现在相府有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御府有三司和审计署,旁边还蹲着各级议院,哪出一点纰漏,这个盖子就盖不住。
  真要是被逮着,依法惩治,那倒是简单了,没收全部财产,边郡戍边一年。
  也许,真应该像立法司陈长文代陛下解释的那样:放人卖地,转产转行,争当土豪,不当土鳖!
第404章 史上最大的买卖
  ……………………………………
  对呀,之前早就颁布过律法,不许私相售卖土地,只能卖给国家。当时还以为陛下是怕捐地当官,引发新一轮的土地大兼并,现在看来,陛下是早有图谋呀!
  就咱们这位皇帝哥那副不靠谱的样子,能有如此深谋远虑?
  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然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因为“五阶税法”的实施,在整个上层社会引发了一轮空前的土地大抛售!起先是杨彪、王允、袁绍这些上了刘汉少的贼船已久,只能选择坚定不移的支持他的各位老大们悄悄把自家多余的田产卖给了国家,然后公卿名族,官宦世家也都纷纷跟着抛售起自己的田产。
  新的问题是,国家根本没那么多钱来买回那么多田地。工薪署支取国家收入的四成,还时不时的拖个薪,欠个俸呢,财政部的六成,就算啥也不干,又能买回多少?
  于是,首相开会商议之后,决定压低回收田地的价格,但是,这事太大,得把天下的有钱人得罪光,所以一定要向陛下上书。刘汉少看着这个注定了一签就要挨骂的奏疏,心里话说,真由着他们随便压价,估计到最后和抢也差不多,到了那个时候,可就真是等于杀人父母了。所以,刘汉少给相府提议,把这个“压价”改成“打折”,比如说一次性回收千亩以上的田地,让卖家打个九五折,回收万亩以上打个八五折啥的。
  杨彪几乎是哭着说:“陛下,现在卖地的实在太多了,就算是打骨折,咱也没那么多钱都给买回来呀!”
  左相黄琬犹豫着说:“要不,咱们就先停一停,等啥时候有钱了,再继续回收。”
  右相荀彧说:“土地只许卖给国家,这是国家法令,要是现在国家拒收田亩,岂不是要遭人诟病?更怕有田而无法售卖之人,内心恐慌,惹出一些乱事来。”
  刘汉少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咱们没钱,有人有钱呀!四大银行整天都巴不得有人找他们贷款呢?”
  三相吐血,杨彪试探着问:“陛下,您是说,咱们国家……向银行贷款?”
  “对呀!”
  刘汉少理所当然地说:“他们那么有钱,放在屋子里又不会生钱,还得给储户们支付利息,只有放贷才能有收益。咱们国家现在是没钱,但是咱们收回土地之后,可以租给田农们耕种,也可以建工厂,建商场。百姓们有地种,有活干,吃饱穿暖之后,就会买更多的家具、衣服,盖新房子,增加消费能力。而各行各业因为消费需要加大,也会赚更多的钱,交更多的税。你们想一想,到时候咱们的百姓们都富裕了,咱们国家还能不富裕?咱们国家富裕了,还怕还不上银行的钱?还上了银行的钱之后,那些占着银行股份的人,又该富裕成啥样啊?”
  这话说的有点绕,听的杨彪等人有点晕,但是最后一句都听明白了,国家贷款,银行赚钱,股东分红。身为相府首相,杨彪可是在大汉国家银行里边占有一大股的。
  到时候自己该富裕成啥样?
  “陛下,是不是现在就让老臣派人去将四大银行的行长找来,与陛下一同商议贷款之事?”
  刘汉少纳闷地问:“跟哥商量个什么劲儿?”
  杨彪也纳闷地说:“您是陛下呀!既然国家要向银行贷款,当然得您出面了。”
  刘汉少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解释道:“哥虽然是皇帝,也只是咱们大汉的代言人。你们相府主政,平时怎么花钱,都是你们说了算,现在轮到借钱的时候,当然也得你们出面了。”
  刚才还有些迫不及待的老杨瞬间就凝固了!
  敢情是我们相府出面贷款啊?这万一要是还不上,会不会把我们各家的钱全都拉出来,填进去?
  杨彪警惕地瞅着刘汉少,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丢坑里,只听刘汉少又说:“国家贷款,数额巨大,不可能是三年五载就能还清的,也许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到时候哥可能都已经挂了,银行上哪找我要钱去?所以,不能以个人为贷款主体,只能以相府代表国家为贷款主体。将来就算哥挂了,你们也都跟着哥一起挂了,但是新皇帝、新首相总会带着大家一起努力,慢慢还钱。咱们抵押的可是国家信誉,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