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大忽悠帝-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忝且捕几鸥缫黄鸸伊耍切禄实邸⑿率紫嘧芑岽糯蠹乙黄鹋Γ骨T勖堑盅旱目墒枪倚庞绱耍胁拍芊判拇蟮ǖ叵蛟勖欠糯铩!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杨彪悲催地暗想:我粗话的招谁惹谁了?之前贴钱当官不说,如今还得借钱当官!这一把玩的太大,万一有所闪失,我杨文先可就要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了呀!搞不好还得再加上个遗臭万年!
  “汉少,这……能行?”
  情急之下,杨彪连“陛下”都忘了喊了。
  “相信哥,没错的!”
  刘汉少一把搂住杨彪的肩膀,又瞅着黄琬和荀彧说道:“咱们先把财政部和审计署的人找来做一份计划书,计算一下收购田亩所需的金额,再计算一个国家收入和各种支出,然后得出还款金额与年限。最后再找银行的人谈判,做到有理有据,胜券在握。还有啊,既然收购田亩,数量巨大,可以让卖家打个折,是不是咱们贷款的时候,金额这么巨大,也可以要求银行给个低息呢?”
  杨彪想捂住自己的心口,却一把抓住了刘汉少打在自己肩膀上的手;黄琬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瞧瞧刘汉少,再瞧瞧杨彪;只有荀彧显得跃跃欲试,极其兴奋地说道:“陛下,此计大妙!若是操作得当,大有可为。臣这就去召财政部与审计署的人前来,如何?”
  也不管老杨的小心脏受不受得了,刘汉少当即云淡风轻地说道:“去吧,去吧。”
  于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笔买卖,“贷款购地计划”,正式进入运作之中。
  …………
  转过脸儿,刘汉少又把皇家银行的行长刘奋强召了过来。四大银行虽然各有主要业务,但是存贷的利息比例都是一样的,说是要共同对抗民间的子钱家,其实是已经联手形成了行业垄断,平时联系紧密,步调一致。刘汉少喊来刘奋强的目的,就是要他率先同意低息贷款给国家,并且帮着说服其他三家银行。
  刘奋强认真听着刘汉少啰里八嗦地讲了半天,然后又琢磨了琢磨,突然噗嗤一笑,问道:“叔父,您这是要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地?”
  刘汉少立刻故作狠戾地说:“臭小子,别胡说八道!这可是关乎国运的大事,要是咱们办好了,不仅天下良田能回归国家,还能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百姓们能渐渐富裕起来,整个国家也能生机勃勃。”
  刘奋强狭促地接口说道:“重要的是,还能把这帮人拴在您脚下,踹都踹不走!”
  闻言,刘汉少上去便踹了一脚,然后与刘奋强相视而笑,像两只狡猾的小狐狸。
  但是刘奋强随即又担忧地问道:“可是,叔父,您有没有想过,银行恐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傻小子,你们升息呀!国家收了老王家的地,老王拿着大把的钱,一时不知道干什么好,可是一看你们银行利息挺高,存进去吃利息就能养活家人了。然后你们银行再把老王家存进来的钱贷给国家,国家拿着去购回老刘家的地,老刘也把钱存进银行,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等于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地,还得他们帮着咱们生蛋!”
  刘奋强一副小狗腿的模样,翘着大拇哥又说道:“叔父,高啊,实在是高!“
  刘汉少“老怀大慰”,慈祥地瞅着刘奋强,仿佛是在说:孺子可教。
  然而,等到刘奋强走后,典韦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汉少,咱们如今兵强马壮,汉正军兄弟几十万,您要是想收回那些权贵豪强贪占的田地,下道诏令即可,天下谁敢不从?何必又多费这许多周折?”
  不等刘汉少回答,燕四娃已经插话说道:“你个黄胖子,整天就知道吃。刚才奋强那小子不是已经说了吗?此举能把他们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绑在一起,能把他们变成汉少脚下的走狗,踹都踹不走。反过来说,汉少要是下令强行收回各家田地,那得得罪多少人?遭多少人记恨?搞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
  显然,燕四娃的脑袋瓤儿比典韦多一些,也好使一些,但是刘汉少却不能夸一个骂一个,只得说:“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都不全面。哥毕竟是咱们大汉的皇帝,如果只会在家里用强,做个窝里横,打烂的东西,都是咱家的东西,损伤的人丁,也都是咱家的人丁。如果能够花些心思,慢慢把他们那些人给顺过来,能够让他们也为国出钱出力,不是很好吗?”
  转而,刘汉少又笑着对典韦说:“咱们汉正军的兄弟都是好样的,可是在家里耍威风也没啥意思。等将来哥让他们扬威域外,扩土开疆,那才是真威风!”
  “嗯!”
  典韦老实巴交地又说了一句:“就是不知道啥时候,汉少您还能御驾亲征。”
  粗话的,让哥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带着你出去打架玩么?
  刘汉少终于无语。
第405章 马腾诈取交河城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到相府的“国家贷款计划书”,还没等刘奋强开始帮忙忽悠,身为百姓银行行长的许攸便率先提出降低贷款利息之议,因为这笔生意实在太大了,即使百中取一,利润也会多到一时难以计算。
  然后,许攸还趁机向相府提出了一条建言,说是子钱家利高噬人,常使债户困厄交加,艰难更甚,实属害人匪浅,建议国家制定法令,全面禁止民间借贷,一旦发现有人私自放贷牟利,即刻定罪抄家。
  百姓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针对百姓个人的小额小贷,由于如今世道渐渐平稳,私人放贷的子钱家们也有所抬头,相比起银行的实力来说,他们也只能算是小额小贷。所以,这条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言,其实是许攸想借律法之手,清除掉所有潜在的对手,而所谓的建言,也可以看成是在与相府谈条件。
  可是立法司归御府所辖,这事相府也做不了主,只得又向刘汉少上书,看能不能应允许攸提出的条件。
  想要全面禁止民间借贷是不可能的,让律法变成一些人打击别人的工具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刘汉少并没有让相府一口回绝许攸,反而是让相府前去与许攸商议,以银行利率为准,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银行利率一倍以上,律法将不予认可,不予支持。
  许是受了无盐氏借千金的教训,后来大汉便有利息不许高于本金两成的律法,而如今刘汉少的这个提议,只能算是在原本的律法之上,多加了一项前置条款。
  高利贷的危害有多大,刘汉少再学渣也是知道的,一旦被陷其中,往往能让人卖儿卖女,家破人亡,所以,不需要许攸的建言,刘汉少也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打击子钱家。
  然而,许攸也并非为了建言而建言,从一开始他就没觉得如此“条件”能够获准通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此举可不单单是为了刷一下存在感,首先确定突出了银行的合法地位,其次也展示了许攸的个人能力与风采,毕竟通过这件事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大汉国第一个敢跟国家讲条件的人,就是他许攸许子远。百姓银行不是同行之中最大的,但是许攸却变成了同行翘楚,业界领袖。
  江山银行的崔琰给刘汉少当过主簿,国家银行的甄俨原本就是相府那些人推举上去的,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四大银行也正式参与到了“贷款购地计划”之中,大笔大笔的钱财通过相府花了出去,然后或流向市场,或回归银行,或流入百姓的腰包。
  从朝廷中枢颁布法令开始,再到各级地方一层层执行下去,就像是湖中投入一粒石子,荡起无数涟漪,最先荡起的涟漪也注定最先平静下来。然而,现在能够下决心卖地的,都是社会上层那些公卿名族,官宦世家。他们或者有官位在身,仕途有望,或者已经分了蛋糕,转行做了土豪,所以才能最终选择坚定不移地支持刘汉少,支持朝廷法令。
  再然而,还有很多富户豪强,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少社会地位,所以仕途无望,当然也就更没有资格分蛋糕了,只能多图些钱财,在乡邻面前摆个阔,耍个横。由于受到眼界的限制,做土鳖久了,通常也没有魄力转行转业,去做土豪。所以,当“五阶税法”的涟漪荡漾到了这些富户豪强这一层的时候,遭到了他们最为强烈的反对。各地都有意外情况发生,有的甚至据庄寨、院堡而自守,与税务官员对峙。
  平原公孙集,按照辈分应该是公孙瓒的族孙,便以平原乃是青州辖地为由,组织私兵仆役,赶走了前去征税的税务官员以及配合执法的城管,并且扬言,自己的族祖乃是鲜州牧,会派大军跨海而来,惩治这些胡乱征税的“贪官污吏”。然后还是当地的主政官员向上回报,刘岱商请文聘帮忙,派了驻守冀州东南的高览师直接出兵,攻破了公孙集的庄园。
  再然后,公孙集也就没有然后了。
  渤海公孙方见此情形,痛痛快快地缴了税钱,随后立刻动身前往洛阳。这个公孙方按辈分应该是公孙瓒的族弟,可是人家还有一层身份,乃是郑玄弟子,崔琰的同门。
  到了洛阳,公孙方找到相熟的故旧一打听,这才知道从陛下到公卿,朝廷上下对于此次“五阶税法”下了多大决心。
  然后公孙方便愁眉苦脸地问道:“若是将田亩都卖给国家,我等岂非要坐吃山空?”
  郗虑讥讽地说道:“早年你追随恩师之时,不知刻苦用功,只知结交权贵,积攒名望,如今竟连天下大势也看不破。”
  公孙方嘴上不说,心里却想着,你这个家伙就是嫉妒我比你有钱,比你人缘好,还比你长的帅。
  崔琰到底是仁厚一些,劝说道:“学弟呀,陛下早就说了,田地应该分到种田人的手中,又说做土鳖不如做土豪。你把田地卖给国家,拿着一大笔钱,就不会去投资别的行业吗?就算是不会,也可以存进我们银行吃利息嘛。”
  公孙方心里话说,你们银行给的利息也忒低了,还不如我自己拿去放贷取利呢。转而又想,好像现在放贷,利钱也不能取的过高,而且还有逃贷的风险,也不好干。于是虚心地问道:“请教学兄,不知眼下投资何业,既能稳妥一些,又能养家糊口?”
  崔琰反问道:“当下你们渤海,朝廷最为关注何事?”
  公孙瓒如梦初醒,惊喜地说道:“学兄是说……造船?”
  …………
  光熹三年。
  于瑞雪之中,洛阳城的百姓迎来了一个最为喜庆的新年,既没有灾害、疫病困扰,战争的脚步也越走越远,似乎繁华盛世就要到来。
  然而,就是有人不顾风雪,昼夜奔波,一路急行几千里,匆匆赶来洛阳。此人乃是新任新州牧马腾的次子,马休。
  马腾出关,并未向西南行进,而是挥军西北,首先到达了昔日的宜和都尉部,伊吾。然后继续西进,又先后到达柳中、高昌,这里是昔日的戍己校尉部。尽管伊吾、高昌之地风土人情已与中原大为迥异,但是大汉在此设置已久,两地又是西域与中原通商往来的北道重要站点,所以百姓对于汉军的到来习以为常,并无多少抗拒。
  众所周知,西域有所谓的三十六国,但这只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带回来的消息,其中有些所谓的小国,真的还没大汉的一个村子人多,而大国……比如安息、大月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